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清理官場

“說吧!有什麼重要之事告訴我?”張煥坐了下來,望着神情顯得十分緊張的李縣令微微笑道。

李縣令輕輕添了一下乾澀的嘴脣,他習慣性地向左右看看,壓低聲音道:“都督,嚴縣令在新年期間曾離開過河西,去了開陽郡。”

“你怎麼知道?”張煥依然不露聲色地問道。

“他帶了一個小妾同去,回來後他的小妾到處炫耀,說嚴縣令新年期間帶她去開陽郡的什麼酒樓吃飯,又在開陽郡的什麼金鋪了買了首飾,所以我也有所耳聞。”

張煥點了點頭,新年期間韋諤在長安,嚴縣令不可能遇到他,不過張煥早有心理準備,雖然他已不會和韋諤發生什麼大的衝突,但韋諤也不會嚥下這口氣,小動作必然不斷,象拉攏分化自己的手下人等等,現在這些縣令心存不滿,這種機會他韋諤當然不會放過,張煥見李縣令似乎還有話說,便笑道:“還有什麼事,一起說了吧!”

“還有就是李都督知不知道這些縣令心存不滿的真正原因?”

“說!”

李縣令着實有些猶豫,很多事情他其實是知道,但說出來的後果他也清楚,不過要想往上爬,就不得不借助某些人的肩膀,他瞥了一眼杜梅,吞吞吐吐道:“其實問題是出在杜先生一月時讓大家做的那張土地調查表上,杜先生還記不記得當時神烏縣丞跑來給先生拜年時,杜先生說了什麼?”

杜梅一怔,他仰頭思索了半天,忽然恍然大悟,“你是說恢復府兵制的那件事?”

“就是那件事。杜先生過早地泄露了都督要收回土地的想法。”

張煥回身望着杜梅道:“究竟是什麼事?泄露了什麼想法?”

杜梅苦笑了一下道:“正月初一那天,神烏縣王縣丞來給我拜年,他和我是同科進士。早就認識。那天我和他聊起適合河西發展的一些思路,其中就談到了改良府兵制,倒沒想到竟會引發這些縣令的猜疑。”

“其實都督和杜先生都不知曉,這些縣令、縣丞在武威郡長則十年,短則五六年,每個人都有十分複雜的人情網,武威郡地大部分豐腴的土地其實都掌握在他們或他們家人的手中,從前辛將軍只考慮防範吐播。從不管他們這些事,地方上地政務都由他們爲所欲爲,而韋家爲取得河西又全盤答應不動他們地利益,這此都督強勢進入河西,他們摸不清底細,所以便旁敲側擊來探聽消息。”

說到這,李縣令微微嘆了口氣,“那王縣丞自己就有八十頃上田。加上他的兩個弟弟以及丈人們,所佔有的土地少說也有二、三百頃,所以他才利用故舊的身份套杜先生的話,府兵制不就是要讓農民有土地麼?”

張煥見他侃侃而談,一切細節都清清楚楚。便笑了笑問道:“你又如何知道?難道他們又告訴了你?”

李縣令臉一紅,半天說不出話來,他是個見風使舵之人,見張煥回京了就擔心他不再返回,便和其他縣令一起積極謀算。可等張煥回來後。又發現他真的有長期留下的跡象,於是就趕緊告發他人。以洗脫自己的罪責。

張煥也沒有追究地意思,便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讚許道:“你做得很好,我這次記你一功,先去吧!”

李縣令剛走,杜梅便上前向張煥跪倒,慚愧道:“屬下一時失察,請都督責罰。”

張煥笑着將他扶了起來,“誰沒有個書生意氣的時候呢?記住教訓就是了。”

他見杜梅坐下又道:“不過這件事你要想個妥善辦法,看看怎麼處理纔好?”

杜梅沉思片刻便道:“關鍵是都督手上沒有可替換之人,全罷免了震動也太大,屬下的建議是殺雞駭猴,一手硬一手軟,再慢慢地一個一個收拾。”

“那這個雞又是誰?”張煥半眯了眼徐徐問道。

“嚴縣令!”杜梅毫不遲疑地道。

次日一早,張煥便在五百騎兵的護衛下離開了會西堡返回武威郡,一羣年輕的士子們也隨他同行,而裴明遠則留在碼頭協助杜梅儲運糧食。

從會西堡到武威郡約二百餘里,是兩天的路程,第二天下午,衆人過了豬野澤,離武威郡已不到二十里,地方官員們便一一向張煥辭行,各自回到自己縣裡,最後只剩下神烏縣的嚴縣令和王縣丞,或許是杜梅不在地緣故,二人一路上也有說有笑,給一羣士子沿路講解河西的山川地理和人文風俗,並打趣他們來到河西后,搶着給他們做媒的人將打破頭,聽得一羣士子悠然嚮往,離開京城時匈奴未滅、何以家爲的念頭竟有些動搖了。

“都督!這羣士子至少要分我六人。”嚴縣令加快了馬速趕上張煥道。

張煥回頭看了看那羣朝氣蓬勃的士子,他沒有一口回絕,只是溫和地對他笑道:“那你打算怎麼用他們?”

嚴縣令想了想便道:“我打算把他們放在六曹,縣衙中都是一些老吏,暮氣十足,正需要一點有活力地年輕人。”

“回頭再說吧!要來的年輕人還有很多,我打算讓他們先到軍隊裡磨練一陣子,既然是想來收復西域,卻讓他們做小吏,他們怎會甘心。”

張煥說着,又笑了笑道:“說起老吏,我倒有件事情想和你商量一下。”“都督請說。”

“眼看會西堡即將建成,我打算遷二千軍戶到堡中去,同時也設置會西縣,轄黃河邊西岸數十里方圓,但一時找不到合適的縣令,我看你手下王縣丞頗爲幹練。便想提拔他爲會西縣第一任縣令,你看如何?”

“這個嚴縣令猶豫了一下,很爲難地道:“新年伊始、雜事繁多。他一走恐怕縣裡的很多事情都會癱掉。請都督慎重考慮。”

張煥微微一笑,“不妨,我會安排一個新縣丞接替他。”

說罷,張煥抽了一鞭戰馬,將心事重重的嚴縣令遠遠地拋在後面。

很快,一行人進了武威城,春天地武威城已被生機勃勃地綠色所覆蓋,花紅柳綠、奼紫嫣紅。處處都洋溢着春地氣息,此時天色已近黃昏,大街上人流如織,飯館酒肆裡生意興隆,還有嗅到機會地商人牽着駱駝出現在大街上。

在離城門不遠處有一座頗具規模的校場,此刻校場裡扎滿了帳篷,住着約千餘戶移民,他們大多是隴右地區地無地農民。聽說去河西有可能得到土地,便悄悄地舉家前來,張煥也來者不拒,實在來不及蓋房,就將他們暫時安置在帳篷裡。

在校場門口搭了幾座巨大地粥棚。正逢晚飯時間,粥棚前排着長長的領粥隊伍,一些乞丐也混雜在其中。

“都督,那是夫人的馬車!”一名親兵忽然指着從粥棚旁駛來的一輛馬車,旁邊還跟着幾名侍衛。張煥也認了出來。可不就是裴瑩的馬車麼?

馬車的侍衛也顯然看見了張煥的隊伍,便立刻掉頭快速駛來。嘎地一聲停在了張煥面前,車簾拉開,露出裴瑩亮麗的笑臉,“我家老爺終於回家了!”

張煥微微笑道:“莫非瑩兒是來替我安撫這些百姓?”

裴瑩笑盈盈地點了點頭,“你天天說河西最大地問題是人口不足,這些人眼巴巴地跑來投奔你,你雖然提供食宿,卻不聞不問他們的內心感受,我今天去了才知道,他們中有不少是逃出來的奴隸,就害怕你把他們遣返回去,整日裡擔心害怕,度日如年,我告訴他們你會給他們自由,他們都感激不盡呢!”

“有你就行了,你是都督夫人,我不指望你還能指望誰?”

張煥說着,讓親兵先帶士子們去軍營給他們安排食宿,他自己卻翻身下馬,也坐進了裴瑩的馬車,馬車隨即緩緩啓動,向都督府駛去。

“怎麼,可是遇到什麼不順利之事?”張煥見裴瑩的臉上有些不自然,便笑着問她道。

裴瑩搖搖頭苦笑了一下:“剛纔在校場那邊,他們誰也不相信我是都督夫人,在他們想像中都督夫人應是雍容華貴的中年貴婦,怎麼會是個黃毛丫頭,有不少人還以爲我是都督的女兒。”

張煥不由啞然失笑,他正想開玩笑地喚她一聲乖女兒,忽見裴瑩面有嗔色,他立刻咬住舌頭轉換話題道:“你五哥來了!”

裴瑩一怔,臉上的嗔色立刻變成了喜色,連忙拉開車簾向後望去。

“你別看了,他在黃河碼頭,留下來協助杜先生搬運糧食。”張煥摟過她地腰,在她櫻脣上親了親,曖昧地笑道:“多虧有你這個娘子,岳父大人才出手闊綽,居然給我們河西十萬石糧食,這樣一來,我便可以撐到麥收了。”

一邊拉下車簾,手卻伸進了她的衣服裡,肆無忌憚地揉捏起來,裴瑩臉上映出了一抹緋紅,她渾身痠軟地倒在張煥的懷中,忍不住微微喘息起來。

馬車越行越快,片刻便消失在綿綿的細雨之中

由於崔寧和母親的到來,都督府又略略作了些改動,張煥先是買下了緊靠府宅地一處院子,將它改建成了一座道觀,讓母親在裡面靜養,隨後又將原來楊飛雨住的那間獨院重新翻修,讓崔寧居住,並和裴瑩所住的院子連成一片,張煥又命人買來十幾個模樣清秀丫鬟充實內宅。

雖然崔寧已經跟他到了河西,但她原則性極強,在父親沒有鬆口之前,他們倆不可能有什麼實質性的進展,張煥也不勉強崔寧,只要她在自己身邊,沒有嫁人之憂,那他也就放心了,崔寧嫁給他只是遲早的事。

崔寧性子溫順,同時她也是個極聰明地女子,爲了能長久留在河西,她也是處處小心,平時只和裴瑩說說話,極少再和張煥單獨相處,以免惹起裴瑩地不快,三人就這麼不明不白地生活在一起,彼此心裡都有數,可誰也不肯說破。

吃罷晚飯,崔、裴二女相約去內室下棋,張煥則來到自己的書房,他地書房位於內宅的最東面,有一大二小一共三個房間,其中一個小房間放置着一張巨大的沙盤,是數百人用幾個月時間做出的河西地區全貌,而另一個房間則是他困了時休息的地方。

此刻書房裡燈光柔和,炭火燒得正旺,使房間裡十分溫暖,張煥獨自一人躺在他的圈椅上,閉着眼考慮河西官場的佈局。

一路之上,他的方案已漸漸考慮成熟,清理河西官場和收回土地是兩件息息相關之事,雖然他已掌握了河西,但也不能公開剷除異己,畢竟這些官員都是朝廷任命,做得太招搖一是會損壞他的名聲,其次會使朝廷一些嫉恨他的人找到藉口阻撓對他的援助,至少在自己強大起來之前儘量保持低調。

但無論如何,要趕在夏收之前,必須將土地問題解決。

這時,門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隨即門輕輕地敲了敲。

“進來!”

門開了,親兵副將陳平快步走進了書房,他半跪行了一禮,沉聲道:“末將前來聽命!”

第1章 平底鍋第373章 步步連環(下)第55章 戰朝堂(四)第248章 緊鑼密鼓第383章 困獸猶鬥(中)第267章 裴瑩的難處第324章 安西戰略(十四)第133章 謀取河西(上)第250章 我的條件第353章 張府賑災第103章 爭奪家主(五)第266章 第三者是誰?第398章 撲朔迷離第71章 射胡月(四)第2章 碎葉截銀(下)第229章 厲兵秣馬(二)第47章 崔皇后第292章 驛站小事第374章 江淮風雲(上)第164章 含元拍天浪(中)第59章 馬後炮第111章 馬球謀士第373章 步步連環(下)第264章 張黨雛形第353章 張府賑災第1章 碎葉截銀(上)第112章 圖窮匕現第347章 渤海求助(下)第63章 別佳人(下)第107章 真正的較量(上)第27章 碎葉風雲(八)第84章 楚挽瀾第112章 圖窮匕現第187章 蜀郡突變第90章 張若錦第40章 困蛟龍第192章 崔圓妥協第199章 備戰隴右第318章 安西戰略(八)第23章 碎葉風雲(四)第286章 朝戰風雲(上)第91章 導火線第272章 朝堂內外第361章 放下武器第12章 抓把柄(上)第277章 偶遇貴人第197章 事關重大(中)第63章 別佳人(下)第12章 抓把柄(上)第321章 安西戰略(十一)第202章 得隴望蜀第350章 吐蕃贊普的決定第233章 厲兵秣馬(六)第226章 絕地反擊(中)第133章 謀取河西(上)第376章 江淮風雲(三)第265章 崔王交惡第344章 淮西有事第306章 扼守張三城(上)第415章 筆筒案(三)第24章 碎葉風雲(五)第285章 朝戰前夕第91章 導火線第405章 夢月老人第103章 爭奪家主(五)第340章 矛盾叢生(下)第320章 安西戰略(十)第330章 矛盾叢生(上)第309章 天降奇兵第247章 一步怪棋第266章 第三者是誰?第377章 江淮風雲(四)第95章 崔小芙第312章 安西戰略(二)第403章 裴瑩省親第39章 綁佳人(下)第360章 再遇故人第331章 長安信使第352章 兵分兩路第351章 時機成熟第23章 碎葉風雲(四)第38章 綁佳人(中)第6章 林芝堂(上)第59章 兩帝會晤第11章 查舊帳(下)第231章 厲兵秣馬(四)第210章 格局之變(七)第10 章 大年初一第133章 謀取河西(上)第42章 拉希德的煩惱第135章 謀取河西(下)第218章 河湟明月第7章 林芝堂(下)第123章 玄武門之變(上)第146章 裴瑩出使(上)第358章 慶功之死(下)第228章 厲兵秣馬(一)第56章 新朋友第23章 遇渭河第398章 撲朔迷離
第1章 平底鍋第373章 步步連環(下)第55章 戰朝堂(四)第248章 緊鑼密鼓第383章 困獸猶鬥(中)第267章 裴瑩的難處第324章 安西戰略(十四)第133章 謀取河西(上)第250章 我的條件第353章 張府賑災第103章 爭奪家主(五)第266章 第三者是誰?第398章 撲朔迷離第71章 射胡月(四)第2章 碎葉截銀(下)第229章 厲兵秣馬(二)第47章 崔皇后第292章 驛站小事第374章 江淮風雲(上)第164章 含元拍天浪(中)第59章 馬後炮第111章 馬球謀士第373章 步步連環(下)第264章 張黨雛形第353章 張府賑災第1章 碎葉截銀(上)第112章 圖窮匕現第347章 渤海求助(下)第63章 別佳人(下)第107章 真正的較量(上)第27章 碎葉風雲(八)第84章 楚挽瀾第112章 圖窮匕現第187章 蜀郡突變第90章 張若錦第40章 困蛟龍第192章 崔圓妥協第199章 備戰隴右第318章 安西戰略(八)第23章 碎葉風雲(四)第286章 朝戰風雲(上)第91章 導火線第272章 朝堂內外第361章 放下武器第12章 抓把柄(上)第277章 偶遇貴人第197章 事關重大(中)第63章 別佳人(下)第12章 抓把柄(上)第321章 安西戰略(十一)第202章 得隴望蜀第350章 吐蕃贊普的決定第233章 厲兵秣馬(六)第226章 絕地反擊(中)第133章 謀取河西(上)第376章 江淮風雲(三)第265章 崔王交惡第344章 淮西有事第306章 扼守張三城(上)第415章 筆筒案(三)第24章 碎葉風雲(五)第285章 朝戰前夕第91章 導火線第405章 夢月老人第103章 爭奪家主(五)第340章 矛盾叢生(下)第320章 安西戰略(十)第330章 矛盾叢生(上)第309章 天降奇兵第247章 一步怪棋第266章 第三者是誰?第377章 江淮風雲(四)第95章 崔小芙第312章 安西戰略(二)第403章 裴瑩省親第39章 綁佳人(下)第360章 再遇故人第331章 長安信使第352章 兵分兩路第351章 時機成熟第23章 碎葉風雲(四)第38章 綁佳人(中)第6章 林芝堂(上)第59章 兩帝會晤第11章 查舊帳(下)第231章 厲兵秣馬(四)第210章 格局之變(七)第10 章 大年初一第133章 謀取河西(上)第42章 拉希德的煩惱第135章 謀取河西(下)第218章 河湟明月第7章 林芝堂(下)第123章 玄武門之變(上)第146章 裴瑩出使(上)第358章 慶功之死(下)第228章 厲兵秣馬(一)第56章 新朋友第23章 遇渭河第398章 撲朔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