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爲難

傳遞命令的是李旦的師爺黃仲謀,他一直是李旦的師爺,跟了幾十年,出生入死,忠心耿耿,黃仲謀同時帶來了金龍令,這是李旦的最高命令,相當於他集團內部的聖旨。

李暮相當不解:“黃叔,父親是不是不知我們打下了馬尼拉,菲律賓羣島將是我們囊中之物,立足之地?經營得好,萬世基業,肇始於此。”

黃仲謀說道:“老爺知道,這確是令人意外的大喜事,令人始料不及,所以老爺纔會召小姐回去共商大計,這是一個重大的決定,必須所有人到場。”

李暮道:“我不明白。”

黃仲謀道:“老爺己接受朝廷的招安,成爲朝廷的錦衣衛指揮同知,可成立海上北鎮撫司,權責與陸上相同,李家艦隊也成爲了米利堅商行的黑水艦隊,李家成爲米利堅商行的第四大股東。”

“什麼!”李暮聽到這個消息,也和李旦他們聽到李暮拿下呂宋這麼震驚,一如李國助希望李暮教訓一下西班牙殖民當局,讓他們乖乖的交錢就行。

李暮對於招安的期望,朝廷承認他們的身份,在福建水師給個一官半職,讓他們上岸,可以合法經營生意,僅此而己,要的是一個芝麻,都得到了一個瓜。

李暮問:“朝廷主持招安的是那位大人?”

黃仲謀道:“是掌管東廠和錦衣衛的米柱提督大人,他年方十八,卻己立下大功,是皇帝陛下的第一親信大臣,他今年己因戰功封伯爵,父親是御馬監提督,擬調任遼東經略使。”李旦千叮萬矚,讓他不要透明李旦將李暮許爲米柱妾的事,所以黃仲謀是不敢說,他介紹了一些招安上的細節。

李暮大爲振奮,這意味着他們將有大明的全力支持,大明纔是這一區的最大勢力,他們的支持將是呂宋國能否成事的關鍵,想不到父親如此厲害,他們去京城要一個芝麻,硬是一人要回一個瓜,果然是薑是老的辣,他們的大事完全可成。

黃仲謀也相當興奮,李家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這是李家將一飛沖天之兆呀!

現在令李旦相當爲難,照他原來的計劃,他們將從此上岸,爲大明賣命,做一個貴族之家,現在他發生超出他掌控的事了,這個呂宋的拿下,是一個超級肥肉,巨大的機會,李家有可能會一飛沖天,成爲王族。

但是他又投靠了大明,成爲顯貴,艦隊都不是他們的了,而是米利堅商行的私產,如果不交出去,併爲大明賣命,他們將成爲亂黨,成爲大明一定要收拾的背信棄義的小人,不用說據地稱王,就是生存都成問題。

當年縱橫一時的大海盜林鳳,就是在大明和西班牙聯合剿殺之下滅亡的,沒有大陸勢力的支持,任何一個強大的海盜都是浮萍,始終不能長久。

他們有了呂宋,可以據地稱王了,偏偏又得接受大明招安了。

好比剛下海做了婊砸,家裡就發財了,這樣尷尬的。

即使據呂宋稱王,也必須是在大明的支持下完成,而不是同時得罪了大明和西班牙,李旦在短暫的狂喜之後,陷入更大的麻惱之中,他們應該何去何從,一向殺伐果斷的梟雄李旦也沒有決主了,只好將李暮這大將召回再說。

李旦命人封口,不允許告訴李暮,他與米柱聯婚的事,連李國助都沒有信心說服李暮,做人之妾,他長嘆道:“如果是帶把的多好?我定然放棄身份,助他成就大事。”

李旦沉吟了一下,說道:“如果你有問鼎天下之心,我願全力助你成就大事。”

爲什麼是助兒子?因爲他快六十了,一切以求安求穩爲主,也沒有這麼強烈的進取心和野心了。

他自京城一路騎馬回鄉,鳴鑼開道,高舉肅靜迴避牌子,還有一面大旗,欽命錦衣衛指揮同知李,在離京時又破例獲得蟒袍一襲,這是風光無比,一路拉風回鄉,風光祭祖,整個南安,誰人不知李家坳出了一個錦衣衛指揮同知李旦大人,泉州知府老爺見了,也作揖叫一聲:“李公!”

鄉下人對於官差衙役,有天然的畏懼,而官差衙役對於錦衣衛是天然的畏懼,錦衣衛爲天子親軍,只歸皇帝管化,對地方的震攝更大,是威風不可一世的像徵,李目奮鬥大半生,但還是以此時此刻最爲風光,這纔是他夢寐以求的生活,這纔是他最想要的,在海外打打殺殺,最多在一羣土著野人那裡抖威風,可以在家鄉風光祭祖嗎?可以在家鄉大擺排場嗎?他可是福建巡撫懸金緝拿的海盜之一,現在他是官老爺,福建官場,上至巡撫大人,下至縣令里正,莫不畏懼三分。

李旦己命人重修族譜,鄭而重之的加上自己的名諱和官銜,在家鄉的山山水水享受這種風光,對他來說,這是極大的享受,李旦己命風水大師挑選吉穴,按三品大員的規格建造墳墓,他是準備終老於此的了,現在又發生了這一攤子事。

李旦現在己是志得意滿,沒有什麼想法和野心,這是因爲老了,這一把老骨頭經不起折騰,所以米柱出價不錯,他便將自己的產業併入了米利堅,如果兒子有雄心壯志,他倒是不介意助他一把。

李國助道:“沒有李世民之才,行李世民之事,這是要給家族招來災難的。”他一個含着金湯匙出世的富二代,更加沒有去海外打拼之心,特別是官居錦衣衛千戶之後,他又娶了三房小妾,什麼揚州瘦馬,大同婆娘盡收其中,加上原本的八房,此間樂,便是天堂,何必再這麼辛苦去拼?

李旦涌起淡淡的憂傷,他相當氣餒,又恨鐵不成鋼,他罵道:“你的雄心壯志全消耗在女人身上了,不要告訴我,你是我的兒子!”

顏思齊、鄭芝龍等倒是雄心勃勃,但李旦不可能把家業交給他們,讓他們接手呂宋的事業。

所以父子倆思來想去,他們是決定上報,將這件事交由他們的上司,東廠和錦衣衛的提督米柱處理,這就是有老大的好處,凡事推給老大處理。

李旦認爲,米柱是有大見識的人,他的半子,理應在這個時侯發出自己的聲音。

所以李旦一方面命人飛報入京,處理此事,另一個方面,則是讓心腹親信上黃仲謀,親自坐快船去調李暮回來,他隨身帶了金龍令,李暮如果不回,就裭奪她的一切權利。

李暮意識到這是一個大好的機會,她始終是大明人,也始終是認爲大明纔是呂宋立國的關鍵,呂宋再強,也無法在大明和西班牙的絞殺之下存活。

現在阿爹大發神威,搭上了廠衛,等於與皇帝親信勢力掛勾,這等於擠上了大明上層社會,這或許可以說服大明支持呂宋立國。

李暮當然知道這廠衛的權威和勢力,十八歲掌管廠衛,說明皇帝對他的信任,少年皇帝少年大臣,這是當朝佳話,能結交上這樣的重臣,可以說是搭上了光明大道。

李暮成立了一個軍事委員會,由她貼身女婢李季和手下四大金剛組成,他們負責掌管馬尼拉王城、炮臺、艦隊、呂宋軍等一切或武裝力量,在她返回大明後,由軍事委員會接掌權力,李暮給他們的任務是保衛王城,死守呂宋島,其它的軍事行動,全部停止,直至她由大明歸來。

主要是防止叛軍及荷蘭人、英國人、葡萄牙人的偷襲,目前以西班牙殖民殘軍的兵力,是無法反攻馬尼拉王城的,而且失去了西班牙菲律賓分艦隊的保護,他們被分割在幾個大島,反而是處於呂宋軍的攻擊之中。

現在李暮己將她的部隊命名爲呂宋軍,馬尼拉王城則是繼續以此爲名。

馬尼拉位於呂宋島西岸,馬尼拉灣畔,是一座新舊交錯、東西文化交融的城市,據說它的名稱來自開放在帕西河畔的尼拉特花。

馬尼拉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城市,它在印度文明,華夏文明及中亞古文明的基礎上,融合西班牙西洋文明,形成東西合璧的文化。1571年,西班牙殖民者黎蓋斯比從馬尼**陸,入侵併佔領了菲律賓,然後在現在的馬尼拉市王城區,巴石河南岸建立了城堡和炮臺,隨後又征服了附近的尼格羅族,自那時起,這裡便成了西班牙殖民統治當局的首府。

現在李暮也沒有改名,而是繼續名叫馬尼拉,她組建了兩大艦隊,由原來的西班牙菲律賓分艦隊和第十艦隊組成馬尼拉艦隊,負責保護大馬尼拉區和呂宋島,由原來的烏塞達艦隊及第七艦隊組成呂宋艦隊,由她親自率領,返回大明。

成功的吞併了西班牙人的兩支艦隊,李旦艦隊成爲了亞洲最強大的艦隊,足和衡荷蘭人、葡萄牙人、英國人的聯合艦隊抗衡,成爲一支舉足輕重的海軍力量。

黃仲謀看見李暮率領一支如此強大的艦隊北返,皺了皺眉頭。

第609章攤牌第820章中計第415章奇兵突出第596章動手第134章利令智昏笫979章畏懼第980章帝國處境第864章貨幣第988章千秋大計第311章捉拿第885章新的形勢第362章財政第150章佞臣上位第646章自投羅網第302章羞辱第67章封關第672章圖謀爪哇第154章彈劾第648章虎將第551章未來政策第108章血戰到底第163章密謀第329章邊城遺民第607章推銷第929章脫險第461章草原風雲第876章李旦中風第403章頭銜第115章改革第209章李家艦隊第1021章受命於皇第90章追殺第137章交鋒第998章新型戰艦第617章馬來往事第578章無所不用其極第417章大崩盤第280章直取將首第593章塵埃落定第825章軍心大亂第710章環境惡劣475章喜得貴子第922章御駕親征第133章極品琉璃第104章得不償失第771章京城形勢第154章彈劾第900章局面棘手第477章駱氏家族第396章有驚無險第75章不俗亮相第524章佈署第27章暴風雨前的冷靜第34章登基第461章草原風雲第134章利令智昏第1014章天家難事第363章前路艱難第130章孽緣第653章新地盤第843章登基大典第976章政策第932章佯攻第787章跳坑第21章謠言第374章血戰第14章漸入佳境第46章針鋒相對第117章遼東轟動第826章棄明投暗第120章回京第274章調查第938章斬首戰術第49章挖人第949章核心地區第402章爭取第146章圖謀第929章脫險第110章皇臺吉的反殺第416章破敵第50章陽謀第67章封關第1033章伏誅第748章合作第182章接見第1004章雙方必爭第344章功虧一饋第712章特效藥第881章艦隊東來第104章得不償失第1000章鐵甲戰艦無題第695章裝備第319章快速反應第492章國家利益第979章昏招連出第469章戰場有變第1000章鐵甲戰艦第113章傷亡慘重第943章老將歸心
第609章攤牌第820章中計第415章奇兵突出第596章動手第134章利令智昏笫979章畏懼第980章帝國處境第864章貨幣第988章千秋大計第311章捉拿第885章新的形勢第362章財政第150章佞臣上位第646章自投羅網第302章羞辱第67章封關第672章圖謀爪哇第154章彈劾第648章虎將第551章未來政策第108章血戰到底第163章密謀第329章邊城遺民第607章推銷第929章脫險第461章草原風雲第876章李旦中風第403章頭銜第115章改革第209章李家艦隊第1021章受命於皇第90章追殺第137章交鋒第998章新型戰艦第617章馬來往事第578章無所不用其極第417章大崩盤第280章直取將首第593章塵埃落定第825章軍心大亂第710章環境惡劣475章喜得貴子第922章御駕親征第133章極品琉璃第104章得不償失第771章京城形勢第154章彈劾第900章局面棘手第477章駱氏家族第396章有驚無險第75章不俗亮相第524章佈署第27章暴風雨前的冷靜第34章登基第461章草原風雲第134章利令智昏第1014章天家難事第363章前路艱難第130章孽緣第653章新地盤第843章登基大典第976章政策第932章佯攻第787章跳坑第21章謠言第374章血戰第14章漸入佳境第46章針鋒相對第117章遼東轟動第826章棄明投暗第120章回京第274章調查第938章斬首戰術第49章挖人第949章核心地區第402章爭取第146章圖謀第929章脫險第110章皇臺吉的反殺第416章破敵第50章陽謀第67章封關第1033章伏誅第748章合作第182章接見第1004章雙方必爭第344章功虧一饋第712章特效藥第881章艦隊東來第104章得不償失第1000章鐵甲戰艦無題第695章裝備第319章快速反應第492章國家利益第979章昏招連出第469章戰場有變第1000章鐵甲戰艦第113章傷亡慘重第943章老將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