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

過去李來亨剛剛到達山東時,原來明朝設置在登州的防撫曾化龍還掌握有一部分兵力,他派登州守將滕胤玉等統兵往擊義軍,原來接受了李來亨委任官職的昌邑縣土豪李好賢也趁機率衆蜂擁作亂,割據登萊一帶。

當時李來亨因爲急於應對清軍,沒有騰出手來徹底掃滅山東東三府的明朝殘餘勢力,只是命令許都以山東招討使得名義招攬本地義軍,來和這些豪紳武裝做鬥爭。

像“擎天王”宮文彩便是這一時期,受到許都招攬而加入順軍名義之下。除此以外,在靈山衛有義軍張大雅、張千出、韓繼本,高密縣有義軍單之賞、張宇等部,即墨有黃宗賢、週六、丘尚佐、王爾璽等部,平度有翟五和尚、張廣等部。

其中滿家洞的宮文彩部和傅家樓的馬應試部,則是因爲最早接受大順軍的完全整編,所以正規化程度最高,野戰實力也是最強。

本來白溝河大捷以後,原任明朝登萊防撫的曾化龍已經棄官逃走,可是清軍入關以後,地方上的豪紳勢力又有所復振。掌管天津衛水師的山東登萊道蘇觀生,便又藉機聯絡膠東一帶的豪紳武裝,意圖作亂。

這回馬寶前往膠東,就是爲了組織對這些豪紳武裝的圍剿。

宮文彩跟在馬寶身後,他是山東招討使許都的部下,但對馬節帥這位號稱晉王麾下五虎將之一的人物,同樣是如雷貫耳,傾心不已。

“節帥,蘇觀生兵力不強,只是他手上握有一支水師。咱們大順軍在膠東缺乏戰船,不能出海,所以作戰時往往比較被動。”

馬寶一邊聽着一邊嗯嗯的點頭,他對蘇觀生並不覺得多麼棘手,現在最主要的問題還是依舊盤踞濟南一帶的豪格。

“宮威武,蘇觀生只是疥癬之患,不成難題。現在郭帥已經到了徐州,大順各路援軍相繼都要抵達山東,現在就已有六七萬人之多,我看要不了多長的時間,即便增加到八九萬,甚至十萬人馬以上,也是可以預計到的事情。

援軍的糧秣軍資,大多數都是從湖廣和河南一路轉運過來的。山東久已殘破,也談不上供應大軍什麼物資。關鍵問題在於你們作爲本地人,要將嚮導的事情做好,要多找一些精熟本地地理的人幫助援軍儘快摸清楚山東這邊的情況。”

宮文彩急急點頭,命身邊一個雖然沒有功名但頗擅長處理案牘的師爺,把馬寶的這些要求全部快筆記下。

馬寶又輕聲一笑,說:“清軍的肅酋以八萬軍破了濟南府,現在又直接南下去攻打兗州、徐州。他用兵是很魯莽的,我們只要安頓好登萊一翼,就可以對肅酋的側翼造成巨大威脅。”

馬寶在這裡揮鞭笑談指點豪格用兵的缺漏之處,好像已經忘記了就是不久前他自己才從南皮一路逃到德州,又在豪格的追擊下,從德州逃到濟南,現在再從濟南逃到了萊州。

不過這倒不是馬寶用兵無能,畢竟他防守南皮時只有戰兵七千人而已,確實難以抗衡清軍的兵鋒。

宮文彩擦了一把汗,指着登州的方向又說:

“蘇觀生的天津衛水師主要襲擊的是萊州一帶,現在膠東最大的問題,還是盤踞登州的孔有德。”

宮文彩說到孔有德後,馬寶的臉色馬上就變得陰沉了下去。蘇觀生還好說,一個不知戎馬的文官而已,可是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這明朝的三叛王,每個人都是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遼東宿將,用兵之老辣、高明,或許都遠在馬寶之上。

三叛王當年在遼東和虜酋血戰時,馬寶還只是一介小卒而已,對於此三人,他就絕不敢隨意輕視了。

宮文彩又說:“三叛王浮海而來,先破大小竹島,又在官紳內應下攻取了登州府府城,到處招降納叛,兵馬已有約三萬人之多。這股吳橋賊多年前就大掠過登萊,山東百姓對他們都深爲恐懼,我們麾下的不少山東兵,只是聽到孔有德的名字,遠遠看到吳橋賊的旗號,就不敢上前與之作戰了,所以這段時間對叛賊也是勝少敗多。”

“哼!”

馬寶對三叛王都非常忌憚,現在這羣吳橋賊已經控制了登州多數地方,好在威海衛和文登等地,還有不少大順軍的地方部隊守住了城池。

整體形勢來看,豪格主力在濟南,孔有德主力在登州,對於山東東三府的大順軍已經形成了夾擊之勢。

好在豪格用兵魯莽,只是一味向南進攻兗州和徐州,現在有郭君鎮坐鎮徐州,河南援軍正在大量趕來山東,魯南一帶形勢非常穩固。

豪格與孔有德互相沒有呼應和協同作戰,就算是並不瞭解清軍內部權力鬥爭的馬寶,都已經從這一點上漸漸察覺到了豪格相比於皇太極,其對清軍內部各支部隊的控制力,顯然是要差得多了。

獲鹿大戰,三皇歸天,對於大順來說的確是一次堪稱致命性的打擊,可是對於清軍來說,損失同樣巨大。

從這個角度來說,獲鹿之戰究竟是清軍獲勝,還是順軍獲勝,結果尚未明朗,只有未來能夠決定。

獲鹿之戰的勝利並不在李自成或皇太極死去的那一刻決定,而將在若干年後大順或大清的滅亡中,方能看出最後的蓋棺定論。

萊州城已經在望,渤海滔滔,天色與海色連成灰漠似的一片,濤聲陣陣,響徹在馬寶的耳中。他是內陸人,生於秦、長於豫,聽過黃河的水聲,聞過長江的激盪,大海的無垠廣袤卻還是第一次見到。

望着那一片大海,馬寶心中不禁油然產生幾分敬畏感來:

“海外何其廣闊!大順軍還沒有能在海上作戰的水師,這是我們的缺點啊。”

萊州城城門打開,山東招討大使許都已經帶着一隊騎兵出城前來迎接馬寶。

自從孔有德等三叛王在登州登陸以來,許都就坐鎮萊州,指揮山東各路豪傑武裝與三叛王兵作戰。

雖然因爲許都麾下的豪傑武裝,多數都帶有民兵性質,不如谷可成和馬寶麾下的大順五營老本勁兵野戰強悍,因此敗多勝少。可是許都以此羸弱之兵,卻還是成功守住了萊州、膠州和文登一帶,將三叛王軍封鎖在登州一隅之地,不能不說已經是出類拔萃的發揮了。

“壁帥!”

許都是文人出身,雖然渾身上下都沾染滿了江湖人的豪俠氣,但畢竟有功名在身,曾經也是大明官場中一顆頗有前景的新星,說起話來味道就和宮文彩這種土豪不大一樣。

馬寶沒有多做寒暄,而是開門見山,直點主題。不過許都聞言反而一笑,提起了另一個讓馬寶意想不到的人物:

“壁帥知道李建泰、高起潛、劉澤清三人嗎?”

第七十二章 李來亨的大婚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十七章 黃河南岸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爾袞高呼渡河第一百三十章 蟲豸搞政治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五十九章 亡國之道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二章 顧炎武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四十七章 開國無大案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七十章 直衝狗韃中軍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九章 牛相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六十章 戰雲陰霾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十五章 身後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三章 李天下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宮燈第一百零三章 東虜醜類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六十九章 大順軍以順擊逆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第六十五章 孫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爾袞高呼渡河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一章 太原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學習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一百四十二章 傳庭死,大明中興矣
第七十二章 李來亨的大婚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十七章 黃河南岸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爾袞高呼渡河第一百三十章 蟲豸搞政治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五十九章 亡國之道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二章 顧炎武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四十七章 開國無大案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七十章 直衝狗韃中軍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九章 牛相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六十章 戰雲陰霾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十五章 身後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三章 李天下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宮燈第一百零三章 東虜醜類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六十九章 大順軍以順擊逆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第六十五章 孫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爾袞高呼渡河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一章 太原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學習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一百四十二章 傳庭死,大明中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