笫590章政鬥

米柱在沐休日殺李華竹,抄家,眷貶爲奴籍,這嚇壞了許多人,米柱這個傢伙,不出手則己,一出手依舊血腥冷酷,讓人難以招架。

所有的人都認爲,米禮義官封國公,位極人臣,不應該是低調行事悶聲發大財嗎?怎麼如此的強硬?

次日,米禮義上書,請求辭去一切軍職,在家含飴弄孫,頤養天年。

他迴歸京城之時,就歸還了虎符,現在只是請求辭去皇家軍裡的職務。

朱由校不允,下旨安撫:“無國公的大明皇家軍,就是一盤散沙,毫無作用。請國公繼續任職,忠於王事。”

米禮義只好暫時幹着,不過他獲得了三個月的假期,在明年春暖花開前,都不會去軍部任職,算是堵住了許多人的嘴巴。

漠南蒙古己是投降,漠西蒙古受到了重創,但還沒有到放馬南山的地步,還有建奴呢?依然佔着鐵嶺呢?

對於這白山黑水間崛起的部落,現在許多人是不敢吊以輕心了,因爲他們己敢自立爲王,向大明發出了挑戰,搞不好就是另外一個金國,他們就不是自稱後金嗎?

所以明年還有大仗,必須繼續的征伐建奴。

劉一燝則是左右爲難,要不要向朝廷報喪呢?一旦報喪,勢必丁憂,一旦丁憂,葉向高獨木難支,他們將前功盡棄,朝廷中的武人勢力無人能制,崛起無人能擋,這將動搖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地位。

葉向高向他懇求:“但需五日,老夫便完成了佈置,必可抑制武人之勢。”

劉一燝道:“匿喪可是大罪!”

葉向高道:“只需五天,便可以成就大事,劉公便可光榮引退了!”

他知道對方必會答應,如果不答應,肯定會第一時間向朝廷報喪,而不是選擇猶豫和觀望。

葉向高兩朝元老,兩任首輔,他的評價很高:爲人光明忠厚,有德量,好扶植善類。康熙初,葉向高以宿望召起,海內正人倚以爲重,卒不能有所匡救。蓋政柄內移,非一日之積,勢固無如何也。

他本來就是名聞天下的名臣,有人將之視爲東林黨魁,在鄒元標、趙南星退出朝廷之後,他是衆望所歸,這一次武人勢力崛起在即,他不出手,就將是仕林中的千古罪人了。

連劉一燝都認爲,向高不出,奈蒼生何?所以他默然,同意了葉向高的提議。

朝中現在也只有葉向高才能領導羣臣,對抗帝黨,保護仕林的利益。

劉一燝決定拖一拖,玉成此事,就當是爲了天下仕子,犧牲了自己,成就大局吧!

葉向高,這時代少有的名人,頂尖的精英之士,任何人對他的評價,都遠在前任方從哲之上。

關於葉向高,有許多傳奇之事,萬曆二十七年,葉向高在南京任禮部右侍郎時,第一次結識了利瑪竇,並與利瑪竇切磋圍棋技藝,雙方圍繞圍棋問題展開過探討,其樂融融。

萬曆三十五年,葉向高升任內閣首輔後,又在北京私宅中款待利瑪竇,再次通過圍棋與利瑪竇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利瑪竇在著作《利瑪竇中國札記》中,對圍棋之事做了記載。這些文字是歐洲歷史上第一次對中國圍棋進行記錄。

葉向高爲結識學識淵博的西洋友人感到高興,欣然寫下《詩贈西國諸子》一詩相贈:“天地信無垠,小智安足擬。爰有西方人,來自八萬裡。言暮中華風,深契吾儒裡。著書多格言,結交盡賢士。淑詭良不矜,熙攘乃所鄙。聖化被九埏,殊方表同軌。拘儒徒管窺,大觀自一視。我亦與之遊,冷然待深旨。”

萬曆三十八年5月11日,利瑪竇在北京病逝。依照慣例,客死中國各地的傳教士都必須遷葬澳門神學院墓地。利瑪竇生前曾有在京郊購買墓地的願望,外國傳教士和中國教友也希望皇帝能賜地埋葬利瑪竇。但假如這樣,就等於認可了外國教會在中國的合法地位。外國傳教士經過協商,便以一個西班牙神父的名義,向皇帝呈上奏疏。

萬曆是個懶惰成性的人,素來疏於批閱奏章,第三天才將奏疏批轉給了內閣大學士葉向高,讓其按慣例處理。葉向高由於曾與利瑪竇結下深厚的友誼,便吩咐手下把奏章從戶部調出,轉由禮部處置,利瑪竇最後被准許葬於京郊。

當部分官吏以“從無此例”爲由反對此舉時,葉向高反駁說:“自古來華洋人中,其道德學問,有一如利子乎?毋論其它事,即譯《幾何原本》一書,便宜賜葬地矣。”

這一點讓利馬竇的弟子徐光啓十分佩服,一直感激,執弟子禮。

葉向高和著名小棋手過百齡對弈的故事饒有趣味。過百齡,江蘇無錫人,是大明棋壇造詣最深、名聲最大的國手。他天資慧穎,11歲時就通曉圍棋。他與成年棋手以局,常常取勝,名震江南。

葉向高在閣時,政務之暇,常邀同僚下棋,然而數年來竟未遇敵手。泰昌元年,葉向高再度入閣,路經無錫時,在閒談中聽到過百齡其人其藝,特意寫了請柬,鄭重其事地禮招過百齡對弈。

葉向高進京後,有一次同棋友對弈,局局連勝,棋友便稱之爲“棋壇國手”。葉向高卻羞澀地答道:“大家有所不知,老夫在無錫卻敗在一個童子之手。”棋友連忙附和:“即便如此,老相國仍不愧爲‘弈中第二’。”

從此,葉向高便有了“弈中第二”之說。

對於這樣一位可以兼收幷蓄,扶植善類的人,米柱是寄予了厚望,在當年的投票中,也投了他的一票,讓他成功的勝出,再次出任首輔,但是米柱是拉不了這人入夥,最後還是因爲政見和利益,越走越遠,乃至於現在的敵對。

不過米柱也沒有什麼的怨恨,有些人是註定無法收買的,他本來起點就極高,早己幹過首輔,而現在再次出任,米柱只是錦上添花,沒有起到關鍵的作用。

如萬曆任用方從哲,就是看中了他性格軟弱,好說話,說不定可以從了皇帝,立福王爲太子,可是方從哲最終是首鼠兩端,既想討好皇帝,又有自己的立場,更示好於大臣,希望可以獲得大臣們的支持,結果裡外不是人,最後更是深陷於紅丸案之中,不可自拔,如果不是借了米柱之力,想全身而退,體面退休都難。

方從哲都如此,性格更強勢,立場更堅定的葉向高,更加的不可控制,難以利用。

果然,葉向高不但不爲他們所用,還成爲了敵人之一,這好像是自己扶植出來的一個強大敵人。

不過米柱也沒有什麼意外,畢竟他有自知之明,皇帝都馴服不了的猛人,他憑什麼認爲他可以馴服,人家爲什麼憑什麼爲他賣命?所以成爲了敵人,也是他意料中事。

所以他也作了預備計劃,在葉向高全力拉攏劉一燝之時,米柱也有了他的應變計劃,現在大家都在爭時間,爭分奪秒,只在旦夕。

米柱知道對方在搞串聯,準備聯合朝中大臣,地方撫督,然後聯合彈劾米柱父子,務必令他們父子去職,將米利堅商行收歸國有,一舉粉碎米氏父子在朝中的勢力,首當其衝要收拾的就是魏廣微,他們準備先搞掉魏廣微,再搞其它人。

對付魏廣微,好對付多了,南京巡撫己收集到魏廣微在南京禮部侍郎任上貪污受賄,品行不端,道德敗壞的證據,正在日夜兼程,送往京城,一地巡撫彈劾,魏廣微必定掛冠待參,然後言路羣起而攻之,各路人馬齊上,齊心協力,一舉拉他下馬,這魏廣微下馬之後,他們乘機搶奪此位,控制了人事大權之後,然後向帝黨下手,吏部天官在手,要拿捏那個人,還不是一拿一個準,也可以確保,在米柱父子倒臺之後,也可以利益最大化,將那些肥缺收入旗下。

葉向高乃奕棋國手,最喜歡這種以上帝視覺佈局,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的感覺。

而且他也信誓旦旦向劉一燝保證,事成之後,可以保證楚黨利益最大化,可以推薦入閣,或者虛席以待,等二十七個月之後,立即起復,不用等待。

因爲有了這些原因,這麼多的好處,這麼厲害的結局,所以劉一燝才甘冒奇險配合葉向高,全力的向帝黨黨徒發起進攻,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死後名。這纔是名臣風範。

而米柱則是翻白眼,他不敢確定這是不是葉向高的真正手段,最爲血腥和暴力的政治鬥爭就以這種方式打開。

光明正大,堂堂之陣,正正之師,這確定不是誘敵之計?還是在送人頭。

向對方發動攻擊,不應該是兵行險着,不動聲色,不動則己,一動就是排山倒海,雷霆萬鈞全力的進攻,不給對手以準備的時間,不給對手以喘息之機,直至擊垮對手。

而他們現在,直接的是告訴你,我將如何弄死你,這科學嗎?

第514章計劃第332章敵情不明第318章刺殺第143章快刀斬亂麻第1035章遊說使者第75章不俗亮相第342章大汗第912章分化第990章威迫利誘第357章意氣相投第593章塵埃落定第2章不靠譜的婚約第302章羞辱第252章權鬥第1014章天家難事第19章勸諫第558章招納第181章毛瑟火槍第795章宴會第736章突襲第459章不好對付第95章試探第735章外來人第960章拉攏戰俘第738章戰爭將至第572章逆麟第802章形勢比人強第568章偏激第968章傳承第914章重拳出擊第53章爭風呷醋第30章妄想第908章確定消息第179章準備籌辦第38章東廠老大第239章租界第622章橫掃海峽第714章艦隊歸來第734章適時調整第470章蒙古名族上第485章李旦進京第779章後悔第980章圍困城市第718章家與天下第930章卑鄙無恥第644章馬來之虎計劃第580章大典第153章布衣謀臣第516章整合第818章果阿叛亂第440章最後的土司城第265章一代豔后第632章展望第263章秘密行動第178章形態意識第184章日報第495章南洋大勢第172章分蛋糕第284章選秀第487章歐洲局勢第399章水西風雲第389章開打第215章呂宋王族第526章教訓第957章亂成一團第382章慘勝第972章形勢大好第534章大破敵軍第599章水師第312章不給面子第716章滅國之戰第993章東方強權第635章揚帆南洋第36章快刀斬亂麻第806章憂慮的王威第980章帝國處境第987章窮途末路第961章神靈轉靈第73章平衡各方第85章絕地第571章新職務第860章招商引資第964章戰略要地第28章宮變上第524章佈署第135章搶奪第541章邊城大戰二第55章朝廷大勢第79章頂級殺手第807章雙方和談第946章大局爲重第835章惡劣後果。第648章虎將第203章各有所憂第745章外強中乾第622章橫掃海峽第2章不靠譜的婚約第34章登基第278章坐鎮第398章大局
第514章計劃第332章敵情不明第318章刺殺第143章快刀斬亂麻第1035章遊說使者第75章不俗亮相第342章大汗第912章分化第990章威迫利誘第357章意氣相投第593章塵埃落定第2章不靠譜的婚約第302章羞辱第252章權鬥第1014章天家難事第19章勸諫第558章招納第181章毛瑟火槍第795章宴會第736章突襲第459章不好對付第95章試探第735章外來人第960章拉攏戰俘第738章戰爭將至第572章逆麟第802章形勢比人強第568章偏激第968章傳承第914章重拳出擊第53章爭風呷醋第30章妄想第908章確定消息第179章準備籌辦第38章東廠老大第239章租界第622章橫掃海峽第714章艦隊歸來第734章適時調整第470章蒙古名族上第485章李旦進京第779章後悔第980章圍困城市第718章家與天下第930章卑鄙無恥第644章馬來之虎計劃第580章大典第153章布衣謀臣第516章整合第818章果阿叛亂第440章最後的土司城第265章一代豔后第632章展望第263章秘密行動第178章形態意識第184章日報第495章南洋大勢第172章分蛋糕第284章選秀第487章歐洲局勢第399章水西風雲第389章開打第215章呂宋王族第526章教訓第957章亂成一團第382章慘勝第972章形勢大好第534章大破敵軍第599章水師第312章不給面子第716章滅國之戰第993章東方強權第635章揚帆南洋第36章快刀斬亂麻第806章憂慮的王威第980章帝國處境第987章窮途末路第961章神靈轉靈第73章平衡各方第85章絕地第571章新職務第860章招商引資第964章戰略要地第28章宮變上第524章佈署第135章搶奪第541章邊城大戰二第55章朝廷大勢第79章頂級殺手第807章雙方和談第946章大局爲重第835章惡劣後果。第648章虎將第203章各有所憂第745章外強中乾第622章橫掃海峽第2章不靠譜的婚約第34章登基第278章坐鎮第398章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