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節 仗利器中華軍破敵 仰武道倭武士盡忠

砰!砰!砰……又是一陣齊射,又是一片伏屍遍地。戰場上中華軍士兵不斷地裝彈、舉槍、射擊。此刻他們手中的槍管已然發熱、他們周圍的空氣也早已爲血腥所瀰漫。然而對面的倒幕武士卻依舊不顧一切地向他們衝殺邇來,絲毫不吝惜自己的生命,也不畏懼冰冷嗜殺的槍口。就像倭人崇尚的櫻花一般在戰場上如火燃燒。

可無論詩人的讚美有多麼動人,都不能改變現實的殘酷。當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在步槍的齊射下變成一具具冰冷的屍體。任誰都不得不承認倭人在手持長刀發起衝鋒,面對眼前的長槍毫不畏懼,任身軀在衝鋒中被射得千瘡百孔的同時,也在摧殘着殺戮方的意志。眼前這些中華軍士兵並非剛剛入伍的新兵,更不是什麼善男信女。在北方蒙古草原上的他們也曾像現在這樣一批又一批地屠殺朝自己衝來的蒙古騎兵。但那時他們的心情卻與此刻有着天壤之別。在中華軍絕對的火力優勢下,無論是蒙古騎兵,還是從前的滿州八旗在發起過一兩次自殺式衝鋒後最終都會選擇逃跑。這樣一來在無形中就會激發起中華軍士兵更爲興奮的殺戮之心。因爲殺戮的樂趣本就是看着獵物露出恐懼之色。一方顯得越恐懼越怯懦就越能從感官和心理上刺激殺戮一方的殺氣。而面對眼前的倭人這般整個大隊整個大隊的衝鋒,又整個大隊整個大隊的全軍覆沒,就算是最冷血的人恐怕也忍不住會頭皮一陣發麻。

不過倒幕軍自殺式衝鋒雖一次又一次地衝擊着中華軍士兵們的心理,卻並沒有影響到中華軍上下的士氣。殺氣固然可以從殺戮的快樂中得到,同樣也能由對死亡的恐懼而生。對於眼前的中華軍士兵來說這種恐懼是雙層的。一層是來源於對面倭人那瘋狂得讓人無法理解的武士道。另一層則是出於對軍法的畏懼。須知中國的軍隊歷來就缺少宗教激勵機制,也缺少尚武的傳統。雖說孫露自起兵以來就十分重視培養士兵的榮譽感。在軍隊講軍史,講傳統,抓思想。不過比起歐洲人那深入骨髓的宗教狂熱,倭人那把忠勇和殺人藝術奉爲信仰的武士道傳統。中華朝花二十年重拾的尚武精神實在是單薄了些。更何況漢族的尚武精神很大程度上來源於自身的優越感。因此歷史上強盛的王朝都不缺乏尚武擴張的思想。可一但遭遇挫折失敗,甚至喪失優越感,原先的尚武精神頓時就被自暴自棄所取代。直到整個民族陷入存亡危機時,尚武的血性纔會在保家衛國的口號下再次被喚醒。

當然這種以本民族生死爲賭注的喚醒方式,自然是中華女皇與中華朝的軍方絕對不想嘗試的。爲了彌補這些缺陷,中華朝的軍方制定了一系列近乎殘酷的嚴厲軍法。再配合上相關的“作戰條例”。便有了眼前這支以服從命令爲天職,哪怕前進一步就是死亡也不後退半步的軍隊。

不過讓中華軍士兵感到慶幸的是,他們不僅有先進的火槍,還有犀利火炮助陣。自李耀鬥下令全線進攻以來,中華軍的火炮就沒有停歇過。而相比步槍的齊射,中華軍的開花彈纔算是倒幕軍真正的噩夢。眼看着一批又一批的步兵倒在中華軍的炮口下,原先一路深入幕府軍本陣的阪元吉正趕緊帶着自己的鐵炮騎回援己方本陣。

一干身着鎧甲,手持長槍,身背火槍,疾弛邇來的騎兵自然是威武不凡。然而鐵炮騎的弱點也就此給暴露了出來。過多的裝備讓阪元隊喪失了騎兵在速度上優勢,而在馬背上武士根本無法用滑膛槍來保證命中率。在騎兵與騎兵的搏殺中木質的長槍也沒有馬刀來得實用。因此還未等阪元隊接近中華軍本陣,就以已遭到了中華軍炮火滅絕性的轟擊。雖然身邊的騎士不斷地被流彈擊落。阪元和他的手下還是瘋狂地策馬向中華軍的炮兵陣地衝擊,妄圖破壞掉這一正在吞噬倒幕軍的地獄之門。

轟地一聲,一朵火花在阪元吉正的身旁升起,他的一個侍從當即就被炸成了兩半。可阪元吉正卻依舊端做在馬上直衝中華軍鎮定。緊接着又有兩下炮擊落在了他的身旁,然而阪元吉正卻仍沒有被擊落。見此情形,對面的中華軍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的恐懼。一陣騷動之後,眼看着那個身影逐漸逼近,負責守護炮兵陣地的步兵紛紛將槍口一股腦兒地都瞄準了阪元吉正一個人。

隨着一陣連珠炮似的槍聲想起,阪元吉正的坐騎終於在硝煙中被擊斃了。但讓人驚訝的事,馬上的騎士卻依舊保持着坐姿矗在那裡與馬的屍體形成了一個極其詭異的姿勢。中華軍在驚訝至於,也不禁派人上前查看了一下。卻發現原來阪元吉正之前早已被火炮的彈片擊斃,只不過他將自己綁在了馬上,才一直沒有被擊落下馬。

而就在中華軍炮兵陣地經歷那驚心動魄的一幕的同時,中華軍的建州騎兵旅則在炮火的掩護下順利突破了倒幕軍那少得可憐的火槍隊。而爲首的烏默克更是帶領一干鐵騎切入敵隊,直衝敵本陣。在這裡中華軍騎兵在速度上與衝擊力上的優勢得到了完美的詮釋。武器的革新並不代表每一個兵種都要使用新式武器戰鬥。熱兵器時代的戰爭各兵種之間的默契配合纔是提升戰鬥力的王道。

對於中華軍的騎兵來說,他們並不需要在馬背上像步兵那樣開槍齊射。因爲在他們的背後有強大的炮兵做後盾。光是這點就足夠讓這些來自草原的小夥子們無所顧及地揚刀衝向敵陣。而就在兩百年前,他們的祖先也曾在這片土地上如此馳騁過。如果沒有之後的那場突如其來的颱風,倭國的大門早被來自草原的馬刀挑開。不過這一次再也沒有神風來庇佑這些倭國武士。而在烏默克等人的身後是縱橫四海的中華戰艦。

正當中華軍與毛利部激戰正酣之時,幕府軍也乘機完成了對倒幕軍團的合圍。原本在人數上就處於劣勢的倒幕軍,此刻在中華軍的沉重打擊下更是損失慘重。一些臨時徵調邇來的浪人、武士很快就在重壓下向幕府軍投降了。整個戰場也隨之越縮越小。於是當正午的太陽開始略微西斜時,岡山平原上只剩下了包括毛利綱廣在內的三千殘兵。這些殘留下來的士兵都是毛利綱廣的嫡系親兵。今日之戰對於他們來說不僅是倒幕攘華的問題,更是一場關乎生死存亡的決戰。因爲在他們的背後有着自己的家園、親人與榮譽。此外還有一些倒幕攘華的死硬派武士。當然除了武士道宣揚的無限忠誠和失敗即死的法則讓這些人選擇留下來之外。還有另一個原因促使他們這麼做。那就是幫助他們的主公毛利綱廣自盡。

戰鬥打到這種程度毛利綱廣已經一敗塗地。面對周圍人山人海的敵軍,就算毛利綱廣此刻長了翅膀也絕難脫逃。對於一個武士來說在這樣的情況下,唯一的解脫之道就只有自盡。因此在得知阪元吉正已然戰死的消息後,毛利綱廣便在家臣的守護下在戰場上用他那斬殺過無數人的武士切腹。他的這一舉動立刻就得到了其他倒幕武士的一致附和。

眼看原本異常頑固的倒幕武士突然一批又一批的集體自殺,讓原本打算髮起最後一擊的中華軍也納悶了起來。並很快將這一情況報告給了李耀鬥。其實通過望遠鏡李耀鬥也早就發現了這一情況。同樣覺得難以理解的他不禁回頭向身後的倭國翻譯詢問道:“這是怎麼回事?”

“回將軍。那些武士將戰鬥視做對自己的信仰殉道,並且排除一切雜念,以成爲徹底的戰魂爲榮。現在既已戰敗,也只有切腹自盡亦算是一種完滿。”倭國翻譯神色激昂地回答。若非礙於自己身處中華軍陣營,此刻的他或許早已跑道對面倒幕軍陣前向那些忠勇的武士獻上深深地一鞠躬。

耳聽倭國翻譯如此回答,又見對面的倭國武士不斷地將自己的配刀插入自己的腹部,一種敬畏之情在李耀鬥心中油然而生。然而正當他打算下令全軍停止進攻,讓那些倭國武士完成他們那慘烈的謝幕之時。一旁冷眼觀察的監軍卻上前進言道:“將軍,爲了不影響將士們的士氣。還是請下令進攻吧。”

給監軍這麼一提醒,李耀鬥下意識地打量了一下週圍士兵。卻見不少中華軍戰士的臉上都明顯掛着疑惑,甚至敬畏的神色。李耀鬥立即就明白了監軍的用意。他們此刻進行的是一場有別於中華朝之前任何一次戰役的戰鬥。這場戰鬥無關國家民族的存亡,也不是在守疆衛土。唯一正當的理由是位女皇陛下報仇。可當這一理由碰到倭人那震撼人心的武士道精神時,卻開始有些動搖了。而這種動搖恰恰正是任何侵略軍最怕遇到的事。因爲患得患失是戰鬥的障礙,擔心傷及無辜也是障礙,而對敵手心存崇敬同樣是障礙。李耀鬥明白自己必須克服這些障礙。於是他當即便以不屑的口吻下令道:“別讓那些倭人再演下去了。全體進攻!”

隨着主帥一聲令下,荷槍實彈的中華軍向對面的敵軍發起了最後的攻擊。沒有任何矯情,只是簡單地重複裝彈、射擊。當最後一個倭國武士在中華軍的槍口下抽搐,中華軍的士兵們也就此放下了心中的包袱。無論你的意志有多堅強,無論你是否有神靈護體,在我的槍口下也不過是靶子而已。抱着這樣的想法中華軍的士兵們邁着輕鬆的步伐從敵人的屍體上跨了過去。冷兵器時代的武士精神在這一刻被熱兵器時代的工具崇拜所代替。

周圍的幕府軍的見此情形,在驚愕之餘,也迅速地從先前對倒幕武士的欽佩轉變成了對中華軍敬畏。對於這樣的結果李耀鬥當然是滿意之極。因爲他知道自己已經從裝備上和精神上一同壓倒了倭人。

與此同時,毛利綱廣戰敗自盡,殘餘倒幕武士悉數爲中華軍所屠的消息亦在第一時間就傳到了後方大本營。在那裡剛從戰場上被擡下來的德川光國此刻正纏着繃帶依靠在病牀上。當得知毛利綱廣的死訊後,這個親華派的幕府將軍竟然當場就失聲痛哭起來。直把周圍守護他的醫務人員嚇得不輕。

正當衆人納悶於他們的主公爲何哭泣之時,德川光國的首席幕僚伊藤仁齋緩緩地走進了帳篷。卻見他一邊示意包括荷蘭醫師在內衆人離開營帳,一邊則關切地上前輕聲勸慰道:“主公,您請節哀。要是讓關白大人知道您在這裡爲毛利綱廣痛哭,恐怕對大人您會有所不利。”

給伊藤仁齋這麼一說,德川光國趕忙抹了抹眼淚,長嘆一聲道:“毛利綱廣是個真正的武士。”

“但他的武勇卻並不能挽救國家。”眼見四下無人的伊藤仁齋又恢復了神氣道:“今天的戰鬥已經向世人證明,所謂的武士榮譽根本無法戰勝擁有犀利武器的華人。所以必須讓毛利綱廣這樣的成爲過去。”

“先生的意思是要放棄武士道?”德川光國驚愕道。

“武士道是我大和民族的精髓,當然不能捨棄。但在此國家危亡之際一味地縱容武士胡搞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武士榮譽來自忠誠與武勇。我們要讓他們明白誰纔是他們真正該付出忠誠的人,他們的武勇又該用在什麼地方。爲了重塑一個團結一致的日本,我們必須掃除擋在我們面前的障礙。”伊藤仁齋頗具深意的說道。

“先生說得是。”明白伊藤仁齋德川光國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道。

眼見德川光國接受了自己的想法伊藤仁齋隨即又關切地問道:“主公,你的傷沒事吧?”

“沒事。只是擦破了點皮。照你的計劃我只讓普蘭醫生爲我診斷。”德川光國神色閃爍地說道。

一想到毛利綱廣在戰場上爲自己的信仰玉碎,自己卻在這裡裝傷躲避,德川光國心中不由萌生了羞愧之意。可伊藤仁齋卻毫不介意地說道:“好,事情已經完成了第一步。接下來可就全憑主公您的個人表演了。主公,您可千萬要忍住啊。因爲您現在所做的事關乎大和民族的存亡。”

【……224仗利器中華軍破敵 仰武道倭武士盡忠 文字更新最快……】@!!

()

106 奇伉儷促膝聊祭祖衆狂生擋駕遞請願第40節 多鐸第7節 路(二)第364節 訪英國宗羲薦鄭森 清欠款英主達心願29 威尼斯謀略蘇伊士中華朝指染愛琴海第18節 再戰松山(中)第250節 詮憲政子壯引黃老 結本土新學終脫胎108 爲謀權東林起紛爭受牽制復興心生惱第28節 影子戰場第343節 呈計劃張家玉面聖 調部署李定國回京第30節 茶社雜談第7節 銅錢第2節 魯冀防線第299節 豔陽日奧軍港遇襲 嗅異味英國艦脫逃第314節 中奧軍卡奇灣決戰 牽敵軍施琅下伏筆第354節 黃首相盤算國有化 陳會長聞訊阻危局第353節 御書房君臣交心事 受皇命家明組新行第223節 中華毛利會戰高鬆 德川光國陣前受傷第7節 茶與茶杯第24節 登基第268節 聞徵朝歐洲使憂心 獻書信倭使挑民憤第234節 爲勞力君臣齊謀策 發國債香江印債券第23節 父子君臣第28節 天下之法143 格雷欣婉言拒合作詹姆斯雪夜遭堵截第217節 納新術中西學互補 科學院女皇解衆疑117 議西局張尚書解惑窺商機王會長心動40 精心炮製航海條例英吉利海狼煙四起第337節 接風宴百官互試探 攔馬車主事告密情第232節 御書房女皇教皇子 爲草案諸臣齊進言第十二節第14節 多爾袞的三個心願第307節 定協約華俄定疆域 復皇命世澤勸好友第14節 多爾袞的三個心願第22節 荷蘭人第21節 徐州雪夜(上)第344節 傳皇子女皇嚴訓斥 見聖上學士報喜訊第22節 燕京騷亂39 論關稅衆商針鋒對納進言女皇展宏第22節 雙頭鷹第376節 玻意爾書信聊中華 聽介紹洛克談看法 黑色柳丁第280節 互試探開花彈顯威 遇土人中華軍款待199 徵倭國兩軍擬計劃請出戰皇子闖大殿第301節 下賭注英軍傾巢出 擬計劃海盜對海盜第三十二節56 賢親王贊慕牛津圈玻意耳執意赴中華第33節 交易36 御花園女皇訓皇子科技宮尚書示專利第18節 再戰松山(中)第3節 金鑾殿藩王投新主 御書房衆臣議北疆第323節 定對策宗羲勸好友 通法案朝廷整股市第13節 血染東直門26 浦江畔十六行林立漕鹽弄勞工安身家第11節 禪智寺第316節 接書信英軍議北上 奧國臣圖謀除國賊第13節 血染東直門第213節 御書房紫軒析局勢 午門外鄭森求面聖第29節 促膝談心第20節 寧古塔將軍第10節 遼東戰報第20節 尾聲68 受贊助埃及圖復辟暗投資中華謀運河第25節 孟津渡口66 移僑民商會開農場重膚色土王怠華使第18節 血腥的鬧劇(上)53 剪羊毛王公開財路窺資源沙俄又探手第344節 傳皇子女皇嚴訓斥 見聖上學士報喜訊第351節 候聖駕兩臣懷心事 建央行政商起爭執第16節 前夜(上)第8節 盛京之戰(二)第三十八節152 吳三桂進駐阿爾泰劉宗亮緊咬準葛爾第16節 暗戰(二)第354節 黃首相盤算國有化 陳會長聞訊阻危局45 東印度公司自謀生路女皇特使漫天要價46 龔紫軒舉杯成交易楊紹清穿越法蘭西第289節 儒法爭御前互辯論 尊孝道皇長子探病第三十四節第320節 整股市議員出主意 爲壟斷倆商揣聖意第314節 中奧軍卡奇灣決戰 牽敵軍施琅下伏筆第293節 放貸款中華套白狼 爲債務公爵遠渡洋44 驅紅夷南洋終歸順諾千金中軍護商隊第48節 開封之戰(二)124 馬六甲狐出謀劃策王副會長設宴款待151 察哈爾求援中華朝李定國進抵葉爾羌148 匯城頭雙雄論戰術伊犁城俄使誇海口第40節 對馬基地第17節 中國風狂掃歐羅巴漢使團初臨羅馬城188 崑山廬雙儒達共識玄武湖太沖審明史64 開國門東瀛受衝擊圖奮進倭使窺天學第275節 圍漢城黃首相得意 收戰報弘武皇驚喜第289節 儒法爭御前互辯論 尊孝道皇長子探病第29節 南夷與胡虜84 賞明月粵黨聚瞻園爲案情兩臣起爭執第273節 宋時烈死牢探政敵 起爭執朝華做對比196 德川幕府楚歌四面西北諸藩勤皇倒幕第十節第32節 諜影重重第四十節第43節 桑稻之爭(三)
106 奇伉儷促膝聊祭祖衆狂生擋駕遞請願第40節 多鐸第7節 路(二)第364節 訪英國宗羲薦鄭森 清欠款英主達心願29 威尼斯謀略蘇伊士中華朝指染愛琴海第18節 再戰松山(中)第250節 詮憲政子壯引黃老 結本土新學終脫胎108 爲謀權東林起紛爭受牽制復興心生惱第28節 影子戰場第343節 呈計劃張家玉面聖 調部署李定國回京第30節 茶社雜談第7節 銅錢第2節 魯冀防線第299節 豔陽日奧軍港遇襲 嗅異味英國艦脫逃第314節 中奧軍卡奇灣決戰 牽敵軍施琅下伏筆第354節 黃首相盤算國有化 陳會長聞訊阻危局第353節 御書房君臣交心事 受皇命家明組新行第223節 中華毛利會戰高鬆 德川光國陣前受傷第7節 茶與茶杯第24節 登基第268節 聞徵朝歐洲使憂心 獻書信倭使挑民憤第234節 爲勞力君臣齊謀策 發國債香江印債券第23節 父子君臣第28節 天下之法143 格雷欣婉言拒合作詹姆斯雪夜遭堵截第217節 納新術中西學互補 科學院女皇解衆疑117 議西局張尚書解惑窺商機王會長心動40 精心炮製航海條例英吉利海狼煙四起第337節 接風宴百官互試探 攔馬車主事告密情第232節 御書房女皇教皇子 爲草案諸臣齊進言第十二節第14節 多爾袞的三個心願第307節 定協約華俄定疆域 復皇命世澤勸好友第14節 多爾袞的三個心願第22節 荷蘭人第21節 徐州雪夜(上)第344節 傳皇子女皇嚴訓斥 見聖上學士報喜訊第22節 燕京騷亂39 論關稅衆商針鋒對納進言女皇展宏第22節 雙頭鷹第376節 玻意爾書信聊中華 聽介紹洛克談看法 黑色柳丁第280節 互試探開花彈顯威 遇土人中華軍款待199 徵倭國兩軍擬計劃請出戰皇子闖大殿第301節 下賭注英軍傾巢出 擬計劃海盜對海盜第三十二節56 賢親王贊慕牛津圈玻意耳執意赴中華第33節 交易36 御花園女皇訓皇子科技宮尚書示專利第18節 再戰松山(中)第3節 金鑾殿藩王投新主 御書房衆臣議北疆第323節 定對策宗羲勸好友 通法案朝廷整股市第13節 血染東直門26 浦江畔十六行林立漕鹽弄勞工安身家第11節 禪智寺第316節 接書信英軍議北上 奧國臣圖謀除國賊第13節 血染東直門第213節 御書房紫軒析局勢 午門外鄭森求面聖第29節 促膝談心第20節 寧古塔將軍第10節 遼東戰報第20節 尾聲68 受贊助埃及圖復辟暗投資中華謀運河第25節 孟津渡口66 移僑民商會開農場重膚色土王怠華使第18節 血腥的鬧劇(上)53 剪羊毛王公開財路窺資源沙俄又探手第344節 傳皇子女皇嚴訓斥 見聖上學士報喜訊第351節 候聖駕兩臣懷心事 建央行政商起爭執第16節 前夜(上)第8節 盛京之戰(二)第三十八節152 吳三桂進駐阿爾泰劉宗亮緊咬準葛爾第16節 暗戰(二)第354節 黃首相盤算國有化 陳會長聞訊阻危局45 東印度公司自謀生路女皇特使漫天要價46 龔紫軒舉杯成交易楊紹清穿越法蘭西第289節 儒法爭御前互辯論 尊孝道皇長子探病第三十四節第320節 整股市議員出主意 爲壟斷倆商揣聖意第314節 中奧軍卡奇灣決戰 牽敵軍施琅下伏筆第293節 放貸款中華套白狼 爲債務公爵遠渡洋44 驅紅夷南洋終歸順諾千金中軍護商隊第48節 開封之戰(二)124 馬六甲狐出謀劃策王副會長設宴款待151 察哈爾求援中華朝李定國進抵葉爾羌148 匯城頭雙雄論戰術伊犁城俄使誇海口第40節 對馬基地第17節 中國風狂掃歐羅巴漢使團初臨羅馬城188 崑山廬雙儒達共識玄武湖太沖審明史64 開國門東瀛受衝擊圖奮進倭使窺天學第275節 圍漢城黃首相得意 收戰報弘武皇驚喜第289節 儒法爭御前互辯論 尊孝道皇長子探病第29節 南夷與胡虜84 賞明月粵黨聚瞻園爲案情兩臣起爭執第273節 宋時烈死牢探政敵 起爭執朝華做對比196 德川幕府楚歌四面西北諸藩勤皇倒幕第十節第32節 諜影重重第四十節第43節 桑稻之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