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六連珠火銃

爲了自由與自我價值的提升而讀書,爲了國家的強大而讀書,爲了民族的崛起而讀書。

張弘斌的演講被歸納爲以上三個論點。說真的他的演講的確是言不達意,但沒關係,御用文人那麼多,優化並且美化一番之後,就成爲了一片振奮人心,指點江山激昂文字的優秀演講稿。

這片文稿傳出去,別說那些讀書人,就算是秦國治下的百姓,上至達官貴族,下至黎民百姓,都掀起了讀書熱潮。

張弘斌適時在週刊上面發表了宣言,揚言在未來的四年時間裡,會在陝西各地興建大小不等的圖書館,只要是當地的居民,憑藉着身份證明,就可以獲得進入圖書館讀書的資格。同時在府級的城市的大型圖書館裡面,還專門設立一個討論區,供讀書者們互相探討學問。

張弘斌的聲望,因此又獲得了相當大的提高。不管是買不起書,或者沒辦法弄到足夠多書籍的讀書人,亦或者那些渴望讀書,但是家裡卻沒有錢買書的窮人,對張弘斌這項仁政都是絕對支持和擁護的。

誰不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出息,誰又甘心當一輩子的力巴、農夫、商人和小工什麼的?奈何以前是窮,就算想讀書也買不到書,這年頭的印刷術還沒那麼先進,故而每本書最便宜也要一百多文,可農民一年纔有多少積蓄?

沒錢買書,自然更加沒錢去私塾讀書。學不到知識,只能夠繼承家業繼續耕田。自耕農還好,當了富農好歹可以耕讀傳家,若是佃農,那就基本上沒什麼出人頭地的可能性了。如今倒好,可以免費讀書,雖然沒有老師解惑,但聽說討論區每週都會安排一天讓各個學校的老師過來坐鎮一天,到時候好好請教一番就是了。

張弘斌的驚喜還沒有結束,不多久週刊再次發佈一項政令,那就是秦國各地將舉辦夜校掃盲班,每個地方都會設立,大小和規模完全按照當地人口的多少來設置。要就讀這個培訓班,只需要拿着本地居民的身份證明就可以報名,報名之後可以獲得啓蒙教材一套,免費獲得,然後拿着這份教材可以免費去聽課,若是有什麼不明白的,還可以像教師詢問。

課程是在晚上開,而且只有一個半時辰的時間,在這個七點多就上牀睡覺的時代,花上三小時去聽課還是沒什麼問題的。十點多睡覺,到第二天六點多起來,前後好歹也睡了八個多小時。

雖然只是啓蒙程度的掃盲班,但可以免費讀書,還可以免費獲得教材,那對於廣大的百姓來說,簡直就像是在做夢一般。有些聰明點的卻是很快想明白了,若不啓蒙,如何看得懂圖書館的書?若看不懂圖書館的書籍,那麼開設圖書館和沒有開設,又有什麼區別?到頭來,還是便宜了那些識字的,不識字的去那裡完全就是浪費時間。

十多天之後,第一家小學和第一家中學也建設完畢。

小學課程可不僅僅是語文和數學,基礎的思想政治是必須要有的,同時還有勞動課、體育課、生物課、音樂課和書法課。主要的課程就是語文數學和思想政治,剩下的則是用來培養小孩子興趣愛好,培養個人情操的課程。實際上孔子所謂的君子六藝裡面,音樂、體育、書法和數學就多少沾了點邊。

初中三年課程多了一些,少了書法課和勞動課,多了地理和歷史,同時還有基礎物理,化學還沒有開始教導;高中三年課程多了基礎化學,物理也有更深奧一些的內容,當然水平而言還沒有進入到中級水平。不過和未來一樣,高中開始分爲文科理科,按照興趣重點學習不同的科目。

畢業後考試,合格者進入華夏大學,到時候華夏大學的理科部應該也會建立起來;同時考不上的也可以選擇就讀體校、理工學院、醫科大、農業學院之類的專科院校。

張弘斌同樣是作爲演講,第二次演講難得說的好了不少,甚至在第三次演講的時候,更是無恥的盜用了《少年中國說》,稍加修改之後說得學生們掌聲雷動,就連旁聽的教師和其他聽衆也是大聲叫好。

看着教育事業開始走上正軌,張弘斌還是很滿意的。這玩意最浪費時間,而且風險性也最大。比如未來,好不容易花費十幾年培養一個人才,別人外國來揮動一下鋤頭,就把別人撬到了自己的國家裡,讓國家白白浪費十幾年的投入。而且這種感覺,就彷彿自己在義務幫助別的國家培養人才一樣,說出去多麼的憋屈。

饒是這樣,張弘斌還是要推廣教育,唯有教育上去了,思想纔會得到進步,思想進步了人才會學會思考,學會反省。唯有教育,才能夠培養出自己需要的人才,而不是哭爹喊孃的引進人才,尤其是那些引進來的人才,未必就合自己的需要。

風險不是沒有,一則有機率被撬牆角,二則思想活絡了說不定就會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比如謀反,比如革命。

但風險未必不能夠控制,再說若革命是時代的一種發展趨勢,那麼就算強勢阻礙它的萌芽和生長,最多也只能捂住個百來年,而且必須要付出把所有的教育成果徹底銷燬重建的代價。若到了那個地步,還不如從一開始就不普及教育,若是普及了,就必須要有那一天到來的覺悟,以及如何應付這一天的手段。

好不容易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當前陝西、大明和後金都是一片安寧,日子過得非常的和平。唯獨義軍慘一點,先是王嘉胤被叛徒殺死,義軍少了一個牽頭而且值得信服的大哥。隨即闖將李自成,成功晉升爲闖王,老闖王高迎祥,在一次行動之中被盧象昇伏擊被捕,送到了北京凌遲處死了。

實際上根據內衛的彙報,當時的戰況非常的蹊蹺。按說李自成就在高迎祥的附近,若是他去救援那自然不會有被捕的可能性,然而高迎祥如今卻被捕了,其中若沒有李自成的一些什麼手腳在裡面,只怕也沒人相信。

可想而知,被高迎祥壓制了那麼久,卻是在默默的發展好了自己勢力的李自成,已經不甘心屈居他人之下了。

只是也不知道是不是爲了演戲更逼真,闖王的勢力被削弱到了一個相當低的水平,但不管怎麼說,好歹李自成已經獨立出來,日後會發展到什麼地步,那就看他的本事了。

要知道,他幾個大將和軍師,如今可是被自己挖了牆角。少了郝搖旗和袁宗弟兩個大將,李自成還能夠那麼從容的指揮大軍和明朝官兵作戰嗎?少了李巖,‘闖王來了不納糧’的口號還會存在嗎?

至於張獻忠,本來也是今年才和李自成一起造反的,如今卻是已經佔據了貴州的不少地區,眼看似乎有入川的意思。這位若是入川,是否也會和歷史上一樣,對四川的百姓來一場大屠殺?若是這樣,張弘斌可真的看不過去了。

義軍如今都很忙,忙着應對官兵的追捕,應對新地盤的物資徵收,忙着擴大自己的隊伍,忙着商量怎麼賺錢。

這些和張弘斌沒什麼關係,張弘斌不多時也有了一件他非常重視的事情要處理。

那是火器作坊那邊派人來通報的,說是木頭有新產品要展示一番。好吧,那瞬間張弘斌又想起了‘沐氏崇禎三年式’這個火銃系列。本來老木頭是說既然張弘斌已經繼任秦王,是不是改爲秦王歷什麼的,結果張弘斌覺得自己大度一些也無所謂,再說就算朝代更替,也沒辦法否認歷史上真正存在過崇禎年這個年事實,所以改不改名字也無所謂了。

來到火器作坊,老木頭拿着一把火銃來到了張弘斌的面前。

從外表看來,應該是正常的火銃,不過外觀卻和一般的火銃有很大的差別。最大的區別,就是體積更大,而且有六根槍管,感覺就是一把轉輪機槍。

等等,莫非這玩意居然是……

曾記得清朝戴梓發明過二十八發連珠火銃,完全就是機槍的雛形。而這一把只有六根槍管,相對來說似乎差了一些。不過話又說回來,那二十八發連珠火銃的樣子張弘斌也沒有見過,天知道原本是什麼樣子的?

“老木頭,這玩意是什麼名堂?”張弘斌拿過火銃仔細看了看。

“簡單來說,裡面用到了你給的那種名叫橡膠的東西,所以氣密性做得很好,故而裝彈改爲了後裝,而不是傳統的前裝。當然,殿下所謂的底火,我們還造不出來,故而這種火銃是打開了後方之後,在每一個槍管裡面放入定裝火藥,然後恢復原狀,同時在槍口放入米尼彈便可。

這種火銃的設計原理,老朽參照了轉輪火銃的原理,確保了擊發火藥和槍管的轉換可以隨着扳機的扣下同時進行。可以說只要扣下扳機,燧石就能夠點燃火藥,直接進行下一發的射擊。換言之,這種火銃在原有火銃的射程和威力的基礎上,可以連續射擊六次!”老木頭驕傲的說道。

好吧,果然是連發火銃,不同的是說是機關槍,還不如說是後世的那種連發步槍。

但就算是這樣,也是一個不錯的進步了。

就算是古代人的智慧,果然也不能夠小看啊!

第63章 第一代火器第96章 張才的起點第99章 大淩河之戰第97章 希望村建立第104章 決戰要開始第125章 初步工業化第120章 將軍百戰死第15章 塵埃未落定第36章 超市又晉級第57章 不對等戰鬥第54章 系統到四級第70章 故障率問題第6章 王二初接觸第2章 1643年大事記(下)第41章 新商品區域第40章 加速電研究第132章 該瞎還得瞎第99章 大淩河之戰第157章 大變革之戰第17章 驚聞新皇斃第18章 走前的瑣事第63章 敵蹤的真相第37章 家人短相聚第49章 超重炮登場第27章 虎頭山攻防(下)第68章 銀行那些事第28章 最終的決戰(3)第30章 把楊洪逼反第97章 變強的明軍第45章 張纔要回家第53章 儒家新學說第56章 進軍小插曲第89章 張府的家宴第58章 賞你吃地雷第35章 收稅的流寇第9章 張才的自救第49章 宗茂的求見第68章 故都換新主(下)第101章 朝廷的應對第87章 總攻進行時第150章 第一批奴隸第1章 1643年大事記(上)第134章 蟻多咬死象第49章 人口瘋漲年第24章 三千對三萬第26章 虎頭山攻防(上)第94章 《救世軍週刊》第108章 沒死補一槍第91章 黃臺吉怒吼第22章 李自成反擊第107章 賞你顆手雷第24章 異常的火爆第91章 新婚小登科第4章 敲定了買賣第96章 張才的起點第4章 大秦文化節(上)第131章 馬祥麟之謀第142章 漢奸要嚴懲第49章 人口瘋漲年第156章 華夏國戰詔第24章 三千對三萬第40章 加速電研究第17章 對土司政策(上)第94章 《救世軍週刊》第36章 超市又晉級第135章 流寇遇流氓第67章 討論新鹽政第46章 公務員考試(完)第125章 東南亞易旗第23章 國家博物館第121章 到大學演講第13章 崇禎的決斷第107章 對外族的奸詐第73章 繼承的條件第69章 對王族裁定第50章 人類升空時第140章 坑俘與會議(下)第68章 共和國反擊第144章 王二戀愛史第121章 壯士攜勝歸第71章 禍害東南亞第116章 新產品兇猛第154章 崇禎的奪權第17章 向士紳收稅第55章 柳如是登場第67章 討論新鹽政第111章 域外遭遇戰第102章 邊關如鐵桶第85章 沒法淡定了第120章 領地的教育第159章 後金消滅戰(2)第151章 茶種的戰爭(完)第5章 商品大好評第11章 獲救與怒火第23章 1628年半事記第23章 稱帝與立憲(下)第105章 算計與被算第73章 繼承的條件第95章 圖紙被搶走
第63章 第一代火器第96章 張才的起點第99章 大淩河之戰第97章 希望村建立第104章 決戰要開始第125章 初步工業化第120章 將軍百戰死第15章 塵埃未落定第36章 超市又晉級第57章 不對等戰鬥第54章 系統到四級第70章 故障率問題第6章 王二初接觸第2章 1643年大事記(下)第41章 新商品區域第40章 加速電研究第132章 該瞎還得瞎第99章 大淩河之戰第157章 大變革之戰第17章 驚聞新皇斃第18章 走前的瑣事第63章 敵蹤的真相第37章 家人短相聚第49章 超重炮登場第27章 虎頭山攻防(下)第68章 銀行那些事第28章 最終的決戰(3)第30章 把楊洪逼反第97章 變強的明軍第45章 張纔要回家第53章 儒家新學說第56章 進軍小插曲第89章 張府的家宴第58章 賞你吃地雷第35章 收稅的流寇第9章 張才的自救第49章 宗茂的求見第68章 故都換新主(下)第101章 朝廷的應對第87章 總攻進行時第150章 第一批奴隸第1章 1643年大事記(上)第134章 蟻多咬死象第49章 人口瘋漲年第24章 三千對三萬第26章 虎頭山攻防(上)第94章 《救世軍週刊》第108章 沒死補一槍第91章 黃臺吉怒吼第22章 李自成反擊第107章 賞你顆手雷第24章 異常的火爆第91章 新婚小登科第4章 敲定了買賣第96章 張才的起點第4章 大秦文化節(上)第131章 馬祥麟之謀第142章 漢奸要嚴懲第49章 人口瘋漲年第156章 華夏國戰詔第24章 三千對三萬第40章 加速電研究第17章 對土司政策(上)第94章 《救世軍週刊》第36章 超市又晉級第135章 流寇遇流氓第67章 討論新鹽政第46章 公務員考試(完)第125章 東南亞易旗第23章 國家博物館第121章 到大學演講第13章 崇禎的決斷第107章 對外族的奸詐第73章 繼承的條件第69章 對王族裁定第50章 人類升空時第140章 坑俘與會議(下)第68章 共和國反擊第144章 王二戀愛史第121章 壯士攜勝歸第71章 禍害東南亞第116章 新產品兇猛第154章 崇禎的奪權第17章 向士紳收稅第55章 柳如是登場第67章 討論新鹽政第111章 域外遭遇戰第102章 邊關如鐵桶第85章 沒法淡定了第120章 領地的教育第159章 後金消滅戰(2)第151章 茶種的戰爭(完)第5章 商品大好評第11章 獲救與怒火第23章 1628年半事記第23章 稱帝與立憲(下)第105章 算計與被算第73章 繼承的條件第95章 圖紙被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