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朱常洵

選秀到這裡,算是到了總決賽階段,所有入選的美女,都會獲得一個名份,好的當然是皇后妃嬪,不好的也能混一個秀女、才人、選侍什麼的。

皇室人丁稀少,依鄒元標老夫子的意思,這是全部收入宮中,雨露均沾,多種多收,廣撒網,多灑種子,總會加大收穫的機率。

五十名美女居住於儲秀宮中,接受皇家禮儀培訓,也是進一步比較,進行排名。

皇帝也經常暗中來宮中,觀察他未來的老婆,其實這活計不用皇帝乾的,一般皇太后乾的,但泰昌在位之時過於短暫,來不及立後,神宗萬曆倒是有皇后,可是早死,比萬曆老孃慈聖太后薨得還早,慈聖太后則在萬曆四十二年薨了。

宮中地位最高的,當是鄭貴妃,但朱由校不爽她己久,當然不會讓她幹這活計,先帝諸妃中,最得寵是西李,但是野心過大,居然策動了庚辰宮變,讓米柱弄死了,朱由校恨其弄死了生母,所以沒有遵從先帝遺詔,給她名份,其次則是東李了,東李被封爲康妃(太妃),負責撫養五皇子,是後宮中僅有的太妃,只能矮個子選高的,讓她主持其事。

朱由校與李康妃的關係也就一般,李妃也不知他喜好和性情,便指使李妃,召客氏入宮,從旁協助。

這選秀是一路順利,到了最後排位,誰知發生了黃河決提事件,米柱生死不明,朱由校無心選秀,專門的呆在御書房處理危機。

這一點鄒元標也無奈,總不能皇帝在黃河決口,開封府死傷者衆時,一心選秀,這會是讓人罵爲昏君的,皇帝這麼做是對的,贏得朝野一片讚賞之聲,這少年皇帝做得有板有眼嘛,如果不是經常偷偷跑去做木工這等低級趣味的事,這是一代明君之風呀。

及至災區穩定,大臣們的心又放在這裡了,選秀立後纔是大事,皇帝應該專於此事,這選定皇后,母儀天大,才能讓天下穩定安心。

對於福藩之事,他們給予的意見是,囚禁居住,查抄其產,剪除黨羽,朝廷旨意在三日後傳至洛陽。

正是東廠公開處決五彪十虎之時。

經過嚴刑拷問,五彪十虎並不知炸開黃河大堤之事,但他們是專門爲福王斂財搶地盤的打手,幹了不少傷天害理的事,手上沾有人命,民憤極大,米柱一聲令下,立即公開處決。

處決五彪十虎之日,引得數萬百姓冒着大雨前來觀刑,即使下着大雨,也抯擋不了百姓的熱情,許多人都淋成了落湯雞,但是每斬一個人頭,民衆便萬人齊聲叫好,場面極其的震撼驚人。

福王府皇恩殿裡的朱常洵聽到歡呼聲,這是惶惶不可終日,看着殿外瀝瀝灑灑的春雨,他的心情是比天氣糟糕,看着王妃和兒子們在眼前哭泣,朱常洵更加煩躁,只好借酒消愁。

朝廷沒有旨意下來,但是初步的處理意見己有,他也收到了一些風聲,抄其家業,監視居住,最終有可能趕出王府,貶爲庶人。

他纔是神宗皇帝最鍾愛的兒子,父皇一再向母妃保證,將會立他爲太子,至於朱常洛,不過是父皇一時興起,寵幸一宮女生下的,出身低微,父皇都不想認他,一個普通宮女私生之子,有什麼資格繼承皇位,統御萬民?

朱常洛只是佔了先出生的優勢,父皇不喜歡他,更不想立他爲太子,只是被朝中奸臣用一本老掉牙的《皇明祖訓》相逼,逼得父皇沒有辦法了,這才依祖訓立朱常洛爲太子。

皇室皇位之爭,就是如此殘酷,勝者擁有天下,失敗者一無所有,父皇賞賜再多也有什麼用?這怎麼可以和天下相比?最終還不是讓人收回?父皇呀!你在天之靈睜開眼瞧瞧吧?人家在趕盡殺絕呢?連一個太平富貴王爺都不讓兒臣做,兒臣和孫子們這便去陪你。

朱常洵心情苦鬱,喝得大醉,看見妻兒在哭,氣得擲杯怒罵:“哭什麼哭?等上墳時再哭不遲!”

田有信匆匆從殿外進來,一身是雨水,幾乎溼透,田有信道:“五彪十虎都讓東廠砍了!”

朱常洵怒道:“都是你們這幫狗奴,一點小事也辦不好,令孤王名聲受累。”

東廠在王府門前大街斬殺王府屬官,羞辱之意明顯,但從百姓叫好聲來看,自己的名聲好像並不好。

明代王府屬官最大的是長史,在名稱上有左右之分,一般由皇帝親自指定,有點類似於各藩王的保公(不是保姆),不允許各王府自行延攬,福王府左長史就是李無忌,王府中僅次於福王的,神宗皇帝指定的。

另一個比較有職權的部門是承奉司,下設承奉正、左、右承奉及內承奉,均爲宦官,承奉司的主管就是田有信。

還有一個部門叫審理司,下設審理,爲文職人員,在外廷辦事,非宦官,守門的有專職官員,稱之爲門正、門副。

管理內庫的稱內典寶,管理書信的稱書堂官,此外還有個舍信官不知其具體職務。另有教授一職,專門負責各藩王及其子女的教育。

王府中有儀賓,文職,一般爲相貌俊秀之人擔當,但到了後來,儀賓往往成了王府的女婿,於是儀賓成了王府女婿的專用名詞,就象皇帝的女婿稱駙馬一樣。

武職的有指揮使,另有若干儀衛舍人,他們共同掌管着一個幾十人不等的儀衛隊,其職責主要是藩王出行時的儀仗隊和整個王府的衛士,指揮使是李剛,不過他長年在外,很少在王府中,當然,王爺很少離開王府,他這負責儀仗的在不在,其它人也不知道。

田有信看見王爺發火,他只好低下頭,說道:“奴婢該死!”

朱常洵煩躁的道:“還不滾蛋?等請吃飯?”

田有信道:“東廠提督米柱伯爵求見!”

朱常洵冷笑道:“米柱飛揚跋扈,權勢滔天,這王府早成他來去自如的內院,還用求見嗎?”

大明祖訓,皇子封親王,授金冊金寶,歲祿萬石,府置官屬,護衛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萬九千人,隸籍兵部。冕服車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謁,無敢鈞禮。

但是這米柱跋扈,那裡有當他是親王?朝廷旨意末下,這便圍了他的王府,屠殺王府屬官,查抄王府資產,這會兒又裝什麼乖寶寶?這引來了朱常洵極大的不滿。

不過米柱也真沒當他是一回事,未及通傳,這便在數十佩刀背槍甲士的簇擁下進來了,他們擔耽了,是在殿外除去簑衣,用乾毛巾抹去身上的水漬,即使大殿己讓皇家衛隊和東廠接管,他出入還是有數十甲士簇擁,這排場比王爺大。

不過米柱是乖乖的見禮,一揖道:“微臣東廠、錦衣衛提督米柱,見過王爺!世子。”

親王嫡長子,年及十歲,則授金冊金寶,立爲王世子,長孫立爲世孫,冠服視一品,諸子年十歲,則授塗金銀冊銀寶,封爲郡王。嫡長子爲郡王世子,嫡長孫則授長孫,冠服視二品。諸子授鎮國將軍,孫輔國將軍,曾孫奉國將軍,四世孫鎮國中尉,五世孫輔國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國中尉,論職銜爵位,世子朱由崧、穎衝王朱由渠、德懷王朱由樺遠在米柱之上,他必見禮。

朱常洵道:“何事勞動米提督大駕?”

米柱道:“王府甲士五彪十虎作惡多端,現己正法,今向王爺覆命。”

朱常洵道:“米提督有先斬後奏之權,自行決斷即可,不用向孤回覆什麼?”

米柱道:“請問王爺,王府指揮使李剛何在?下官想和他談談?”

朱常洵喝多了,脾氣也大了:“咋的?孤王的屬官幹什麼?還要向大人回報?”

米柱道:“不用!只是李剛涉及命案,王爺一力包庇乎!”

朱常洵道:“問田總管去,孤自身難保,還關心一個看門的那裡去了。”

田有信道:“李指揮去四川收稅了。”福王的一大財源,江都至太平沿江荻洲雜稅,加上四川鹽井榷茶銀,所以人人說福王富得流油。

米柱道:“何時回來?”

田有信道:“收到稅銀後,自會回來?”

米柱道:“你們叫他回來,還是本官讓人提回來?”

田有信臉色一變,說道:“米提督什麼意思?”

米柱道:“李無忌、李剛涉及炸開黃河大堤,罪行滔天,王爺不要爵位和性命保他乎?”

大明的親王,可不見得是鐵帽子親王,大明朝共計實封親王六十五位,追封親王二十二位(指始封王而言,不包括世孫、世曾孫繼位、或旁支入繼後追贈父祖的親王)。

實封親王中,十六位親王因事被廢、除封(晉王、周王、代王、岷王重新復封,齊王、谷王復而再廢。岷、荊、唐府有親王因事被廢,由世子或旁支繼位,因未除封而未計入),十五位親王因絕嗣而除封,至現在,共計有親王三十四位,親王犯事,一樣被廢,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可不是開玩笑的。

第990章威迫利誘第579章無所不用其極第292章鑽空子第947章大獲全勝第737章追殺第749章帝國黃昏第251章相鬥第173章戰略佈局第984章大明政策第525章怒火第771章京城形勢第170章斡旋第623章安排第986章朝廷矛盾第505章調整第878章司令人選第659章掠奪財富第298章婚禮第117章遼東轟動第696章破城第779章後悔第187章拜訪第1008章大敗而回第609章攤牌第108章血戰到底第655章掠奪計劃第544章陷井第264章福王謀主第744章大國第187章拜訪第137章交鋒第731章亞洲強權第246章第670章海洋文明第715章第354章爆發第42章追責第448章支援第1000章鐵甲戰艦第921章獎勵第417章大崩盤第697章敗勢己成第349章奴爾幹都司第223章土司第288章平糧價第7章忽悠帝第215章呂宋王族第722章反擊第91章大戰將起第572章逆麟第175章封地第983章大明改革第1018章印度皇帝第454章拿下第95章試探第909章身陷困境第685章天賜之地第404章慘烈之戰第430章秦良玉第524章佈署第283章皇帝家事第146章圖謀第140章錢莊第172章分蛋糕第839章還債方式第651章獻城第713章遠航艦隊歸來第43章衝突第896章雨夜突擊第102章形勢逆轉第987章政見不同第806章憂慮的王威第399章水西風雲第954章亳不留情第73章平衡各方第484章新形勢第419章重奪重鎮第968章臨危傳位第640章積極備戰第984章攻入其城第699章目標在望第47章殺奸謝天下第573章資本主義第469章戰場有變第656章出手相救第911章獅子大開口第743章大軍出動第828章西洋聯盟第657章勢力範圍第656章出手相救第756章帝國崩潰第41章換帥第789章官宣第303章第344章功虧一饋第951章信德首府第468章拖時間第595章強硬第491章南洋風雲下第429章善後督辦
第990章威迫利誘第579章無所不用其極第292章鑽空子第947章大獲全勝第737章追殺第749章帝國黃昏第251章相鬥第173章戰略佈局第984章大明政策第525章怒火第771章京城形勢第170章斡旋第623章安排第986章朝廷矛盾第505章調整第878章司令人選第659章掠奪財富第298章婚禮第117章遼東轟動第696章破城第779章後悔第187章拜訪第1008章大敗而回第609章攤牌第108章血戰到底第655章掠奪計劃第544章陷井第264章福王謀主第744章大國第187章拜訪第137章交鋒第731章亞洲強權第246章第670章海洋文明第715章第354章爆發第42章追責第448章支援第1000章鐵甲戰艦第921章獎勵第417章大崩盤第697章敗勢己成第349章奴爾幹都司第223章土司第288章平糧價第7章忽悠帝第215章呂宋王族第722章反擊第91章大戰將起第572章逆麟第175章封地第983章大明改革第1018章印度皇帝第454章拿下第95章試探第909章身陷困境第685章天賜之地第404章慘烈之戰第430章秦良玉第524章佈署第283章皇帝家事第146章圖謀第140章錢莊第172章分蛋糕第839章還債方式第651章獻城第713章遠航艦隊歸來第43章衝突第896章雨夜突擊第102章形勢逆轉第987章政見不同第806章憂慮的王威第399章水西風雲第954章亳不留情第73章平衡各方第484章新形勢第419章重奪重鎮第968章臨危傳位第640章積極備戰第984章攻入其城第699章目標在望第47章殺奸謝天下第573章資本主義第469章戰場有變第656章出手相救第911章獅子大開口第743章大軍出動第828章西洋聯盟第657章勢力範圍第656章出手相救第756章帝國崩潰第41章換帥第789章官宣第303章第344章功虧一饋第951章信德首府第468章拖時間第595章強硬第491章南洋風雲下第429章善後督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