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

闖軍的左標一部,本來就是由除了李自成親兵衛士以外,最精銳的馬隊改編而成。劉汝魁作爲闖營總教頭劉芳亮的愛將,又是左標副哨,他的武藝自然冠絕各隊。

劉汝魁攀梯上牆以後,沒有使用長兵器,而是左臂綁縛手牌,右手單持利刃。受到內外夾擊,本來就軍心惶惶的守軍還沒反應過來,便讓劉汝魁砍殺數人。他最擅長的雖然是槍術,但刀牌武藝也毫不遜色,武藝上走的路子同劉宗敏、李雙喜那種豪烈蠻勇之流不同,而是和劉芳亮一樣,技藝精湛、刀法細膩。

劉汝魁一刀挑斷面前守軍的脖頸後,便欺身而進,搶到一羣長矛手中間,迅起數刀,將他們的手掌齊腕斬斷。

他看自己的佩刀連殺五六人以後,刀鋒已經被甲片撞擊得有所殘破。便一腳踹起官軍所用雁翎刀,握在手裡。

“牌刀手,入城增援!”

劉汝魁帶着二十多名牌刀手先行下牆,衝入城內支援內應。這些因爲李好在裕州的名望而起兵的內應,全都將甲衣反過來穿,在夜色裡也很明顯。

他們起兵之時,因爲被官軍發現點火,沒能造成突然性。除了一處城樓被內應燒燬以外,裕州守軍很快就反應了過來,不僅對城外情況加強了警惕,而且調集了不少兵力來圍殺城內作亂的內應。

好在內應中除了裕州的邑人鄉民以外,還有很多在前幾天打着行商販貨旗號混入城中的闖軍精兵。這些闖軍戰士不比缺乏搏殺經驗的裕州鄉人,全都是劉汝魁和郭君鎮專門挑選出來的驍銳之士。

他們雖然兵力不及裕州守軍,卻還是依靠豐富的戰鬥經驗,在混亂中依靠民宅房舍和街巷結陣固守。等劉汝魁帶領援兵殺到以後,形勢更是急轉直下,闖軍的精兵身手遠比裕州鄉兵矯健,守軍本已人心惶惶,再遭衝擊,立時大潰。

還在城外直愣愣發呆的李好,見到裕州城的城門被強行以雲梯登城的闖軍精兵打開以後,才反應了過來,趕緊指揮寨兵跟着掩殺進去。

到這時候,戰局早已被劉汝魁徹底鎖定了。城內到處都是在大聲呼喊“闖軍破城,不殺不掠”和“剿兵安民,免糧免賦”的闖營士兵,士氣本來就很低落的裕州守軍就此完全崩潰。

除了極少數家丁試圖突圍逃走,被還留在城外的銃手射殺以外。其他守軍兵卒,大多拋下兵器,就地投降。

劉汝魁和李好接着帶兵佔領州城各處要地,又控制衙門、糧倉以後,才喘了一口氣。李好還想讓部下稍稍休整一下,但劉汝魁則覺得駐在葉縣和舞陽的劉國能、李萬慶兩部官兵,隨時可能突來裕州馳援。

所以劉汝魁堅持不必休整,僅僅留下少數兵力留守裕州州城。其他部隊全在劉汝魁的親自帶領下,急速奔往保店一帶,增援郭君鎮。

劉汝魁雷厲風行,兼且不顧疲勞、長途奔襲的做法,確實很有劉芳亮的風格。後世歷史中,闖軍在郟縣擊敗孫傳庭後,劉芳亮一天之間,竟疾馳追擊四百里之多——這種奔襲速度,已經可以問鼎中國古代最快的單日行軍速度之一了。

而不熟悉闖營過去戰鬥歷史的李好,就只能瞠目結舌,驚歎道:“不眠不休,非人哉!”

無論闖軍過去十年的“流寇”作戰經驗,究竟帶來的是正面還是負面影響——至少在強行軍的方面,闖軍的機動速度,在明末所有勢力中確實是最爲驚人的。

不過等劉汝魁不顧險阻,拼着一口氣衝到保店附近的時候,郭君鎮早已擊潰了官軍李萬慶部,他甚至還有餘力在這一帶修築工事、打掃戰場。

疲憊無比的左標闖軍,在保店和他們的前標戰友抱成了一團。雖然沒能幫上郭君鎮的忙,但劉汝魁看到闖軍兩開花,還是喜不自勝,又幫着郭君鎮搜殺了一番潰兵後,才返回裕州城中。

天色漸至拂曉,這一夜的激戰也初步證明重出商洛山後的闖軍,在兵力沒有太大劣勢的情況下,基本都可以在正面以陣地戰打垮官軍了。

淡淡的晨光掃進裕州城中,因爲劉汝魁打垮守軍意志的速度,是如此之快。所以除了一處城樓被燒燬以外,裕州幾乎沒有遭到什麼破壞——李好也可以鬆口氣了,他可不想自己的老家毀於兵災。

被李好派去通知李來亨、劉芳亮裕州大捷的朱由柀也回來了,跟着他一起抵達裕州城的,還有帶着數百人馬的前標、左標衆多將領們。

李來亨騎在一匹駿挺的戰馬之上,和他的劉師傅並肩走入裕州城內。城門的兩旁站滿了一臉好奇的市民,他們中很多人都認識李好,因此不像一般城市那樣,對於闖軍充滿驚恐,反而是饒有興味地打量着李來亨。

不得不說,李來亨和劉芳亮的臉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他們兩人是闖軍中少數沒有生得一張悍匪臉的將領,李來亨年紀很小,不過十七八歲,長得也很清秀;劉芳亮更不用說了,他雖然滿目風霜,卻還是顯得十分白淨,一張標準的美男子臉更是幾無缺點。

闖軍爲首兩位大將,清雋不凡的氣度相貌,給裕州士民留下了很深印象。“李公子”的傳說本來就是在南陽府附近影響最大,現在人們更益加相信那些荒誕誇張“李公子”傳聞應該都是真實的了。

一名因天啓年間爲魏忠賢建生祠,而被迫罷官在家的老官紳,搖搖晃晃地指着從城門處經過的李來亨,扼腕嘆息道:“此必大司馬李精白之子!聖上爲奸人所惑,廢黜齊、楚、浙黨,專用東林。此輩必爲清君側而來!咳咳、咳咳……”

老人身邊一位子侄看他情緒實在太過激動,很無奈地給老人遞去茶水,吐槽道:“叔公啊,聖天子把專用東林那是崇禎初年的事情啦。您是太老邁了,都記不到崇禎三年溫體仁做輔臣的時候,東林黨人就不吃香,早垮臺的差不多咯。”

年輕人看他家老爺子一副老邁昏聵的樣子,就沒接着跟他具體談崇禎三年,溫體仁利用枚卜案打垮新一代東林領袖錢謙益的往事。

不過他又想起,之前輔臣薛國觀因爲提議皇帝找勳貴借錢而被抄家以後,皇帝啓用了溫體仁的老盟友周延儒。民間都傳說周延儒收了東林領袖錢謙益和復社頭目張溥的錢,啓用了一大批東林黨人。

“闖賊……闖軍的李公子真是閹黨兵部尚書李精白的兒子?”

年輕人是半信半疑,不過裕州士民們大多都很願意相信。人們因此找到了一個理由,來說服自己爲什麼闖軍軍紀遠較他賊及官軍要好,也可以說服自己去接受闖軍發出的糧秣和物資。

“裕州人還真歡迎咱們!讓我想起當年闖軍打回米脂的事情嘞。”

“哦,劉師傅,打回米脂是哪一年的什麼事情?”

劉芳亮騎在馬上,一邊回憶,一邊說道:“那是崇禎九年,我們打垮延綏總兵俞沖霄以後的事情。”

劉芳亮握住繮繩,說:“我們滅掉俞沖霄後,就把米脂縣城圍的水泄不通。城裡有不少闖軍掌家的仇人,有陷害過老掌盤的人,也有給他家放過閻王債的王八蛋。當時城裡兵力很單薄,要攻開城確實很容易。可是,你猜咱們老掌盤是怎麼做的?”

“難道你們沒有攻城麼?”

“對!”

“掌家是要知縣把他的仇人送出城來?”

“不,不。你大概想不到,掌家說‘成大事不記小仇’,還說‘攻破城池,不管怎麼都得死人,對不起桑梓的父老’。”

劉芳亮回想起那時的往事,十分興致勃勃地說:“我們就在城外駐了三天,秋毫無犯,賑濟飢寒,還從四鄉請了些年高有德的人前來赴宴。臨走時候,掌盤子立馬城外,喚知縣到城頭說話。他把兩千兩銀子放在城下,囑咐知縣拿一千兩修繕文廟,賙濟貧寒士子讀書,另一千兩賑濟城中貧民,他還說,‘你倘若貪污一兩銀子,我下次回來,定要剝你的皮!’當衆吩咐完畢,就率領人馬離去。”

李來亨以手扶額,失笑道:“咱們掌盤也有這種意氣風發的青蔥歲月啊!”

“哈哈哈!”劉芳亮被李來亨的話說得笑了好一會兒,他相貌清秀俊美,明明是劉宗敏犧牲以後,闖軍中身手最強的戰將,微笑起來卻讓李來亨覺得娘裡娘氣的。

“咱們進城去吧,開倉放糧、賑濟百姓,然後讓搖旗拿夾棍,好好拷掠一番士紳!”

李來亨補充道:“是拷掠一番土豪劣紳,咱們現在倒不必樹敵太多,若是官聲較好、本地百姓爲之求情,不願拷、不願殺的官紳,放過亦無妨。”

劉芳亮嘿嘿一笑:“我以爲你近來手腕變得酷烈不少,怎麼還有這種婦人之仁?”

李來亨微笑答道:“若士紳叛我,兼且時機合適,我必將此類一掃而空,令其知我雷霆手段。但若非必要,我亦不願樹敵太多——劉師傅,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是今後所必須知道的事情啊!若小康紳戶、落第文人、低品廉吏之輩,讓他們成爲我們的朋友,要比做敵人好處更多。”

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一百七十一章 馬前卒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八章 殺晉王,焚王府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離保定第九十章 二龍一虎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一百二十章 鐵鞭孫守法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陽(四)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飛馳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一百一十二章 會戰徐州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六十八章 南水門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十九章 欲取棗陽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十章 李寨主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四十四章 五營軍制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軀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二十四章 席捲黃麻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七十章 鷹子山下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學習第二十五章 洛陽春光好(二)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一章 後來的事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
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一百七十一章 馬前卒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八章 殺晉王,焚王府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離保定第九十章 二龍一虎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一百二十章 鐵鞭孫守法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陽(四)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飛馳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一百一十二章 會戰徐州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六十八章 南水門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十九章 欲取棗陽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十章 李寨主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四十四章 五營軍制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軀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二十四章 席捲黃麻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七十章 鷹子山下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學習第二十五章 洛陽春光好(二)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一章 後來的事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