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節 茶與茶杯

五月的南京,春意融融。玄武湖畔桃花依舊,那粉紅fen紅的花瓣隨風而舞飄落在碧綠色的湖面上。湖畔一個不起眼的小築中一個神色清朗的老者正同一妙齡女子對弈。一旁的爐子上正煮着一壺茶水。兩人均是那麼的全神貫注絲毫沒有注意到飄落在茶水中的花瓣。只見那女子手持白子遲疑了一下終於棄子道:“我輸了。除去剛纔的讓子,老師贏了六目半。”

“不錯,子慧。你已經學會數目了。”老者收起扇子會心的笑道。卻見一旁的茶水已然燒開了。未見書童的老者向外招呼道:“侍書,過來沏茶。”

“老師,讓我來吧。沈大人可是教過我怎麼泡烏龍茶的哦。”說完那女子將早已準備好的茶具端了上來。不錯,眼前的這個妙齡女子正是孫露。而那個老者則是雲山學院的院長陳子壯。由於其曾出任過崇禎朝的禮部右侍郎所以這也被招到了南京授予右督御史之職位。但讓孫露感到意外的是自己的老師雖然到了南京卻謝絕了這項任命。於是孫露一邊燙盅熱罐一邊向陳子壯問道:“老師,我有一點不明白。老師爲何謝絕了朝廷的任命?能爲國家出力不是正是老師一直希望的嗎?”

“老夫只是謝絕了朝廷的任命。可沒說不爲朝廷出力啊。確實,以前老夫一直希望能重回朝堂。可是在廣東做了三年的議長還真是感慨頗深啊。如今的朝廷雖然效仿宋時有所謂‘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之說。可依老夫看子慧你這是要‘與紳賈共治天下’。但紳賈重利輕義,缺少仁慈之心。若真是完全同他們共治天下。恐怕他們爲了‘利’會不惜犧牲百姓。所以老夫覺得與其去朝堂不如留在議會更有意義。”陳子壯意味深長的說道。身爲廣州議會議長的他深刻體會體會到了議會的重要性。可同時也看到了商賈地主們把持議會的黑暗。

“與紳賈共治天下?老師的評語還真是一針見血啊。那老師認爲如何能解決這個問題呢?要知道那些紳賈雖然重利。但卻代表着大多數人的利益。可謂是‘民’中的代表啊。”孫露略帶苦澀的回道。確實,現在無論是廣東的議會還是江南的議會都帶有一定的封建色彩和宗族色彩。且幾乎是被地主鄉紳所控制的。這些人根本不可能有半點“自由民主”的意識。他們腦中只有錢和權利。但孫露並不在乎這些,也沒辦法改變這些。她不在乎那些個議員是否有“自由民主”的思想;不在乎某些地方議會看上去象宗祠;不在乎議會的議員同官僚狼狽爲奸。

“所謂的議會不過是貴族和地主爲了保證自己利益不受皇權的侵害而組成的一種聯盟;所謂的憲法只是他們同國王簽定的一份契約。”這是孫露在拜讀了英國的《自由大憲章》再加上自己在廣東兩年的經驗所得出的結論。當初爲了有所借鑑孫露在廣東時就託傳教士幫她翻譯了英國的《大憲章》。《大憲章》當時給孫露的感覺是:“它是個封建契約文件”。“自由”二字只是附帶品。它頭上的“光環”是後人憑着主觀意識給加上去的。如果說號稱“議會之母”的英國議會現在都是如此。自己這個半吊子議會想要在短短數年時間內做到“形神兼備”幾乎是在癡人說夢。她清楚的知道現在的議會只是一個“軀殼”。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但就算如此孫露依然堅定不移的要製造那個“軀殼”。就象是烏龍茶這第一泡雖然是不喝的,卻能洗茶留香。

“用禮法。以禮化俗。那些鄉紳,商賈之所以見利忘義。那是他們缺少聖人的教化。只有做到教民、養民、保民才能真正的做到通民氣、同民樂。”陳子壯說出了自己這兩年的心得。在他看來廣東許多議員就是因爲自身修養太低了難以做到爲民請願的水準。

開始第二次注水的孫露聽陳子壯這麼一說手不由的一抖差把水給灑出來。還以爲自己的老師會有什麼高見呢。沒想到竟然是“用禮法”。太諷刺了吧。自己還一個勁的想怎麼使議會不受禮教的束縛。這倒好要用禮法教化下面的那批議員。不過陳子壯後面的一句“教民、養民”孫露還是很受用的。畢竟發展教育提高全民素質一個國家復興的重要一步。但問題是你用什麼來教育全民?自然科學倒是沒問題的。思想呢?現在的孫露可不會認爲自己帶來的政治教材能教育全民。畢竟在孫露原本的那個時代道德的力量已經漸漸減弱了。相比道德孫露更相信法律。那法律從哪裡來?孫露可沒本事把後世的法律一股腦兒的帶來。這個時代其他國家的憲法也沒出現。除了英國的《大憲章》孫露幾乎沒有參照物。而明朝的法律又是建立在幾千年的封建禮法上的。廣東現在在經濟糾紛上效仿英國由商業協會出面組織法庭解決。但在刑事案件上還是由廣東官府依照《大明律》來處理。孫露忽然發現饒了一圈後又饒回了原來的位置。自己還得面對“禮教”二字。有些欲哭無淚的她只好嘆了口氣提起壺蓋,在壺口平颳了幾下。蓋上壺蓋後再用沸水再壺的表面澆了幾邊。這個泡茶步驟叫“內外夾攻”又稱“重洗仙顏”。想想若是在清末還可以借鑑西方的理論和法律 “內外夾攻”讓中國原本的思想和制度來個“重洗仙顏”。可是現在自己找誰“內外夾攻”去。

見孫露莫不做聲的樣子陳子壯微微一笑道:“子慧是不是還對‘禮法’有誤解?”孫露對禮教的牴觸是衆所周知的一件事。特別是一開始對程朱理學。在陳子壯看來那是一種近乎偏執的厭惡。當然這些年是好多了。對此陳子壯一直搞不清楚是什麼造成了孫露會對程朱理學有這樣的態度。

“這個,”孫露遲疑了一下終於正視陳子壯道:“老師,我認爲以如今的情況再用以前的禮法來教化民衆不合時宜的。所謂半本論語治天下的時代已經結束了。老師在廣東也看見了如今已是‘海國時代’。以儒學的保守如何面對西方帶來的科學知識。原本士、農、工、商的級別已經被打亂。農雖然還是根本但其主導地位已經被商所替代。商的本質是逐利。理學關於‘存天理,滅人慾’的理論必將抑制商的發展。我們需要的是言‘私’言‘利’。我們要以‘利’制‘王’、以‘法’制‘王’。這都是以前從未出現過的情況。試問過去的‘禮法’如何能適應這種新的制度。如何能保證它不會成爲我們的障礙。”

陳子壯沉吟了一下反問道:“子慧,你可知儒家原本只是講lun理道德的。對於宇宙萬物的本原並沒有自己的解釋。爲了對儒學進行補充歷代的學者們都極力想從別的學說中找到答案。所以漢儒繼孔子之業,取六經以釋其仁學,即‘經學’。而宋儒取佛老之義,以理或道爲根本,遂成‘理學’。而我朝的先有王明陽吸取了道家之說,認爲心是宇宙本元。於是就有了‘心學’。後來又有徐子先、李振之等人嘗試用西學的格物理論,也就是你所說的科學對儒學進行補完。”

聽陳子壯這麼一說孫露也沉默了。確實就象陳子壯所說的廣東研究院的學者大多是理學的學者。通過他們孫露知道了儒學本身是沒有自己的宇宙觀的。也就是說它缺乏理性。爲此千百年來儒家的學者們一直希望從佛學或道學中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宇宙觀的。告訴他們萬物的本源是什麼?不過由於佛學和道學本身也是缺乏理性的結果效果並不好。明末隨着西方自然科學和哲學的傳入。學者們又寄希望於自然科學來爲他們解釋宇宙的本原。想通過吸取西方的哲學思想來使自身理性化。理學學者推崇嚴謹的自然科學這是不爭的事實。這點連孫露本人都無法辯駁。但她還是不甘心的說道:“但以程朱理學作爲標準來科舉八股確實禁錮了讀書人的思想。這一點老師比我看得還要多吧。儒以理殺人這也是不掙的事實啊。”

“程朱理學雖有‘存天理,滅人慾’之說。但正因有理學的‘格物致知,窮理盡性’。研究院的學者們纔會孜孜不倦的研究那些格物原理。雖有‘如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之說。但理學同時也提出了‘以道制王’。儒家的“萬世法”就象這茶水一樣。漢有公羊,宋有朱理,到了我朝又分化出明陽。歷經多次的沖泡。或許有濃有淡、有澀有甘。但其本身卻是無形的。決定它形狀的是裝它的茶盞。也就是上位者。上位者想要獨攬大權的話那就奉‘三綱’爲理。若上位者想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話就奉‘以道制王’爲理。錯不在‘理學’而是在上位者制定的制度。上位者開科是爲了選材,儒生參加科舉是爲了出仕。與其說標準是理學。不如說是上位者的心思。爲了迎合上位者的想法有些儒生就不得不從理學上引經據典,斷章取義。”說罷陳子壯拿起了茶壺倒了杯茶遞給孫露道:“子慧,你不是聖人。或許不能將水變成濃郁醇香的茶。但現在的你是上位者。就象這茶盞一樣能決定茶水的形狀。往後會出現怎樣的新禮法就看你這上位者做出如何的選擇了。”

孫露恭敬的接過了那杯茶,茶水在紫砂茶杯中泛着清澈的光芒。一陣幽幽的茶香沁入心扉。在這一刻她只覺得自己的心平靜了許多。一直以來孫露都在想着如何能避開禮教的影響或是乾脆驅除禮教。但卻從未想過自己所做的事會反過來影響禮教。因爲孫露不認爲以一個人的能力能改變什麼。可陳子壯的一席話卻使她的眼前豁然開朗。是的,自己不是聖人也不是什麼思想家。更不是儒家思想的研究者。自己只是一個上位者。說白了也就是一個政客。

政客不會在意那個理論是否正確,也不在意那個理論是否斷章取義或扭曲其原本的宗旨。政客需要的是能爲自己服務的思想理論。爲了推廣自然科學自己可以鼓吹程朱理學的“格物致知,窮理盡性”。抑制明陽學的“無心外之理,無心外之物”。爲了在輿論上提高商業的地位自己可以批判‘存天理,滅人慾’。轉而鼓吹明陽學的“飲食男女,人之大欲有焉”。既然滿清都能讓“荻夷”變成“正統”。自己爲什麼不能讓儒學鞏固爲自己的統治。想通了這點的孫露從容的喝下了那杯茶。頓時覺得甘甜可口,齒頰留香,回味無窮。卻聽一旁的陳子壯抱怨道:“你的茶藝還有待提高啊。明顯茶葉放多了。”

“啊,是嗎。”孫露不好意思的笑道:“不如,我再泡一次。”

“算了,可別浪費了老夫的茶葉。好的烏龍茶在江南很難搞到的。”陳子壯連忙護住了他的寶貝茶葉。“不過,說起茶葉。倒讓老夫想到了關稅的事。閩南的鄭家又提高了泉州的關稅。子慧,朝廷怎麼還沒制定新的稅收制度。如果按照目前朝廷頒佈的臨時稅制執行的話。一來朝廷的稅收會少許多。二來象閩南這樣不在香江商業協會管轄的地區稅收最終會落到鄭家這種官僚的手中。”

“關於稅收的事,我想等香江商業協會的大股東們到南京後先同他們商量一下。當然這也要包括江南和閩南的商人。畢竟稅收關係到大家的生意嘛。”孫露放下茶杯解釋道。稅制的定理對孫露來說是整個改革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她之所以忙着在唐王正式登基前讓各地先建立起議會有一半的原因就是爲了這項稅制改革。

“哦,是這樣啊。聽說楊會長他們已經到杭州了吧。子慧,你這次的動作可不小啊。不過關於稅制。老夫倒有一個人想要引見給你。”陳子壯神秘的一笑道。

“老師引見的人一定不一般吧。我可有些急不可耐了。”孫露躍躍欲試的說道。卻見陳子壯笑而不語的拂鬚看着孫露。就在這時書童進來稟告道:“老爺,黃公子在外求見。”

“瞧,說曹操曹操就到。”陳子壯起身向孫露說道:“走,咱們一起出去會會那黃公子吧。”

“是,老師。”孫露也跟着起身走了出去。說實話,她確實很好奇想知道陳子壯在這個時刻推薦給自己的會是什麼樣的一個人物。

【……】@!!

()

第38節 兩京風雲第40節 楊府夜談(二)44 驅紅夷南洋終歸順諾千金中軍護商隊第十一節第9節 新安財閥第31節 百家爭鳴第246節 謀朝鮮軍部放長線 佔九州中華軍登陸第1節 私掠艦隊97 金鑾殿寧人拒聖恩御花園皇夫議民權33 互角力提案藏乾坤謀席位黨爭狼煙起第12節 湄公河畔天朝揚威新月城下諸侯臣服37 小見大製造業起步十年功蒸汽機露臉第24節 蜀中攻略(一)第321節 小酒館韓帳房醉酒 英武殿夏將軍答辯第二節第20節 寧古塔將軍第22節 徐州雪夜(下)105 歐洲博士開壇講課中原書生針鋒相對105 歐洲博士開壇講課中原書生針鋒相對第22節 徐州雪夜(下)54 受盤查細作險被捕不甘心賭徒另闢徑第331節 遇援軍英軍得解圍 謊稱援施琅勸盟友175 滿州殘部就地出家蒙古王公獻貢歸順第26節 東林鉅子62 黃太沖怒駁僞科學北諸府籌備開棧道第7章 投命狀第7節 茶與茶杯第17節 中國風狂掃歐羅巴漢使團初臨羅馬城137 吸教訓君臣論治財議金融中華謀霸主第354節 黃首相盤算國有化 陳會長聞訊阻危局第4節 橘子與枳子第七節84 賞明月粵黨聚瞻園爲案情兩臣起爭執第16節 前夜(上)第7章 投命狀第2節 魯冀防線第11節 大同義軍(上)第379節 顧大局皇女斬情絲 爲參政皇長子面聖第32節 諜影重重103 輸官司縣衙門道歉鳴不平懵書生抗議第237節 莫臥爾種植場蓄奴 奧斯曼棉花商受挫73 催糧款官府押公田求說法農夫告御狀第226節 棲霞寺爾梅當說客 爲稅賦而農巧周旋154 東賽汗山官軍遇襲布爾干城蒙兵送信第六節第315節 武裝商船海峽立功 奧軍艦隊後撤求援第332節 追友軍鄭森赴戰場 卡奇灣旗艦對旗艦第34節 歸德之戰第37節 理想與野心186 開商路晉商建銀行生歧義兄弟互辯駁第13節 盛宴(五)第37節 洛陽之戰(二)第10節 遼東戰報118 荷蘭特使忙證身份商會議員共謀利益第305節 聘倭人法國造瓷器 奉重商法王允新政第17節 中國風狂掃歐羅巴漢使團初臨羅馬城第225節 本州島叛軍大撤退 流水宴馮貴指明路209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第18節 再戰松山(中)第366節 識手段總督認新主 爲宗教特使下許諾第12節 北方使者第40節 多鐸第281節 完淳世澤炳燭談心 萬軍兵臨託木斯克第306節 奉皇命俄使抵託城 爲領土兩使起爭執43 三大洋米字旗飄揚太平洋金龍旗獨秀第279節 哥薩克奇襲中華營 夏完淳暗自愁補給第39節 金融革命120 弘武帝外交改陋習衆大臣陸海做選擇第347節 接風宴武官起爭執 瞞姓名奧將探敵情第38節 兩京風雲第303節 怠中華沙俄遇尷尬 審局勢主教提對策第326節 乘龍艦公爵忙奉承 抵印度紫軒送補給197 巧設計島津放手搏聞變故女皇穩局勢56 賢親王贊慕牛津圈玻意耳執意赴中華第5節 溼牛皮175 滿州殘部就地出家蒙古王公獻貢歸順105 歐洲博士開壇講課中原書生針鋒相對第27節 山西烽火(三)第307節 定協約華俄定疆域 復皇命世澤勸好友第3節 議會與申明亭第15節 結社第24節 東路第四十六節第285節 克漢城朝鮮王被廢 受邀請中華軍過江第14節 同氣聯枝(下)201 昭莫多吳三桂大勝雪月夜準葛爾更權第247節 中華軍月夜克福岡 陪審團心繫刺皇案56 賢親王贊慕牛津圈玻意耳執意赴中華第303節 怠中華沙俄遇尷尬 審局勢主教提對策第19節 血腥的鬧劇(中)195 接聖諭衆臣忙佈置發訃告噩耗傳千里第376節 玻意爾書信聊中華 聽介紹洛克談看法 黑色柳丁第278節 蘇赫巴魯心窺火炮 米哈伊爾終明敵情121 審議案國會生歧義遭質疑內閣忙面聖第四十一節第281節 完淳世澤炳燭談心 萬軍兵臨託木斯克第2節 帝都風雲(二)86 刁民小報逼煞官爺法治人治女皇明志第二十一節第229節 更內閣中華起風雲 會重臣跛書生明志
第38節 兩京風雲第40節 楊府夜談(二)44 驅紅夷南洋終歸順諾千金中軍護商隊第十一節第9節 新安財閥第31節 百家爭鳴第246節 謀朝鮮軍部放長線 佔九州中華軍登陸第1節 私掠艦隊97 金鑾殿寧人拒聖恩御花園皇夫議民權33 互角力提案藏乾坤謀席位黨爭狼煙起第12節 湄公河畔天朝揚威新月城下諸侯臣服37 小見大製造業起步十年功蒸汽機露臉第24節 蜀中攻略(一)第321節 小酒館韓帳房醉酒 英武殿夏將軍答辯第二節第20節 寧古塔將軍第22節 徐州雪夜(下)105 歐洲博士開壇講課中原書生針鋒相對105 歐洲博士開壇講課中原書生針鋒相對第22節 徐州雪夜(下)54 受盤查細作險被捕不甘心賭徒另闢徑第331節 遇援軍英軍得解圍 謊稱援施琅勸盟友175 滿州殘部就地出家蒙古王公獻貢歸順第26節 東林鉅子62 黃太沖怒駁僞科學北諸府籌備開棧道第7章 投命狀第7節 茶與茶杯第17節 中國風狂掃歐羅巴漢使團初臨羅馬城137 吸教訓君臣論治財議金融中華謀霸主第354節 黃首相盤算國有化 陳會長聞訊阻危局第4節 橘子與枳子第七節84 賞明月粵黨聚瞻園爲案情兩臣起爭執第16節 前夜(上)第7章 投命狀第2節 魯冀防線第11節 大同義軍(上)第379節 顧大局皇女斬情絲 爲參政皇長子面聖第32節 諜影重重103 輸官司縣衙門道歉鳴不平懵書生抗議第237節 莫臥爾種植場蓄奴 奧斯曼棉花商受挫73 催糧款官府押公田求說法農夫告御狀第226節 棲霞寺爾梅當說客 爲稅賦而農巧周旋154 東賽汗山官軍遇襲布爾干城蒙兵送信第六節第315節 武裝商船海峽立功 奧軍艦隊後撤求援第332節 追友軍鄭森赴戰場 卡奇灣旗艦對旗艦第34節 歸德之戰第37節 理想與野心186 開商路晉商建銀行生歧義兄弟互辯駁第13節 盛宴(五)第37節 洛陽之戰(二)第10節 遼東戰報118 荷蘭特使忙證身份商會議員共謀利益第305節 聘倭人法國造瓷器 奉重商法王允新政第17節 中國風狂掃歐羅巴漢使團初臨羅馬城第225節 本州島叛軍大撤退 流水宴馮貴指明路209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第18節 再戰松山(中)第366節 識手段總督認新主 爲宗教特使下許諾第12節 北方使者第40節 多鐸第281節 完淳世澤炳燭談心 萬軍兵臨託木斯克第306節 奉皇命俄使抵託城 爲領土兩使起爭執43 三大洋米字旗飄揚太平洋金龍旗獨秀第279節 哥薩克奇襲中華營 夏完淳暗自愁補給第39節 金融革命120 弘武帝外交改陋習衆大臣陸海做選擇第347節 接風宴武官起爭執 瞞姓名奧將探敵情第38節 兩京風雲第303節 怠中華沙俄遇尷尬 審局勢主教提對策第326節 乘龍艦公爵忙奉承 抵印度紫軒送補給197 巧設計島津放手搏聞變故女皇穩局勢56 賢親王贊慕牛津圈玻意耳執意赴中華第5節 溼牛皮175 滿州殘部就地出家蒙古王公獻貢歸順105 歐洲博士開壇講課中原書生針鋒相對第27節 山西烽火(三)第307節 定協約華俄定疆域 復皇命世澤勸好友第3節 議會與申明亭第15節 結社第24節 東路第四十六節第285節 克漢城朝鮮王被廢 受邀請中華軍過江第14節 同氣聯枝(下)201 昭莫多吳三桂大勝雪月夜準葛爾更權第247節 中華軍月夜克福岡 陪審團心繫刺皇案56 賢親王贊慕牛津圈玻意耳執意赴中華第303節 怠中華沙俄遇尷尬 審局勢主教提對策第19節 血腥的鬧劇(中)195 接聖諭衆臣忙佈置發訃告噩耗傳千里第376節 玻意爾書信聊中華 聽介紹洛克談看法 黑色柳丁第278節 蘇赫巴魯心窺火炮 米哈伊爾終明敵情121 審議案國會生歧義遭質疑內閣忙面聖第四十一節第281節 完淳世澤炳燭談心 萬軍兵臨託木斯克第2節 帝都風雲(二)86 刁民小報逼煞官爺法治人治女皇明志第二十一節第229節 更內閣中華起風雲 會重臣跛書生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