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魏國近代化

羅珩隨着羅汝才簽訂了條約,被放了回來,同時回來的還有一批來自共和國的官員,有文職官員,也有武官,

當然,這些武官其實也是軍隊裡面的文職人員,主管的僅僅是指導員和政委這兩項工作,但隨着這些人的到來,羅汝才也不得不把靠共和國那一塊的邊防人員全部撤了回來,所有邊境的關隘,也全部由共和國的軍人接手,

看着如今大魏的現狀,帶兵出征的羅珩羞愧難當,選擇了辭職,

但是李巖沒有批准,這也意味着羅汝才也不會批准,當然,發自內心的說法,羅汝才也不希望他離職,

而對於李巖來說,一個對共和國有畏懼的元帥,比一個初生牛犢不怕虎,嘗試挑戰老虎威嚴的年輕元帥有用,

襄陽陸軍學院開始選址,若是以前,這本來應該叫做大魏陸軍學院,或者魏國皇家軍事學院什麼的,但奈何羅汝才臣服共和國,他本身就要從皇帝,變成一位王爺,也就是魏王,至於他建立的軍校,自然不能夠冠以國家或者皇家的身份,畢竟此刻的他,代表不了皇權,

再說,這座軍事學院,甚至後續建立的各種軍事院校,其校長都是由張弘斌擔任名譽校長,這是必須的,畢竟這是一帝二黨並存制,或者說是三權並立制,身爲皇族一系若不想被‘徹底革命’的話,必須要緊緊的掌握住軍事,

故而,成爲所有軍官的校長,也是一個手段,

要確定地址,其實真的很簡單,剩下的事情自然是進行一系列的拆遷和前期工作,等待鋼筋和混凝土,源源不斷的從陝西運送過來,然後再進行正式施工,

只是先等到的不是材料的到達,而是共和國的一份指示,

張獻忠所部此刻已經宣佈對共和國效忠,但是共和國礙於各種因素,沒辦法接收這些地盤,故而按照共和國國會,以及皇帝張弘斌的意思,讓大魏來佔有這些地盤,

羅汝纔對此也是很興奮,畢竟一下子擴張三大州的地盤,作爲一個統治者豈能不開心,但隨即又驀然想起,自己已經投靠了共和國,實際上就是一個附屬勢力,就算地盤擴大了,這個事實也不會改變,

尤其,自己的三個孩子,如今還在敵人的地盤裡面,

值得欣慰的是,之前讓孩子的母親過去探望了一次,發現他們玩得很開心,而且隱隱被共和國的長公主張恬收爲了小弟,羅汝才甚至惡意的想,若是三個下屁孩加把勁,以後是不是可以把張恬給泡上手,到時候成爲駙馬,吃虧的只能是張弘斌那傢伙,如此,自己心中的怨念,好歹可以平復不少,

出征,實際上真的很容易,

先不說羅汝纔在湖廣南部已經設下了棋子,只說如今整個大西分崩離析,而且不少將領聽從張弘斌的吩咐,前往陝西進行整編,故而如今三個地區剩下的士卒並不多,不考慮防禦共和國的情況下,需要派出去的士卒也會減少許多,

防守的重點,也變爲針對大吳,以及大順兩個勢力,其實也不必太擔心這兩個勢力,因爲若是有必要,在臺灣和海南島駐紮的海軍部隊,會讓大順和大吳兩個勢力,知道什麼叫做海軍,知道什麼叫做噩夢,

按照李巖的意思,軍隊的整編,完全可以在對內的征伐之中同時進行,共和國來的政委和指導員剛剛來到這裡,也需要適應一下大魏的軍隊情況,人員看情況會慢慢精簡,精簡出來的會轉爲地方武警或者警察,剩下的,會進行重新整編,採用最先進的軍事結構,讓每一個連,都配置一個政委,

至於軍官的培訓……軍校還沒有完成,不過若是軍官想要學習到更先進的軍事理念的話,推薦去陝西皇家軍事學院學習,當然,那裡的洗腦技術,也比這裡會更高超許多,

經過羅汝才的深思熟慮,他還是決定放棄這次可以自己拿主意的機會,讓羅珩等十多個軍官,前往陝西軍校學習,至於缺少了十多個高級將領該怎麼辦,這點李巖也沒有任何意見,畢竟按照最新的戰鬥理念,散兵作戰纔是主流,堆成一堆戰鬥什麼的,本來就是應該被淘汰的,

故而,只需要以連和營爲主要單位,分兵突進,便可把原本大西國的反對勢力給收拾乾淨,經過張弘斌的後期運作,如今大西國的反抗勢力,部衆不超過一萬,而作爲大西國政權的精神象徵的新皇和皇太后,已經被轉移到了長安城內,小皇帝似乎和共和國二公主玩得很高興,

在出徵的情況下,共和國的商人也陸陸續續進入了大魏國的境內,開始在這裡進行投資,

之所以那麼做,一則是這裡的資本主義市場還相對空白,這裡之前採用的封建政治統治理念,使得這裡的資本家相對匱乏,就算有也是小作坊式的,這裡的商品出現很大的市場空白,急需有什麼人來填補這片空白,

在這裡直接投資建廠,好處就在於這裡僱傭工人的話,工資沒有共和國本土那麼高,工資和其他消耗少了,那麼商品的價格就可以適當降低,品質一致的前提下,便宜的的東西可以迅速搶佔市場份額,這可不僅僅能夠大魏牟利,甚至可以返銷回共和國,所以只要不是傻子,都會決定來這裡投資辦廠,

當然,按照和工商部簽訂的協議,所以的技術都必須要保密,至少關鍵的技術人才,必須是本土僱傭過去的,

大家也懂,畢竟如今大魏還沒有完全被共和國吸收,所以放人之心還是不能沒有的,

隨着商人的進入,二十多家銀行開始在各大城市進行選址建設,距離建設完畢還有一段時間,但一旦建設完畢,隨着共和國和大魏的協議,共和國將掌控大魏的金融業,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如今本土,正在試圖研究發行紙鈔,

是的,直接發行法幣,真正意義上的,控制大魏的金融業,

接下來的日子裡,羅汝才發現自己的帝國變得愈發的井井有條,新增加的部門也迅速發揮了各自的職責,商人們帶動了整個大魏的經濟,財政部預言:今年度的稅收,將會是往年的兩倍,這還是考慮到新佔領地區,對老地盤帶來的經濟影響的前提下計算出來的結果,

軍隊在戰鬥的過程中完美的進行整編,對於符合規格的進行深入輔導和調.教,化整爲零反而使得大魏的戰鬥力提升了許多,但不好的地方在於,士卒們開始在政委的輔導下,心思已經偏向了共和國,羅汝才甚至不懷疑,如今他要說脫離共和國自立,其結果就是被這羣下等小兵羣起而滅之,

可以說,羅汝纔在發現自己的地盤越來越繁華的同時,他也發現自己的權柄正一點點的流失,尤其是對軍事方面的控制,已經徹底失去了,沒有了軍事作爲保障,就算還保留着一定的政治權利,其實也沒什麼意義了,

羅汝才知道,自己已經沒有翻盤的可能性,除非自己把大吳、大明和大順放進來禍亂天下,進而想辦法渾水摸魚,但最後是否可以成功,他也沒有保障,既然沒有保障,那索性就別玩了,一個不好把自己搭進去那就不美了,

慢慢的,當大魏出現了國會,出現了監督黨和執政黨,當羅汝才發現自己變得更加的清閒,他默認了這樣的生活,

只要沒什麼重要的事情,他就回家陪伴家人,又或者閱讀那些來自共和國的書籍,試圖更加了解共和國這個勢力,他發現,自己對共和國的執政理念,還是太不瞭解了,知己不知彼,乃兵家大忌,自己居然連這個道理都沒有搞清楚,就要發動對共和國的戰爭,結果落到這個下場,也算是罪有應得,

只是不知道,亡羊補牢,是否爲時已晚……

第87章 準媳婦徐慧第137章 順勢搞整頓第60章 疑似穿越衆第24章 建黨那些事第77章 人智有窮時第148章 崇禎要學習(上)第95章 圖紙被搶走第101章 朝廷的應對第117章 王二的抉擇第130章 人心不易得第2章 1643年大事記(下)第19章 兩線成一線第152章 軍制大改革第14章 憋屈的隕落第7章 密會的背後第161章 後金消滅戰(4)第124章 機牀的圖紙第146章 二王新狀況第43章 公務員考試(二)第6章 顧炎武見聞(上)第52章 反賊必須死第87章 準媳婦徐慧第12章 泄憤變宣戰第66章 無畏戰列艦第42章 公務員考試(一)第127章 碼頭送兄長第58章 來場震撼的第84章 血債血償時第22章 稱帝與立憲(上)第118章 登陸本州島第69章 歐盟的國書第21章 神蹟現長安第8章 開幕式前夕第60章 希望的運河第55章 要自立免談第30章 把楊洪逼反第18章 走前的瑣事第29章 落入埋伏圈第63章 敵蹤的真相第60章 希望的運河第6章 密會的本因第150章 茶種的戰爭(4)第37章 有家歸不得第86章 藩王始解封第81章 臺灣我來了第96章 張才的起點第17章 向士紳收稅第136章 六豔的安置第34章 稅收的重要第85章 沒法淡定了第21章 正統繼承權第62章 敵人在海底第88章 徐光啓約談第119章 陸海大作戰第99章 大淩河之戰第16章 秦良玉被俘第82章 義軍的宴會第57章 不對等戰鬥第24章 三千對三萬第124章 強勢的碾壓第141章 對晉商下手第2章 1643年大事記(下)第17章 驚聞新皇斃第36章 天外帝王石第53章 爹惑兒來解第35章 收稅的流寇第41章 最後一層樓第47章 後續的處理第157章 大變革之戰第101章 突襲團出戰第61章 自產的火銃第38章 小婢女楊愛第140章 坑俘與會議(下)第2章 二女同產子第111章 羅汝才稱臣(上)第2章 二女同產子第22章 李自成反擊第81章 靈臺縣會盟第6章 密會的本因第129章 接觸印第安第41章 反賊的科考第82章 義軍的宴會第51章 大移民計劃(上)第30章 把楊洪逼反第148章 茶種的戰爭(2)第162章 後金消滅戰(5)第8章 買下李定國第16章 秦良玉被俘第91章 新婚小登科第26章 虎頭山攻防(上)第61章 藏兵死定了第38章 小婢女楊愛第20章 新產品上市第27章 父子的對話(上)第33章 華夏級球賽第101章 朝廷的應對第132章 隔岸觀虎鬥第46章 公務員考試(完)第6章 顧炎武見聞(上)第71章 貿易協約訂(下)
第87章 準媳婦徐慧第137章 順勢搞整頓第60章 疑似穿越衆第24章 建黨那些事第77章 人智有窮時第148章 崇禎要學習(上)第95章 圖紙被搶走第101章 朝廷的應對第117章 王二的抉擇第130章 人心不易得第2章 1643年大事記(下)第19章 兩線成一線第152章 軍制大改革第14章 憋屈的隕落第7章 密會的背後第161章 後金消滅戰(4)第124章 機牀的圖紙第146章 二王新狀況第43章 公務員考試(二)第6章 顧炎武見聞(上)第52章 反賊必須死第87章 準媳婦徐慧第12章 泄憤變宣戰第66章 無畏戰列艦第42章 公務員考試(一)第127章 碼頭送兄長第58章 來場震撼的第84章 血債血償時第22章 稱帝與立憲(上)第118章 登陸本州島第69章 歐盟的國書第21章 神蹟現長安第8章 開幕式前夕第60章 希望的運河第55章 要自立免談第30章 把楊洪逼反第18章 走前的瑣事第29章 落入埋伏圈第63章 敵蹤的真相第60章 希望的運河第6章 密會的本因第150章 茶種的戰爭(4)第37章 有家歸不得第86章 藩王始解封第81章 臺灣我來了第96章 張才的起點第17章 向士紳收稅第136章 六豔的安置第34章 稅收的重要第85章 沒法淡定了第21章 正統繼承權第62章 敵人在海底第88章 徐光啓約談第119章 陸海大作戰第99章 大淩河之戰第16章 秦良玉被俘第82章 義軍的宴會第57章 不對等戰鬥第24章 三千對三萬第124章 強勢的碾壓第141章 對晉商下手第2章 1643年大事記(下)第17章 驚聞新皇斃第36章 天外帝王石第53章 爹惑兒來解第35章 收稅的流寇第41章 最後一層樓第47章 後續的處理第157章 大變革之戰第101章 突襲團出戰第61章 自產的火銃第38章 小婢女楊愛第140章 坑俘與會議(下)第2章 二女同產子第111章 羅汝才稱臣(上)第2章 二女同產子第22章 李自成反擊第81章 靈臺縣會盟第6章 密會的本因第129章 接觸印第安第41章 反賊的科考第82章 義軍的宴會第51章 大移民計劃(上)第30章 把楊洪逼反第148章 茶種的戰爭(2)第162章 後金消滅戰(5)第8章 買下李定國第16章 秦良玉被俘第91章 新婚小登科第26章 虎頭山攻防(上)第61章 藏兵死定了第38章 小婢女楊愛第20章 新產品上市第27章 父子的對話(上)第33章 華夏級球賽第101章 朝廷的應對第132章 隔岸觀虎鬥第46章 公務員考試(完)第6章 顧炎武見聞(上)第71章 貿易協約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