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福王謀主

李無忌是福王朱常洵的謀主,自萬曆二十三年中進士後,放棄外放的機會,在福王身邊做事,他的寶全押福王身上,否則以他之出身,目前決不會只是四品王府長史。

作爲福王之謀主,他的唯一出路就是助福王登上皇位,所以在立國本和兩次妖書案中,始終有他的身影,此人雖然只是戶科給事中,但是權利極大,萬曆皇帝怠政,二十八年不上朝,大臣們難得一見,朝中許多官員,做了二十年官都沒有見過皇上的大有人在,而李無忌則是可以隨時進宮面聖,時人譏之爲長孫無忌,就差福王沒改成秦王。

妖書案是大明歷史中的懸案,萬曆二十六年和三十一年分別發生過一次。第一次妖書案由於萬曆皇帝故意輕描淡寫地處理,並未引起政壇的震動;而第二次妖書案牽連甚廣,一度引起了晚明朝局的混亂。

追溯妖書案發生的原因,一般將其歸咎於國本之爭。萬曆皇帝的長子朱常洛的生母原本是一名宮女,因皇帝一時寵幸被封爲恭妃,後誕下了皇長子。而被受萬曆皇帝寵愛的鄭妃隨後也生了一位皇子朱常洵。

由於萬曆皇帝的皇后無子,因此在立儲一事上,按照祖訓,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應立長子朱常洛爲太子。但萬曆皇帝在鄭妃的慫恿下,一度想立朱常洵爲太子。大學士申時行等人唯恐皇帝破壞祖訓,便上疏請冊立東宮。萬曆皇帝一拖再拖,但遭到了大臣們的極力反對。因爲當時太子又稱之爲國本,故又被稱之爲國本之爭。

第一次妖書案,是由於山西按察使呂坤所著《閨範圖說》被鄭妃重新編修而引起的。呂坤上《天下安危疏》(即《憂危疏》),吏科給事中戴士衡藉此上疏彈劾呂坤,說他先寫了一本《閨範圖說》,然後又上《安危疏》,是有禍心,是迎合鄭妃想要易儲,因此此書被認爲是妖書。

第二次妖書案是由於內閣大學士沈一貫上奏請冊太子,萬曆皇帝最終冊立皇長子常洛爲太子,朱常洵被封爲福王。

萬曆三十一年,內閣大學士朱賡在家門口發現了一份題爲《續憂危竑議》的揭帖,指責鄭貴妃意圖廢太子,冊立自己的兒子爲太子。此書在京中掀起軒然大波。萬曆皇帝要求朝中嚴查妖書的作者,由於事發突然,毫無線索可依,一時牽連甚衆。沈一貫、沈鯉、郭正域等人成爲當時的焦點。

看似兩次妖書案都與國土之爭息息相關,但這兩次影響晚明政局的事件僅僅是由於立太子一事嗎?不盡其然,第二次妖書案更能體現出此案背後牽連的黨爭勢力。

第二次妖書案,從《刑部奏議》的審訊記錄來看,該案可分爲皦生光案、周嘉慶案、胡化案、達觀案、沈令譽案和毛尚文案。這幾個人看似毫無聯繫,實則基本都牽連到了當時朝中的黨爭勢力。毛尚文是郭正域的同鄉。沈令譽是醫生,因爲給郭正域家人治病,從而參與了郭正域進行的政治活動,並在這些活動中充當了郭正域與外界聯繫的信使。

胡化是湖北荊門的一個小官,妖書案發生時,他正在京師尋找機會上告州官阮上卿等人,因形跡可疑被捕。他與郭正域爲同鄉同年。達觀,萬曆年間到達京師,結交名僧。二十七年,爲營救南康太守吳寶秀進京,在京的行爲被許多執政者所不容。被逮捕是因爲與沈令譽有關。因爲達觀交遊於京師時,沈令譽是其隨從之一。周嘉慶是錦衣衛督,是唯一一位被捲入並受到嚴刑拷訓的任官,他的被捲入,直接源於同官之間的爭權,進而成爲當時不同政派之間的直接犧牲品。

唯一與黨爭勢力關係不大的是皦生光,他作爲一個“斥員”,靠詐騙營生,將其稱之爲無賴絲毫不爲過。

統觀這六人,除了皦生光,他在黨爭中起的作用十分有限,是妖書案的間接犧牲品。其餘人與郭正域或多或少都有關係,他們被捲入的背後有着清晰的政治關係鏈。

由此可見,妖書案影響甚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黨爭。第二次妖書案發生的時候,是以沈一貫爲首的首輔集團與沈鯉爲首的次輔集團鬥爭的時候,沈一貫爲了排擠沈鯉、郭正域等人,便指使黨羽將與郭正域有關的人網羅進案中,以此來增強自己的實力。

兩次妖書案雖然都與國本之爭有關,但究其實質而言,仍是朝廷黨爭的另一種形式,其產生的後果和變異,恐怕連幕後主使者也始料不及。

不過縱使鄭妃、福王再得寵,但也鬥不過祖宗家法和士大夫的信仰,李無忌滿腔智計,也無從使出。

隨着士大夫們的壓力,福王被迫就藩,再無翻盤的機會。

李無忌是一個精通相學術數的人,他當日看見朱常洛,就認定他是福薄之人,如此福薄,不應爲君,而這個福王呢則人如其名,一副福相,福澤深厚,有人君之相,朱常洛登基一月而崩,證實了他的推論。

李無忌觀看朱由校之相,暗中打聽來朱由校、朱由儉生辰八字,俱是福薄和短命之人,他必須做一些佈置和應對措施才行呀!

李無忌居江湖之遠,身處藩國,卻時刻關注朝中政局,令他訝異的是,朱由校沒有多少學問,卻將朝政處理得井井有條,各種難事和危機也一一化解,在處理歷代最艱難的財政問題時,居然是處理得遊刃有餘,這就令李無忌驚奇了。

米柱開始走進李無忌的視線,他發現在康熙皇帝身邊所有的大事之中,都有米柱的身影,他是朱由校的第一助手,危機處理專家。

而這個閹黨讓張續我擔任河南巡撫時,就已引起他的驚覺,其後東廠三大掌班之一的李國安出現在這裡,令他知道,這是圖窮匕現之時。

李國安自認遠在開封,做得低調隱蔽,這是太小看我李無忌了,李無忌認爲東南的事可以讓米柱忙上一陣子,誰知這個人如此厲害,一下子的就將問題解決了,張若定他們,居然不是一口之將。

李無忌對福王府衛隊長李剛道:“大名鼎鼎的東廠提督到,送他們一份大禮。”

皇帝頭號鷹爪東廠提督米柱來到河南,這是圖窮匕現了,現在是短兵相接的時刻。

李無忌沒有半點輕視米柱,相反十分重視,認爲他纔是皇帝朱由校手下第一戰將,他是會爲皇帝不擇手段,剷除內外之敵的人。

大明有其繼承法,現在皇室正統,自成祖起,成祖傳洪熙、宣德、正統、景泰、天順、成化、弘治、正德,正德無子,而正德朱厚照又是弘治皇帝朱佑樘獨子,因武宗無子嗣,所以由內閣首輔楊廷和根據“皇明祖訓”尋找皇位繼承人,而武宗唯一弟弟朱厚煒幼年夭折,於是上推至武宗父明孝宗一輩。孝宗兩名兄長皆早逝無子嗣,四弟興王朱祐杬雖已死,但有二子,興王長子已死,遂以“兄終弟及”的原則立次子朱厚熜爲嗣,遂傳嘉靖。

嘉靖傳隆慶,隆慶傳萬曆,萬曆傳泰昌,泰昌傳康熙,目前泰昌一系,只有兩個兒子,俱是年幼,俱是福薄之人,福厚的福王完全有可能像世宗一樣完成逆襲。

名義上,福王現在是第二順位繼承人,不由得以國師自居的李無忌多想。

福王受天下所注目,如果有賢名,必招朝廷所忌,所以纔有福王唯好女色優樂之名,福王之國內,橫徵暴斂,這也是一種保護色呀,這是他聽從李無忌之言,潛伏砥礪,一旦風雲際會,這就一飛沖天。

在米柱抵達軍營的第二天,張續我就帶着親衛隊,低調前來拜會。

張續我道:“米爵爺爲大明奔波勞碌,如此辛苦,令人佩服。”

米柱道:“只是做份內事,談何辛苦?皇恩浩蕩,我等不忠於王事,爲主爲憂,皇上又何必用我等?”

張續我道:“爵爺說的是,爵爺在春訊期間來視察黃河,真是兩岸百姓之福。”

米柱沒有告之他來河南的真正目的,但是張續我有沒有猜到,這就不關他的事的了,張續我應該知道其中的厲害關係,也應該知道怎麼站隊。

米柱道:“皇上有命,咱們做臣子的,豈敢有半分猶豫,本官奉命巡視黃河各河段,責任重大,不敢絲毫有所懈怠。”

張續我笑道:“本官知道大人辛苦,所以略備薄禮,聊表心意。”

米柱道:“張大人,以你我的關係,還須來這些虛頭巴腦的?”別看張續我可以當米柱爺爺,但他們一向平輩相稱,私下則是叫米柱爲表妹夫。

張續我道:“正是咱們這種關係,才必須來這一套。”他擠眉弄眼的道:“若非咱們是親戚,又是官場至交,這樣的禮物,本官絕不會相贈,這種絕色尤物,本官縱橫花叢六十年,也未曾見。”他當然不會告訴米柱,他服用最猛的虎狼之藥也是疲不能興也是原因之一。

第126章入職第167年山雨欲來第120章公祭第636章南洋大臣第292章鑽空子第310章遊子歸鄉第140章錢莊第551章未來政策第526章教訓第788章哀鴻遍野第742章戰爭開始第851章忽悠第688章登陸爪哇第61章名將歸心第150章佞臣上位第7章忽悠帝第878章司令人選第214章呂宋行政區第640章積極備戰第339章賞賜第90章追殺第52章不靠譜第275章志向第323章立後大典第1034章放逐第416章破敵第699章目標在望第131章搶錢利器第643章慘敗第599章水師第80章七寸第175章封地第254章出征第436章殺滅第824章突圍血戰無題第309章廠衛雜事第563章魂歸大明第869章交易第447章驚世大勝第795章宴會第686章成親日第390章攻敵第189章朝廷爭議第861章發展第54章政爭風向第518章屈服第894章救兵抵達第894章救兵抵達第647章巨大斬獲第652章攻陷其城第982章拔除爪牙第748章合作第426章追捕第462章塞北局勢第563章魂歸大明第378章斂財妙計第836章猜疑第918章營救第198章新婦第501章策略第793章無力第861章發展第399章水西風雲第271章逃亡第469章戰場有變第500章朝廷爭鬥第67章封關第988章千秋大計第154章彈劾第781章重返南洋第924章西南局面第472章大破敵軍第351章地官計相第265章一代豔后第867章染指南美第833章嫁禍第934章新局通第773章謀取第15章冰鑑第474章新生命第413章初次交手第945章接觸第593章塵埃落定第1002章空前大敗第343章計中計無題第984章大明政策第1030章蝗商餘孽第597章東印度公司第375章新的目標第642章準備就位第781章重返南洋第431章不成功的家宴第339章賞賜第812章反間計第1040章回京省親第755章危機第1028章平凡生活第324章新形勢
第126章入職第167年山雨欲來第120章公祭第636章南洋大臣第292章鑽空子第310章遊子歸鄉第140章錢莊第551章未來政策第526章教訓第788章哀鴻遍野第742章戰爭開始第851章忽悠第688章登陸爪哇第61章名將歸心第150章佞臣上位第7章忽悠帝第878章司令人選第214章呂宋行政區第640章積極備戰第339章賞賜第90章追殺第52章不靠譜第275章志向第323章立後大典第1034章放逐第416章破敵第699章目標在望第131章搶錢利器第643章慘敗第599章水師第80章七寸第175章封地第254章出征第436章殺滅第824章突圍血戰無題第309章廠衛雜事第563章魂歸大明第869章交易第447章驚世大勝第795章宴會第686章成親日第390章攻敵第189章朝廷爭議第861章發展第54章政爭風向第518章屈服第894章救兵抵達第894章救兵抵達第647章巨大斬獲第652章攻陷其城第982章拔除爪牙第748章合作第426章追捕第462章塞北局勢第563章魂歸大明第378章斂財妙計第836章猜疑第918章營救第198章新婦第501章策略第793章無力第861章發展第399章水西風雲第271章逃亡第469章戰場有變第500章朝廷爭鬥第67章封關第988章千秋大計第154章彈劾第781章重返南洋第924章西南局面第472章大破敵軍第351章地官計相第265章一代豔后第867章染指南美第833章嫁禍第934章新局通第773章謀取第15章冰鑑第474章新生命第413章初次交手第945章接觸第593章塵埃落定第1002章空前大敗第343章計中計無題第984章大明政策第1030章蝗商餘孽第597章東印度公司第375章新的目標第642章準備就位第781章重返南洋第431章不成功的家宴第339章賞賜第812章反間計第1040章回京省親第755章危機第1028章平凡生活第324章新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