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嶄露頭角_第149章:大政方向



二月十六,朱大典父子在書房裡的談話還在繼續。

朱萬化說:“父親,山東不同於臺灣,所以改革只能試探着做,不能有過大的動作,引起朝廷的反抗。能夠用兩三年的時間,把減租減息、官紳一體納糧、初步的改革稅法這三件事做好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朝廷拿到了山東省大筆的稅銀,應該會支持山東的改革。

遼寧、臺灣的施政就要徹底一些了。這兩個省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和朝廷的關係,是官吏體系。既然是一個朝廷的大局面,就不能拒絕朝廷委派官吏。我們自己的地方,自己也要委派官吏。做到什麼程度,雙方都能接受,不至於鬧翻,這個分寸極難掌握。

我們現在就需要上疏朝廷,用誰的名義上疏,怎麼寫,就有大學問了。

醜媳婦總要見公婆,我的意思是乾脆用我的名義直接上疏,看朝廷是什麼態度。”

朱大典擺擺手,笑着說:“我兒急躁了。臺灣究竟有多大,物產如何,朝廷是不知道的。爲父我以前就不知道。所以臺灣的事情先放一放。先用毛成祚的名義,上疏朝廷,提議遼寧建省,並請朝廷委派官員。同時把遼寧當前縣府的劃分和臨時官員名單報上去,空出巡撫、布政使的位置,並說明不設置提刑按察使和都指揮使的原因。就是暗示朝廷,可以委派巡撫和布政使,其他的官員我們任命。以此看朝廷的應對,我們根據他們的態度再走下一步。”

注:巡撫相當於省委書記,布政使相當於省長,按察使相當於省最高法院院長兼省檢察長,都指揮使相當於省軍區司令員。

朱萬化說:“在我們的政治改革中還有建立議會制度,它對大明朝廷的衝擊力會很大。因此山東不能執行。臺灣和遼寧完全處於我們的控制之下,今年就要開始創建議會制度。”

朱大典說:“在你的文案中我也看到了議會的內容,你在仔細的敘說一下。”

朱萬化說“議會的基本目的就是讓黎民百姓有個說話的地方,是大明的民衆參與到國家政權中的工具,給民衆一個話語權。”

黎民、百姓、民衆這三個詞在現代沒有多大區別,在古代卻是不同的。‘黎民’一詞來源於炎帝、黃帝二人聯手擊敗蚩尤,蚩尤統領的民族稱作九黎族,因此,戰敗後處於奴隸地位的九黎人就被稱爲‘黎民’(南方的很多少數民族就是逃亡的九黎族後裔),後來泛指地位低下的人羣爲黎民。炎帝和黃帝都統領有若干部落,每個部落都有一個或者幾個姓氏,古人用‘百’表示衆多,所以稱呼這些部落的人羣爲百姓,後來就成了貴族羣體的代名詞。在明代,百姓一詞代表着士紳官僚的社會上層羣體,黎民一詞代表着農民、匠人、商人等社會地位低下的羣體。‘民衆’一詞拋開了地位的貴賤,表示很多人的意思。

所以朱萬化在大明朝說話的時候,就要注意到他們的區別,不能亂用的。

朱萬化繼續說:“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要建立以議會爲基礎的社會,就是這天下議會說了算。皇帝、內閣、大臣來治理國家,與過去不同的是:他們都是秉承議會的意志辦事的。議會雖然權利很大,可是它無權治理國家,就是沒有直接行政的權利。這就是‘民爲重君爲輕’。

這種改革目標要一步一步的走,剛開始建立的議會權利還很小。權利大了天下還接受不了,另一方面,議會本身的成員,就是議員們也不成熟,初期的議員可能都是我們指定的,並非選舉產生的。初期的議會能存在下去,慢慢的進步,就是最大的成果。

初期的議會先建立一個財政監督機構,把地方財政管起來。地方官府的所有財政收支都處於他的監管之下。議會沒有花錢的權利,也沒有徵收的權

利,但是有監督查賬的權利。”

“在臺灣的議會,分兩級機構,就是臺灣省議會和臺北、臺中、臺南三府的議會。首批議員人數不要多,都是我們從士紳、地主、當地有影響的人物中指定一批。遼寧也照此辦理。

議員本人不能任官職、軍職,也不能掌管大型的商業店鋪、工業作坊。他是專職的議員,沒有第二個職業,必須避開各種利益糾葛。”

朱萬化針對大明的情況所設計的政權結構,比較趨向於後世普遍存在的君主立憲制。兩千年來的中華文化,還是需要一個皇帝的,皇帝的存在對於國家的穩定起着重大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明代的內閣制還是比較好的制度,所差的就是首輔和內閣大臣用人不當。如果在議會的主持下選舉內閣情況會好的多。在明代,內閣駁回皇帝的意見屢見不鮮,這是其他朝代少有的。

皇帝是國家的象徵,因此,要求做皇帝的人應該是道德的楷模。在任的皇帝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就只能下臺,重新選擇皇帝。皇帝也不能是終身制,要有個任期。皇族中不僅僅是皇帝的兒子可以接班做皇帝,需要一個管理皇族的機構,按照做皇帝的條件安排皇帝繼任者的順序,叫做第一順位繼承人、第二順位繼承人......。

各種爵位給予保留,但是不能繼承。除了國家給予各級爵位的財產俸祿榮譽之外,沒有任何特權,並且要照章納稅。任何爵位,包括‘王’都不能有封地。同時執行類似爵位的勳章制度。

這就是朱萬化對最高權力的構想,最終能否實現,實現到什麼程度還是沒有把握的。

朱大典說:“從你的施政方案上看有減租減息,有官紳一體納糧,有稅收的改革,也有議會對國家權力的改革。但是沒有平均地權,剝奪地主豪強的土地,爲無地農民無償分配土地的內容。殺富濟貧自古以來就是造反者鼓動人心的口號。我雖然也極贊成你的做法,但是總說不清它的道理。你能解釋一下原因嗎?”

是呀,平均地權,這是很多改革者、革命者熱衷的口號,但是,朱萬化沒有提。爲什麼?

朱萬化思考了一會,顯然是在組織自己的思路。這個問題太大,應該從哪裡說起呢?

過了一會,他終於開口了:

“現在,大明的天下由於施政不當,也有一些達官貴人乘機巧取豪奪,導致土地兼併嚴重,失地、無地的農民增加,再加上地租、高利貸的盤剝,貧富差距加大。一旦遇上災荒就會造成大批的饑民、流民。走投無路的農民扯旗造反,這就是西北地區的民亂的根本原因。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綠林好漢殺富濟貧的傳統,眼下這個時候,‘平均地權’這個口號就有了市場。

即便如此,這個‘平均地權’的口號我們不能提,對地主豪強的義憤不能過了頭,爲什麼呢?

首先是私有財產這個底線碰不得,很危險。不經法律途徑,使用暴力剝奪私有財產,這就動了人類社會的底線,也激發了人們不勞而獲的私慾。通俗點說就是:你兜裡的錢就是我的;你住的房子大,我也可以住進去;你們家桌子上的飯好吃,我也可以到你家坐上去吃。這天下能不亂嗎?在這亂世之中,會引起更大的社會動盪、動亂,天下大亂會極大地破壞社會財富。我們始終極力避免大動亂,就是要保護社會的元氣,失了元氣的國家再想富強、崛起可就難了!”

思考了一會,朱萬化又接着說:“普天之下,家庭的存在是社會的基礎。反過來說,沒有家庭也就沒有了社會。那麼家庭是什麼?說到底就是家庭的私有財產得到社會的公認和保護。因此可以說:有了私有財產纔有了家庭,才形成人類的社會。私有財產神聖

不可侵犯是社會的基本準則。任何社會都要保護這一準則,他是天下的最基本的信用。

如果有一個作惡多端的地主被清算了,被抄家了,田地被分了,接着就會有第二個。發展下去沒有罪惡的地主也會被抄家,得到了甜頭的人們會失去節制。

一旦破壞了這個私有財產的底線,那會是什麼結果?那就會在利益不同的人羣中製造出不共戴天的仇恨。這天下本來就是個亂世,這種仇恨會火上澆油,那將是天下大亂,後果之嚴重不可想象。”

這個道理即淺顯又深刻,朱大典沒有想到個人財產的道理可以從這個角度去說。於是他說道:“俗話說‘人爲財死鳥爲食亡’,說的就是人們對財富的求索。這是不是道理的另一面呢?”

這個沉重的話題被朱大典這一問衝的淡了一些。

“父親說的對,有了社會對個人財富的承認和保護,就有了人們對財富的追求。人們才能努力的生產創造財富,社會纔會發展向上。”

話題有變得沉重了,朱家父子兩人都在低頭思索。

朱萬化再想:在農耕社會,土地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代表了社會財富。進入現代化的工業、資本社會之後,土地就不是唯一的重要生產資料了。資本、技術、裝備成了最重要的生產資料,也代表了社會財富。那麼,革命者要不要提出:平均資本、平均技術、平均裝備呢?換句通俗的話說,要不要動員廣大的無房戶,住房面積不足的人們去搶房產開發商呢?把開發商帶上高帽子游街,然後拉出去槍斃!大家都無償地住進200平米的大房子,住別墅!越窮越有理,越窮氣越粗!豈不是天下大同了?

事情做過頭了,就引向了荒謬。那麼回過頭來再看看朱萬化要不要品均地權呢?答案一目瞭然,當然不能!

有人會說,地主巧取豪奪,土地來路不正!就應該鬥地主分田地!朱萬化就會問:後世的房產開發商就都是正人君子嗎?政.府爲什麼不帶我們去鬥開發商,分房屋呢?地主巧取豪奪自有法律制裁,你去分人家的財產有什麼依據?是不是因爲想佔便宜纔去鬥地主呢?這種齷齪的思想要不要鬥一鬥?

巧取豪奪和家財萬貫是兩回事,搶了誰的還給誰,找不到苦主收歸國有,並不是見面分一半,誰鬥地主誰就分財產。不勞而獲的思想、行爲不能鼓勵。不能因爲小偷搶了你的包,就要把所有人的錢包都拿出來大家分。那是典型的強詞奪理,貌似氣壯如牛,實質是內心齷齪。

給無地農民的土地,也包括難民得到的土地,必須花錢購買,沒有無償分配。可以採取降低土地價格,貸款分期償還等優惠的辦法。決不能鼓勵不勞而獲。

最後朱萬化說:“對於山賊、土匪、城市中的黑幫我們毫不留情,要狠狠地打擊、剿滅。但是對士紳階層,對幫會一定要小心行事,尺度不能過分。對於罪惡深重的豪紳、地主、幫會是應該清算的,在我們掌權的地方,我們會主動的清算他們。但是這個清算要依法進行。除了苦主收回自己的損失之外,清算的財產收歸國有,不能是到場的人大家均分。有罪惡的地主並不是所有的財產都來路不正,剝奪多少財產是法律說了算。

稅收是合理合法的緩解貧富不均的方法,一是人人都要納稅,二是收入多要納累進稅。三是財產繼承要納重稅。也就是說,個人財富到了一定程度,就要用稅法一層一層的剝下來,還給國家。

貧富不均可以用國家法律法規緩解,縮小差距。貧富差距是不能消除的,也消除不了。否則,就是吃大鍋飯,養懶漢,大家一起窮。不患寡而患不均就是這種思想的寫照。”

--- 第149章完 ---

(本章完)

卷三:嶄露頭角_第198章:意外的戰鬥卷三:嶄露頭角_第212章:正陽門協議卷六:楊威天下_第479章:暗流涌動卷四:九州風雲_第289章:石門棧道卷二:初露崢嶸_第115章:聞香教餘孽許湯卷六:楊威天下_第513章:尋找油礦卷四:九州風雲_第325章:官軍進剿嶽西卷六:楊威天下_第424章:高效農業卷六:楊威天下_第515章:殘酷的攻堅戰卷六:楊威天下_第470章:佔領江北卷二:初露崢嶸_第126章:一體納糧卷五:縱橫天下_第419章:進爵一等公卷三:嶄露頭角_第160章:工業示範區卷二:初露崢嶸_第66章:後勤準備卷三:嶄露頭角_第203章:孔有德投降卷三:嶄露頭角_第179章:汝陽剿匪(一)卷七:巍巍中華_第525章:寶貴的資源卷一:藏龍臥虎_第55章:不應有的海戰卷四:九州風雲_第308章:南京之亂卷四:九州風雲_第302章:化整爲零卷三:嶄露頭角_第168章:試着修鐵路卷四:九州風雲_第293章:醒悟的太晚了卷六:楊威天下_第488章:朝廷的轉機卷六:楊威天下_第506章:決戰烏里雅蘇臺卷六:楊威天下_第498章:國旗國歌卷七:巍巍中華_第568章:跨越喜馬拉雅山卷六:楊威天下_第502章:南京的改革卷四:九州風雲_第270章:第一牛人卷五:縱橫天下_第417章:太子黨卷五:縱橫天下_第340章:意外的支持作品相關_第一次整編卷四:九州風雲_第285章:登陸北九州卷五:縱橫天下_第385章:福王朱常洵卷六:楊威天下_第516章:亦敵亦友卷三:嶄露頭角_第159章:山東的工商業卷四:九州風雲_第332章:日本國亂了卷四:九州風雲_第321章:活佛也有貢獻卷一:藏龍臥虎_第13章:培養人才(修改)卷一:藏龍臥虎_第11章:交易背後的殺機卷五:縱橫天下_第414章:快速西進卷六:楊威天下_第510章:追蹤兇手卷一:藏龍臥虎_第10章:工業母機卷六:楊威天下_第515章:殘酷的攻堅戰卷三:嶄露頭角_第238章:河南有了麻煩卷二:初露崢嶸_第129章:鐵甲快艇卷六:楊威天下_第436章:印度洋的出海口卷三:嶄露頭角_第167章:貿易公司卷五:縱橫天下_第378章:阿巴坎決戰(二)卷一:藏龍臥虎_第46章:造訪南陽府卷三:嶄露頭角_第171章:大海戰(二)卷三:嶄露頭角_第200章:千秋萬代卷六:楊威天下_第437章:建康南行省卷七:巍巍中華_第557章:冊封孟加拉王國卷一:藏龍臥虎_第49章:暗流涌動的金州卷四:九州風雲_第258章:應變卷六:楊威天下_第468章:改造裸人族卷四:九州風雲_第300章:武勝關卷六:楊威天下_第445章:老首領的傳奇卷二:初露崢嶸_第66章:後勤準備卷二:初露崢嶸_第108章:吃饅頭卷二:初露崢嶸_第88章:皇太極離開遵化卷六:楊威天下_第503章:新年晚會卷七:巍巍中華_第537章:運氣卷五:縱橫天下_第346章:闞城大戰卷二:初露崢嶸_第60章:近海艦隊卷七:巍巍中華_第533章:突圍卷三:嶄露頭角_第184章:投降專業戶卷三:嶄露頭角_第232章:防汛卷四:九州風雲_第240章:政局大變卷六:楊威天下_第443章:憤怒卷三:嶄露頭角_第232章:防汛卷四:九州風雲_第283章:目標九州島卷六:楊威天下_第456章:土皇上述職卷四:九州風雲_第310章:聚寶門卷五:縱橫天下_第395章:身不由己卷六:楊威天下_第519章:通緝張彝憲卷七:巍巍中華_第560章:蹊蹺的剿匪卷一:藏龍臥虎_第3章:起步(修改)卷三:嶄露頭角_第159章:山東的工商業卷六:楊威天下_第478章:路在何方卷三:嶄露頭角_第199章:初見盧象升卷四:九州風雲_第280章:秦良玉卷四:九州風雲_第265章:永陵聯絡站卷四:九州風雲_第259章:金華之行卷三:嶄露頭角_第189章:掌握山東政權卷四:九州風雲_第245章:河南之變卷四:九州風雲_第309章:黃雀在後卷二:初露崢嶸_第120章:平臺奏對(三)卷二:初露崢嶸_第123章:朱大典進京卷六:楊威天下_第453章:高等級婆羅門卷七:巍巍中華_第571章:靠山吃山卷六:楊威天下_第446章:安島的價值卷二:初露崢嶸_第70章:火炮初發威卷二:初露崢嶸_第96章:水火無情卷三:嶄露頭角_第222章:航運公司卷一:藏龍臥虎_第43章:義軍乎亂民乎卷四:九州風雲_第286章:奇怪的民俗卷四:九州風雲_第263章:亂了方寸卷二:初露崢嶸_第100章:水利是農業之本卷一:藏龍臥虎_第17章:龍門刨
卷三:嶄露頭角_第198章:意外的戰鬥卷三:嶄露頭角_第212章:正陽門協議卷六:楊威天下_第479章:暗流涌動卷四:九州風雲_第289章:石門棧道卷二:初露崢嶸_第115章:聞香教餘孽許湯卷六:楊威天下_第513章:尋找油礦卷四:九州風雲_第325章:官軍進剿嶽西卷六:楊威天下_第424章:高效農業卷六:楊威天下_第515章:殘酷的攻堅戰卷六:楊威天下_第470章:佔領江北卷二:初露崢嶸_第126章:一體納糧卷五:縱橫天下_第419章:進爵一等公卷三:嶄露頭角_第160章:工業示範區卷二:初露崢嶸_第66章:後勤準備卷三:嶄露頭角_第203章:孔有德投降卷三:嶄露頭角_第179章:汝陽剿匪(一)卷七:巍巍中華_第525章:寶貴的資源卷一:藏龍臥虎_第55章:不應有的海戰卷四:九州風雲_第308章:南京之亂卷四:九州風雲_第302章:化整爲零卷三:嶄露頭角_第168章:試着修鐵路卷四:九州風雲_第293章:醒悟的太晚了卷六:楊威天下_第488章:朝廷的轉機卷六:楊威天下_第506章:決戰烏里雅蘇臺卷六:楊威天下_第498章:國旗國歌卷七:巍巍中華_第568章:跨越喜馬拉雅山卷六:楊威天下_第502章:南京的改革卷四:九州風雲_第270章:第一牛人卷五:縱橫天下_第417章:太子黨卷五:縱橫天下_第340章:意外的支持作品相關_第一次整編卷四:九州風雲_第285章:登陸北九州卷五:縱橫天下_第385章:福王朱常洵卷六:楊威天下_第516章:亦敵亦友卷三:嶄露頭角_第159章:山東的工商業卷四:九州風雲_第332章:日本國亂了卷四:九州風雲_第321章:活佛也有貢獻卷一:藏龍臥虎_第13章:培養人才(修改)卷一:藏龍臥虎_第11章:交易背後的殺機卷五:縱橫天下_第414章:快速西進卷六:楊威天下_第510章:追蹤兇手卷一:藏龍臥虎_第10章:工業母機卷六:楊威天下_第515章:殘酷的攻堅戰卷三:嶄露頭角_第238章:河南有了麻煩卷二:初露崢嶸_第129章:鐵甲快艇卷六:楊威天下_第436章:印度洋的出海口卷三:嶄露頭角_第167章:貿易公司卷五:縱橫天下_第378章:阿巴坎決戰(二)卷一:藏龍臥虎_第46章:造訪南陽府卷三:嶄露頭角_第171章:大海戰(二)卷三:嶄露頭角_第200章:千秋萬代卷六:楊威天下_第437章:建康南行省卷七:巍巍中華_第557章:冊封孟加拉王國卷一:藏龍臥虎_第49章:暗流涌動的金州卷四:九州風雲_第258章:應變卷六:楊威天下_第468章:改造裸人族卷四:九州風雲_第300章:武勝關卷六:楊威天下_第445章:老首領的傳奇卷二:初露崢嶸_第66章:後勤準備卷二:初露崢嶸_第108章:吃饅頭卷二:初露崢嶸_第88章:皇太極離開遵化卷六:楊威天下_第503章:新年晚會卷七:巍巍中華_第537章:運氣卷五:縱橫天下_第346章:闞城大戰卷二:初露崢嶸_第60章:近海艦隊卷七:巍巍中華_第533章:突圍卷三:嶄露頭角_第184章:投降專業戶卷三:嶄露頭角_第232章:防汛卷四:九州風雲_第240章:政局大變卷六:楊威天下_第443章:憤怒卷三:嶄露頭角_第232章:防汛卷四:九州風雲_第283章:目標九州島卷六:楊威天下_第456章:土皇上述職卷四:九州風雲_第310章:聚寶門卷五:縱橫天下_第395章:身不由己卷六:楊威天下_第519章:通緝張彝憲卷七:巍巍中華_第560章:蹊蹺的剿匪卷一:藏龍臥虎_第3章:起步(修改)卷三:嶄露頭角_第159章:山東的工商業卷六:楊威天下_第478章:路在何方卷三:嶄露頭角_第199章:初見盧象升卷四:九州風雲_第280章:秦良玉卷四:九州風雲_第265章:永陵聯絡站卷四:九州風雲_第259章:金華之行卷三:嶄露頭角_第189章:掌握山東政權卷四:九州風雲_第245章:河南之變卷四:九州風雲_第309章:黃雀在後卷二:初露崢嶸_第120章:平臺奏對(三)卷二:初露崢嶸_第123章:朱大典進京卷六:楊威天下_第453章:高等級婆羅門卷七:巍巍中華_第571章:靠山吃山卷六:楊威天下_第446章:安島的價值卷二:初露崢嶸_第70章:火炮初發威卷二:初露崢嶸_第96章:水火無情卷三:嶄露頭角_第222章:航運公司卷一:藏龍臥虎_第43章:義軍乎亂民乎卷四:九州風雲_第286章:奇怪的民俗卷四:九州風雲_第263章:亂了方寸卷二:初露崢嶸_第100章:水利是農業之本卷一:藏龍臥虎_第17章:龍門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