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各逞計謀(兩章合一)

大西國皇帝張獻忠有許多義子,張定國是其中一個。生性狡詐多疑,張獻忠並不太信任手下的將領,爲了能夠掌控住軍隊,把大部分軍權交由幾個義子掌管。其中以張可望、張定國、張文秀、張能奇最受器重。

而張可望等人只有便在軍中孩兒營長大,脫穎而出後又被張獻忠收爲義子授以兵權,自然對張獻忠忠心無比。

而四大義子中又以張可望、張定國能力最強。張可望便被任命爲監國坐鎮四川,爲張獻忠鎮守後路。而張定國更被委任爲一軍統帥,帶領十萬大軍攻略湖廣。主要是湖廣的長江以南地區,因爲根據和順軍的協議,長江以北是順軍攻略的方向。

何騰蛟的十多萬湖廣軍已經被在荊州城下一舉殲滅,湖廣內部自然空虛無比,各府縣根本沒有多少軍隊,如何能夠抵擋張定國的十萬大軍?

張定國帶兵迅速突進,一路攻破府縣,除了堵胤錫逃亡的辰州以外,嶽州府、常德府、長沙府、寶慶府、永州府、衡州府先後被張定國佔領。張定國甚至一舉打下了湖廣最南部的郴州,再往南越過南嶺便是廣東。

佔據廣東,回師向北攻打福建浙江,便可從南面對南京江東地區曾兩面夾擊之勢。

然而還未等張定國兵出郴州,便傳來了張獻忠的命令,命其率軍直撲武昌,從長江上游對九江施加壓力,和張獻忠一起兩面夾攻擊敗僞明齊國公的軍隊,一舉擊破明軍主力。

對張獻忠的這個策略,張定國本能的很是排斥,因爲在張定國看來,與明軍在九江決戰完全是以己之短對敵所長。

明軍有九江堅城可以據守,又有艦船利炮封鎖鄱陽湖和長江,而南直隸江東浙江等最富裕的地方還在大明朝廷掌握中,會有源源不斷的物質士兵援往九江。不論是攻城還是水戰,恐怕西軍都不是明軍的對手。

而西軍最擅長的不是攻城,而是流動作戰,牽扯着明軍的鼻子走,再趁機在運動中消滅明軍。

現在大西軍竟然以己之短對敵之長,妄圖一戰消滅明軍主力而定乾坤,這是何其的愚蠢?張定國很懷疑是張獻忠身邊的左丞相汪兆麟出的餿主意!

按照張定國的想法,沒必要和明軍硬戰,明軍佔據九江就讓他佔據便是,義父張獻忠可以佔據鄱陽湖以南,憑藉江西幅員千里的廣大地盤抵擋明軍。

爲什麼要主動攻打九江,何不讓明軍出兵攻擊西軍,然後在江西茫茫大山之中消耗明軍的實力!西軍在江西可是有三十萬大軍,明軍要抽調多少兵力才能攻下長沙擊敗西軍主力?

而當明軍主力被牽制在江西之時,自己便可趁機帶領大軍攻入廣東,席捲大明南方,然後再揮師北上福建,明軍主力要不要從江西撤退?

而這便是一開始西軍制定的伐明策略,沒想到現在張獻忠竟然輕易推翻,竟然打算和明軍決戰!

只可惜,張定國帶兵在郴州,距離張獻忠實在太遠,信使一來一往便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他無法把自己的意圖向張獻忠說清楚。

而按照張獻忠的性格,若是張定國敢不聽命令,絕對會被懷疑沒有好下場。畢竟義子只是義子,並非親兒子。

所以縱有千般不樂意,張定國還是不得不帶兵北返。

誰知道剛剛越過洞庭湖到達嶽州府,便接到後軍被堵胤錫擊敗,長沙失守的消息。

堵胤錫有兩三萬軍隊,大部分是土司狼兵,戰力不可小覷,若是不聞不問的話,恐怕剛剛攻下的洞庭湖以南各府都會先後淪陷,畢竟張定國沒有留下多少軍隊。

可要是帶兵攻打堵胤錫的話,就沒法去增援九江,畢竟堵胤錫有兩三萬大軍,不是那麼容易對付的。

可若不大敗堵胤錫的話,其若是帶兵一路尾隨,將是極大的麻煩。

怎麼辦?張定國凝眉沉思良久,嘴角露出了一絲笑意。

......

長沙府,位於洞庭湖之南,是湖廣南部重鎮。而如今長沙府城剛剛被明軍光復。

經歷了賊軍一番劫掠之後,長沙府城元氣大傷,城中的士紳富戶均被抄掠,府庫物質爲之一空,街上店鋪十家有九家以上關門,堵胤錫入城以後,見到的便是這副景象。

雖然不能說十室九空,百姓們經過洗劫之後也是嗷嗷待哺。

這種情況,若是旁人肯定一個腦袋兩個大,可堵胤錫卻非同一般。城中的士紳富戶遭到抄掠,堵胤錫便和鄉下士紳們聯繫,以城中被殺士紳們的房屋店鋪爲誘餌,誘使鄉紳們出糧出餉出力。很快便籌集到大量的糧食物質,穩定住了局面。

而在下一步大軍舉動上面,堵胤錫和手下們卻意見不一。

“賊軍勢大,有軍隊十多萬,咱們只有兩萬餘人,大部分還是狼兵,根本沒有能力和賊軍迎戰。故應該趁着賊軍後退之時,出兵收復各府,這纔是咱們應該做的。”幕僚何剛建言道,而何剛的話代表了堵胤錫手下大部分文官武將的意見。

賊軍勢大,和他們作戰佔不了多少便宜,倒不如趁着賊軍後退時攻打沒有多少賊兵守衛的各府縣,這可是輕鬆獲得功勞。

“何先生說的固然有道理,可是卻與現在大勢不符。”堵胤錫搖頭道:“賊軍北上爲的什麼?是要協同江西的賊軍主力夾擊齊國公大軍。齊國公的軍隊是我大明爲數不多的精銳了,若是一旦戰敗則大明危矣。

大明若危,我們便是光復再多的府縣又有何用?一旦賊軍復來我們又拿什麼抵擋?”

堵胤錫的話質問的衆人啞口無言,只能接受他出兵尾隨攻擊張定國的策略。

堵胤錫的戰術很明確,便是牽制住張定國這十萬軍隊,不使其威脅九江的明軍主力。

不過長沙乃是重鎮,不能輕易丟棄,堵胤錫安排了數千新軍駐守,自己帶領兩萬多主力往岳陽府城進軍。

大軍沿着湘江水陸並進,到達湘陰縣時停留了下來。再往北便是洞庭湖,而張定國的主力大軍便在洞庭湖東北側的岳陽府城。

然而據探子來報,張定國已經帶兵離開了岳陽府城,往武昌方向去了,岳陽城內只留下了兩三千軍隊駐守。

“看來九江戰事甚急,張賊定國不得不帶兵火速前往,連後路都顧不得了!兵憲大人可帶兵速速前往岳陽,攻而佔之,斷了賊軍後路。”幕僚何剛輕鬆的說道。

張定國帶領大軍已經前往武昌,自己當然也不能耽擱,不過是攻打岳陽府城,還是繞過岳陽府徑直前往武昌繼續尾隨攻擊張定國,堵胤錫很是猶豫。

堵胤錫知道何剛是爲自己好,相比尾隨張定國來說,攻打只有少數人守衛的岳陽府才最能賺取功勞,畢竟收復失地可是大功!

可是,若是一旦岳陽府久攻不下耽擱了時間,而張定國對後方不管不顧,自己又怎麼能夠尾隨張定國把他牽制在湖廣呢?

就在堵胤錫猶豫之時,突然有人從岳陽來到軍中,卻是岳陽城內士紳送來密信,請求堵胤錫帶兵前往岳陽,城內士紳們會發動家丁們響應,幫助官兵裡應外合攻下岳陽城。

若是有內應的話,攻下岳陽倒是不需要太多時間。既能立下收復府城功勞,又不用擔心後路,還不耽擱尾隨張定國軍。堵胤錫思考之後,便決定先進攻岳陽府。

賊軍殘暴,荼毒生靈,大部分士紳們心向朝廷,做出裡應外合的舉動便在清理之中,而岳陽府這個派人送信的士紳和堵胤錫帳下諸多官員幕僚都是熟人好友,和堵胤錫也很相熟,而從筆跡來看,確實是該士紳本人親筆所寫,沒有什麼值得懷疑的地方,這也是堵胤錫決定出兵的另一個原因。

大軍從湘陰乘船順着鄱陽湖到達岳陽府,比走陸路要順利很多,張定國大軍已經離開了岳陽,堵胤錫用不着隱藏形跡,若是張定國得知明軍攻打岳陽便帶兵回援,更是正中堵胤錫下懷。

一路大張旗鼓達到岳陽府城水域,大軍棄船上岸把岳陽府城團團包圍,直到這時依然沒有發現張定國軍的蹤跡,而據探子來報,早在三日前,張定國已經帶兵乘船入了長江,往武昌而去。

只是三日的路程,堵胤錫微微點頭。尾隨追擊並不是緊跟着賊軍後面,像現在這樣有兩三日的路程便最好,既斷了賊軍退路又不會有太大危險,而又使得賊軍無法安然前往九江。

賊軍便是賊軍,不知兵法韜略顧頭不顧腚,像現在這樣他們即便能夠到達九江又能如何?

後方的城池都被自己一路攻佔,他們便是到了九江,前有齊國公統領的大軍,有九江堅城阻擋,後面被自己斷了退路,糧餉補給都沒有着落,用不了多少時日,便會不攻自潰!

大軍到達岳陽城的當日,城中的士紳又送來書信,約定半夜三更時分,他會帶領家丁打開城門,接引大軍入城。岳陽城內只有賊軍兩千,只要城門打開,殺入城去佔領整個城池沒有任何問題!

堵胤錫遂下令,全軍早早休息,單等三更時分便行攻城。

夜裡,整個明軍大營一片寂靜,中軍帳裡,堵胤錫坐在燭光下有些發愣,一種不好的預感涌上心頭,好像有極大的危險即將發生,又好像有兇猛的巨獸在黑暗中窺視着自己,讓堵胤錫坐立難安。

仔細梳理一下很快要進行的攻城戰的前因後果,堵胤錫隱隱發覺讓自己不安的地方,那就是一切太過容易。

張定國帶着大軍離開岳陽城,然後便有城內士紳派人和自己聯繫請自己攻城,而攻城對自己來說又是最好的戰略。

事情咋一看沒有什麼問題,可仔細分析一下問題卻是很明顯,只不過自己被輕易能攻下嶽州的誘惑矇蔽住了眼睛。

問題就是那岳陽城內的士紳經歷過一番搶掠之後,如何能夠有能力發動對賊軍的襲擊,如何有能力裡應外合協助自己攻城?

收復了長沙府之後,堵胤錫知道賊軍對士紳們何等的殘忍,很多士紳全家被殺,家產搶劫一空。即便能夠保住性命,但也不可能保住家產,也就沒有聚集數百家丁的能力。

當然該士紳在信中說,他是和賊軍虛以委蛇,假意投靠賊軍效力,而賊軍缺乏治理地方文官,便接納了他這才保住了家。這種說法也算說得通,可堵胤錫不信張定國會這麼傻,自己帶領大軍離開了,不僅沒帶該士紳走,竟然允許該士紳擁有威脅岳陽城防的實力!

想想年前,總督何騰蛟帶領大軍渡過長江,欲和荊州城內的郝搖旗裡應外合一舉殲滅城下的順軍,不料卻中了順軍和張定國設下的詭計,落得個身死軍覆的下場。

而張定國當時帶着大軍在冰天雪地裡潛伏數日,避過了明軍的探子是何其的隱忍!堵胤錫不相信這樣的人會犯下如此的錯誤!

不過是又一次詭計罷了,堵胤錫不禁冷笑了起來。

以岳陽城爲誘餌,誘使自己帶領大軍來此,恐怕早就在城中設下陷阱,當城門打開,自己帶人衝向城中時,便會正中陷阱,入城的軍隊一個也別想回來。

而黑暗中可能還潛伏着張定國的一支軍隊,正窺視着自己。一旦自己中了圈套之後,這支軍隊恐怕會趁機偷襲自己大營。

爲了隱藏形跡,張定國在城外潛伏的軍隊不可能太多,否則不會瞞過己方的探子,十萬大軍想隱藏起來談何容易?

所以,張定國賊軍主力是真的順着長江離開了岳陽,走了三日的時間,這點不用懷疑。

但是走的卻不是賊軍所有的軍隊,有一隻軍隊卻悄悄的潛伏了起來,也許是潛伏在附近的山谷,也許是洞庭湖的島嶼,正等着明軍懈怠時發出突然一擊。

攻城中計,大營又被突襲,等待自己的恐怕是全軍潰散了!

好狠的毒計!堵胤錫嘴角冷笑了起來,不過既然自己看破了賊軍的奸計,那一切都將不同!城內的埋伏,城外潛伏的賊軍,都算不了什麼!

第989章 出兵難第625章 荷蘭軍覆滅第346章 兵圍魏國公府第903章第646章 奪情第808 章 進退失據的多爾袞第一百七十一章 陷害第463章 缺口激戰第958章 攤牌第620章 荷軍來攻第195章 養軍難(兩合一的大章)第606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六十一章 清兵入關!第774章 竟無幾個是忠臣第919章 收復北京第四十二章 比武前第197章 馬匪第683章 陷阱第977章 中埋伏了!第五章 陳越的報仇方式第六十六章 慘勝第768章 勝負已定(第一更)第四十一章 黑夜中的殺戮第194章 西山軍編制與建設第1032章 逃了又能如何?第491章 暴怒的多鐸第888章 醞釀第787章 消除鄭家之隱患第384章 對鹽商動手第一百零七章 樂得合不攏嘴的陳越第864章 圍攻復州第546章 賣地籌餉第714章 白龍魚服入鄱陽第315章 瓜洲渡大軍過江第236章 李自成(求訂閱,求收藏,求推薦,求打賞)第646章 奪情第379章 手腳第949章 叛軍入泉州第339章 撥亂反正看吾輩第332章 陷阱第325章 功敗垂成圖奈何第564章 永王的消息第393章 朝廷的動靜第268章 武邑知縣錢楓林第678章 攻下吉水縣城第423章 無題第1039章 西班牙人的突襲第931章 大軍凱旋入京師第836章 堵住其退路第五十章 洗腦和編組第794章 分歧第705章 朱聿鍵的野望第677章 攔截糧船第994章 見面第961章 鄭芝龍之死第一百二十八章 朝議(第二更)第1008章 大明帝國臨時大總統第513章 士氣低落蕪湖城第825章 離間第七十章 苦練本領好殺敵第590章 知我者謂我心憂第1009章 仗義執言第一百八十二章 幕後黑手第250章 敗露第575章 寇白門買舟去杭州第290章 將計就計第381章 劫匪和私鹽販子第一百五十章第462章 激戰第一百六十八章 我有主意弄銀錢!第871章 會不會有援軍?第652章 君與臣第471章 碧血照丹青第1003章 鎮江第203章 大雪第282章 馬士英的決斷第843章 決策第357章 小公主第四十八章 趕盡殺絕第773章 女子怎能當監國第724章 決戰的時刻到了第248章 毒蛇第403章 兵發東臺第982章 崇禎被說暈了第284章 福王“登基”第一百六十八章 我有主意弄銀錢!第943章 走投無路的西軍第685章 爲國效力是本分第547章 水水第913章 城破第866章 兵至覺華島第362章 幺蛾子第816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596章 倭人的反應第620章 荷軍來攻第335章 攻則必殺第347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835章 窮途末路第946章 局勢突變(第一更)第689章 破軍斬旗
第989章 出兵難第625章 荷蘭軍覆滅第346章 兵圍魏國公府第903章第646章 奪情第808 章 進退失據的多爾袞第一百七十一章 陷害第463章 缺口激戰第958章 攤牌第620章 荷軍來攻第195章 養軍難(兩合一的大章)第606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六十一章 清兵入關!第774章 竟無幾個是忠臣第919章 收復北京第四十二章 比武前第197章 馬匪第683章 陷阱第977章 中埋伏了!第五章 陳越的報仇方式第六十六章 慘勝第768章 勝負已定(第一更)第四十一章 黑夜中的殺戮第194章 西山軍編制與建設第1032章 逃了又能如何?第491章 暴怒的多鐸第888章 醞釀第787章 消除鄭家之隱患第384章 對鹽商動手第一百零七章 樂得合不攏嘴的陳越第864章 圍攻復州第546章 賣地籌餉第714章 白龍魚服入鄱陽第315章 瓜洲渡大軍過江第236章 李自成(求訂閱,求收藏,求推薦,求打賞)第646章 奪情第379章 手腳第949章 叛軍入泉州第339章 撥亂反正看吾輩第332章 陷阱第325章 功敗垂成圖奈何第564章 永王的消息第393章 朝廷的動靜第268章 武邑知縣錢楓林第678章 攻下吉水縣城第423章 無題第1039章 西班牙人的突襲第931章 大軍凱旋入京師第836章 堵住其退路第五十章 洗腦和編組第794章 分歧第705章 朱聿鍵的野望第677章 攔截糧船第994章 見面第961章 鄭芝龍之死第一百二十八章 朝議(第二更)第1008章 大明帝國臨時大總統第513章 士氣低落蕪湖城第825章 離間第七十章 苦練本領好殺敵第590章 知我者謂我心憂第1009章 仗義執言第一百八十二章 幕後黑手第250章 敗露第575章 寇白門買舟去杭州第290章 將計就計第381章 劫匪和私鹽販子第一百五十章第462章 激戰第一百六十八章 我有主意弄銀錢!第871章 會不會有援軍?第652章 君與臣第471章 碧血照丹青第1003章 鎮江第203章 大雪第282章 馬士英的決斷第843章 決策第357章 小公主第四十八章 趕盡殺絕第773章 女子怎能當監國第724章 決戰的時刻到了第248章 毒蛇第403章 兵發東臺第982章 崇禎被說暈了第284章 福王“登基”第一百六十八章 我有主意弄銀錢!第943章 走投無路的西軍第685章 爲國效力是本分第547章 水水第913章 城破第866章 兵至覺華島第362章 幺蛾子第816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596章 倭人的反應第620章 荷軍來攻第335章 攻則必殺第347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835章 窮途末路第946章 局勢突變(第一更)第689章 破軍斬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