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幣制的改革

沉默,實際上當所有人看到了《日報》對這次事件的處理之後,很多人都保持了沉默。

對於共和國來說,張弘斌的解釋已經非常清楚,國會兩黨一帝的態度也非常的堅決,想來就算有什麼局部的抗議,也掀不起什麼風浪,甚至連造成些微影響都不行。

帝皇張弘斌,代表着皇族對這件事情的判定;執政黨代表着天下寒門和工農的根本利益;監督黨代表着老舊士紳、大地主,以及大資本主義階級的利益。若是二黨一帝都沒有任何意見,那麼還能有誰會有意見?大概就是那些不入流的無黨派人士,或者有利於這些受益階層以外的某些特殊人羣了吧?

至於共和國外面的勢力,他們悲催的發現,自己根本對共和國造不成任何的影響。畢竟共和國如今國土面積已經遠遠大於他們任何一個勢力。不否認大部分都是夷狄或者蠻荒之地,但好歹也是國土。再加上共和國的武裝勢力,以及對輿論,對各階層的絕對控制,完全就如同鐵桶一般,外人根本沒辦法對其施加影響。

如此,何必白費口舌去職責別人?別人有自己需要的火器、商品和技術,自己只能是求着別人賣給自己東西的那一方,所以不僅不能夠職責對方,還要適當贊同對方的觀點,否則一個商品禁運,造成的影響可是巨大的。

比如說,貴族買不到可以符合他們的奢侈品,或者大商人大地主買不到自己需要的商品。他們就會調查,爲什麼自己買不到了?然後調查的結果,就是自己所在的勢力惹火了共和國,別人對他進行商品禁運,技術封鎖了。共和國還好,別的勢力尤其是南直隸和大明兩地,只怕隨時會掀起巨大的暴動。

就算是張獻忠,李自成之流也沒辦法忤逆這股洪流,因爲他們也需要一些奢侈品,也需要一些更好的技術。

但總的來說,歸納起來就那麼一句話:弱者沒有任何話事的權力!

再說,屠殺什麼的,張弘斌那個時空的米國或者歐美國家,對非洲和美洲原住民幹了什麼誰不知道?又比如西班牙他們在東南亞對華僑們做了什麼?爲什麼他們沒有被指責?因爲他們的強者,強者纔有屠殺別人反而成爲英雄的可能性。

島國爲什麼搞屠殺就不行,他們一開始人爲自己是強者,所以打算用屠殺來以殺止殺,威懾華夏軍隊想要活命的話,最好不要抵抗,否則勢必會有第二、第三次甚至更多次的屠殺。但他們沒有自知之明,他們其實是弱者,而且最後還成爲了失敗者,失敗者的屠殺就是罪惡。

也不知道是不是那個時空發生的事情給張弘斌太多的影響,所以他來到這個時空,並且成爲上位者之後,自然而然的領悟出了這樣的結論。

關於吐蕃地區的時期,自此也算是完美落幕。

剛剛成爲共和國領土的吐蕃地區,會實行一定程度上的民族自治,但喇嘛教只能是精神寄託而不能夠是精神領袖這個基調必須要下達。一旦發現喇嘛教有煽動吐蕃的行爲,那麼將會立刻別列入邪教組織,徹底粉碎。不僅僅是喇嘛教,道教、佛教、基督教等各個宗教,在共和國也可以自由信仰,但同樣必須要在一定的規範下傳教,否則也會被取締。 ωwш▲ тт kán▲ C ○

但只有少數人才知道,張弘斌在秘密扶植道教,只是暫時還不明顯,所以超過99%的共和國人還不知道這件事。

吐蕃地區經過一年的軍管之後,會進入宵禁時期,從軍管改爲由武警來處理當地的治安情況,也可以看做是半軍管狀態。兩年後纔開始恢復爲警察來處理,然後一切恢復正常。

新的行政系統,新的機構會建立,新的官員也會任免。有了緬甸的那次經驗,這次相信會有不少人願意去任職了。

看着吐蕃的事情已經完成,張弘斌也開始忙活這段時間他一直關注的另外一件事情。

那就是幣制改革,當然還有中央銀行的成立,以及支行的鋪設。

早在很久以前,張弘斌就新幣制和銀行的事情,與何陵商量過。當時張弘斌的意思,是新朝新氣象,這錢幣是不是應該改改。大明缺銅,但金銀還不算缺,以金銀銅三種金屬作爲貨幣,應該可以降低銅料不足的麻煩。

他又和何陵說了銀行的好處,只希望何陵能夠爲他參謀參謀。

誰知道,何陵的一番話,彷彿冷水一般,直接讓他從頭冷到了腳後跟。

當時,何陵是那麼說的:“若要組建銀行,那支行應該如何鋪設,如何更好的管理各地支行的賬面。若要採用金銀銅三種金屬打造爲貨幣,那麼舊錢是否要廢除。若要廢除的話,又要如何讓百姓都能夠兌換到新的貨幣?再說,我們要開設銀行,開通貨幣兌換政策,又需要準備多少預備金纔夠用?”

是的,就是預備金的問題。

共和國的確是有錢,這個誰都知道,不僅朝廷有錢,百姓都很有錢。但百姓有錢很多人都習慣藏在家裡,而不去消費,很多人還保持着只有需要的東西,纔會消費的習慣。其他的錢,都是存起來,哪怕發黴變質了都不會拿來用。

沒有流通,銀行能夠多少儲備金可以無休止的給百姓兌換?

可以給利息,這自然也是一個辦法,但還是牽扯到鋪設範圍,以及運輸條件的問題。比如地方某個分行,被人兌換太多的貨幣導致存貨沒有,他自然要把之前兌換回來的金銀和銅錢,派人押運到總部進行重新鑄造。但聯繫總行是需要時間的,總行派人過去也需要時間,運輸需要時間,鑄造需要時間,可以說一來一去,說不定一個月就過去了。

一個月沒有新的貨幣進行兌換,還不給百姓使用舊貨幣,這不是存心要讓百姓暴動麼?

再說,雲南四川那麼落後的地方,道路運輸更是非常艱鉅的任務。如何從他們那裡把東西運回總部也是一個問題,總不能授權給地方鑄幣權吧?若張弘斌打算在十年內亡國,可以試試那麼做。

幾年前的情況,就是這樣。

但隨着系統等級的提升,隨着大量一級公路的修建,以及少數鐵路的鋪設完畢,共和國如今已經初步具備了修建銀行,以及改革幣制的條件。故而張弘斌打算,把這個迅速提上議程。

國會對於改變幣制也是非常的贊成,但考慮到如今運輸還是差了一些,所以要求暫時允許新舊貨幣混用。同時對於存了銀子在銀行裡面的客戶,准許按照其儲蓄的錢財,開具相同面額銀票的業務。

張弘斌也很希望百姓能夠最大限度的使用銀票,這樣好歹可以減少不少運輸上面的麻煩。不過如何監管銀票的發行,卻是不能夠忽略。

所以,到底還是要創建一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這樣的機構出來才行。

剛好,共和國的執政理念,本來就是二黨一帝制度。銀行交給國會也就是執政黨把持,銀監會交給監督黨把持,如此倒可以很好的規範銀行業的運行。

至於通訊問題,當張弘斌拿出了遠程呼叫器的時候,基本上也默認了通訊問題得到解決的事情。不過爲了慎重考慮,允許使用驛站也是一個臨時舉措,除非有更好更穩定的聯絡手段。

這個遠程呼叫器,是二十一世紀八十年代以後的產品,主要構成是一個接受器和一個呼叫器。通過呼叫器,把那本的聲音傳遞到接收器這裡,而操作接收器的人,也通過接收器實現與呼叫器的單對單聯繫。有意思的是,這種呼叫器有特定的頻率,所以可以確保不會有插線的可能性,而且呼叫距離幾乎涵蓋了大半個地球,還不需要通訊衛星協助。

不能說這玩意就可以代替電話,但是通過這個,二線城市也就是城鎮裡面的支行,可以與縣城州府之類的城市分行取得聯繫,確保貨幣的互相運送。在分行裡面中轉之後,統一與首都長安的總行獲得聯繫,再一起運送過來。

有點麻煩,但可以確保第一時間進行反應,就算地方百姓要等,也不需要等三天以上。甚至每一個銀行,都會預留一批緊急儲蓄金,以以應付必須要取錢的特殊情況。當然,取錢需要寫申請,獲得同意之後,才能夠准許動用這筆錢。

貨幣採用金銀銅三種錢幣,但同時也允許銀票輔助使用。

規定三年的時間裡,百姓依然可以使用舊錢,但允許出現一定比例的火耗,這個火耗的比例必須要限死,免得發生什麼不開心的事情。若是直接在銀行兌換貨幣,則進行一定的折舊之後再兌換,畢竟要避免那40%含金量的金子來兌換足額的金幣這樣的情況。

基本上的政策制定完畢,但這樣還不行,還需要把這項政策寫到《日報》裡面,發下去給百姓進行投票。

百姓若是不喜歡這樣的制度,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若被錄取,還可以獲得一筆不菲的獎金。

通過這個方法,把民間的智慧也給調動起來,羣策羣力,把各項制度給完善起來。

前後花費了三個月的時間,眼看秋收就要到達,這才進行統計,並且開始分類整理,並予以回函。

過程枯燥無味,甚至讓人厭倦,但爲了銀行可以健康安定的誕生,卻是不得不麻煩點。

終於,在秋收完畢之後,各項制度修改完畢,銀行開始進入選址建設階段。同時,新貨幣的鑄造也隨之開始。

新貨幣的設計,有徐光啓這個依然健康的老人來負責,這是張弘斌對他的敬重,而且他見過西方的貨幣,對於如何設計三種貨幣有點心得。花費了一天一夜的時間,徐光啓完成了初稿,不過卻是最終成爲了終稿。

三種貨幣前後的圖案都是一樣的,正面的張弘斌這位開國皇帝的側臉像,反面則是中華龍這個華夏人的圖騰。

張弘斌實際上對這個設計多少有點意見,畢竟他不想要把自己的臉,刻在貨幣上。

但徐光啓明確說:“不刻你刻誰的?共和國裡面,除了你誰有資格被刻在錢幣上面?再說,這貨幣版式一直,這樣鑄造起來才簡單。若是不刻你,那隻怕三種貨幣正面都沒辦法一致,也就是需要是個模具,印製起來也是費時費力,耽擱時間不說,還浪費成本,你就願意看到?”

好吧,張弘斌就這樣果斷選擇了閉上了嘴巴。

於是,三種貨幣順利造模開始鑄造,務必要在銀行開業前,儲蓄足夠的預備金。

第38章 解決的方法第146章 鬱悶的崇禎第78章 曹文詔降了第17章 向士紳收稅第60章 希望的運河第139章 坑俘與會議(上)第131章 順國吞吳國第107章 對外族的奸詐第21章 各地的響應第112章 漢人又強了第24章 異常的火爆第44章 大明要立憲第49章 超重炮登場第80章 海軍要出航第6章 顧炎武見聞(上)第33章 什麼是義軍第47章 後金的抉擇(下)第6章 顧炎武見聞(上)第24章 建黨那些事第3章 好貨人人想第158章 後金消滅戰(1)第126章 強悍第六層第64章 系統新武器第154章 崇禎的奪權第154章 崇禎的奪權第48章 對朝鮮戰爭第117章 崇禎要滅清第63章 敵蹤的真相第53章 這裡我做主第26章 最終的決戰(1)第135章 流寇遇流氓第29章 落入埋伏圈第80章 有惡客西來第3章 貿易初體驗第89章 盛京將淪陷第52章 反賊必須死第114章 張才的戰爭第119章 仙境在人間第67章 故都換新主(上)第59章 我要回家啊第31章 救世軍整合第138章 青樓大整頓第46章 孔嶼逃走了第31章 最終的決戰第80章 有惡客西來第76章 徵前那些事第10章 天啓七年初第55章 柳如是登場第68章 共和國反擊第11章 有客海上來第73章 繼承的條件第121章 壯士攜勝歸第138章 張弘武反擊第80章 有惡客西來第83章 呼喚起血性第26章 最終的決戰(1)第8章 買下李定國第32章 攻打蒲城縣第21章 正統繼承權第124章 機牀的圖紙第15章 驚現地雷陣第44章 大明要立憲第58章 賞你吃地雷第66章 痛定方醒悟第44章 高調的滅族第60章 疑似穿越衆第6章 顧炎武見聞(上)第109章 成就陝西王第38章 告緬甸國書第20章 全都給砍了第43章 低調的處理第105章 算計與被算第30章 明末足球賽(上)第65章 溫情與備戰第58章 派邊軍剿匪第24章 建黨那些事第149章 崇禎要學習(下)第19章 兩線成一線第157章 大變革之戰第19章 免勞勿相送第144章 王二戀愛史第132章 該瞎還得瞎第85章 春香的逆襲第56章 進軍小插曲第59章 我要回家啊第119章 仙境在人間第35章 雲南沐王府第51章 耿直徐光啓第15章 驚現地雷陣第66章 月內下一府第96章 張才的起點第84章 血債血償時第112章 羅汝才稱臣(下)第43章 第一條鐵路第61章 藏兵死定了第136章 山西拿下了第89章 盛京將淪陷第61章 自產的火銃第26章 虎頭山攻防(上)第151章 最新型火器
第38章 解決的方法第146章 鬱悶的崇禎第78章 曹文詔降了第17章 向士紳收稅第60章 希望的運河第139章 坑俘與會議(上)第131章 順國吞吳國第107章 對外族的奸詐第21章 各地的響應第112章 漢人又強了第24章 異常的火爆第44章 大明要立憲第49章 超重炮登場第80章 海軍要出航第6章 顧炎武見聞(上)第33章 什麼是義軍第47章 後金的抉擇(下)第6章 顧炎武見聞(上)第24章 建黨那些事第3章 好貨人人想第158章 後金消滅戰(1)第126章 強悍第六層第64章 系統新武器第154章 崇禎的奪權第154章 崇禎的奪權第48章 對朝鮮戰爭第117章 崇禎要滅清第63章 敵蹤的真相第53章 這裡我做主第26章 最終的決戰(1)第135章 流寇遇流氓第29章 落入埋伏圈第80章 有惡客西來第3章 貿易初體驗第89章 盛京將淪陷第52章 反賊必須死第114章 張才的戰爭第119章 仙境在人間第67章 故都換新主(上)第59章 我要回家啊第31章 救世軍整合第138章 青樓大整頓第46章 孔嶼逃走了第31章 最終的決戰第80章 有惡客西來第76章 徵前那些事第10章 天啓七年初第55章 柳如是登場第68章 共和國反擊第11章 有客海上來第73章 繼承的條件第121章 壯士攜勝歸第138章 張弘武反擊第80章 有惡客西來第83章 呼喚起血性第26章 最終的決戰(1)第8章 買下李定國第32章 攻打蒲城縣第21章 正統繼承權第124章 機牀的圖紙第15章 驚現地雷陣第44章 大明要立憲第58章 賞你吃地雷第66章 痛定方醒悟第44章 高調的滅族第60章 疑似穿越衆第6章 顧炎武見聞(上)第109章 成就陝西王第38章 告緬甸國書第20章 全都給砍了第43章 低調的處理第105章 算計與被算第30章 明末足球賽(上)第65章 溫情與備戰第58章 派邊軍剿匪第24章 建黨那些事第149章 崇禎要學習(下)第19章 兩線成一線第157章 大變革之戰第19章 免勞勿相送第144章 王二戀愛史第132章 該瞎還得瞎第85章 春香的逆襲第56章 進軍小插曲第59章 我要回家啊第119章 仙境在人間第35章 雲南沐王府第51章 耿直徐光啓第15章 驚現地雷陣第66章 月內下一府第96章 張才的起點第84章 血債血償時第112章 羅汝才稱臣(下)第43章 第一條鐵路第61章 藏兵死定了第136章 山西拿下了第89章 盛京將淪陷第61章 自產的火銃第26章 虎頭山攻防(上)第151章 最新型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