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攻打

明軍知是生死關頭,派兵攻擊對方正在構建中的石炮陣地,水西兵人數多達六千,居然讓一千黑水衛隊殺得節節敗退,死傷無數,最終讓明軍攻入水西兵個石炮陣地,一把火燒個乾淨。

這讓聞訊趕來的白老忝大爲氣憤,當場殺了三名軍官,但對於明軍的厲害,又有了新的認識,這只是一支雜牌部隊,名不經傳,但是卻如此難纏,不是已方勇士不勇猛,而是明軍火器太厲害,百步之外殺人,未衝至,己被殺死,這也太可怕了。

白老添道:“不擁有火槍,就是死路一條。”試想十萬火槍兵蜂涌殺入貴州,百步之外破甲殺人,他們那裡還有什麼活路?

貴州這地方看似荒蕪一片,但卻地處西南腹地,相對於封閉的四川盆地和通向南亞、東南亞的雲南,貴州的國內樞紐位置更爲明顯,它東可接湖廣,西可控川滇,極具軍事戰略價值。

對於中央王朝的統治者們來說,控制住貴州地區,也就等於對整個華夏版圖內的西南有了四方出擊的可能性。同樣地,失去貴州,則意味着中央政權對西南話語權的缺失,可謂平定北方和江南之後,對西南宣示主權的兵家必爭之地。

然而層疊的羣山爲貴州提供了強大的防禦力。不熟悉道路的中央官兵很難攻破當地土人組織的防守。和湖廣地區相比突然變得複雜的山水情況也把大量移民和資源截流在了湖廣,漢文化和中央政令難以傳播進貴州。即使派大軍征服了貴州,皇帝依然很難從土著權貴手中奪取貴州的實際控制權。

早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夜郎地區修築“五尺道“,並在部分地方設郡縣、置官吏。

西漢在夜郎地區繼續推行郡縣制,同時開闢了從四川南部經貴州西部平夷至北盤江、南到番禺的通道,並在漢成帝年間消滅了“強大”的夜郎國,將其吞入漢王朝疆域。

但這並沒有讓貴州一帶長治久安。彝族土司的控制下,此處連年征戰、民不聊生,根本無法作爲守望川滇的根據地。

這種情況在明初纔得到改觀,朝廷大軍入黔,設貴州都司,逐漸向周邊發展擴張,這才站穩腳跟。

所以這一次戰爭關鍵,在於在朝廷大軍到來前,消滅本地明軍,憑貴州天險之地,以抗明軍。

安長老知道,以水西一地,根本無力抗拒大明,想奪大明天下,更是笑話,但是各族人民團結一致,將明軍拒在貴州之外,這是木有沒問題的,保留祖先留傳之地,纔是明確的。

更何況他還有幾個大殺招沒有使出來,一旦使將出來,他們還是大有可爲的。

但是戰況的不利令他大爲擔憂,他們攻不下修文,也拖不住馬祥麟的大軍,他們拖延馬祥麟大軍的計劃就像是用綿羊拖延老虎。

馬祥麟接到貴陽被偷襲,立即命令部隊收拾行裝,放棄輜重和多餘糧草,渡過六廣河,在渡河時受到水西兵的攻擊。

這叫半渡而擊之,兵法中的上好之策,卻被嚴陣以待的明軍反殺,打死了幾百人,狼狽而逃。

明軍渡河,也保持攻擊隊型,這叫攻擊前進,加上有騎兵掩護,他們輕易擊垮對手,接着他們在蜈蚣嶺反伏殺水西兵,將他們殺得大敗,早在上次通過蜈蚣嶺時,他就在此處伏下了五百伏兵,當明軍主力返回,水西兵決定在此抯擊,被等候多時的明軍反殺,

安長老留下兩個後手對付馬祥麟部,好像一點作用也沒有,在一半天后,他們的騎兵前鋒己出現在修文附近,這讓準備進攻的叛軍大爲驚恐。

不過馬祥麟部沒有進入修文,而是駐紮在龍場驛,對貴陽虎視眈眈,又對修文起到聲援作用,馬祥麟駐兵龍場驛,騎兵一個時辰可至,水西兵那裡敢全力攻城,白老忝只得轉戰他方,搶佔其它三目之地,洪邊的宋萬化,也有數天之內,盡復十二馬頭之地,聲勢復振。

整個貴州的明軍,除了馬祥麟部控制的龍場和修文,其它全爲叛軍所佔,馬祥麟聯合葉可亮部,也就七千人不足,水西兵和水西兵聯合,可達二十萬之衆。

水西兵和水東兵聯合起來可達二十萬之衆,現在貴州八府四軍民府中,己有五府爲叛軍控制,只有少數地盤由官軍控制,但雙方實力不成正比,鎮遠、思州、思南三府之官軍兵力,在叛軍面前,不堪一擊,倒是馬祥麟與葉可亮部七千兵,成爲他們心腹之患,安長老和宋萬化聯兵十二萬,圍攻修文龍裡驛。

貴州局勢驟然變得無比緊張,大戰一觸即發。

局勢崩敗得這麼快,馬祥麟相當無語,愛用奇計套路別人者,別人用計套路你時,會死得更慘,更加倒黴,只有實力纔是王道,纔是永恆。

面對對方十萬大軍,他也沒有什麼好怕的,對方不怕死,儘管上來,充足的彈藥是他信心的保證,他也收到了來自高層的消息,他們表示,很快就到,絕不會坐視貴州丟失。

貴州局勢崩敗之快,可以說令所有人爲之意外,前一刻還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下一刻竟然是全局崩塌,一省會之城丟失,可以說是天大的事,朝廷爲此爭論不休。

這責任歸誰?一行省之省城丟失,二十萬百姓落入敵手,巡撫、總兵、布政使等高官,全部身死,這是損失之重,令朝廷爲之震怒,朝廷大怒之下,下令亓詩教限時進剿,否則下旨問罪。

貴陽之失,首在王三善,他們輕易取得勝利,讓他真的是飄了,派兵搶佔水外六目和十二馬頭之地,加上馬祥麟部深入六廣,意圖進擊大方,兵力極度分散,才讓叛軍有了可乘之機,一舉偷襲成功,拿下貴陽,這叫絕地反擊,劣勢逆襲,四裔大長老之名,再次名傳天下,水西安家,傳承千年,原來是有這麼厲害的守護神制度。

亓詩教接到消息,不敢怠慢,命令覃爾炎部、萬龍飛部會同長江艦隊,繼續圍攻瀘州,而他則率領孔德興部、秦良玉部馳援貴州,此時,四川各地援軍也至,多達三萬,原計劃圍攻瀘州,直搗永寧的,誰知貴州糜爛,只好指揮四萬大軍迅速入貴平亂。

葉可亮望着城外的十萬大軍,他頭皮發麻說道:“得加錢。”

王學東道:“現在還惦記着錢,必須有命花才行。”

葉可亮道:“一定有,必須有。劉承都這貨呢?藉着秘密行動之名,溜之大吉,卻是忽悠老子留下賣命,老子但凡有一口氣在,必殺之。”

王學東道:“劉大人是條好漢,不會臨陣脫逃的。唉!十萬夷人!天殺的,安長老從那裡弄來了這麼多烏龜王八蛋。”

葉可亮道:“他們爲啥圍修文而不圍龍裡?欺負老子人少?”

王學東道:“他們一欺咱們人少,二是看中了城中二萬戰俘,他們白得二萬生力軍。”

葉可亮道:“想要人,必須拿錢來換,監獄周圍,放滿煤油和乾柴,一旦有變,立即點火,要人沒有,燒豬倒有兩萬頭。別看叛軍圍三缺一,他們必在南面埋伏有重兵,出去就得死!希望朝廷大軍在我等死前趕至。”

叛軍以安長老爲帥,他們圍三缺一,另外布數萬大軍於龍裡方向,防止對方偷襲。

宋萬化在盡復十二碼頭之地後,率六萬兵來助戰,至於這六萬兵的成色,只能說是參差不齊,與以前精銳無法比。

以前他還一直受制於王三善、林雲耕等人,現在這些人已身死,人頭插在城頭長槍之上,他生前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的感嘆。

宋萬化道:“若不拿下這股明軍,我等腹背受敵,遲早難逃一敗。”

安長老道:“命令三軍,飽食一頓之後,立即攻城,城牆不破,絕不收兵。”

修文城牆不過四里之地,城牆又矮,不過一丈五,隨便一把梯子就可以爬上,城牆還很薄,投石機多投幾下就會砸爛,這樣的城市是擋不住大軍衝擊的,安長老決定使用人海戰術,一舉而下,只要不怕傷亡,沒有拿不下的城市。

三大土目齊聲應是,他們第一擊,就投入了六千兵,發動集團衝鋒,明軍千把人的槍陣,還要守四里之城,根本擋不住他們的衝擊。

安長老道:“本帥要全殲這股明軍,他們的槍是重要的東西,傳令下去,邀獲一支,賞金一百兩!”

安長老眼光精準,知道1621式火槍的厲害,沒有這火槍,他們不是明軍的對手,一旦成功邀獲,他們可以大量的仿製,這樣就不怕明軍了,他們攻下貴陽,第一件事就是拿下軍器維修所,捉了一配工匠,就等仿製。

可恨者,攻下貴陽大城,居然沒有繳獲一支火槍,令人大失所望。

第1034章放逐第130章孽緣第378章斂財妙計第242章品茶第133章極品琉璃第362章財政第965章暫時計劃第992章新的形勢第136章第816章真正意圖第793章無力第573章資本主義第304章皇后人選第82章追殺第92章大戰前夕第320章緝兇第680章適應第443章龍吟第615章李旦南下第648章虎將第898章戰後追捕第651章獻城第415章奇兵突出第918章營救第427章交易第985章穩定局面第932章佯攻第224章布西南局第981章坐困愁城第309章廠衛雜事第881章艦隊東來第179章準備籌辦第870章外籍軍團第980章帝國處境第925章局勢不好第200章小小分岐第507章換將第360章賊心不死第299章驅逐第846章風光時刻第470章蒙古名族上第386章大膽計劃第209章李家艦隊第975章和親之議第883章戰略盟友第100章反撲第431章不成功的家宴第703章爪哇新局面第660章立足第133章極品琉璃第471章蒙古名族下第651章獻城第24章山雨欲來第510章陰謀第951章信德首府第659章掠奪財富第812章反間計第905章第367章激戰第835章惡劣後果。第1038章大陸強權第338章家宴第745章外強中乾第472章大破敵軍第898章戰後追捕第135章搶奪第877章王府探病第618章攻打柔佛第809章豐厚待遇第502章改變策略第787章跳坑第524章佈署第900章局面棘手第947章大獲全勝第606章坐而論道第409章新計劃第511章教化第34章登基第195章御駕到第491章南洋風雲下第381章圖謀市舶司第801章豬隊友第102章形勢逆轉第274章調查第814章不相爲謀第387章成都風雲第198章新婦第298章婚禮第393章城破第645章兵敗如山倒第387章成都風雲第653章新地盤第218章反貪第138章處治第482章進度如期第923章抵達錫蘭第68章奸商第682章改變第547章遊說第651章獻城
第1034章放逐第130章孽緣第378章斂財妙計第242章品茶第133章極品琉璃第362章財政第965章暫時計劃第992章新的形勢第136章第816章真正意圖第793章無力第573章資本主義第304章皇后人選第82章追殺第92章大戰前夕第320章緝兇第680章適應第443章龍吟第615章李旦南下第648章虎將第898章戰後追捕第651章獻城第415章奇兵突出第918章營救第427章交易第985章穩定局面第932章佯攻第224章布西南局第981章坐困愁城第309章廠衛雜事第881章艦隊東來第179章準備籌辦第870章外籍軍團第980章帝國處境第925章局勢不好第200章小小分岐第507章換將第360章賊心不死第299章驅逐第846章風光時刻第470章蒙古名族上第386章大膽計劃第209章李家艦隊第975章和親之議第883章戰略盟友第100章反撲第431章不成功的家宴第703章爪哇新局面第660章立足第133章極品琉璃第471章蒙古名族下第651章獻城第24章山雨欲來第510章陰謀第951章信德首府第659章掠奪財富第812章反間計第905章第367章激戰第835章惡劣後果。第1038章大陸強權第338章家宴第745章外強中乾第472章大破敵軍第898章戰後追捕第135章搶奪第877章王府探病第618章攻打柔佛第809章豐厚待遇第502章改變策略第787章跳坑第524章佈署第900章局面棘手第947章大獲全勝第606章坐而論道第409章新計劃第511章教化第34章登基第195章御駕到第491章南洋風雲下第381章圖謀市舶司第801章豬隊友第102章形勢逆轉第274章調查第814章不相爲謀第387章成都風雲第198章新婦第298章婚禮第393章城破第645章兵敗如山倒第387章成都風雲第653章新地盤第218章反貪第138章處治第482章進度如期第923章抵達錫蘭第68章奸商第682章改變第547章遊說第651章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