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金殿作詞

米柱醉眼迷離,打着酒嗝道:“《沁園春.大明天子》,贈以皇上。”

他當然不敢取雪字,《沁園春.雪》這麼大氣磅礴、豪氣沖天的詞,只有偉大的***寫得出,將華夏封建社會的歷史一筆帶過,轉向所處的當今時代,點出全詞“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主題。“今朝”是一個新的時代,新的時代需要新的風流人物來帶領。“今朝”的風流人物不負歷史的使命,超越於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並且必將創造空前偉大的業績,是作者堅定的自信和偉大的抱負。

這震撼千古的結語,發出了超越歷史的宣言,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壯志。那一刻思接千載,那一刻洞悉未來,那一刻豪情萬丈,那一刻傲視古今,***一代英雄,以人比自況,沒有問題,但他一個皇帝手下混飯吃的,這就有點過了,會讓人捉着小辯子,說爲不軌之心。

他改爲《沁園春.大明天子》,這就說明,這是強行拍皇帝馬屁的,降低了藝術成份,卻是讓人挑不出什麼毛病,話又說回來,歌頌皇恩浩蕩的馬屁詩,能有什麼好作品,正統有風骨的文人還不屑這麼寫呢?

但即使被米柱扭轉成馬屁詩,它的成色擺在這裡,依舊是通俗易懂,氣勢不凡。

朱由校愛不釋手,馬屁拍到這份上,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驕,都比下去了,有點怪不好意思了,愧不敢當呀!

葉向高道:“今兒高興,有甚佳作,不妨呈上,讓老夫一一品評,目前是小米大人的最好。”

李旦湊趣道:“下官有詩一首奉上!”

葉向高道:“請恕老夫眼拙,這位大人是?”

李旦忙道:“錦衣衛指揮使掌海上鎮撫司事李旦,泉州南安豐順鎮李家村人。”

葉向高正途出身,是有點看不起這海盜招安出身的人,但這非正式官場,他笑道:“原來是同鄉,失敬,李大人有何佳作?”

李旦忙道:“不敢稱佳作,請閣老指點。火龍獻瑞聖天子,威加四海大明皇。太平盛世無飢餒,何須耕田織布忙。”

葉向高說了一句尚可,便放出一邊。

說實在的,作爲一個正統文人,他非常看不起馬屁文,除非是剛纔那種水準超高的。

李旦沒有被罵狗屁不通,大爲歡喜,連忙呈上,獻與皇帝。

朱由校還是喜歡《沁園春》,翻來翻去的看,他大嘆道:“維新是讓仕途耽擱了的詩才,北國風光,千里北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好詞。”

魏廣微看見皇帝歡喜,忙湊趣道:“臣猶喜下半闕,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皇上登基後,文治武功,無不出衆,連林丹汗都被拿下,傳國玉璽在手,稱得上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魏廣微之父魏廣貞,乃字懋忠,號見泉,大名府南樂縣人,萬曆五年進士,與其弟允中、允孚(均爲進士)並稱“南樂三魏”。歷任許州判官、右通政、右僉都御史、山西巡撫、兵部右侍郎等職。卒諡“介肅”,乃一代名臣。

魏廣貞風骨剛正,素爲人所仰,大學士張居正歸葬,羣吏趨事恐後,允貞獨不赴,且抶其奴。李三才稱之:“以卓犖宏偉之概,爲衆望所歸。”

他的墓誌文楷書68行,滿行79字,繫有“東林之尊”盛譽的李三才親書;志文灑脫雋永,亦爲明代重臣李化龍所撰。

出於如此名臣之家,魏廣微爲萬曆三十二年進士,授庶吉士,但他爲人善於鑽營逢迎,爲其父所不喜,亦受趙南星所鄙,不過他的才學是相當不錯的。

朱由校被這馬屁拍的,瞧這吏部尚書,多麼會說話,前尚書趙南星,徒負天下清名,卻是爲人苛刻,不會說話,朱由校一高興,就爲魏廣微斟了一杯酒。

魏廣微大喜,骨頭都輕了幾兩,滿心喜悅的喝下,他是個官迷,這天官之位是拍一睜眼瞎馬屁得來的,但是這有什麼問題呢?我就是當朝吏部天官。

他是屬於那些仰慕東林黨,卻是不得其門而入那種,得勢後對東林黨恨之入骨,全力打壓,其爲吏部天官,掌全國大事大權,連韓爌都奈其不何。

魏廣微見皇帝高興,他進言道:“皇上文才武功,力壓秦皇漢武,何不封禪泰山!”

這句話一出,全場都冷靜了下來。

封禪泰山,還真敢想。

歷代王朝舉行的最盛大、最神聖的典禮莫過於泰山封禪。

所謂封禪,封爲祭天,禪爲祭地,是指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其中又以泰山封禪的等級最高。

泰山封禪昭示着君權神授,有穩固皇權、歌功頌德、名垂青史之作用,是古代帝王普遍追求的最高理想。但縱觀上下五千年歷史,泰山封禪雖然古已有之,但整個歷代王朝時期真正如願舉行了泰山封禪大典的皇帝僅有六位,依次分別是: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以及宋真宗趙恆。

既然泰山封禪可以享受如此萬世榮光,爲什麼歷史上卻只有六位皇帝成功登頂呢?這是因爲泰山封禪是有嚴格標準作爲前提條件的,不是隨便什麼皇帝都可以滿足。

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裡給出了帝王封禪的必須前提條件——賢明君主、太平盛世、天降祥瑞。這三個條件看似簡單,實際上卻非常難以達到,在真實歷史中,只有那些真正功勳卓越的帝王才能毫無阻礙地封禪泰山,否則必將遭到言官彈劾。

爲了不在史書上留下罵名,大多皇帝都不敢輕易泰山封禪,就連唐太宗李世民想要泰山封禪都被魏徵給勸止了,原因無非就是李世民殺兄逼父,在道德上有瑕疵,沒資格泰山封禪。

歷史上僅有的這六位泰山封禪皇帝,他們又爲何能夠獲此殊榮。

秦始皇嬴政橫掃六國,統一天下,功績無人能及,泰山封禪毫無爭議。

漢武帝劉徹開疆拓土,大展國威,爲強漢打下堅實基礎,泰山封禪也在情理之中。

漢光武帝劉秀翦滅羣雄、建立東漢,開創光武中興,泰山封禪也是衆人信服。

唐高宗李治的歷史名望雖然不如其父李世民,也不如其妻武則天,但他在位期間其實是唐朝版圖最大之時,對盛唐有着承前啓後的作用,泰山封禪也說得過去。

唐玄宗李隆基雖然由於寵幸楊貴妃、釀成安史之亂而後世之名不佳,但這都是他晚年的過失,而唐玄宗在位早期不但政治清明、國富民強,還開創了唐朝最美好的時代“開元盛世”,所以泰山封禪也是合情合理。

比起前面這五位大牛皇帝,宋真宗趙恆的歷史影響力和知名度顯然遜色不少。

宋真宗趙恆是宋太宗趙光義的第三子,大宋王朝的第三任皇帝。他在位25年,做的最著名的一件事就是與遼國簽訂了《澶淵之盟》。幾百年來,《澶淵之盟》一直廣受詬病,認爲宋真宗屈尊向契丹進貢乞和是非常丟人的事情。

但宋真宗趙恆之所以能泰山封禪,恰恰就是與此事有着直接關係。因爲宋真宗本人非常以此爲榮,認爲是他通過《澶淵之盟》結束了持續25年的宋遼之戰,並換來了長達百年的宋遼和平,是莫大的歷史功績。

宋真宗之後近六百年,經歷了元、明代,但奇怪的是,從此再無任何一位皇帝舉行過泰山封禪大典。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大明被譽爲華夏最硬氣的朝代,明朝皇帝無論賢明還是昏庸,個個都是硬骨頭,朱元璋尤其如此,他從和尚乞丐到開國之君,得國最正,骨頭最硬,所以他非常瞧不起與遼國簽訂了《澶淵之盟》的宋真宗,認爲他那種人都能泰山封禪簡直就是褻瀆神靈,堅決不願與之爲伍。

由於太祖朱元璋的原因,本朝歷代皇帝也都沒有泰山封禪,因爲這些人,有那一個比得上太祖皇帝的?大明史官言官,又是歷代最強,沒有硬得不能再硬的理由,他們生吞活剝了你。

第404章慘烈之戰第213章呂宋第52章不靠譜第328章開原血戰第700章洪水猛獸第22章帝皇家第592章擊垮第600章呂宋攻防戰上第95章試探第324章新形勢第693章困難第547章遊說第568章偏激第788章哀鴻遍野第499章金殿作詞第774章死訊第622章橫掃海峽第364章西南有變第170章斡旋第251章相鬥第192章蒐證第631章婚宴第198章新婦第781章重返南洋第593章塵埃落定第173章戰略佈局第978章征伐策略第82章追殺第780章南洋之變第37章解決第765章新發現第235章拒絕第880章四國艦隊第268章緊急救援第21章謠言第58章準備第906章落入虎口第3章逃婚第157章入獄第287章喜事第713章遠航艦隊歸來第256章皇帝選秀第662章威迫利誘第864章貨幣第282章事發了第891章緊急應對第596章動手第183章歡迎宴第488章關係第346章投降第536章大戰之前第146章圖謀第294章分肥肉第916章逃離第402章爭取第365章土司之亂第376章不擴大化第899章米柱抵達第423章威震天下第177章籌劃第957章亂成一團第717章靈魂第214章呂宋行政區第598章聯盟第525章怒火第953章堅決抵抗第115章改革第582章閱兵式第898章戰後追捕第755章危機第196章成親第657章勢力範圍第412章一夜變天第124章項目招標第431章不成功的家宴第675章目標轉移第1023章南洋皇后第267章堵決口第27章暴風雨前的冷靜第933章無奈南下第343章計中計第160章對抗第11章大才第75章不俗亮相第549章和談第996章佈局美洲第944章穩妥之見第1章自殺的秀才第990章威迫利誘第847章生活方式第831章攻防轉換第525章怒火第764章技術革命第144章老臣第858章償還第853章戰略安全第1026章走向平凡第680章適應第618章攻打柔佛第319章快速反應
第404章慘烈之戰第213章呂宋第52章不靠譜第328章開原血戰第700章洪水猛獸第22章帝皇家第592章擊垮第600章呂宋攻防戰上第95章試探第324章新形勢第693章困難第547章遊說第568章偏激第788章哀鴻遍野第499章金殿作詞第774章死訊第622章橫掃海峽第364章西南有變第170章斡旋第251章相鬥第192章蒐證第631章婚宴第198章新婦第781章重返南洋第593章塵埃落定第173章戰略佈局第978章征伐策略第82章追殺第780章南洋之變第37章解決第765章新發現第235章拒絕第880章四國艦隊第268章緊急救援第21章謠言第58章準備第906章落入虎口第3章逃婚第157章入獄第287章喜事第713章遠航艦隊歸來第256章皇帝選秀第662章威迫利誘第864章貨幣第282章事發了第891章緊急應對第596章動手第183章歡迎宴第488章關係第346章投降第536章大戰之前第146章圖謀第294章分肥肉第916章逃離第402章爭取第365章土司之亂第376章不擴大化第899章米柱抵達第423章威震天下第177章籌劃第957章亂成一團第717章靈魂第214章呂宋行政區第598章聯盟第525章怒火第953章堅決抵抗第115章改革第582章閱兵式第898章戰後追捕第755章危機第196章成親第657章勢力範圍第412章一夜變天第124章項目招標第431章不成功的家宴第675章目標轉移第1023章南洋皇后第267章堵決口第27章暴風雨前的冷靜第933章無奈南下第343章計中計第160章對抗第11章大才第75章不俗亮相第549章和談第996章佈局美洲第944章穩妥之見第1章自殺的秀才第990章威迫利誘第847章生活方式第831章攻防轉換第525章怒火第764章技術革命第144章老臣第858章償還第853章戰略安全第1026章走向平凡第680章適應第618章攻打柔佛第319章快速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