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六章:暴怒

黃道周、劉宗周、史可法、倪元璐這些人乃是謙謙君子如假包換,他們一個個還都是甘願爲國殉葬的鐵骨錚臣。

但他們適合生活在太平盛世,明末亂世用這種人當官其實會誤國誤民。

又見到劉宗周出班奏對,又聽見了沒有營養的話一大堆,崇禎滿腦門子黑線。

鄭國昌見劉宗周跑題了,及時打斷道:“陛下,邊關烽火連天,山陝、河南餓殍滿地,此時維穩爲主,要使得天下大治須得滅亡東奴、消滅流寇使得子民不至於餓死才行。

臣建議陛下即刻下旨嚴令洪大人、楊大人守穩邊牆,配合‘紅旗軍’擴大戰果。”

連黃道周都覺得好友劉宗周此時諫言不合時宜,及時出班道:“陛下,臣附議,君子尚且以直報怨,東奴屠戮我大明官宦、軍民多不勝數,此時明軍當奮勇爭先,多多殺奴以報仇雪恨!”

溫體仁道:“大明被建奴荼毒久矣,是時候一雪前恥了,老臣懇請陛下頒旨命令全線反擊!”

緊接着所有的閣臣都附議,接下來朝臣簡直是衆口一詞,他們都要求皇帝下旨讓所有的明軍發動反擊收復失地解救被裹挾的軍民。

皇帝從善如流,下旨命令楊嗣昌、劉之倫、盧象升、洪承疇、陳必謙等等伺機出擊。

反擊已成定論,羣臣轉換議題討論鄭之惠親自送來的徵虜大將軍奏疏,主要內容有兩點。

第一要求皇帝下旨督促宣大總督楊嗣昌加強宣大邊牆的封堵,命令三邊總制洪承疇嚴防死守延綏鎮關隘邊牆,防止狗急跳牆的清軍突破防區逃之夭夭。

第二條就有些棘手,徵虜大將軍初步估計嗷嗷待哺的難民將要達到三五百萬之多。

要求朝廷儘快籌集救濟糧,組織官吏準備種子、牲口和農具爲明年的春耕做準備,否則打退清軍後山西爆發的大饑荒將要面臨易子而食的慘景。

大明家大業大事情多,消弭兵災之後又得應對天災和糧荒,還好守住了京畿之地,從上交的本色中能夠擠出五六十萬石糧食支援山西,可是面對數百萬饑民無疑是杯水車薪啊!

這一刻崇禎又開始頭大如鬥,心裡無比煩躁。他向羣臣問計如何解決迫在眉睫的糧食問題?可是羣臣面面相覷無人有良策。

誰知不知趣的劉宗周又出班奏對,大談皇帝躬親庶務之非,必須自去其聰明,慎獨用賢,昭世教以正人心,崇儒重道,始可救衰亡於萬一。

暴怒的崇禎忍無可忍,當場把劉宗周貶謫爲庶人趕回老家去了。

千百萬饑民嗷嗷待哺之時,劉宗周沒有良策,大談什麼道義、君子能當飯吃嗎?被罷官還鄉也是活該!這種人根本不是做官的料。

見羣臣無計可施,皇帝開口要求文官武將捐獻錢糧助山陝、河南災民渡過危機。

溫體仁、鄭國昌、何如寵、程國祥、賀逢聖等等大員帶頭認捐,溫體仁家不太富裕咬咬牙認捐八百兩銀子,鄭國昌財大氣粗當場答應給一萬兩。

最後戶部尚書程國祥帶着十幾個戶部官員彙總,皇帝向羣臣化緣一共將要獲得三十餘萬兩銀子,崇禎擠出內帑十幾萬兩湊足五十萬,這些錢專款專用,將要用於在江南購買糧食。

劉之倫、盧象升已經在出擊之中,皇帝有沒有再次下達全軍伺機反擊的聖旨根本不重要,他們在積極佈置截殺建奴後隊。

楊嗣昌接到聖旨後就覺得如芒在背,他一到任宣大就是烽火連天,根本沒有時間整頓人馬修建邊牆構建防禦體系,如今的防區僅僅是堅守幾座城池而已。

宣大防區的長城接近一千里,建奴可以攻擊的關隘幾十處,無論怎麼佈置也吃不消幾萬建奴攻擊一點,楊嗣昌心知肚明。

他依舊採取堅守城池的方略按兵不動,至於清軍是不是來宣大防區破口出關只能全看天意。

內地明軍被抽調導致流寇壓力大減,又由於缺席了天敵孫傳庭導致高迎祥這個大盟主還健在,高迎祥部積攢的鐵甲騎兵達到了七八千。

跟官軍打了好幾年,大浪淘沙,流寇的戰鬥力直線上升,去年幹掉了曹文詔和一兩千曾經的關寧鐵騎後,流寇的自信心完全不一樣了。

流寇或進或退在商洛山中跟曹變蛟、吳自勉、左光先三個總兵官和十幾位參將、遊擊、都司率領的明軍捉迷藏,把幾萬明軍硬生生拖瘦了、拖垮了,拖得怨聲載道……

沒多久善於流竄的高迎祥、李自成、老回回等等大頭領就成功擺脫明軍形成的包圍圈再次突入陝西,他們率領人馬又殺到了西安附近。

有傳聞高迎祥意圖拿下西安自立爲秦王,爲此西安守軍高度緊張,黃維正和韓志寬麾下的人馬是守衛西安的主力,兵馬合計都不超過五千。

這還是得到了“紅旗大糧行”和“四方錢莊”接濟的結果。

西安是天災、兵災的重災區,流寇跟官軍反覆拉鋸,倖存的老百姓根本無法完成生產自救,糧食都是天價,兵丁們即便拿到足餉都難以養家餬口,從賊參與打家劫舍者多不勝數。

西安堅城裡有不少“紅旗軍”產業,又有兩位跟徵虜大將軍淵源深厚的將領黃維正和韓志寬,協防這座城池是陝西軍情處的重要任務。

黃、韓二將的麾下中有不少官佐、兵丁被髮展爲旗衛,這不足五千人馬由於能夠在“紅旗大糧行”買到定量限價糧,故而沒有餓肚子。

一百幾十基層武官和好兵是旗衛或者是旗衛考察對象,這不足五千人馬的精神面貌跟內地明軍截然不同,訓練時也不是裝裝樣子,完全動真格,戰鬥力不成問題。

洪承疇擔心流寇真奪取西安俘獲或者打死大明秦王,不敢怠慢,緊急命令曹變蛟、左光先等等率領人馬趕去西安驅趕流寇。

調吳自勉、尤世威等等將領率領人馬趕往延綏鎮於賀人龍等等將領的人馬合兵一處,這幾萬明軍爭取封堵東路的神木、孤山、清水諸營堡,中路的榆林、魚河、清平等堡。

第五百九十章:慘不忍睹第一百零一章:歸來第一百五十四章:天外有天第六百七十八章:亢奮第七百七十三章:自焚第六百八十五章:英雄部隊第九百零四章:蠢如豬第八百六十五章:海西四部第四十九章:跑不死第一百一十六章:劍指何處第八百九十章:一身是膽第七百一十章:標準化第五百一十三章:替天行道第一百六十一章:戰鬥到生命最後一息第十八章:佔便宜第一百四十九章:罵祖大壽第四百二十八章:害人不淺第九百二十八章:司馬昭之心第八百五十一章:迫在眉睫第一百九十七章:走一步看一步第五百四十章:一針見血第六十九章:交換第六百一十一章:崇禎痛哭第四百零五章:心事重重第二百六十九章:朕貌似管不着第八十章:齷蹉第九百三十七章:求心所安第二百九十八章:如鯁在喉第三十五章:人脈第九百四十章: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第八十八章:五湖四海第八百八十九章:竹籃打水第八百一十七章: 夜長夢多第五百一十七章:玉碎第四百七十七章:維穩東江鎮第六百七十五章:欲蓋彌彰第二百零四章:天子口諭第三十六章:人馬第一百八十四章:原動力第五章:一個倒黴鬼第三百零二章:圍困復州第八百九十五章:按圖索驥第七百四十四章:鄭芝龍第六百零五章:鞭長莫及第二百三十九章:活捉大臺吉第一百五十三章:太野蠻了第八百一十二章:真理永恆第二百九十八章:如鯁在喉第三百二十八章:表決也可以這樣玩第二百一十一章:佳期如夢第二百一十六章:大鬧怡春院第六百五十三章:披堅執銳第六百零九章:趁火打劫第八百二十三章:逐鹿中原第一百七十四章:皇帝的代入感第二章:來到大明第三百九十一章:是龍得盤着,是虎得臥着第八百五十一章:迫在眉睫第九百三十四章:臺灣島納入版圖第六百三十八章:殺一儆百第七百七十九章:可笑、可悲第五百八十七章:肆意報復第三百四十四章:爆破第八百五十七章:一舉拿下瀋陽第四十四章:疾馳第五百四十六章:洛陽第四百七十四章:細菌戰開始第八十九章:再來遵化第八百二十二章:土崩瓦解第二百零六章:爲人民服務第三百一十一章:憂思鬱難排第七百七十章:別來無恙第一百一十二章:榜樣第二百五十五章:漢奸第三百六十五章:攻防戰第八百九十三章:東南亞第五百四十五章:南下第二百七十一章:順水推舟第八百五十章:孤城難守第八百七十章:傷筋動骨第八百三十八章:漢威城第八百零四章:背鍋俠第三百零四章:圍攻復州城第七百三十三章:無賴精神第一百七十二章: 豎子不足爲謀第七百七十章:別來無恙第六百五十四章:食言而肥第四百二十九章:不夜城第一百九十一章:一聲嘆息第一百四十三章:捨我其誰第九百二十一章:傳國玉璽第五百二十八章:出兵東征第六百九十一章:以你爲榮第六十二章:天使來了第一百八十三章:體察民情第六百五十六章:侯恂下獄第三百四十六章:奴酋也痛苦第一百四十四章:秦良玉第六百一十二章:兵丁鬧餉第五百三十章:消失在歷史
第五百九十章:慘不忍睹第一百零一章:歸來第一百五十四章:天外有天第六百七十八章:亢奮第七百七十三章:自焚第六百八十五章:英雄部隊第九百零四章:蠢如豬第八百六十五章:海西四部第四十九章:跑不死第一百一十六章:劍指何處第八百九十章:一身是膽第七百一十章:標準化第五百一十三章:替天行道第一百六十一章:戰鬥到生命最後一息第十八章:佔便宜第一百四十九章:罵祖大壽第四百二十八章:害人不淺第九百二十八章:司馬昭之心第八百五十一章:迫在眉睫第一百九十七章:走一步看一步第五百四十章:一針見血第六十九章:交換第六百一十一章:崇禎痛哭第四百零五章:心事重重第二百六十九章:朕貌似管不着第八十章:齷蹉第九百三十七章:求心所安第二百九十八章:如鯁在喉第三十五章:人脈第九百四十章: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第八十八章:五湖四海第八百八十九章:竹籃打水第八百一十七章: 夜長夢多第五百一十七章:玉碎第四百七十七章:維穩東江鎮第六百七十五章:欲蓋彌彰第二百零四章:天子口諭第三十六章:人馬第一百八十四章:原動力第五章:一個倒黴鬼第三百零二章:圍困復州第八百九十五章:按圖索驥第七百四十四章:鄭芝龍第六百零五章:鞭長莫及第二百三十九章:活捉大臺吉第一百五十三章:太野蠻了第八百一十二章:真理永恆第二百九十八章:如鯁在喉第三百二十八章:表決也可以這樣玩第二百一十一章:佳期如夢第二百一十六章:大鬧怡春院第六百五十三章:披堅執銳第六百零九章:趁火打劫第八百二十三章:逐鹿中原第一百七十四章:皇帝的代入感第二章:來到大明第三百九十一章:是龍得盤着,是虎得臥着第八百五十一章:迫在眉睫第九百三十四章:臺灣島納入版圖第六百三十八章:殺一儆百第七百七十九章:可笑、可悲第五百八十七章:肆意報復第三百四十四章:爆破第八百五十七章:一舉拿下瀋陽第四十四章:疾馳第五百四十六章:洛陽第四百七十四章:細菌戰開始第八十九章:再來遵化第八百二十二章:土崩瓦解第二百零六章:爲人民服務第三百一十一章:憂思鬱難排第七百七十章:別來無恙第一百一十二章:榜樣第二百五十五章:漢奸第三百六十五章:攻防戰第八百九十三章:東南亞第五百四十五章:南下第二百七十一章:順水推舟第八百五十章:孤城難守第八百七十章:傷筋動骨第八百三十八章:漢威城第八百零四章:背鍋俠第三百零四章:圍攻復州城第七百三十三章:無賴精神第一百七十二章: 豎子不足爲謀第七百七十章:別來無恙第六百五十四章:食言而肥第四百二十九章:不夜城第一百九十一章:一聲嘆息第一百四十三章:捨我其誰第九百二十一章:傳國玉璽第五百二十八章:出兵東征第六百九十一章:以你爲榮第六十二章:天使來了第一百八十三章:體察民情第六百五十六章:侯恂下獄第三百四十六章:奴酋也痛苦第一百四十四章:秦良玉第六百一十二章:兵丁鬧餉第五百三十章:消失在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