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六章:戰火蔓延

得到了這個實缺後,接近不惑之年穩重了許多的張採再也不肯空談誤國。

他不僅僅自己全心全意爲管理、建設好義州努力工作,還寫信勸告昔日的同道中人,腳踏實地爭取多做實事少發牢騷。

張溥跟張採喜滋滋赴任不同,他根本不願意被徵虜大將軍調往“漢江省”任職。

因爲他這個有野心的小小芝麻官居然在大明朝堂上呼風喚雨,混得風生水起。

可惜他早就被廠衛掛了號,廠衛一直在收羅他的把柄,連崇禎都知道江南有個復社,有一羣妄議朝政的讀書人很不安分。

吏部沒想到徵虜大將軍指名道姓要這樣的人去“漢江省”,大明朝廷約等於得到了送瘟神的機會,第一個被獲准的就是他。

黃漢沒有接見張溥,指示溫體仁任命張溥爲釜山州昌源縣正七品縣太爺。

如果張溥好好治理一縣之地三年考績全優可以提拔一級使用,如果他還搞風搞雨就會被旗衛搞死。

想來人生地不熟,當官的地方跟大明江南直線距離達到三千里,還有大海隔阻,張溥失去了搞風搞雨的環境就僅僅是個七品芝麻官而已。

不怕他書信往來遙控復社,旗衛會暗中檢查被監控官員的信件,有什麼髒事落於紙上,張溥的下場註定好不了。

釜山州還有閻應元、陳明遇、馮厚敦三位人傑在當地方官,說不定能夠感染張溥也未可知。

黃漢這樣做的目的是給予張溥舞臺展現自己,釜山州直面倭國,是以後攻取倭國的始發地,他如果真具備經天緯地之才,在這裡不愁沒有建功立業的機會。

“紅旗軍”一直在宣傳倭國乃是大明的敵人,把倭寇爲患大明沿海一二百年的罪責都強加給了倭國。

信誓旦旦滅了建奴、平了流寇後的攻擊目標就是倭國。

閻應元等等都在爲這一天而做準備,他們到任已經超過半年,手中三天一練的鄉勇達到三千,通過考覈成爲衛所軍的有兩個千總,成爲正兵的有一個千總。

用心做事的閻應元到任後一直沒有閒着,他經常驅馬提槍帶着團練武裝清剿山賊、土匪,勸山民下山給予田畝耕種。

剿殺、安撫並用,釜山府境內已經是盜寇絕跡,收穫的糧食不僅僅能夠自給自足還有十幾萬石糧食結餘。

介於閻應元和陳明遇、馮厚敦安民剿寇有功,現如今都被提拔了一級。

爲了能夠讓他們發揮長處,黃漢還特批允許他們兼職“紅旗軍”軍職,閻應元兼職千總鎮撫官,陳明遇、馮厚敦兼職把總鎮撫官。

做出成績就立刻得到嘉獎,使得江陰抗清三公更加熱情高漲,手中有權力、財力還有“紅旗軍”一個千總可以調動,釜山府的治理井井有條。

如果張溥也把心思用在謀劃跟倭國開戰上,以他的能力和才華應該能夠有一番作爲。

釜山港已經有水師陸戰隊一營駐紮,營主將沈明,他還負責指揮龍武水師釜山分遣隊。

他們這時接到了新任務,把兩萬件繳獲自清軍的冷兵器送給倭國島原的天主教徒軍,賣出幾萬石糧食給他們囤積。

此時教徒軍剛剛造反,跟大明流寇的做法差不離,搶劫了不少金銀財寶,可惜沒地兒買東西。

沈明趁火打劫壓價收購教徒軍打劫到手的金銀財寶,古董、字畫、奇巧,高價賣出糧食和幾百支繳獲自清軍的火繩槍。

這樣做了不僅僅會增強教徒軍的實力,使得在倭國接下來的平叛戰鬥中增加難度,還能夠讓“紅旗軍”賺取暴利,何樂不爲?

沈明還有一個重要任務,想方設法讓倭國爆發的內亂最少打一兩年,能夠一直打到“紅旗軍”完成五年平遼最好不過。

爲此黃漢特意召見沈明耳提面命,教會他如何讓一個國家戰火蔓延永無止境?

最好的辦法就是以中立國的身份出面調停,發現教徒軍眼看着要被打敗之時。

中立國大明以人道主義的名義果斷制止幕府軍窮追猛打併且駐紮維和部隊,把兩軍隔開十天半個月。

總而言之只要有了這支大明的維和部隊,倭國的戰亂就會永無止境,天主教徒跟幕府軍的仇恨太深,包容、通過和談解決爭端哪有可能?

歷史上是教徒軍被斬盡殺絕才使得倭國重回太平,現如今有了維和部隊、有了人道主義,這仗不讓倭國打四五年多沒意思。

暗地裡給教徒軍提供海上運輸,讓他們能夠把倭國四島的教徒集中使用,再賣出武器、糧食給他們,再不時以海盜的名義襲擊走海路的幕府軍。

如此拉偏架,不讓整個倭國陷入戰亂都對不起黃漢這個現代人的智商。

參與圍殲多鐸部後,十一月中旬,毛承祿、尚可義摟草打兔子順帶着拿下了鴨綠江口西岸的鎮江堡、險山堡。

有了他們的直屬甲種營一共八千人馬修繕、駐守、經營這兩座原大明海陸重鎮,使得鴨綠江西的義州有了屏障,屯民能夠安心勞作。

宣傳得當可抵數萬兵,怎麼才能夠讓滿清方面相信“紅旗軍”不會把投降的韃子和建奴集體屠殺?

劉在旗、姜新、阮大鋮等等宣傳隊主官制定了宣傳計劃,他們挑選了表現得唯唯諾諾的一百建奴和四百韃子俘虜。

有了五百人被挑選出送去京師有可能被大明皇帝千刀萬剮的前車之鑑,這五百人被選出來之時一個個手腳發軟,哭成一團。

文質彬彬的阮大鋮當着兩三千被集中的韃子、建奴柔聲細語安慰這些人道:

“徵虜大將軍宅心仁厚,只要真心投降的人,無論是蒙古人還是女真人,都會得到優待。

你們之所以被選上,是因爲表現突出的緣故,從現在開始,你們用不着每天勞作,本官會帶着你們看看'紅旗軍'有多麼強大。”

第三百七十九章:皇帝愁苦第八百七十八章:曹州攻防戰第九百二十四章:禪讓第一百七十五章:四城光復第九百四十八章:血雨腥風第四百三十四章:掛爐烤鴨第八十五章:朝天闕第九十九章:補戰損第八十一章:凝聚力第二百七十章:飽以老拳第九百零一章:秦淮八豔第九十八章:救命糧第五百四十五章:南下第八百一十章:競爭機制第五百六十四章:利益再分配第四百九十六章:故土難離第五百七十四章:封閉內三關第四百七十三章:咬牙切齒第八百七十四章:刻薄第三百一十七章:開了先河第五百五十七章:石柱第九十五章:突襲第一百五十章: 鬧大鬧僵第二百六十七章:征服與掠奪第六百一十三章:一鬨而散第七百二十九章:轟擊前進第五百一十二章:好快刀!第五百六十五章:車廂峽第二百二十六章:生死攸關第三百一十九章:北上第八百九十八章:算無遺策第七十六章:出手了第九百零五章:永世不得翻身第八百五十二章:欲速則不達第四百九十五章:寧死不從賊第二十三章:拉起隊伍第七百零四章:裡應外合第五百二十章:何以爲報第六百一十章:甕中捉鱉第八百六十四章:趕盡殺絕第九百三十九章:安全歸來第三百八十章:堂而皇之第八百二十九章: 尷尬第六百七十六章:膽寒第六百六十八章:人馬越打越多第八百二十六章:廝殺一番第八百七十二章:壓寨相公第五百一十一章:插翅虎第一百章:步步爲營第四十七章:上賊船第四十四章:疾馳第四百零八章:海上獵場第六百三十四章:一語點醒夢中人第七百七十八章:傻鳥第一百一十八章:橫衝直撞第六十章:出色又出衆第六百九十五章:不歸路第八百五十八章:化被動爲主動第六百零六章:分兵定所向第六百六十八章:人馬越打越多第五百二十六章:無招勝有招第三百一十六章:掘壕圍金州第五百六十八章:孔聞詩第八百五十一章:迫在眉睫第二百八十三章: 擁有氺營第二百五十四章:捨命不捨財第三百一十二章:不惜馬革裹屍第六百零六章:分兵定所向第五十三章: 發大財第四百二十二章:巢穴第六百八十三章:戰意盎然第六百六十九章:寧武關第一章:崇禎二年第三百二十九章:震懾第四百一十章:首戰告捷第八百八十七章:忘乎所以第一百六十章: 奪門而入第七百章:束手就擒第五百二十三章:至死不渝第五百二十八章:出兵東征第六十二章:天使來了第五百五十三章:江心洲第五百五十章:解圍第十六章:暗箭難防第四百二十七章:運糧第九百四十二章:冰火兩重天第五百五十五章:崇禎七年第七百五十一章:各顯神通第二百五十三章:皇帝重視第二百七十一章:順水推舟第五百二十八章:出兵東征第九百零五章:永世不得翻身第五百三十章:消失在歷史第二百九十一章:聯合東江鎮第七百六十二章:心急如焚第五百一十一章:插翅虎第四十五章:忠義千秋第九百三十二章:廣左福地第七百五十八章:遼海繁忙第一百八十章:天造地設
第三百七十九章:皇帝愁苦第八百七十八章:曹州攻防戰第九百二十四章:禪讓第一百七十五章:四城光復第九百四十八章:血雨腥風第四百三十四章:掛爐烤鴨第八十五章:朝天闕第九十九章:補戰損第八十一章:凝聚力第二百七十章:飽以老拳第九百零一章:秦淮八豔第九十八章:救命糧第五百四十五章:南下第八百一十章:競爭機制第五百六十四章:利益再分配第四百九十六章:故土難離第五百七十四章:封閉內三關第四百七十三章:咬牙切齒第八百七十四章:刻薄第三百一十七章:開了先河第五百五十七章:石柱第九十五章:突襲第一百五十章: 鬧大鬧僵第二百六十七章:征服與掠奪第六百一十三章:一鬨而散第七百二十九章:轟擊前進第五百一十二章:好快刀!第五百六十五章:車廂峽第二百二十六章:生死攸關第三百一十九章:北上第八百九十八章:算無遺策第七十六章:出手了第九百零五章:永世不得翻身第八百五十二章:欲速則不達第四百九十五章:寧死不從賊第二十三章:拉起隊伍第七百零四章:裡應外合第五百二十章:何以爲報第六百一十章:甕中捉鱉第八百六十四章:趕盡殺絕第九百三十九章:安全歸來第三百八十章:堂而皇之第八百二十九章: 尷尬第六百七十六章:膽寒第六百六十八章:人馬越打越多第八百二十六章:廝殺一番第八百七十二章:壓寨相公第五百一十一章:插翅虎第一百章:步步爲營第四十七章:上賊船第四十四章:疾馳第四百零八章:海上獵場第六百三十四章:一語點醒夢中人第七百七十八章:傻鳥第一百一十八章:橫衝直撞第六十章:出色又出衆第六百九十五章:不歸路第八百五十八章:化被動爲主動第六百零六章:分兵定所向第六百六十八章:人馬越打越多第五百二十六章:無招勝有招第三百一十六章:掘壕圍金州第五百六十八章:孔聞詩第八百五十一章:迫在眉睫第二百八十三章: 擁有氺營第二百五十四章:捨命不捨財第三百一十二章:不惜馬革裹屍第六百零六章:分兵定所向第五十三章: 發大財第四百二十二章:巢穴第六百八十三章:戰意盎然第六百六十九章:寧武關第一章:崇禎二年第三百二十九章:震懾第四百一十章:首戰告捷第八百八十七章:忘乎所以第一百六十章: 奪門而入第七百章:束手就擒第五百二十三章:至死不渝第五百二十八章:出兵東征第六十二章:天使來了第五百五十三章:江心洲第五百五十章:解圍第十六章:暗箭難防第四百二十七章:運糧第九百四十二章:冰火兩重天第五百五十五章:崇禎七年第七百五十一章:各顯神通第二百五十三章:皇帝重視第二百七十一章:順水推舟第五百二十八章:出兵東征第九百零五章:永世不得翻身第五百三十章:消失在歷史第二百九十一章:聯合東江鎮第七百六十二章:心急如焚第五百一十一章:插翅虎第四十五章:忠義千秋第九百三十二章:廣左福地第七百五十八章:遼海繁忙第一百八十章:天造地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