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城中,五省經略行轅。
陳越兩眼通紅,滿臉都是鬍渣,這些天來,他無時無刻不在關注着戰局,每日休息的時間不超過兩個時辰。
陳越很疲憊,路振飛單明磊等一幫參贊幕僚疲累處也不下於他。
賊軍數十萬陳兵城外,連日的攻城之下,城頭攻防,箭矢彈藥,糧食補給,軍民士氣,所有的這一切都得操心,所有的擔子都壓在行轅這些人身上。
戰爭的殘酷,守軍的壓力,不下於昔日揚州多鐸十萬清兵圍城之時。
在揚州時,陳越畢竟經營了將近一年,手中有訓練有素的七萬精銳,城中軍民一心,糧食武器具都不缺,雖然外有十萬清兵壓城,他卻絲毫不懼。
而現在,手中雖然有着十萬的兵力,其中大半卻是魚腩部隊,真正稱得上精銳士兵的不超過兩萬人。
所以明知道城外的西軍要遠比清軍八旗兵弱得多,陳越卻不敢出城野戰卻敵。
也不是不敢,而是他擔不起失敗的後果。
此戰一旦失敗,從九江到南京將再無阻礙,西軍可以沿江而下徑直殺往南京,這大明說不定真的會亡。
西軍不是滿清,戰爭是漢人間的內戰,不是異族的侵略。清軍入侵,會有很多人打着抵抗躂虜的旗號反抗,而對西軍,恐怕更多的會是爭先恐後的投降,就像大順軍入北京時那樣。
不管是士紳還是普通百姓,誰坐天下對他們沒有多少壓力。對普通百姓來說,不管誰坐朝廷他們都要繳納賦稅。而對於士紳來說,只要張獻忠稍微給他們一點甜頭,他們恐怕就會爭先搶後的拋棄大明前往效力。
對大明士紳的骨氣,陳越不抱任何希望!
正因爲此戰太過重要,容不得任何的冒險。能靠着堅固的城牆消耗賊軍的實力,自然沒必要冒險野戰。不得不說,打了這麼多年仗以後,陳越的戰法越發的保守穩妥了。正所謂江湖越老膽子越小。
目前看來,守城的效果還是比較明顯,賊軍連連攻打城池一個多月,九江和湖口卻安然無恙。據估計,光是九江城下賊軍便拋下屍體一萬具以上,再加上湖口,賊軍的攻城損失當在三四萬之多。
雖然相對於五十萬的賊軍來說,損失不到十分之一,不過陳越能夠猜想,連番的攻城不下,城外的賊軍士氣會何等的低落。
當然,城中明軍損失也不小,連同湖口,死傷的士兵將近萬人。面對數十萬大軍的圍城,明軍的士氣同樣低落。
不過因爲牢牢控制着長江,糧食補給消耗的箭矢武器能夠源源不斷的運送城中,因爲後路還在,對明軍來說,還遠遠沒到絕望的時候。
也許再耗上半個月,差不多賊軍就會糧食不濟,到時就是決戰的時候,陳越在心中暗暗盤算着。
然而就在此時,一條快船突然從上游而來,帶來的消息令陳越大吃一驚。
武昌的戰局突變,張定國帶領十萬大軍突破明軍的牽制,正向着九江殺了過來。
“怎麼會這樣,怎麼會這樣?漢陽明軍數量不在武昌賊軍之下,鄭家的船隊戰力驚人不是賊軍能比。有鄭家水師在,如何能讓賊軍順江而下?”
路振飛失去了平時的冷靜,震驚的叫着。
單明磊以及一應幕僚也都驚詫莫名。九江戰時如火如荼,守軍在數十萬賊軍的進攻下勉力維持,若是武昌的賊軍再順流而下截斷長江,必然會使得下游的補給無法運入城中,而遭受到賊軍兩面的攻打,後果可想而知。
陳越同樣的震驚,卻還保持着冷靜,當即傳令下去,命令暫時封鎖消息。同時命令呂泰帶着大部分艦隊逆流而上,迎擊順流而下的賊軍。
“到底是怎麼回事?”路振飛盤問着送信的使者,郝搖旗軍的一個千戶軍官。
“經略老爺,各位大人,鄭家軍隊反了!”千戶的話令衆人心驚不已,“我軍和鄭軍共同出兵,向着武昌賊軍水營進攻,誰知道鄭家水師突然後撤,把我們拋給了賊軍。
我軍船隻本來就沒有賊軍多,一番激戰之下損失不小,郝總兵只好帶着我們撤離戰場。等我們返回漢陽時,卻發現鄭家軍隊要撤離漢陽,郝總兵大驚之下派人過去盤問,誰知派去的人卻被鄭家士兵殺掉,鄭家船隻悍然向我軍隊開炮放箭。
郝將軍惱怒之下命令我們反抗,兩軍隔着漢水相互放箭廝殺。武昌的賊軍見我軍起了內訌,便起兵順江而下了。我軍勢單力孤根本無法抵擋,郝總兵便派小人乘坐快船趕來報信。”
“鄭森,他到底想幹什麼?他不知道這個時候正式和賊軍作戰的關鍵嗎,這個時候起內訌,他想大明亡國不成?”路振飛驚怒道。
“事出突然,必然有因,國難之時,什麼魑魅魍魎都會冒出來。若我估計的不差,鄭家的使者很快也會到達九江。”陳越冷笑了起來。
鄭森,陳越雖然對這個另一個時空的國姓爺有些好感,可是想想鄭家在明末時期的作爲,想想鄭芝龍投降滿清斷送隆武朝廷喪失抗清大好局面的作爲,陳越很是心寒。
鄭森也許是一個忠貞之士,可是現在鄭家卻是鄭芝龍做主,而鄭森軍中真正掌權的卻是鄭芝龍的弟弟鄭鴻魁。像鄭芝龍這樣的海盜,做出再沒有底限的事情陳越都不感到驚奇,現在陳越感興趣的是,鄭家的使者又會如何去說?
果然,就在當日,鄭家的快船到達九江,鄭家的使者向陳越告狀責,指責郝搖旗和西賊勾結,有投降西賊的嫌疑。
“郝搖旗本就出身賊軍,像這種亂臣賊子不足以信任,我家巡撫和總兵大人商議之後,認爲憑藉鄭家三萬多軍隊,根本無法同時抵擋郝賊和西賊的夾擊,爲了保留實力,我軍已經撤離漢陽,暫時撤往黃州。只要經略大人一聲令下,我鄭家三萬軍隊隨時投向戰場,和賊軍進行殊死戰鬥。”鄭家使者如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