第230章 厲兵秣馬(三)

三天後,西涼軍中忽然爆出一個天大的消息:都督的前任親兵隊正,現任狄道兵馬使陳平竟然以黴爛的糙米充作上米給河西難民就食,中飽私囊,又查出他多次在軍中冒領軍餉,累計從中貪污錢二萬貫,都督已決定二日後斬首示衆,消息傳出,軍中一片大譁,拍手稱快者有,但覺都督量刑過重者也有。

這天清早,十幾艘渡船停泊在黃河岸邊,一隊隊士兵正列隊上船,碼頭上,張煥騎着馬和賀婁無忌並駕緩行,賀婁無忌是受命前往河湟,主持河湟新軍的訓練。

“到河湟後要嚴格訓練新兵,尤其注意在高原上的強化訓練,要爲我們將來進攻吐蕃做好準備,以後我每年都會分批派士兵來你那裡進行高原輪訓。”

賀婁無忌點了點頭,“請都督放心,我一定會用最嚴格的要求來訓練他們,最多兩三年的時間,他們就會成爲真正的軍人。”

“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張煥沉吟一下,又道:“還有一件事要告訴你,這次河西、河湟陣亡士兵的撫卹金辦法已經出臺了,每名陣亡士兵的家人可得二百貫的撫卹,不過一時沒那麼多錢,先支付一成,其餘分十年按月供給,另外再追加十畝的撫卹田。”

“多謝都督了。”賀婁無忌眼中露出一絲欣慰,他知道按朝廷慶治五年定下的制度,士兵戰死最多撫卹其家人五十貫,而且層層盤剝,最後到家屬手中也只有十幾、二十貫,都督卻定下了二百貫的標準。這次河西軍和河湟兩地士兵戰死二萬三千餘人,那就是四百六十萬貫,由此可見都督是真的下了血本,他感激地向張煥深施一禮,“我替弟兄們給都督施禮了。”

張煥輕輕搖了搖頭,他淡淡一笑道:“我也知道如此一來財政上負擔是重了點,但若不重加撫卹,死去的士兵怎麼能瞑目於九泉?活着地士兵又怎麼肯爲我們拼命?我一直以爲,只有給予士兵足夠的尊嚴,才能使他們竭忠效死、在所不辭。”

說到這。張煥縱馬駛向一座小丘,他立馬站在小丘之上。迎着獵獵河風,凝視着士兵們列隊上船。這些士兵纔是他打下江山的本錢,他又怎麼能不善待他們呢?

“都督對士兵是很好,可是對舊部卻有時不公。”眼看分手在即,賀婁無忌猶豫再三,他終於說出了這幾天壓在心中的話。

張煥沒有說話,沉默良久,他才冷冷道:“你是說我不該殺陳平?”

賀婁無忌嘆了口氣。這一兩年張煥權威漸重。已經很少象在東內苑時和弟兄們打馬球、開玩笑那般無所忌諱了,衆將在他面前感到更多的是威嚴和壓力。可是有些話他若不說,恐怕西涼軍中再沒有人敢在張煥面前提起這些事。

他一咬牙便道:“陳平嚴重觸犯軍規,當殺!我對此並無異議。只是現在不是殺他的時候。”

張煥微微一怔,“爲何?”

賀婁無忌翻身下馬,單膝跪下行一軍禮,大聲道:“這一個月來都督大肆重用隴右望族子弟,辛朗久隨都督,我不說他,而那馬國瑞、白盛、荔非明二郎他們的老子雖然英雄,但他們本人又有何軍功?卻個個位居高位,爲此許多軍中舊部都頗有微詞,可偏偏這個時候都督要殺陳平,他可是都督剛從軍時便跟隨的老人,這讓弟兄們怎麼想,請都督三思!”

張煥默默地看着他,過了很久,他終於長嘆一聲,翻身下馬將賀婁無忌扶起,又攬着他的肩膀走到一處大石前坐下,沉吟一下,張煥便柔聲對他道:“在我的記憶中,總想着舊部們怎樣隨我起兵,又怎麼和我一同開創基業,我們在天寶縣時糧食近絕,最窘迫之時每天只能吃一頓飯,後來又一起冒着百年未遇地暴雪行軍幾天幾夜,拿下武威郡,這些我都銘記於心,你還記得在奇襲路嗣恭大營前,我答應過要讓你們遠征西方,封你們爲西方之王嗎?”

賀婁無忌默默點頭,這些事他也銘記於心,他肅然道:“都督之志,我一向欽佩。”

“光有志向就夠嗎?”張煥凝視着浩蕩的黃河之水,他眼中慢慢流出一抹痛苦之色,“這次關隴劇變,我們丟了武威老巢,二萬將士全軍覆沒,又被裴俊趁機奪走大部分基業,我想每個人都應該反思,尤其是我,欲得天下卻心胸狹隘,容不得異己,而且獨斷專行,樣樣大權都握在自己手中,就拿西征河湟來說,胡鏞勸我不要操之過急,裴明遠甚至已經提到張掖可能有變,可我卻不聽將計、不容反對,最後栽了個大跟斗,不過栽了也好,倒把我一掌打醒了。”

說到這,張煥地目光漸漸明亮起來,他挺直了腰對賀婁無忌語重心長道:“你要知道,我之所以重用隴右大族子弟,正是從長遠考慮,實力是基礎,但光靠打仗和殺戮只會成爲朱泚第二,必須要建立起一個強有力的利益集團,才能在將來朝廷鬥爭中博取最大地利益。”

‘強有力的利益集團。’賀婁無忌喃喃唸了幾遍,他忽然站起來向張煥行一軍禮,“都督,我明白了,我會勸告大家,請大家理解都督的苦心。”

“不要說得太多。”張煥拍了拍他的肩膀微微笑道:“你只要替我告訴弟兄們,將來我們攻下邏些,吐蕃美女會任他們享用。”

“吐蕃有美女?”賀婁無忌咧嘴一笑,他倒從來沒有見過。

這時,一匹快馬從東疾馳而來,行至張煥面前,馬上騎士稟報道:

“都督,太后特使已經進城,胡先生請你速回。”

“我知道了。”張煥翻身上馬,向賀婁無忌一拱手,“賀婁將軍,河湟新兵我就交給你了。一路順風!”

“也請都督保重!”

賀婁無忌大步上了船,十幾艘大船緩緩啓動,順黃河水向北駛去,漸漸地消失在天盡頭。

金城郡,節度使行轅附近這些日子格外熱鬧,早在六月初,離行轅約一里地外的幾座閒置老宅便已被拆除,佔地近百畝的空置地上,數千匠人一直在緊張地忙碌着,從目前出現的簡單構架上看。這裡顯然是在建造一片規模龐大地建築羣,而且在工地周圍還有數百名士兵來回巡邏戒備。不準閒人靠近,它地神秘反而激起了金城郡民衆的好奇心。不少有眼光地人立刻做出了判斷,這一定是在修建新的節度使行轅,確實,一里外的節度使行轅還是在永徽年間用一座民宅改建而成,是有些陳舊了。

對於這個傳言,官方沒有否認,沒有否認自然就是默認了。在平靜地日子裡。變化是最值得期盼的事,於是每天都有一羣羣閒人來附近指指點點。‘那裡一片水坑是後花園池塘吧!’‘還有地下室,這一定就是秘密監獄了。’只要閒人們沒有越過紅線來探看究竟,巡邏的士兵也就不去管他們。

不過今天卻沒有一個閒人。

在新修建築羣和節度使行轅附近皆戒備森嚴,近千騎兵攔住道路兩側不準行人通過,道路上顯得空空蕩蕩,只有數百名從長安來的宮廷侍衛等候在衙前,他們護衛着大唐太后崔小芙所派特使於一個時辰前剛剛抵達。

特使自然就是李翻雲,不過這一次來地卻不僅僅是李翻雲一人,還有一個宗室親王也一起跟來,他便是當今皇上的親生父親、原嗣慶王李,不過他現在已被封爲洛王,除了親王頭銜外,他還是朝廷宗正寺卿,主管皇室事務。

李俅約五十餘歲,身體異常肥胖,他總喜歡眯着眼睛打量人,據說眯着眼睛可以使眼光收斂,能彙集出幾道精光來,給人以震懾感,久而久之,他也就養成了習慣。

他尤其喜歡別人評價他老謀深算,可他偏偏是個忍不住話地人,三言兩語便可使他的內心坦蕩無餘。

李俅地生父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一任太子李瑛,開元二十五年,太子李瑛過早地暴露出登基的野心而被李隆基所殺,他便過繼給了膝下無子的李隆基長子慶王李琮,現在,他五歲的幼子又是大唐皇帝,也正是因爲這幾層關係,李俅便一直以宗室領袖自居。

此刻,在張煥的會客室裡,李俅端着茶,眼睛卻眯縫着打量對面的張煥,張煥地身份他早有耳聞,不過他卻沒有太放在心上,一個私生子而已,算不上是皇室中人,但這兩年隨着張煥地崛起,李俅的心態也略略發生了變化,就算張煥是豫太子之子,可是他沒有參拜過宗廟,還是不能列班皇室,而宗廟正是他李俅掌管,換句話說,張煥地身份還沒有經過他的點頭,那永遠也只能是一個僞皇族。

不過這個張煥似乎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不僅將他添於末座,連上茶也是最後一碗才端給他,自詡重視細節的李俅開始有些不滿了,他很想發作一番,可今天要談論地事情卻又使他不得不忍下這口氣。

坐在主位的是正使李翻雲,她從進來到現在皆面無表情,似乎她和張煥只是初相識,只是嫺熟而專業地提着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武威陣亡的將士人數?逃出的難民數量?他們的近況又如何?等等等等,而回答她提問的也不是張煥,而是張煥的首席幕僚胡鏞,張煥則遠遠坐在一旁,顯得有些漫不經心,一問一答談了足足半個時辰,李翻雲話題一轉,又提出了一個和今天出使明顯沒有關係的問題。

“請問胡先生,我們來時見附近正大興土木,不知在修建什麼?”

這時,一旁的李俅再也忍不住,他重重地咳嗽一聲,示意李翻雲趕快進入正題,李翻雲臉色一變,眼中忍不住流露出極度厭惡之色,但霎時又恢復了常態,難道自己這半個多時辰不着邊際的問話,他就不明白他不該留在這裡嗎?

對於李俅的跟來,李翻雲始終不明白崔小芙的用意是什麼?崔小芙並沒有告訴她,甚至崔小芙給張煥信中所寫地內容。她也不知道是什麼?還有一個多月前,崔小芙下旨命張煥將兒子質於京師,這件事她也是事後才知曉,很明顯,崔小芙已經不再象從前那樣信任她,這個微妙的變化大概就是從她可以列席內閣會議後不久開始,沒有任何事先的徵兆。

李翻雲是一個極敏感而且極聰明之人,她略略已經猜到崔小芙對她的冷落或許和張煥有關係,就在李俅重重咳嗽的之後,她猛然明白了。

崔小芙和李俅之間也一定是達成了什麼協議,而且她這次出使隴右的任務。極可能就是和李俅有關係。

此刻這個任務就在她身旁一名宦官所捧的描金象牙匣中,這也是從前所沒有的。以前崔小芙的密信都是由她隨身攜帶,而現在特使是特使、密信歸密信,她看不到信的內容,但她不出手,信也遞不到張煥地手中。

既明白密信的內容極可能和李俅有關係,李翻雲便一時陷入了沉默,究竟自己在這次出使中扮演了一個什麼角色呢?

這時。一直在旁邊心不在焉地張煥忽然笑道:“那片正在修建的房屋正是我地節度使新衙門。這裡實在太舊,該換換地方了。”

從表面上看。張煥坐在一旁確實有些心不在焉,目光不時投向窗外,但這只是表象。他其實也在推測李俅同來的用意,李俅的一舉一動,甚至一個細微的表情都落入他眼中,從安排座位時李俅臉上露出的明顯不滿,到上茶時他幾欲發作,再看他此時急不可耐相,張煥便可推測出,這是一個急躁而淺薄的王爺。

不過張煥本人對那個匣子裡地密信倒也十分感興趣,既然這個王爺催促看信,那崔小芙地安排就是這個王爺也必須在場了。

他便不再拖延,微微一笑道:“不知太后可有什麼信件給我?”

“有!”李俅一下子站了起來,他大步走到宦官面前,取過匣子,將它推給了張煥,“這就是太后給張使君的信。”

言罷,他也委實不客氣地往李翻雲地旁邊一坐,肥碩的肉抖了一下,緊靠着李翻雲纖細的嬌軀,李翻雲厭惡地向旁邊挪了挪,可這樣一來,李俅便取代了李翻雲地主位,形成喧賓奪主之勢。

這時,坐在對面的胡鏞也向左移了移,將位置讓給了張煥,張煥坐上前,取過象牙匣打開,裡面只有一封崔小芙的親筆信,‘冠軍大將軍、隴右節度使張煥啓’,信用火漆前後封嚴,張煥撕開信皮,取出了裡面的書信。

他大致看了一遍,心中不由重重地‘哼!’了一聲,信中內容竟是向他推薦六個人爲河湟各郡刺史,這六個人皆是皇族,名單上的第一個人正是李俅之子李運,推薦爲西平郡刺史。

前段時間爲討好裴俊而逼自己兒子進京爲質,現在居然又堂而皇之把手伸進河湟,她崔小芙倒真會做人,而且河湟一共只有八個郡,她便一下子想要去六個,真虧她開得了這個口。

張煥眼睛一挑,迅速瞥了李俅一眼,只見他滿臉期望的看着自己,這一剎那,張煥忽然明白了崔小芙的險惡用心。

從表面上看,若自己一口答應,李俅會大喜過望,但這個人情卻是她崔小芙的,而自己不答應,得罪李俅的卻是自己,一般而言都會這麼想。

可再深思一層,崔小芙爲什麼要讓李俅來?李俅是做什麼的,宗正寺卿,負責鑑定皇族身份,而自己的真實身份是什麼?得罪李俅的後果是什麼?崔小芙明明知道西平郡是河湟的中心,自己絕對不會答應,她才特意提出給李運,莫說西平郡,河湟八郡中的任何一個郡自己都不會讓出,這一點她崔小芙也很清楚。

她這樣做是爲什麼?張煥冷冷一笑,原以爲和崔小芙的矛盾要很久的將來纔會暴露,卻沒想到這麼早就露頭了。

當下他將信一收,含笑對李俅道:“王爺的心願我已知曉,只是朝中的規矩王爺想必也知道,此事繞不過吏部,既然是太后的意思,我自會向吏部說明。”

李俅見張煥說得十分圓滑,他的臉當即沉了下來,索性直說道:

“張使君別忘了,我可是宗正寺卿,難道張使君就沒有求我之處嗎?”

“王爺遠來勞頓,請先歇息吧!”張煥站起身,瞥了他一眼,冷冷道:“胡先生,替我送客!”

說罷,他大步走進了裡屋,就在進屋的一霎時,卻發現李翻雲迅速給自己使了個眼色。

“張煥,你不要不知好歹!”屋外傳來了李俅的咆哮之聲。

“王爺,請吧!”

“你是什麼東西,也配來送我?”

屋內,張煥冷冷一笑,將崔小芙的信撕得粉碎。

“都督,其實你答應他又何妨。”李翻雲等人走後,胡鏞笑着對張煥道:“他們不過是想來鍍一層金,給他們做個有名無實的刺史就是了。”

“如果他們不肯做有名無實的刺史呢?”張煥輕輕搖了搖頭,他負手在房內踱步沉思,“你或許是不瞭解崔小芙,她是個野心極大的女人,如果能將手伸進河湟,她怎麼可能讓一些紈絝子弟來任職呢?這些一定是她精心挑選的能幹之人,我們可不能想當然。”

“那都督的想法呢?”

張煥毫不猶豫道:“河湟絕不容許任何人染指,既然已經有人伸手過來,那我們的行動也應立即開始!”

就在這時,門外有親兵稟報,“都督,李特使派人送來一封信。”

剛纔李翻雲走時給自己使了個眼色,他就知道她必然還有後着,果然來了,張煥微微一笑道:“讓送信人進來。”

片刻,一名侍女在親兵的引導下快速走進,她給張煥行了一禮,“我家小姐讓我來轉交一信,她還讓我轉告,她出來相見不便,就決定不見張使君了。”

說罷,她取出一信遞給了張煥,張煥知道是李俅在旁的緣故,大姐纔不能來見自己,他沒有多說什麼,徑直接過信打開,字寫的十分潦草,看得出她是在匆忙之間寫下,信中只有一句話,‘朝中或有大變。’

張煥一怔,這是什麼意思,想了一下,他又追問侍女道:“李小姐還說了什麼?”

侍女搖了搖頭便行了一禮要走,張煥卻叫住了她,他飛快寫了一封信,交給她道:“請把此信轉交給小姐。”

待親兵將侍女帶下去,張煥便將李翻雲的信交給胡鏞,“胡先生,你來參詳一二。”

胡鏞接過信看罷,不由淡淡一笑道:“都督發現沒有,李翻雲原來寫的是‘朝中或有異變’,可她把‘異’字劃掉了,改成了‘大’字,這說明事情可能會很嚴重,既然連李翻雲都認爲嚴重,那都督說會是什麼事呢?”

張煥沒有回答,他揹着手站在窗前,遙遙地凝視着東方,不知崔、裴二人之間又爆發了什麼大事?裴兒此番東去,但願她不要捲入其中,早一天歸來。

第37章 碎葉風雲(十八)第106章 爭奪家主(八)第50章 鳳翔行第333章 國事煩憂(上)第129章 梟雄本色(下)第53章 戰朝堂(二)第388章 一路哭不如一家哭第106章 爭奪家主(八)第1章 平底鍋第215章 酒樓偶遇第96章 崔小芙(下)第214章 枝節橫生第40章 困蛟龍第239章 三方角力第298章 母子生隙第352章 兵分兩路第223章 大軍壓境第413章 筆筒案(一)第356章 兩處佈局第104章 爭奪家主(六)第45章 年夜飯第12章 殺人風波.第3章 遲到的朝覲第369章 重鎮興商第173章 發現金礦第127章 詭異的行棋第337章 兄弟不和第361章 放下武器第275章 兩支奇軍(下)第289章 漕運之爭(上)第73章 爭兵權(二)第415章 筆筒案(三)第394章 泄密事件(上)第354章 右相隕落第404章 發現端倪第71章 射胡月(四)第268章 風雨將至(上)第5章 張家主第12章 殺人風波.第52章 回紇內訌.第258章 鳳翔之變(下)第205章 格局之變(二)第382章 困獸猶鬥(上)第291章 漕運之爭(下)第15 章 戰爭的第一條導火線第42章 圍爐話第352章 兵分兩路第128章 梟雄本色(上)第112章 圖窮匕現第118章 崔張結盟第97章 翠雲居第138章 帳篷春色(下)第226章 絕地反擊(中)第201章 隴右收官第276章 朱泚之死第273章 三線作戰第38章 綁佳人(中)第1章 碎葉截銀(上)第46章 大湖築城第192章 崔圓妥協第365章 大唐變天(上)第18章 葛邏祿人的瘋狂第123章 玄武門之變(上)第244章 長孫壽宴第207章 格局之變(四)第397章 明遠歸來第365章 大唐變天(上)第126章 魔高一丈第370章 舊愛新歡第215章 酒樓偶遇第267章 裴瑩的難處第321章 安西戰略(十一)第31章 碎葉風雲(十二)第292章 驛站小事第308章 扼守張三城(下)第66 章 君入甕第374章 江淮風雲(上)第270章 風雨驟起第316章 安西戰略(六)第221章 吐蕃名將第179章 磨刀(上)第403章 裴瑩省親第367章 大唐變天(下)第62章 別佳人(上)第246章 設匭風波第226章 絕地反擊(中)第156章 崔小芙召見(上)第195章 飛奴客第141章 棋高一籌第315章 安西戰略(五)第350章 吐蕃贊普的決定第73章 爭兵權(二)第383章 困獸猶鬥(中)第171章 殺雞儆猴第92章 馬球隊第26章 仗刀行第94章 綾綺殿第58章 小酒肆第11章 查舊帳(下)第114章 再遇裴瑩
第37章 碎葉風雲(十八)第106章 爭奪家主(八)第50章 鳳翔行第333章 國事煩憂(上)第129章 梟雄本色(下)第53章 戰朝堂(二)第388章 一路哭不如一家哭第106章 爭奪家主(八)第1章 平底鍋第215章 酒樓偶遇第96章 崔小芙(下)第214章 枝節橫生第40章 困蛟龍第239章 三方角力第298章 母子生隙第352章 兵分兩路第223章 大軍壓境第413章 筆筒案(一)第356章 兩處佈局第104章 爭奪家主(六)第45章 年夜飯第12章 殺人風波.第3章 遲到的朝覲第369章 重鎮興商第173章 發現金礦第127章 詭異的行棋第337章 兄弟不和第361章 放下武器第275章 兩支奇軍(下)第289章 漕運之爭(上)第73章 爭兵權(二)第415章 筆筒案(三)第394章 泄密事件(上)第354章 右相隕落第404章 發現端倪第71章 射胡月(四)第268章 風雨將至(上)第5章 張家主第12章 殺人風波.第52章 回紇內訌.第258章 鳳翔之變(下)第205章 格局之變(二)第382章 困獸猶鬥(上)第291章 漕運之爭(下)第15 章 戰爭的第一條導火線第42章 圍爐話第352章 兵分兩路第128章 梟雄本色(上)第112章 圖窮匕現第118章 崔張結盟第97章 翠雲居第138章 帳篷春色(下)第226章 絕地反擊(中)第201章 隴右收官第276章 朱泚之死第273章 三線作戰第38章 綁佳人(中)第1章 碎葉截銀(上)第46章 大湖築城第192章 崔圓妥協第365章 大唐變天(上)第18章 葛邏祿人的瘋狂第123章 玄武門之變(上)第244章 長孫壽宴第207章 格局之變(四)第397章 明遠歸來第365章 大唐變天(上)第126章 魔高一丈第370章 舊愛新歡第215章 酒樓偶遇第267章 裴瑩的難處第321章 安西戰略(十一)第31章 碎葉風雲(十二)第292章 驛站小事第308章 扼守張三城(下)第66 章 君入甕第374章 江淮風雲(上)第270章 風雨驟起第316章 安西戰略(六)第221章 吐蕃名將第179章 磨刀(上)第403章 裴瑩省親第367章 大唐變天(下)第62章 別佳人(上)第246章 設匭風波第226章 絕地反擊(中)第156章 崔小芙召見(上)第195章 飛奴客第141章 棋高一籌第315章 安西戰略(五)第350章 吐蕃贊普的決定第73章 爭兵權(二)第383章 困獸猶鬥(中)第171章 殺雞儆猴第92章 馬球隊第26章 仗刀行第94章 綾綺殿第58章 小酒肆第11章 查舊帳(下)第114章 再遇裴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