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張黨雛形

“我們請了三個名醫,皆說崔雄斷腿雖然可續,但卵丸已毀,已經回天乏術,恐怕會是終身致殘,另外王昂已將其女兒屍首運回府,並放言,未能當場杖斃崔雄,甚爲遺憾。”

宣仁坊,裴俊的書房內,裴淡名正在向裴俊彙報着一個時辰前所發生的事件,事實上,早在王昂命人砸樓之時他便躲在一旁了,但他始終沒有露面,眼睜睜地看着劉俠兒被打死、崔雄被打殘,爲此他深感內疚,講述完事件經過,裴淡名單腿跪下,向裴俊請罪道:“屬下未能阻止事態惡化,責任不可推卸,特向家主請罪!”

裴俊平靜地聽完了彙報,對於李杜酒樓的損失和劉俠兒之死,裴俊並沒有放在心上,但因此事會造成王昂和崔慶功的對立,他又是喜憂參半,喜是王昂事後必然會擔憂崔慶功進攻襄陽,從而更深地依賴自己,憂則是崔慶功得到了動兵的藉口,稍微不慎就極可能造成江淮地區的再次動盪,尤其是漕運準備改線走丹水,若襄陽動亂,漕運將不得不繞道巴蜀,耗費人力物力不說,最終還是要被張煥所控制,這卻是他不想看到之事。

或許是意識到自己沉思的時間過久,裴俊立刻懾住心神,輕輕擺了擺手道:“你隱而不出,這做得很好,還有王掌櫃,他臨危不亂,沒有將裴家扯進事件,也要表彰,起來吧!我不會責怪你。”

“謝家主不責!”裴淡名站了起來,他猶豫一下又道:“還有一事要稟報家主。”

“說吧!”

“屬下擔心崔慶功進京後,可能會報復李杜酒樓,給我們造成損失,所以屬下想關了這家酒樓,另闢他處,請示家主是否准許。”

裴俊微微點了點頭,“你的擔心很對,這件事就交由你去辦,事後寫份報告給我,另外,要派專人關注此事,明白嗎?”

“是!屬下明白。”裴淡名行了一禮,便匆匆去了。

裴俊略略整理了一下紛亂的心情,崔雄事件對他只是歲末的一個小插曲,就彷彿冬日的一場小雪,並不能改變他的主要佈局線路,眼下,裴俊關心的是宣仁七年新年大朝來臨之前的人事變動,以及新漕運線路的走向,這些纔是當務之急。

他慢慢坐了下來,隨手拿過桌案上的一本‘行蹤錄’,這是他手下幾個密探所編的重要人物行蹤報告,原本只是針對張煥一人,但很快便發展到其他內閣成員,每天都有報告,裴俊翻開了第一頁,第一個人便是張煥,記錄很簡單,上午去了兵部,認識兵部中一些重要的官員,中午和楚行水在勸農居一同就餐,下午去李勉的府邸探望病情,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他又翻了幾頁,找到了崔寓的記錄,只有四個字,‘深居不出’。

裴俊似乎想到了什麼,又從一疊文件下抽出一本昨天的記錄,在張煥的一頁中,赫然記錄着:‘下午單獨去了崔圓府邸’,而在崔寓的記錄中,還是隻有‘深居不出’四個字。

裴俊將行蹤錄合上,眉頭皺成一團,張煥去崔圓府是在情理之中,畢竟他已經娶了崔寧作平妻,但他昨天下午單身前往,卻又在裴俊的意料之外。

尤其在兵部重組這個最敏感的時候,張煥去了崔圓的府邸,他極可能就是想通過崔圓來勸說崔寓讓出兵部,對於張煥怎樣得到兵部,裴俊並不太在意,畢竟鳳翔事變在前,不管他的後續如何行棋,都無法和他奪取鳳翔的手段相比,關鍵是崔圓,這個陰魂不散的老對手,難道崔家與張煥竟又達成了什麼協議不成?

這纔是讓裴俊最爲擔憂之事,崔圓倒臺、崔寓失權、崔黨譁變、崔氏分裂,幾乎所有人都認爲崔家已經徹底敗落了,但裴俊卻知道,崔家失去的只是華麗的外衣和臃腫的外形,它內在的力量並沒有失去,相反,在崔慶功這個毒瘤被剜掉後,崔家極可能會煥發出勃勃生機,在山東,崔家依然有四萬精兵,有數萬頃土地,控制着近十萬奴隸和無數佃農,還有數以百計的子弟在朝中、在山東、在大唐各地爲官,崔圓三年來整肅家風、不遺餘力地培養家族新人,僅去年考中進士的崔家子弟及門生就高達十二人,比他裴家只有三人上榜多了足足四倍,老樹涅槃後獲得的卻是一個全新的生命,相比之下,他裴家纔是真正的開始墮落了,竟然還有科舉舞弊的事情發生,可謂奇恥大辱,難道權力真的是滋生腐爛的溫牀嗎?

爲此裴俊困惑不已,爲此他看到了家族危機重重,不僅僅是家族,整個大唐又何嘗不是這樣,在世家朝政逐漸走向衰亡之時,原本被它壓制住的毒草開始瘋狂生長,那就是越演越烈的地方軍閥,毫不忌諱稱帝野心的朱泚,野心越來越大的崔慶功,以及由他分裂出的李懷先、李希烈,這些隨時可能引發動盪和戰亂的軍閥讓裴俊顧此失彼,偏偏這個時候又冒出一個更強大、更有威脅的張煥。

對面張煥和崔圓可能的結盟,裴俊第一次生出了一種無能爲力的感覺,大唐越來越嚴重的亂象,使他不得不開始正視現實,權力過於集中,或許就是失序之根,裴俊站起來、慢慢走到窗前,輕輕將窗戶推開,一股寒冷而清新的風讓他的頭腦一下子清醒了。

十天後的新年大朝,將是一次權力秩序重新整合的朝會,還有十天,他裴俊又該怎樣下活這一盤棋呢?裴俊凝視着沉沉的夜空,目光裡充滿了疑慮和困惑。

此刻,鹽鐵監令楊炎的府上卻是十分熱鬧,楊炎擺了一桌普通的家常酒菜宴請專程請來的貴客,新任兵部尚書張煥,同桌的還有兩個陪客,一個是原禮部侍郎元載,另一個則是起居郎張延賞,都是認識之人。

四人落座,楊炎給張煥倒了一杯酒,歉然笑道:“都是一些家常小菜,張尚書可千萬不要嫌我招待不週。”

“哪裡?哪裡?楊使君太客氣了。”張煥用手指輕輕點了點桌子,感謝他親自倒酒,“其實我就害怕去人家做客吃飯,禮節繁瑣不說,吃一頓飯比行軍三百里還累,楊使君簡單招待,這樣才讓人感覺自在,我心裡高興還來不及呢!”

“張尚書,你可別小看了這桌酒菜。”旁邊元載微笑着插口道:“看似普通,可好幾個菜都是公南兄親自下的廚,我沒記錯的話,上一次我嚐到公南兄做的醋魚,還是八年之前了,楊公南一口氣做了五個菜,可是百年難遇一次啊!”

楊炎笑得無可奈何,用筷頭點了點他,“你這傢伙,是損我還是讚我?什麼叫百年難遇,我百年炒一次菜,那成什麼了?”

張煥卻肅然起敬,他想不到楊炎竟然對自己這麼重視,他連忙站起來,躬身施一禮,“楊使君以誠待張煥,實不敢當!”

“元大頭,這怪你多嘴了吧!”一直沒有說話的張延賞埋怨元載道:“適才張尚書都說了,吃飯就求個自在,你可好,唯恐天下不亂,公南兄,你說怎麼罰他?”

“罰酒五杯!”楊炎哈哈一笑,又取來四個杯子,並排給他倒滿了,令道:“沒得說,多嘴者當罰!”

“好!好!好!我喝,我喝就是了。”元載一口氣喝了三杯,低頭擺了擺手笑道:“吃幾口菜再喝,否則先喝倒了可就沒這個百年難遇的機會了。”

“還說!再罰三杯。”

張煥見他們關係融洽,也忍不住捻鬚笑了起來,他給張延賞倒了一杯酒笑道:“我記得上次和張公喝酒還是在西受降城,先帝請你、我、段秀實三人喝慶功酒,這一晃就是五、六年,光陰似箭,來!我敬大家一杯。”

張煥站了起來。“爲今天我們有緣相聚乾杯!”

有些話不用多說,在朝廷勢力重新整合的敏感時候,幾人卻聚在一起喝酒敘舊,在一般人看來,這不就是張黨成立的嫌疑麼?三人自然更是心知肚明,一起端着酒杯站了起來,笑着一飲而盡。

張延賞端着酒杯沉吟不語,彷彿還在回憶往日舊事,半晌,他有些感慨道:“是啊!那時張尚書剛破回紇都城,意氣風發、少年英武,爲先帝最爲器重之將,先帝還曾對我言,他日安我大唐者,必爲張煥,現在看來先帝果然有先見之明,張將軍成了當朝兵部尚書,入閣爲相,手中更有雄兵數十萬,爲大唐收復西域故地,一時回想,就儼如在夢幻中一般。”

“不談這些沉重的話題,菜都要冷了,張尚書來嚐嚐我的手藝如何?”楊炎笑着打斷他的夢語,命一旁的侍女給張煥布了幾樣菜,幾人又飲了兩杯酒,元載放下筷子笑道:“我適才路過平康坊時,倒聽說了一件大快之事,你們可想知道?”

張延賞將筷子往桌上一拍,“你還欠着五杯罰酒未喝呢,再賣關子,現在就喝掉!”

“你急什麼!聽了這件事,恐怕你就不會讓我喝罰酒了。”

元載輕捋長鬚笑道:“聽說王昂之女離奇而死,他一怒之下打斷了崔雄的腿,而且還傷了他的命根子,這樣一來,崔三惡以後只能做崔二惡了,你們說,這是不是大快人心?”

“哼!那個惡霸死有餘辜,打死他我才高興呢!”張延賞顯然對結果不太滿意。

張煥自然是心知肚明,他只捋須笑而不言,眼一瞥,卻見楊炎臉色有些不對,便問他道:“楊使君可覺得有什麼不妥?”

幾個人的眼光都向楊炎投去,楊炎苦笑一聲道:“我是擔心崔、王交惡,將禍及丹水的漕運方案,我剛剛上書朝廷,要疏通丹水河道,改變漕運之路,可這樣一來,此事恐怕又生變故了。”

“楊使君完全不用爲此事擔心。”張煥微微一笑道:“你以爲裴相國想不到嗎?你別忘了,他在崔慶功的後背還佈局有八萬大軍呢!若我沒猜錯的話,這八萬軍必將以護衛漕運的名義留駐在南陽一帶。”

說到此,張煥心中忽然起了一個念頭,他連忙問楊炎道:“楊使君,不知這次負責疏通河道之人可就是楊使君?”

“好像是的。”楊炎遲疑一下道:“聽裴相的口氣是要讓我改任山南轉運使兼上洛郡刺史,全面負責丹水漕運河道的疏通整修,張尚書的意思是?”

“沒什麼!”張煥微微有些失望,他在朝中無人,而楊炎一直便是中立派,三年前又被裴俊所貶,正好可以拉入爲自己的黨羽,可現在他又要出任地方爲官,實在讓張煥感到遺憾。

楊炎卻似乎明白張煥的心思,他指了指張延賞笑道:“張尚書難道忘了嗎?當年先帝在西受降城宴請你們三人時說過的話。”

當年李系曾說他要建立從龍派,段秀實、張煥、張延賞三人便是第一批,此事早已隨李系之死而煙消雲散,段秀實仍然在西受降城率七千守軍爲國戍邊,張煥則成了大唐最有權勢的地方軍閥,張延賞卻混得十分不如意,就因爲他原本是裴俊之人,後來改投李系的從龍派,李系死後他一直保持中立,裴俊當權後,第一個便是將其由鴻臚寺卿貶爲起居郎,起居郎是負責記錄皇帝詔書,本來是很重要的職務,但皇帝年幼,而記錄太后旨意之人又是李翻雲,所以這個起居郎實際上只是個虛職。

此刻,張煥已經完全能肯定了,楊炎請自己吃飯、並拉另兩人作陪的真實用意其實就是想投靠自己,既然崔圓曾有崔黨、而裴俊有裴黨,那自己的張黨也就呼之欲出了。

想到此,張煥對張延賞微微笑道:“我與張公既有同門之誼,豈能坐看堂堂的從三品鴻臚寺卿被貶爲小小的六品起居郎,我已和裴相國約定,廖輝之後的御史中丞便由我來推薦,如果張公不嫌棄,就屈居此職如何?”

張延賞大喜,自己已鬱悶了三年,哪有不肯之理?他連忙站出來,向張煥深施一禮,“多謝張尚書提攜!”

“不必客氣。”張煥的目光又落在了元載身上,他就更不是外人了,妻子就是張若鎬之妹,而且說得嚴格一點,當年他接替蔣渙爲禮部侍郎還是自己安排,而現在他又因裴明典科舉舞弊案所連累,被罷免了禮部侍郎一職,貶爲九江郡司馬,年後就將去任職,如此可大用之人,自己怎麼可能讓他離去?

張煥見元載眼中已經掩飾不住渴盼之色,便笑了一笑道:“元兄,對你我就不用客氣了,兵部侍郎一職,不知你可願意出任?”

夜色如水,張煥的馬車在朱雀大街上緩緩而行,數百名親兵警惕地護衛在左右,今天張煥的心情分外愉快,他成功地斬斷了王昂和崔慶功結盟的紐帶,並使二人反目爲仇,這對朝廷勢力地分化將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使他面臨的壓力將大大減輕。

其次,今天晚上他的張黨雛形已成,楊炎三人加上楚行水、張破天,以及隴右集團在京中的子弟,比如大理寺少卿辛杲、軍器監少監荔非直等等,還有自己舊日好友,太常寺少卿宋廉玉,細細一數,自己竟也是兵強馬壯。

張煥不由長長地向空中呼了一口白氣,彷彿多年的鬱悶在這一刻都被悉數吐出。

馬車轉進永樂坊,漸漸地抵達了府邸,忽然,一名親兵大聲地喊道:“都督!你看。”

張煥探頭向前方望去,只見數十輛馬車停在府門前,一隊隊士兵正在卸載馬車上的箱籠,張煥心頭一熱,他的妻兒終於來了。

第235章 厲兵秣馬(八)第252章 兩隻狐狸第310章 回紇劇變第247章 一步怪棋第37章 綁佳人(上)第22章 離別日第356章 兩處佈局第364章 張煥回京第351章 時機成熟第51章 聯姻難第411章 張煥的深謀第161章 兩日風雲(三)第326章 安西戰略(十六)第68章 射胡月(一)第13章 抓把柄(下)第26章 碎葉風雲(七)第24章 碎葉風雲(五)第10 章 大年初一第181章 鏖戰會西堡(上)第358章 慶功之死(下)第188章 關隴舊臣第17章 戰略既定第366章 大唐變天(中)第222章 風雲突變第8章 聞母訊第25章 賭意氣第341章 朝政懈怠第75章 爭兵權(四)第383章 困獸猶鬥(中)第82章 憶往事第368章 風聲再起第190章 勸君收刀第351章 時機成熟第407章 碎葉銀礦第26章 碎葉風雲(七)第256章 鳳翔之變(上)第28章 碎葉風雲(九)第310章 回紇劇變第139章 天寶縣城第313章 安西戰略(三)第409章 人才輩出第184章 上國小使第256章 鳳翔之變(上)第5章 唐廷的決策.第371章 步步連環(上)第118章 崔張結盟第178章 烏鞘嶺的烽火第172章 私塾第354章 右相隕落第268章 風雨將至(上)第108章 真正的較量(中)第53章 戰朝堂(二)第261章 重建張家(下)第151章 談判(下)第139章 天寶縣城第60章 罷官職第171章 殺雞儆猴第390章 刺案疑雲第177章 回紇與黨項第27章 碎葉風雲(八)第355章 餘震未消第65 章 慢收官第26章 碎葉風雲(七)第2章 揮琵琶(上)第15 章 戰爭的第一條導火線第147章 裴瑩出使(下)第307章 扼守張三城(中)第235章 厲兵秣馬(八)第173章 發現金礦第354章 右相隕落第22章 碎葉風雲(三)第415章 筆筒案(三)第147章 裴瑩出使(下)第14章 佔領阿圖木鎮第110章 禮尚往來第68章 射胡月(一)第36章 碎葉風雲(十七)第83章 探家主第71章 射胡月(四)第348章 局勢迷離(上)第41章 故人信第9章 掌財權第228章 厲兵秣馬(一)第13章 重返西域第21章 柳條箱第69章 射胡月(二)第314章 安西戰略(四)第375章 江淮風雲(中)第24章 碎葉風雲(五)第257章 鳳翔之變(中)第68章 射胡月(一)第250章 我的條件第225章 絕地反擊(上)第407章 碎葉銀礦第118章 崔張結盟第328章 安西戰略(十八)第42章 圍爐話第129章 梟雄本色(下)第66 章 君入甕第45章 碎葉消息
第235章 厲兵秣馬(八)第252章 兩隻狐狸第310章 回紇劇變第247章 一步怪棋第37章 綁佳人(上)第22章 離別日第356章 兩處佈局第364章 張煥回京第351章 時機成熟第51章 聯姻難第411章 張煥的深謀第161章 兩日風雲(三)第326章 安西戰略(十六)第68章 射胡月(一)第13章 抓把柄(下)第26章 碎葉風雲(七)第24章 碎葉風雲(五)第10 章 大年初一第181章 鏖戰會西堡(上)第358章 慶功之死(下)第188章 關隴舊臣第17章 戰略既定第366章 大唐變天(中)第222章 風雲突變第8章 聞母訊第25章 賭意氣第341章 朝政懈怠第75章 爭兵權(四)第383章 困獸猶鬥(中)第82章 憶往事第368章 風聲再起第190章 勸君收刀第351章 時機成熟第407章 碎葉銀礦第26章 碎葉風雲(七)第256章 鳳翔之變(上)第28章 碎葉風雲(九)第310章 回紇劇變第139章 天寶縣城第313章 安西戰略(三)第409章 人才輩出第184章 上國小使第256章 鳳翔之變(上)第5章 唐廷的決策.第371章 步步連環(上)第118章 崔張結盟第178章 烏鞘嶺的烽火第172章 私塾第354章 右相隕落第268章 風雨將至(上)第108章 真正的較量(中)第53章 戰朝堂(二)第261章 重建張家(下)第151章 談判(下)第139章 天寶縣城第60章 罷官職第171章 殺雞儆猴第390章 刺案疑雲第177章 回紇與黨項第27章 碎葉風雲(八)第355章 餘震未消第65 章 慢收官第26章 碎葉風雲(七)第2章 揮琵琶(上)第15 章 戰爭的第一條導火線第147章 裴瑩出使(下)第307章 扼守張三城(中)第235章 厲兵秣馬(八)第173章 發現金礦第354章 右相隕落第22章 碎葉風雲(三)第415章 筆筒案(三)第147章 裴瑩出使(下)第14章 佔領阿圖木鎮第110章 禮尚往來第68章 射胡月(一)第36章 碎葉風雲(十七)第83章 探家主第71章 射胡月(四)第348章 局勢迷離(上)第41章 故人信第9章 掌財權第228章 厲兵秣馬(一)第13章 重返西域第21章 柳條箱第69章 射胡月(二)第314章 安西戰略(四)第375章 江淮風雲(中)第24章 碎葉風雲(五)第257章 鳳翔之變(中)第68章 射胡月(一)第250章 我的條件第225章 絕地反擊(上)第407章 碎葉銀礦第118章 崔張結盟第328章 安西戰略(十八)第42章 圍爐話第129章 梟雄本色(下)第66 章 君入甕第45章 碎葉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