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相親會

當天下午,張煥便找到林二叔,告訴他事情已成,並讓他帶裘掌櫃來見自己,此事大哥已有交代,又是對張煊有利,故張若鋒也沒有爲難張煥,辦理得極爲迅速,當天晚上便交割完畢,張煊也得到了宅子,雖拉不下面子親自上門感謝,但他還是託張燦送來一瓶酒,算是了結過去的恩怨。

深秋的季節裡,天空總是顯得那麼高遠,清風拂面,蔚藍的天空沒有一絲白雲,天空下,紅色和金黃色便成這個季節的主色調,甚至包括人們的臉膛,因豐收而顯得容光煥發。

豐收後,也是談婚論嫁的時節,少年男女的臉龐更是顯得紅撲撲的,男孩是因爲興奮和激動,而女孩的臉上則更多出現羞澀之色。

但對於林家,這卻則是他們在太原度過的最後一個秋天,過了這個秋天,他們就要還鄉了,還鄉之前還有很多事情需要了結,林德隆不再收治需要耗時的病人,還要將老病人治療結束;而二叔林德利則需要將各項賒帳回籠,一些積壓了多年的老藥也要賣掉。

至於師母楊玉娘則要考慮各種人情,住了十幾年,禮尚往來頗多,有沒有欠人家的人情尚沒有還,若有的話,得趕緊找個藉口清掉。

楊玉娘在房間裡翻了整整一個上午的老帳,午飯後,她便將丈夫拉進了房間,盯着他的眼睛肅然道:“大郎,你還記得喬厚根喬老先生嗎?”

“怎麼不記得,他是知愚和知兵的先生,連平平也在他那裡讀了幾年書呢!我們年初不是還去給他拜壽嗎?”

林德隆見妻子一本正經,不由抓了抓後腦勺疑惑道:“怎麼了?喬老先生有什麼不對嗎?”

“你呀!”楊玉娘埋怨丈夫道:“你忘了嗎?年初我們去拜壽的時候,老爺子很喜歡平平,當時他說什麼來的?”

林德隆想了想,忽然恍然大悟,“你是說平平和那喬公子的事。”

喬厚根是一個書香門第世家,在經學方面堪稱權威泰斗,喬老先生早年是玄宗皇帝的翰林供奉,開元年間的好幾次省試都是他出的題,安史之亂後,他便回鄉隱居,開了一間學堂教育子弟,林德隆的兩個兒子林知愚和林知兵就是喬厚根的子弟。

年初喬老先生過八十大壽,林德隆夫婦帶着平平去給他拜壽,他很喜歡平平,席間便提出將林平平許配給自己的孫子喬玉書,林德隆礙於情面便答應下來,事後林德隆也忘了此事,今天楊玉娘翻看舊日物件發現了喬玉書的生辰貼,這纔想起此事。

不過林德隆卻不以爲然,喬玉書他見過,一天到晚只知讀書寫字,說起話來酸味十足,他不喜歡,他見妻子很是擔憂,便笑着安慰她道:“已經大半年不提此事,想必喬家也忘了,這不算什麼人情,不要去管它!”

說罷他轉身要走,楊玉娘急了,一把抓住他道:“大郎,你真是糊塗了!這不是爲了還人情,平平今年十八歲了,你還以爲她是那個拖鼻涕的黃毛小丫頭嗎?她得出嫁了,你明白嗎?”

林德隆一愣,隨即嘿嘿笑道:“她今年十八歲了?我怎麼覺得她還是個八歲的小娘。”

“那不得都怨你嗎?整天由着她的性子,風風火火,象個傻小子似的,你知道大家都叫她什麼?平底鍋!你聽聽,這還是個女孩子的名字嗎?”

www ¤ttκā n ¤¢Ο

楊玉娘越說越泄氣,說到最後只得嘆口氣道:“本來十八郎和她青梅竹馬,他母親也很喜歡平平,他們倆最合適不過,可我也看出來了,十八郎把平平就當妹妹一樣,壓根就沒那種想法,不能勉強人家。”

林德隆的臉卻陰沉下來,“他要什麼想法,兩個人成親生孩子,平平淡淡過日子就是了,要什麼喜歡不喜歡,現在是妹子,拜了堂就得叫娘子!”

楊玉娘搖了搖頭,“話雖這樣說,可我們馬上要走了,什麼時候才能再見呢?三年五年,平平也拖不起啊!況且人家要進京趕考,你現在也不好提此事,依我看,喬家是書香門第,平平嫁過去,也不虧了她,我們不妨試一試。”

林德隆沉吟片刻,便用不容商量的口氣道:“那得要平平喜歡他才行,這樣,你讓知愚去請喬家那小子過來吃頓飯,讓平平和他見一見,若平平願意,那我也沒意見。”

.......

下午,楊玉娘便打發兒子去了喬家,喬家也心知肚明,雖然雙方門第不符,但喬老爺子喜歡平平心切,便一口答應下來,選了吉日,正好就是第二天,由喬玉書來林家吃頓午飯。

楊玉娘大喜,立刻便將大女兒也叫來,幫忙參謀一下,再加上媳婦,三個女人正好可以商量一番,至於平平,現在還不能告訴她,否則會壞事。

次日一早,楊玉娘便和巧巧將林平平叫進屋去,好好地開導了她一番,給她講述女人年齡與出嫁的關係,又給她舉了大量的例子,說女人老了嫁不出去,命運是如何如何悲慘,總之就是一句話,你已經老大不小,該出嫁了。

林平平樣樣都答應了母親,可是一出大門,看見蔚藍如大海一般的天空,她的心就不由自主地變成一朵白雲,融入了無邊無際的大海之中,此刻,婚姻大事在她眼裡變得微不足道,在她看來,世間再沒有比快樂和自由更重要的事。

近午時分,有着嚴謹家風的喬玉書準時抵達了林家,他今年二十一年,是喬老先生的末孫,據說深得其祖真傳,學識淵博厚重,可看了他單薄的身子骨,卻總讓人懷疑這一點。

他的臉龐削瘦而蒼白,這是長年在屋裡讀書、不見陽光的緣故,他今天頭戴平巾幘,穿着一身白練裙襦,外面再套了一領青袍,倒顯得不是那麼瘦弱。

既然是來見禮,手中也拎了五色點心,他興匆匆下了馬車,只見林家大門處門庭若市,來看病的人坐滿了臺階,正各自吃着帶來的乾糧清水。

喬玉書眉頭緊鎖,捏着鼻子小心翼翼地從病人中穿過,惟恐被蹭了一下,就會將什麼不知名的疫病帶回家中。

林德隆正好送一病人出來,一眼便看見了如履薄冰的喬玉書,臉當時便沉了下來,這樣嬌貴的女婿,恐怕自己當不起。

喬玉書好容易走上臺階,他一擡頭正好看見了林德隆,急忙整了整衣冠,長施一禮道:“世叔在上,小侄玉書這廂有禮了!”

“哦!你來了,裡面坐吧!”林德隆極勉強地擠出一點笑意,招呼他進大堂。

這時,林德隆的長子林知愚正好出來,他與喬玉書是昔日同窗好友,關係極厚,兩人一見面,分外親熱,互相躬身行禮,‘之乎者也’地說個不停,林德隆聽得心煩,哼了一聲,自己先去吃飯了。

飯桌上,林德隆一聲不吭,只管低頭大口刨飯,而楊玉娘對喬玉書則異常熱情,不停給他佈菜添湯,勸這勸那、惟恐他餓着了,不料喬玉書卻以爲美貌溫柔的林巧巧是平平,不時偷偷向她看去,眼裡流露出愛慕之色,

林巧巧的臉脹得通紅,她再也呆不下去,便將一盆菜往桌上一放,低聲說一句,“我還有一點事!”便跑進了裡屋,喬玉書望着她的背影消失,品味着她溫柔的聲音,心神皆醉。

林知愚見他不通俗務,竟看不出自己妹子所梳的髮式表示已經嫁人,便忍住笑道:“剛纔是我大妹巧巧,已經出嫁了,今天玉書要見的,是我二妹平平,上次老爺子過壽時不知你見過沒有?”

“娉娉?”喬玉書想了半天也記不起爺爺過壽時的情景,不過大喬都如此溫柔美貌,那小喬應更勝其姊纔對,想到此,他喜上眉梢,雖是深秋時節,可若有一把羽扇,他也願意扇一扇.

喬玉書四處張望一圈,不見佳人倩影,便含笑問楊玉娘道:“請問林母大人,娉娉小姐現在何處?可是在閨房化妝?”

他話音剛落,只聽林德隆悶哼一聲,隨即劇烈地咳嗽起來,捂着嘴便要走,楊玉娘一把拉住丈夫,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心中對平平遲遲不歸而又恨又急,早知道就該給她說清楚的。

這時,她聽到外面有急促的腳步聲,象是有人向這邊跑來,便立刻伸手把偏門拉開,準備一把將女兒抓進來。

偏門外就是林芝堂的側巷,連着大街和後面的空地,平時極少有人來,只聽腳步聲越來越近,跑到門口,才發現不是林平平,而是個約十一、二歲的小男孩,他扛着一把木製的青龍偃月刀,滿頭大汗,正惶惶落荒而逃,楊玉娘大失所望,正準備將門關上,忽然她聽到了平平的聲音,心中一塊石頭終於落地,回頭對喬玉書笑道:“平平學刺繡去了,剛剛返回。”

喬玉書恍然大悟,眼中的期盼之色更加濃厚,就在這時,外面傳來一陣雜亂的腳步聲,似乎不只一人,只聽平平捏着嗓子甕聲甕氣道:“那關雲長逃到哪裡去了?徐公明,本相限你一個時辰內將他拿過來!”

“遵命!”

隨即只見另一名滿臉通紅的小男孩從門口衝過,肩上卻扛着一柄木製的宣花大斧,衆人面面相視,楊玉娘心中更是暗叫不妙,不等她關門,只聽那小男孩激動得大喊:“丞相,末將抓住了關雲長!”

“好!記你首功一件。”

終於,讓人千等萬等的林平平拎着個平底鍋出現了,她帶領一大幫小男孩‘呼啦啦!’從門口衝過去,一扭頭,她看見一屋子的人都目瞪口呆地望着自己,便急忙停住腳步,不好意思地撓了撓後腦勺道:“娘!馬上就要走了,我最後再陪他們玩一玩。”

喬玉書眨巴眨巴眼睛,張口結舌問道:“請、請問林母大人,你們可有三個女兒?”

林德隆哈哈大笑,指着林平平道:“喬公子,這就是小女平平,你可中意?”

.......

(注:三國演義雖是明羅貫中著,但三國的故事在民間由來已久。)

第285章 朝戰前夕第323章 安西戰略(十三)第404章 發現端倪第37章 綁佳人(上)第44章 過新年第85章 遇故人第407章 碎葉銀礦第28章 立奇功(上)第299章 葛邏祿人第319章 安西戰略(九)第221章 吐蕃名將第232章 厲兵秣馬(五)第365章 大唐變天(上)第124章 玄武門之變(中)第324章 安西戰略(十四)第359章 家族利益第244章 長孫壽宴第338章 無孔不入第33章 風波起第215章 酒樓偶遇第96章 崔小芙(下)第410章 杜環的提醒第9章 千里追獵.第76章 返長安第340章 矛盾叢生(下)第55章 滅頂之災第156章 崔小芙召見(上)第108章 真正的較量(中)第207章 格局之變(四)第181章 鏖戰會西堡(上)第167章 抉擇(上)第46章 大唐帝第17章 相親會第49章 挑內亂第21章 柳條箱第297章 兵分兩路第369章 重鎮興商第290章 漕運之爭(中)第172章 私塾第262章 意外收穫第137章 帳篷春色(上)第334章 國事煩憂(下)第13章 重返西域第392章 夫妻生隙第8章 聞母訊第15 章 戰爭的第一條導火線第29章 碎葉風雲(十)第266章 第三者是誰?第79章 計中計第8章 疑蹤驚現第222章 風雲突變第44章 過新年第49章 扣留葉哈雅.第249章 真實意第371章 步步連環(上)第74章 爭兵權(三)第143章 雪夜下涼州(下)第37章 碎葉風雲(十八)第24章 同船渡第282章 各逞心機(上)第253章 苦肉之計第256章 鳳翔之變(上)第44章 斬草除根第210章 格局之變(七)第10章 查舊帳(上)第23章 遇渭河第56章 新朋友第320章 葛邏祿人(四)第350章 形勢逆轉第55章 滅頂之災第110章 禮尚往來第166章 機會第22章 離別日第339章 無後爲大第66 章 君入甕第296章 回首西望第218章 河湟明月第384章 困獸猶鬥(下)第31章 長安行第193章 各讓一步第47章 崔皇后第179章 磨刀(上)第228章 厲兵秣馬(一)第249章 真實意第88章 長孫家(下)第353章 張府賑災第3章 遲到的朝覲第390章 刺案疑雲第253章 苦肉之計第404章 發現端倪第355章 餘震未消第90章 張若錦第100章 爭奪家主(二)第208章 格局之變(五)第338章 無孔不入第194章 隴右來信第388章 大治開元第338章 無孔不入第283章 各逞心機(中)第161章 兩日風雲(三)
第285章 朝戰前夕第323章 安西戰略(十三)第404章 發現端倪第37章 綁佳人(上)第44章 過新年第85章 遇故人第407章 碎葉銀礦第28章 立奇功(上)第299章 葛邏祿人第319章 安西戰略(九)第221章 吐蕃名將第232章 厲兵秣馬(五)第365章 大唐變天(上)第124章 玄武門之變(中)第324章 安西戰略(十四)第359章 家族利益第244章 長孫壽宴第338章 無孔不入第33章 風波起第215章 酒樓偶遇第96章 崔小芙(下)第410章 杜環的提醒第9章 千里追獵.第76章 返長安第340章 矛盾叢生(下)第55章 滅頂之災第156章 崔小芙召見(上)第108章 真正的較量(中)第207章 格局之變(四)第181章 鏖戰會西堡(上)第167章 抉擇(上)第46章 大唐帝第17章 相親會第49章 挑內亂第21章 柳條箱第297章 兵分兩路第369章 重鎮興商第290章 漕運之爭(中)第172章 私塾第262章 意外收穫第137章 帳篷春色(上)第334章 國事煩憂(下)第13章 重返西域第392章 夫妻生隙第8章 聞母訊第15 章 戰爭的第一條導火線第29章 碎葉風雲(十)第266章 第三者是誰?第79章 計中計第8章 疑蹤驚現第222章 風雲突變第44章 過新年第49章 扣留葉哈雅.第249章 真實意第371章 步步連環(上)第74章 爭兵權(三)第143章 雪夜下涼州(下)第37章 碎葉風雲(十八)第24章 同船渡第282章 各逞心機(上)第253章 苦肉之計第256章 鳳翔之變(上)第44章 斬草除根第210章 格局之變(七)第10章 查舊帳(上)第23章 遇渭河第56章 新朋友第320章 葛邏祿人(四)第350章 形勢逆轉第55章 滅頂之災第110章 禮尚往來第166章 機會第22章 離別日第339章 無後爲大第66 章 君入甕第296章 回首西望第218章 河湟明月第384章 困獸猶鬥(下)第31章 長安行第193章 各讓一步第47章 崔皇后第179章 磨刀(上)第228章 厲兵秣馬(一)第249章 真實意第88章 長孫家(下)第353章 張府賑災第3章 遲到的朝覲第390章 刺案疑雲第253章 苦肉之計第404章 發現端倪第355章 餘震未消第90章 張若錦第100章 爭奪家主(二)第208章 格局之變(五)第338章 無孔不入第194章 隴右來信第388章 大治開元第338章 無孔不入第283章 各逞心機(中)第161章 兩日風雲(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