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章登基大典

所以米柱他在設定開國、登基大典的時候,沒有搞那些什麼虛假的大場面,而是讓這些支持他的將軍和官員們全都站在了身邊,這纔是顯示力量最重要的一種表現。

可以這麼說,在這一刻,南洋帝國所有重要的軍官和將領們都聚集在了米柱身邊,拱衛着他走向皇帝的寶座。

米柱他知道沒有這些人在他身邊爲他打拼,爲他廝殺,他是做不了這個皇帝的,南洋帝國也不可能存在,所以他對這些追隨他們的將軍們,進行了豐厚的賞賜,真正的做到了,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首先是米柱的第一家庭,走向了白宮,走向了正門。

當米柱快要踏上正門的時候,他的夫人楊如花拿着南洋帝國法典,一身禮服,站在了門口。

南洋帝國法典就是南洋軍法典,是他們的第一部憲法,是南洋帝國神聖的核心。

在這個時候第一家庭都停了下來,米柱他穿着最高統帥的大元帥級別禮服越衆而出,走向了楊如花面前,他鄭重而肅穆的把手放在南洋帝國法典之上,準備起誓。

這時候有八名老臣和將軍們也都身穿禮服,站在米柱身後,一起見證這個重要的時刻。

本來現場是非常熱鬧的,百姓們十分喜悅,他們交頭接耳,但在這一刻,一下子突然間都靜了下來,他們正等待着皇帝陛下宣誓的那一刻。

米柱神情肅穆、鄭重其事的宣誓:“我米柱正式宣佈登基爲南洋帝國第一代皇帝,謹在天地及南洋帝國法典前起誓,熱愛南洋帝國、保衛南洋帝國百姓,願世界和平,人民安居樂業。”

米柱他的手放在了南洋帝國法典上面,鄭重其事的做了宣誓。

這讓人們知道南洋帝國公平的地方,也讓人們認識到南洋帝國法典的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就連他們的皇帝陛下都要對着南洋帝國法典宣誓,也會受到南洋帝國法典的約束。

米柱他宣誓以後,軍樂聲響起,八名禮儀官邁着正步,託着一個托盤走了過來,托盤上放的就是南陽帝國皇帝的皇冠和聖神權仗和龍泉劍。

這個時候以陳鼎文、扶漢明、李旦、李天華、魏忠賢、鄭芝龍、李國助、劉承都等八位重臣,他們共同的拿起了這小小的一個皇冠,鄭重其事地放在了米柱的手上,他們也沒有資格爲米柱冠冕,而是將王冠交到米柱手上,他自己冠冕,戴上了皇冠。

然後接過聖神權杖和龍泉寶劍,這是皇帝身邊的三件御寶。

米柱他頭戴着皇冠,左手拿着權杖,右手按在龍泉劍之上,正式成爲了南洋帝國的皇帝。

這一刻米柱感覺到自己內心激情澎湃,好像是充滿了無窮無盡的力量一樣。

他這一位皇帝,他的皇冠跟大明的也是不一樣,他的龍袍也不一樣,大明皇帝的衣服叫做龍袍,米柱他的只能叫龍服,不能叫龍袍,因爲他一樣是穿着軍服,相對的修身、簡便和靈活,樣式跟普通軍服沒什麼分別,只是用的是明黃色,上面繡了九條金龍,是多了很多裝飾性的寶石和褑帶而已。

所以說他的軍服只能叫衣服,不能叫袍,比起大明帝國的龍袍,皇帝的龍袍,至少省了一半以上的布料不止。

米柱帶上了皇冠,拿着他的權杖向他的臣民們揮手致意。

這一刻所有的居民和百姓們都半跪而下,向米柱齊聲說道:“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南洋帝國本來就不流行什麼跪拜之禮,在大明什麼都得跪,如果仕大夫有風骨一點,就叫做男兒膝下有黃金,只跪只跪天地父母,普通人什麼都得跪,但是在南洋帝國這裡基本上都不流行這一套,南洋帝國不流行什麼三跪九叩之禮,最高禮儀就是半跪而下。

南洋帝國這裡有與大明不同的就是在大明見了官你得跪了下來說話,但是在南洋帝國這裡,是不需要向官員下跪的。

即使你看見的是國務院大臣,你也不需要下跪,只有皇室才能夠接受半跪之禮。

今天參加米柱開國大典的,除了十幾萬官兵和數十萬羣衆以外,還有的就是大明信王爲首的大明觀禮團和各國觀禮團。

這個外國觀禮團除了大明的觀禮團以外,還有其他的一些國家的觀禮團也都趕過來了,他們跟大明的混在一起,作爲外國的觀禮團見證了這一個是偉大的時刻。

可以這麼說,南洋帝國成立就成爲了南洋地區最強的一個國家,這些小國家們都必須來這裡進行朝拜了,才能夠保持它們國家的穩定。

南洋帝國跟大明帝國最大的不同,那就是他有極強的對外軍事投放能力,可以對任何一個國家進行干涉。

至於大明他們就相對複雜一些,因爲新成立的這個國家就是他們的挑戰者,挑戰他們的權利的,但是他們迫於無奈,只能來這裡見證了。

孫承宗他們一開始是非常的不高興的,認爲南洋帝國的成立,這是對大明無恥的背叛,這是他們這一代人的失敗。

南洋帝國的成立,讓大明喪失了在南洋地區的霸權地位,估計以後再也沒有國家對他們進行朝貢。

所以他非常的生氣,非常的痛恨,但是在觀看了米柱的開國大典和登基大典以後,他又高興了不少,因爲他認爲這哪裡是什麼開國大典,哪裡是什麼登基大典,說白的就簡單的像兒戲一樣。

甚至他的心裡面有一句話想說出口的,那就是沐猴而冠,像耍猴子戲一樣,堂堂一個國家的成立,一個帝王的登基,這是何等神聖之事?居然在米柱這裡就簡單的像遊戲一樣。

比起大明皇帝的登基儀式,他這裡顯得簡單之極,孫承宗看一看以後心裡面就平衡了好多,他認爲米柱是不敢搞這些,從內心深處還是對大明有所畏懼,有所害怕的。

他雖然搞了登基大典,還是搞得不倫不類,不敢向大明看齊,搞得就像是一個地方總督和官員就職儀式一樣,這樣一來,孫承宗他的心裡面就好了好多。

米柱在南洋成立帝國,雖然這些地方對於大明來說是荒蠻之地,但是他居然敢稱爲皇帝,這就是對大明皇帝的挑戰,但是看他目前搞的這些活動,檔次很低,說明他們對大明朝廷還是有所畏懼的,不敢跟大明朝廷相提並論,實行同樣的禮儀,從這是一想以後,他心裡面就好了很多。

但是南洋帝國就是一個偏遠地方的國家,他們成立南洋帝國,成立所謂的南洋帝國的軍隊,這些土著們高興得不得了的樣子,孔承宗就在想,都是一羣沒有見過世面的鄉下人,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皇帝的登基大典,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大場面,搞這些小打小鬧的場面,就敢說是皇帝,就敢說是皇帝登基的,真是笑死人了。

甚至米柱的白宮,在孫承宗眼裡也顯得是如此的簡陋和寒酸。

當年大明皇帝朱元璋打下了南京以後,重建了一座南京城和南京皇宮的豪邁氣派,還有成祖皇帝重建了北京城,重建了皇宮的這種氣派,那才叫大場面,白宮的規格在內地只是相當於一個藩王的府邸而已,甚至連有些藩王的府邸都不如。

他們甚至沒有祭拜天地,沒有祭拜孔廟,沒有祭拜佛祖道祖這些神人,整個開國大典在孫承宗上些見過大世面的人的眼裡,這一切就變得像兒戲一般的輕浮。

孫承宗本來是不情不願的,但是看到後來他是覺得越看越搞笑了,感覺到南洋帝國的成立,說白了就是一場鬧劇,你米柱除了掛了一個皇帝的稱號以外,其他的都是有點沐猴而冠,十分低級。

他甚至把這一切定義爲一個低配版的藩王就位,這跟偉大的大明皇帝登基慶典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更沒有什麼神聖肅穆可言,說白了就是一羣土人們在東施效顰。

孫承宗有了這些想法以後心情就開始好轉,就開始開朗起來了,他就偷偷的跟後面的戚金說道:“沐猴而冠,東施效顰。”

同爲觀禮團的戚金,他沒有吭聲,但是信王朱由儉他說話了,他看見沒有什麼別人聽到,然後就低聲道:“這一切就像一場鬧劇,他們管這場鬧劇叫開國大典登基大典?”他這是苦中作樂,典型的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的心態。

米柱頭戴皇冠手持權杖,接受數十萬軍民的朝拜,此刻是威風八面,崇高如神邸。

朱由檢無意中說的話被旁邊的文萊國王阿克巴國王聽到了,他知道對方是什麼心理,然後還是忍不住諷刺的說道:“這是在鬧劇嗎?他可是有數十萬軍隊的支持,他擁有的是整個南亞洲地區最爲強大的軍隊,誰敢說這是鬧劇?”

朱由檢他也是一時口賤,他知道文萊國王就是米柱的岳父,人家是一家子,最怕說閒話,然後就說一句:“小王喝多了,一時失言。”他話是這麼說,但是卻是因此而對南洋帝國看不起,這也是不爭的事實了。

只有戚金他在暗歎:“在擁有了亞洲地區最強大的海軍和陸軍以後,米柱還需要整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嗎?”

第774章死訊第477章駱氏家族第706章椰城生活第220小冰河期第900章局面棘手第1000章鐵甲戰艦第51章明升暗降第365章土司之亂第406章爭鬥第95章試探第298章婚禮第586章利益集團第833章嫁禍第721章歐洲大勢第838章因勢導利第982章拔除爪牙第428章處置第472章大破敵軍第862章另類敵人第265章一代豔后第333章火燒建奴第595章強硬第715章第906章落入虎口第801章豬隊友第930章卑鄙無恥第676章刀鋒轉向第102章形勢逆轉第408章守護神第187章拜訪第852章大宗軍購第796章忠義之人第846章風光時刻第367章激戰第810章暗箭傷人第635章揚帆南洋第549章和談第780章南洋之變第1002章空前大敗第127章布棋第1016章兒女之事第708章破城第308章新鮮血液第1029章第447章驚世大勝第397章戰後第256章皇帝選秀第882章準備大戰第120章回京第879章新任司令第242章品茶第249章真禁海第373章事態擴大第753章蔓延第985章穩定局面第571章新職務第917章秘密潛入第352章廠督威風第216章戰略平衡第986章包圍皇宮第704章獨立政體第691章偷襲炮臺第717章靈魂第639章討打第205章納妾第568章偏激第356章盟友第805章公私分明第658章政策打擊第93章開戰在即第441章攻下其城第802章特殊任務第1035章遊說使者第923章抵達錫蘭第584章題詩第400章巧合第258章反擊打臉第882章準備大戰第557章風向第219章番薯第398章大局第845章制度第1002章空前大敗第488章關係第76章經略遼東第231章新年第407章拿下第910章卑鄙第962章重鎮歸降第346章投降第14章漸入佳境第635章揚帆南洋第223章土司第61章名將歸心第365章土司之亂第1009章制海權失第888章慘被偷襲第100章反撲第447章驚世大勝第363章前路艱難
第774章死訊第477章駱氏家族第706章椰城生活第220小冰河期第900章局面棘手第1000章鐵甲戰艦第51章明升暗降第365章土司之亂第406章爭鬥第95章試探第298章婚禮第586章利益集團第833章嫁禍第721章歐洲大勢第838章因勢導利第982章拔除爪牙第428章處置第472章大破敵軍第862章另類敵人第265章一代豔后第333章火燒建奴第595章強硬第715章第906章落入虎口第801章豬隊友第930章卑鄙無恥第676章刀鋒轉向第102章形勢逆轉第408章守護神第187章拜訪第852章大宗軍購第796章忠義之人第846章風光時刻第367章激戰第810章暗箭傷人第635章揚帆南洋第549章和談第780章南洋之變第1002章空前大敗第127章布棋第1016章兒女之事第708章破城第308章新鮮血液第1029章第447章驚世大勝第397章戰後第256章皇帝選秀第882章準備大戰第120章回京第879章新任司令第242章品茶第249章真禁海第373章事態擴大第753章蔓延第985章穩定局面第571章新職務第917章秘密潛入第352章廠督威風第216章戰略平衡第986章包圍皇宮第704章獨立政體第691章偷襲炮臺第717章靈魂第639章討打第205章納妾第568章偏激第356章盟友第805章公私分明第658章政策打擊第93章開戰在即第441章攻下其城第802章特殊任務第1035章遊說使者第923章抵達錫蘭第584章題詩第400章巧合第258章反擊打臉第882章準備大戰第557章風向第219章番薯第398章大局第845章制度第1002章空前大敗第488章關係第76章經略遼東第231章新年第407章拿下第910章卑鄙第962章重鎮歸降第346章投降第14章漸入佳境第635章揚帆南洋第223章土司第61章名將歸心第365章土司之亂第1009章制海權失第888章慘被偷襲第100章反撲第447章驚世大勝第363章前路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