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無可耐何

王威的決定讓韓剛十分的感動,韓剛一向外熱內熱,本來就是一個十分容易感動,王威這麼做,讓他感動萬分。

韓剛說道:“這樣做怎麼可以?”

王威說道:“我都申請了,非常合適的做法?我只是在合適的時候做合適的事情,就像老團長你在米家有難的時候毫不猶豫的出手了,我捫心自問,如果換做我在那裡的時候,我能不能這樣做到?這是對老團長你最大的敬意。”

王威算起來是米柱的連襟,也算是第一家庭中人。

韓剛眼睛有些溼潤,今天的酒沒法喝了。

王威道:“這麼久沒見面了,今天的酒必須要喝,而且錢都付了,是兄弟的,就不要扯這些虛的,那就多喝幾杯。”

他今天包在了這裡,而且還宴請了這麼多軍官們,那自然是大魚大肉,山珍海味儘管的上,王威他說了幾句場面話以後,然後大家就一邊開懷吃喝,一邊吹牛聊天,十分的高興

在南洋軍的軍隊裡面,米家的勢力是非常的大,可以說是如日中天,第一家庭在士兵的眼裡面是相當於皇家一樣。韓剛本來就是一名優秀的指揮官,但是他現在這麼做更是令大家佩服萬分。

這也是這也是王威決定退位讓賢的原因,爲韓剛這麼做他服氣,大家也非常的服氣。

韓剛其實他是一個非常喜歡混在部隊裡面的人,在這裡他可以如魚得水,部隊的兄弟之情相對簡單,談對了就生死相依,不對就老死不相往來,王威的做法令他非常的感動,在猶豫了一下子以後,他還是決定接受了對方的好意。

做兄弟的就要一輩子扶持,又分什麼,彼此呢?

他天生就是一個軍人,除了混在軍隊他什麼東西也不會,現在重返軍界,萬衆矚目,對他來說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當初他一聽說米家出事以後,他毅然放棄了軍職,前來保護米家,這是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他邀請了另外幾位人來參加,對方在經過深思熟慮以後,他們是拒絕了。

因爲當時兵部是明文的下令,誰去米家誰就放棄了軍職,而且這命令是兵部尚書熊廷弼親自下的命令,誰也不允許違抗。

但他還是激於一時的氣憤還是毅然的來了,當時他沒有想過那麼多,其實在米家困難之時,他內心是有一點點猶豫和後悔的,就擔心從此以後就是一名普通的家丁,再也沒有辦法回到部隊中去了,他有幾個女人,他散盡家財,讓她們走了,就怕連累了。

所以今天的宴會氣氛特別的好,大家都是可以生死相托的兄弟,也不會計較富貴,只要高興和開心就在一起。

迎賓樓的事很快就傳到了米柱那裡去了,米柱他十分欣慰和高興,他的手下人都是一羣品格高尚的人,意氣相投的人。

王威這種不計富貴的行爲令他非常的欣賞,非常的高興,誰不希望自己擁有如此的手下,如此深明大義,這是爲他作出犧牲了。

南洋帝國正式進入了公開的籌備階段,他們成立了一個建國委員會,是目前的最高權力機構,負責籌備國家的建立和各項禮儀。

建立一個國家,那可是舉世的盛世,在任何一個地方都屬於最高的禮儀和最豪華氣派的慶典。

南洋軍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值得借鑑的地方也不多,即使是別的國家和大明能與之對等的就是新皇登基。

國家同時成立又新皇登基,這種聲勢還真是少有,他們基本上沒有可以值得借鑑的地方。

所以纔會成立一個建國委員會,研究怎麼搞這樣的活動。

這一個建國委員會,基本上囊括了南洋軍軍政經濟各屆大佬們,還邀請了一些民間賢達人士參加。

南洋軍自建立伊始,他們就是定義漢裔的延伸和傳承,隨着他們順利的成長和佔領的地方越來越多,許多人心就開始野起來,希望自己有這樣的一個國家,開始獨立,不接受大明的約束。

一開始有這種思想的當然是上層領導們,他們這樣做可以獲得更大的利益和更多的好處。

所以說在南洋建國方面一開始是上層在推動的,但是自從第一家庭出事以後,下層方面也有這種想法了,因爲他現在他們也意識到,雖然他們出生於大,但己是獨立的民族和國家。

南洋是是自己一手一腳打拼出來的,是他們努力的結果,絕對不是大明的附屬,也不是大明的奴僕,更不是大明一道聖旨就可以掠奪走的。

他們也可以想象大明把這裡掠奪走了以後,大明各級官員首先就是對他們這些南洋本地的官員進行排擠,然後就是向大明學習,這裡的發展方式與大明完全的不一樣,大家都是覺得他們不好了纔來這裡的,如果再像大明一樣,那又有什麼意義可言?

所以第一家庭出事實,是激發了南洋人徹底的離心離德,他們也開始考慮南洋的最終地位了,是大明的屬地或者一部分,還是獨立的國家,自己當家作主。

這算是天意使然,衆望所歸吧。

所以南洋建國委員會成立以後,成爲他們目前最高的權力機構,領導人就是米柱。

南洋建國委員會宣佈建國的時間,而且還對一系列東西進行定義,邀南亞各國前來觀禮。

在建國那一天,米柱同時會登基稱帝,成爲南洋帝國的皇帝,米家更是成爲皇族。

這樣其實是非常令大明不爽的,即使是以朱由校的爲人,也不可能接受這樣的條件,但是目前沒有辦法,經濟陷入了巨大的困境之中,而且他們也沒有能力干涉南洋帝國的建國,可以這麼的說,南洋帝國的建國已經成爲了事實,沒有人可以干涉它,即使是想地區最強的大明也只能默認這一個事實。

目前的形勢令大明的君臣們非常的爲難,非常的丟臉,作爲地區最強的國家,如果南洋帝國從大明分裂出去,就開了一個非常壞的開頭,大明龐大的疆土將面臨巨大的危機。

但是如果他們干涉南洋帝國的話,很明顯南洋帝國就會拒絕承認大明的債務,大明將陷入巨大的經濟危機之中去,而且有一點最現實的就是,他們怎麼幹涉?

是派兵去打還是強烈抗議?

目前大明是沒有能力向南洋派兵,小規模的兵力就是送死送人頭,大規模的兵力投放,估計他們的戰艦還沒有出到南海就讓南洋軍海軍殲滅了,軍事實力上的弱勢這是大明朝廷目前如此尷尬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大明擁有軍事優勢的話,面對這種情形也就不用多想,直接一句話那就是幹。

就像在萬曆年間的三大徵,地方軍頭在寧夏作亂,播州楊應龍作亂,日本人入侵朝鮮,朝廷根本不用多想,只是這一句話,那就是幹,不服幹到你服爲止。

但是現在好了,南洋的建國像是扯掉了大明最後的一塊遮羞布,讓人們見識到南洋大明帝國的實力,大明無力干涉他,而且這樣子讓他們非常的丟臉。

南洋帝國相雖然與大明相隔了一箇中南半島,山長水遠,但他跟其他的國家如莫臥兒王朝,波斯王朝、乃至於之前的帖木兒帝國是有不同之處的。

那些大型帝國與大響一樣遠,但他們的建立,大明無動於衷,但是對於坐視南洋帝國建立來說,他們就相當於交出了地區的霸權,可以這麼說,一旦南洋帝國成立了以後,大明就在南方地區沒有影響力了。

這樣一來他們就失去了祖先們辛苦所爭奪來的霸權了。

大明雖然沒有對外軍事擴張的慾望,但是相對於朝鮮越南這些地方的控制,還是有非常強烈的慾望的,認爲這地方是大明的藩屏,一旦失去了就會讓本土受到攻擊,所以大明皇帝都是隻要這些地方出事,就一句話,直接出兵干涉。

大明前前後後出了幾次兵,干涉越南的內亂,打到越南人服氣爲止,反正現在就是他們想讓誰當國王,都必須要獲得大明的支持和冊封纔是合法的。

這是霸權,該地區的百姓們也都認同這一點,那就是沒有獲得大名冊封的國王,那就不是一個合法的有權威性的國王。

這就是大明在地區霸權的體現。

但是從今天開始,龐大的南洋帝國的估計會產生巨大的虹吸效應,把他們地區的霸權全部都吸走了,在這個地方以後人們就只會向南洋帝國稱臣,只會向他臣服,以後他們再也不需要萬里向大明派出使者要求冊封,而是直接的向南洋帝國要求冊封。

所以說南洋帝國的建立,雖然說是沒有取走大明一寸土地,但是對大明的影響力卻是前所未有的最大,相當於奪取了他們在地方的霸權和霸主地位,從此以後,大明再也不是地方最強的勢力了。

大明朝廷的官員們都能看到這一點,但是他們又無比的憋屈和無奈,即使是最聰明的陰謀家,最能打的軍事家,他們也不知道如何對目前的局面。

葉向高他一向是號稱多謀善斷,但是他也不知道該用什麼方法來干涉南洋帝國?如果坐視他的強大和崛起的話,估計再過了幾十年,大明就淪爲一個地區的小國了,以後這些國家再也不用向大明請求冊封,南洋帝國才成爲了華夏民族新的領袖。

大明雖然沒有謀求對外軍事擴張的慾望,但是他們一直有着天朝上國的思想,其實這也是霸權主義之一,他們知道一旦讓南洋帝國成立,他們就會失去了地區霸權,正式的淪爲了地區的普通國家了。

就算是大明皇帝陛下朱由校他也無法接受,認爲這是他執政生涯以來的一個巨大的失敗。

第743章大軍出動第521章巧遇第678章生氣的李旦第77章招攬大將第697章敗勢己成第819章進攻第183章歡迎宴第1019章印度皇帝第449章救兵第718章家與天下第93章開戰在即第872章蓄勢待發第622章橫掃海峽第80章七寸第670章海洋文明第544章陷井第795章宴會第864章貨幣第749章帝國黃昏第103章偷襲第594章濠江風雲第535章兵臨城下第785章脫險第856章善泳者溺第177章籌劃第1020章解決方法第30章妄想第532章李代桃僵第299章驅逐第178章形態意識第159章以小制大第101章設局475章喜得貴子第109章大慘敗第617章馬來往事第136章第606章坐而論道第43章衝突第193章迎親第109章大慘敗第268章緊急救援第201章招攬第256章皇帝選秀第333章火燒建奴第849章外交第569章黑化第936章認錢不認人第592章擊垮第483章餘孽第241章力量壯大第47章殺奸謝天下第871章徵兵第888章慘被偷襲第978章征伐策略第582章閱兵式第306章爭執第230章朝儀下第21章謠言第905章第198章新婦第401覆雨翻雲第150章佞臣上位第55章朝廷大勢第271章逃亡第1015章太子難做第285章朱常洵第894章救兵抵達第169章風起雲動第452章察哈爾部第682章改變第120章回京第906章落入虎口第413章初次交手第304章皇后人選第766章皇帝心思第284章選秀第334章猛攻第668章控制力第898章戰後追捕第727章前線堡壘第383章欽差抵達第616章改變格局第418章大捷第1014章天家難事第354章爆發第894章救兵抵達第982章拔除爪牙第836章猜疑第460章優柔寡斷第426章追捕第133章極品琉璃第764章技術革命第232章宣傳第432章大殺招第554章兩難第86章調整第675章目標轉移第701章推薦第341章偷襲第347章名臣
第743章大軍出動第521章巧遇第678章生氣的李旦第77章招攬大將第697章敗勢己成第819章進攻第183章歡迎宴第1019章印度皇帝第449章救兵第718章家與天下第93章開戰在即第872章蓄勢待發第622章橫掃海峽第80章七寸第670章海洋文明第544章陷井第795章宴會第864章貨幣第749章帝國黃昏第103章偷襲第594章濠江風雲第535章兵臨城下第785章脫險第856章善泳者溺第177章籌劃第1020章解決方法第30章妄想第532章李代桃僵第299章驅逐第178章形態意識第159章以小制大第101章設局475章喜得貴子第109章大慘敗第617章馬來往事第136章第606章坐而論道第43章衝突第193章迎親第109章大慘敗第268章緊急救援第201章招攬第256章皇帝選秀第333章火燒建奴第849章外交第569章黑化第936章認錢不認人第592章擊垮第483章餘孽第241章力量壯大第47章殺奸謝天下第871章徵兵第888章慘被偷襲第978章征伐策略第582章閱兵式第306章爭執第230章朝儀下第21章謠言第905章第198章新婦第401覆雨翻雲第150章佞臣上位第55章朝廷大勢第271章逃亡第1015章太子難做第285章朱常洵第894章救兵抵達第169章風起雲動第452章察哈爾部第682章改變第120章回京第906章落入虎口第413章初次交手第304章皇后人選第766章皇帝心思第284章選秀第334章猛攻第668章控制力第898章戰後追捕第727章前線堡壘第383章欽差抵達第616章改變格局第418章大捷第1014章天家難事第354章爆發第894章救兵抵達第982章拔除爪牙第836章猜疑第460章優柔寡斷第426章追捕第133章極品琉璃第764章技術革命第232章宣傳第432章大殺招第554章兩難第86章調整第675章目標轉移第701章推薦第341章偷襲第347章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