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猜疑

鄭芝龍他是南洋軍開始成立的時候就加入的元老。

他是南洋軍海軍的奠基人之一,最遠的時候可以扯到是李旦的武家海商集團。

然後經歷了米柱親自出手招安,成爲了錦衣衛千戶,經歷了黑水艦隊,皇家艦隊的時代,然後又搖身一變,成爲了南洋軍海軍,他基本上參與了南洋軍海軍成立的所有大小事情,見證了南洋軍海軍的榮辱和成敗。

鄭芝龍他又因爲在多次的軍事行動中出色表現,而被譽爲南洋軍海軍中第一能打的戰將。

如果沒有這一次迪戈加西亞島上的慘敗,基本上他都可以被海軍冠以戰神之名了。

但是在經歷了這一次的慘敗以後,他們再也不敢吹牛,鼓搗什麼戰神了。

以此相對的就是,印度軍區取得了空前輝煌的成就。

陸軍部那邊甚至提出了一個口號,那就是十年之內征服印度斯坦。

這是多麼狂妄的一個口號,當年的莫臥兒王朝,可是用了四代人將近九十年的時間,才名義上的統一了印度次大陸,而現在他們南洋軍陸軍居然就敢稱十年之內征服印度斯坦。

米柱對印度的評價:如果我當上了南洋帝國的皇帝,印度就是我皇冠之上的明珠,我會很樂意的兼任印度皇帝。

米柱的這種做法,這就是效仿後世的大陰帝國的做法,大陰帝國的國王同時也兼任着印度的皇帝,他們把印度變成了他們巨大的造血機和原料供應地。

即使是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這種世界級的大災難,國家的大災難,大陰帝國上下都能喊出一個口號:“在印度人的血沒有流光之前,大英帝國是不會投降的。”

那個時候米柱他也敢喊出同樣的口號和妄言:“對於任何一個挑戰南洋帝國的人來說,在印度人的血沒有流光之前,南洋帝國是不會屈服的。”

所以在突然之間,南洋軍印度軍區的總督周巡就成爲了最爲耀眼的明星,比起當年的鄭芝龍還要風光。

可以這麼說,一旦南洋軍征服印度的話,周巡他毫無疑問的就會成爲全印度的總督,是那一位親自將明珠獻給南洋帝國皇帝作爲皇冠明珠的人。

所以周巡一行人乘坐的軍艦返回到新家坡港的時候,受到了陸軍部的幾位大佬及數十萬羣衆的熱烈歡迎,他們是受到了戰神歸來一般的歡迎。

相反的是遲一天抵達的鄭芝龍艦隊卻是相當的冷清,除了海軍部的幾位大佬來了以後,還有就是海軍的一些部屬家眷,沒有什麼羣衆前來夾道歡迎。

而且這並不是說羣衆們沒有收到消息,不知道他們來了,而是很多人都知道他們今天會回來,海軍部也曾號召大家去歡迎一下歸來的將士,但是羣衆們反應比較的冷淡,基本上沒有什麼人願意前來夾道歡迎,他們也就沒有了陸軍部那一種萬人空巷的場面,這令海軍總司令李旦都覺得非常的丟臉。

李旦他私下對鄭芝龍說道:“一官,你真是80歲的老孃倒崩了孩兒,這麼多大風大浪,你都熬過去的,最後在陰溝裡面翻了船,如果沒有這一次慘敗,老夫我就是爭破了頭,我都會爲你爭取一個郡王的封號。但是現在有了這一次慘敗以後,軍部上上下下對你的意見都是很大,老夫就不敢如此的爭奪了。”

鄭芝龍他滿臉的羞愧,他說到道:“都是下官無能,有負了司令大人的厚望。”

李旦他說道:“到了現在這陣子,你不得不感嘆,做人就是時也命也,不是你的終歸不是你的。”

鄭芝龍他心痛之極,羞愧之極,他說道:“最高統帥部曾經提名過下官爲郡王。”

李且他說道:“最高統帥部,經過幾天連續不斷的商量,最終是把事情給定了下來,最高統帥他是有一個有大氣魄的人,他當年說過這些願意追隨他打天下的人,他不吝裂土封王,現在他決定兌現自己的諾言。”

鄭之龍也在感嘆,他說道:“最高統帥確實是一個有大氣魄的人,而且他做事也是說到做到,只是如此一來,會否出現封無可封的局面。”

米柱他是周天子以後唯一一個敢對功臣們封王的人。

劉邦他在打天下的時候封了幾個王,但是基本上都被他殺個精光了。

以後更是明文的下了規定,那就是:“不是姓劉而爲王者,天下共誅之。”

在以後的王朝之中也就都沒有異姓封王的,如果有,都是皇朝末期,處於十分艱難的時代,大明朝所謂的異性王全部都是死後才追封的。

現在劉布他直接就分封功臣爲異性王,這是有很大的氣魄的,沒有幾個皇帝敢做到的。

這一點鄭芝龍他打內心裡有點驚訝,難道最高統帥就不怕這些功臣們有朝一日威脅到皇族的地位嗎?

如果現在封王,日後又重新的誅殺功臣,這又有什麼意思可言呢?

李旦好像也看出了鄭芝龍的擔心,他說道:“這一點,其實我們當場問過最高統帥,就怕封無可封,君臣難處。”

最高統帥他信心十足。他說道:“我們都是外來人,合則兩利,分則兩敗,南洋帝國跟以前傳統的帝國是有所不同,以前的帝國是家天下,而我們南洋帝國則是團結所有的利益組成一下大的公司和集團,我們是以經營公司的方式來經營南洋帝國的,所以以前的皇朝那些存在的東西,現在都不用擔心。”

鄭之龍他道:“最高統帥他能這麼想,那真是非常的好了,也不枉大家打出了這麼一片天下來。”

李旦他說道:“最高統帥他的胸襟氣度是無人能比,他的南洋帝國,是一個全新的帝國,不是他米家一個人的帝國,而是整個南洋軍集團的一個國家,每個人都值得爲這個國家而去努力。“

不是自己一個人的國家,是大家的國家,這種說法,鄭芝龍他聞所未聞,他都在擔心這是不是李旦在試探他了,如果是試探的話,那就要就慘了。

但是他也認識了米柱這麼久,知道他有梟雄的一切特質,對待敵人心狠手辣,但是他對自己人,一向都是非常的不錯的。

米柱的京城之行,許多人都覺得非常的愚蠢,但是許多人還是覺得他這樣子做其實是對的,雖然說讓很多人冒着巨大危險,並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但是他們也從心裡面看出他們的最高統帥米柱,其實他是有人性化的一面。

米柱他做不到直接的、無情的,因爲利益而跟大明斷絕了一切的關係,他也是想辦法去修補去維和,希望能夠把雙方的關係延續下去,最終他是在大明奸臣的背叛之下,才割裂了這些感情,從這一方面來說,米柱是非常重視感情的一個人。

在他們打天下這麼久的一段時間裡面,他真正下手除掉的一個自己人,就是那一位桀驁不馴的海軍司令。

其他的這麼多親信將領之中,他始終都沒有下手,他始終都有他的底線。

總體來說,所有的南洋軍人都認爲他們的最高統帥是一位有情有義,值得追隨的人。

鄭芝龍他也是因爲這樣子纔沒有爲此而擔心。

大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做法就很絕,他驅逐胡虜,恢復中華,讓百姓過上一些好日子,許多人心存感激,但是他身邊那些將領們功臣們,個個都是非常的害怕,非常心寒的。

鄭芝龍他們自己也走上了這一步,當然也擔心自己會走上這條老路,但是他還是想看看米柱怎麼辦才決定行趾,如果如果米柱也像太祖皇帝一樣的,他估計他們也都這羣功臣們也都沒什麼好下場。

不過最高統帥他經常半開玩笑的說:“我跟朱元璋最大的不同,他是個乞丐和和尚的出身,比任何人都要卑賤,後來卻要稱神稱天子,本官錦衣衛世家,朝廷大官出身,起點就比他高,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這樣的,我也不怕別人搶,其他人也沒有能力從我手中搶過去。”

這些話他們那些功臣們聽了還是非常的高興,非常的暖心的。

現在南洋帝國開國在即,許多人最擔心的當然是他們能不能順利的建國,能不能勝利的與周邊的國家共存和展開一種和平友好的關係,另外就是南洋帝國其功臣們的封賞和態度。

這只是一部分人關心而已,只是他們這些爲米柱打天下的人關心而已,很多人也都擔心,現在的米柱功成名就,會不會像太祖皇帝一樣演一出火燒慶功樓這樣的鬧劇呢?這誰也不敢保證對不對?

這不單只是鄭芝龍有這種擔心,就是其他從各地返回的將軍們,他們也都有這種擔心和顧慮,但是他們都沒有表露出來而已。

只是米柱對南洋帝國的控制力是前所未有的,是別的人都無法掌控和抗衡的,他叫這些人回來都得回來,至於未來怎麼處理,還得看最高領導的心意。

今時不同往日了,他們現在已經不是南洋軍了,現在已經是南洋帝國了,君臣名分一定,大家就必須按着大明那封建帝國的規矩來的,所以說很多將軍們都回來了,但是他們內心不免還是有些惴惴不安。

第105旗開得勝第611章大計第642章準備就位第1038章大陸強權第117章遼東轟動第635章揚帆南洋第727章前線堡壘第321章交易合作第94章朝廷之上第700章洪水猛獸第580章大典第233章抵達第298章婚禮第770章君臣相得第557章風向第944章穩妥之見第275章志向第733章野心第995章新的佈局第833章嫁禍第349章奴爾幹都司第31章宮廷政變第161章出大事了第976章戰成平手第865章國家信用第549章和談第713章遠航艦隊歸來第618章攻打柔佛第235章拒絕第234章犟驢脾氣第339章賞賜第1001章武器優勢第869章交易第705章策略第479章謀取第51章明升暗降第237章丟臉第826章棄明投暗第396章有驚無險第373章事態擴大第746章第93章開戰在即第865章國家信用第903章迷失方向第137章交鋒第527章驅逐第37章解決第551章未來政策第107章紅衣大炮第679章驢踢腦袋第624章南洋號第256章皇帝選秀第174計劃第368以攻對攻第968章傳承第334章猛攻第965章暫時計劃第716章滅國之戰第1002章空前大敗第762章波斯灣風雲第459章不好對付第772章兇險第1005章爭奪要地第134章利令智昏第659章掠奪財富笫979章畏懼第618章攻打柔佛第674章洗劫第842章開國大典第249章真禁海第573章資本主義第616章改變格局第358章謀定後動第981章大明現狀第367章激戰第268章緊急救援第416章破敵第41章換帥第835章惡劣後果。第951章信德首府第134章利令智昏第84章慘烈追殺第106章會戰第401覆雨翻雲第665章騎師第81章葉赫與建奴的恩怨第221章番薯皇帝第1036章適者生存第478章家事第283章皇帝家事第167年山雨欲來無題第243章美人計第634章旗艦第673章政變第774章死訊第847章生活方式第106章會戰第145章政客第244章喜事
第105旗開得勝第611章大計第642章準備就位第1038章大陸強權第117章遼東轟動第635章揚帆南洋第727章前線堡壘第321章交易合作第94章朝廷之上第700章洪水猛獸第580章大典第233章抵達第298章婚禮第770章君臣相得第557章風向第944章穩妥之見第275章志向第733章野心第995章新的佈局第833章嫁禍第349章奴爾幹都司第31章宮廷政變第161章出大事了第976章戰成平手第865章國家信用第549章和談第713章遠航艦隊歸來第618章攻打柔佛第235章拒絕第234章犟驢脾氣第339章賞賜第1001章武器優勢第869章交易第705章策略第479章謀取第51章明升暗降第237章丟臉第826章棄明投暗第396章有驚無險第373章事態擴大第746章第93章開戰在即第865章國家信用第903章迷失方向第137章交鋒第527章驅逐第37章解決第551章未來政策第107章紅衣大炮第679章驢踢腦袋第624章南洋號第256章皇帝選秀第174計劃第368以攻對攻第968章傳承第334章猛攻第965章暫時計劃第716章滅國之戰第1002章空前大敗第762章波斯灣風雲第459章不好對付第772章兇險第1005章爭奪要地第134章利令智昏第659章掠奪財富笫979章畏懼第618章攻打柔佛第674章洗劫第842章開國大典第249章真禁海第573章資本主義第616章改變格局第358章謀定後動第981章大明現狀第367章激戰第268章緊急救援第416章破敵第41章換帥第835章惡劣後果。第951章信德首府第134章利令智昏第84章慘烈追殺第106章會戰第401覆雨翻雲第665章騎師第81章葉赫與建奴的恩怨第221章番薯皇帝第1036章適者生存第478章家事第283章皇帝家事第167年山雨欲來無題第243章美人計第634章旗艦第673章政變第774章死訊第847章生活方式第106章會戰第145章政客第244章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