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節 天下之法

國號與年號確實是一直困擾孫露的一個大問題。正如陳子壯所言底下的大臣們確實擬訂過不少國號給自己參考。由於歷朝的國號,一般都源自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來自創建者原有卦號、爵位;源於創建者原始所或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係;寓意吉祥等等之類。當然也有過象朱元璋那般用白蓮教宗教教義來命名國號的特例。(元末白蓮教的首領韓山童稱“明王”,而他的兒子韓林兒自稱“小明王”。)就封號來說孫露目前還未加封新的王位,也未被授予九錫。因此衆臣便想先擬訂未來的國號,再讓顯德帝根據他們擬訂的國號來給孫露封王。

由於孫露之前擔任過兩廣總兵、湖廣總督、隆武首相等職,所以衆臣自然是提出了不少帶有地域色彩的國號象是“越”、“閩”、“楚”等國號。還有人根據孫露姓氏或是楊家的姓氏,提出了“吳”和“隋”這兩個國號。並建議孫露和楊家在祖譜上同東吳孫氏和隋朝的楊氏套關係。與之相對應的還有人建議使用“宋”,原因是孫露當年是從河南一路南下廣東的。而她本人也自稱來自海外,既沒家屬也沒祖譜,完全可以稱自己是宋室流亡於海外的後裔。但對這些需要修改祖譜的建議孫露卻顯得頗爲不屑。在她看來既然朱元璋都能老實承認自己的“小出身”。自己這個本就不想再造一個世襲皇室的人,自然是不會爲了一個貴族的身份,而去篡改自己的出身,欺騙天下百姓。此外還有人建議過沿襲唐朝的則天武后用過的國號“周”等國號。

就孫露本人來說,她倒比較傾心於原來的國號“明”。日月之下皆我國土,與她心目中那個日不落的夢想頗爲匹配。而且她也希望人們能明白政權的交替不代表國家的滅亡。但孫露的這個想法很快就受到了衆臣的一致反對。在他們看來一個新朝沿襲前朝的國號不但不符合禮制,更是一種不祥的舉措。這麼做的結果將極大地削弱新皇的威嚴。會爲日後新朝的統治埋下諸多不穩定的因素。再說復興黨的骨幹們也不想留着“明”字國號來提醒他們曾經犯下的“罪過”。只有一個嶄新的國號才能彰顯出他們的功績來。於是在如此一番反覆爭論後,國號的事情也就這樣被耽擱了下來。眼見此刻的黃宗羲與陳子壯又重提國號之事,孫露知道這事不能再多拖了。於是她脫口而出道:“那就用中華吧。”

“中華?”陳子壯與黃宗羲忍不住和聲驚叫道。陳子壯更是緊皺了一下眉頭暗自嘟囔了一句:“怎麼是兩個字的國號?”

“不錯正是‘中華’。關於國號的事情本相聽取了諸位大人的諸多意見,自己也思略了不少日子。越、楚、吳等等國號都帶有地域色彩,兼有偏安之意。不符合新朝如今廣闊的疆域。而漢、宋、周等國號前人也都用過了。思來想去覺得還是‘中華’二字最爲貼切。”孫露點頭回道。象是怕陳子壯等人接受不了雙字的國號,她又跟着補充道:“國號因力求貼切,寓意吉祥,至於字的多少並沒有規定吧。”

誰知陳子壯倒並沒有就此排斥這雙字國號。卻見他撫了撫鬍鬚搖頭晃腦地說道:“相傳炎帝神農在一夜間造成了三座排空的天柱峰,懷中抱着一座石蓮。天帝一見,萬分驚喜,當即封炎帝神農爲“赤帝”。隨後,天帝沿着天柱峰登上了蓮花頂,騰雲駕霧,昇天而去。此便是‘三味生奇花’的由來。後人爲紀念炎帝的功德,以此爲典故稱天台山的蓮花峰稱爲‘中華’。因此我中原之地也別稱爲‘中華’。如此想來‘中華’二字卻有道理。”

“恩,不錯。昔日中華大地上諸部混居,其血緣宗族各不相同。因諸部共用‘夏禮’故稱‘諸夏’,又稱‘華夏’。如今的新朝也與那時一樣疆域之內多族共存。只要各族都能奉我中華之禮,那我等亦能共稱中華一族。”黃宗羲也跟着點頭附和道。顯然他對孫露的這個提議也很滿意。

“這麼說來兩位也覺得以‘中華’爲國號很合適咯?”孫露試探着問道。

“那是當然。相信沈大人他們知道大人您想出的國號後也會欣然同意的。‘中華’二字確實要比歷代諸朝的國號要有氣勢得多。不知大人您是怎麼想到此二字的?真是太妙了。”陳子壯一邊回味着“中華”二字,一邊欣然詢問道。

“老師真是過獎了。其實‘中華’二字也不是本相憑空想出的。本相自幼隨父母流浪海外,雖未見過中原故土,卻時刻不忘‘中華’二字。對外則自稱華人或是中國人。時刻不忘我等來自泱泱大國,禮儀之邦,無論如何艱苦,都不能辱沒祖先。因此,諸位大人提及國號之時,本相腦中頭一個反映而就是這兩個字。”孫露低垂着眼眸回答道。雖然她的這番話語完全都是在瞎編,但言詞之中對於中華二字的感情卻是真真切切的。因爲那代表着一份難以釋懷的回憶與赤誠。

“原來如此。沒想到此二字後頭還這樣一段典故。想來我華夏子孫亡命國外、浪跡天涯的不在少數。從前朝廷一直視這些人爲自棄王化的頑民。卻不想這些海外的遊民依舊心繫着中華故土。如今大人以‘中華’爲國號相信一定能將這些遊離於中原之外的遊子重納天朝的麾下。”陳子壯感觸頗深的頷首道。雖說他並不知道孫露那是在說謊。但是來自嶺南地區的他清楚的知道目前明朝在海外的移民是股不可忽視的力量。而這些人多是因異族入主中原或朝廷緝捕而流亡海外的。也有不少是沿海地區受不了苛捐雜稅而脫逃的遊民。所以他們對中原的政府朝廷並沒什麼好感。只能通過強烈的民族感情來寄託對故土的深深眷戀。因此孫露也不算是在瞎編。至少“中華”、“華夏”、“炎黃”等詞在海外遊子的心目中確實佔有無可替代的地位。

“老師所言甚是。吾等可先奏請皇上加封首相大人爲中華王,繼而再在日後受禪之時公佈新國號。如此一來便名正言順了。”此刻的黃宗羲已然將中華二字當作了新國號,卻見他又躍躍欲試着向孫露詢問道:“不知首相大人年號定了嗎?”

“年號之事就按諸位大人的意思取‘弘武’二字吧。”孫露不假思索的就回道。

“太好了,首相大人您也是覺得新朝在天下太平後,要莫記尚武的精神吧。”黃宗羲見孫露選了他們建議的年號,當下便歡欣鼓舞地喃喃自語道:“中華朝,弘武元年。大人,不如新憲誥就改全稱爲‘中華帝國弘武憲誥’吧。”

“弘武憲誥。”孫露滿意地回味了一番憲誥名稱後,連連點頭道:“恩,不錯。但是既然名稱與年號都改了,該不會影響到憲誥修訂的進程吧。”

“大人請放心,這點東西修改起來並不麻煩。況且能將新國號與新年修入新憲誥也是吾等下屬的榮幸。”黃宗羲欣然領保證道。

“能趕得急就好。本相希望整部憲誥能在受禪儀式前整編完畢,並交由國會審覈通過。”孫露說到這兒,不由在心中盤點了一下自己登極前需要完成的各種任務,不禁發現這時間還真是緊迫。

“怎麼?首相大人您現在就要向國會公佈憲誥了嗎。不是說要在您登極那天才向天下百姓公佈嗎。”陳子壯見孫露將憲誥訂立的期限卡得如此之緊,不由地便開始納悶起來。

“是的,準確的說應該是先由內閣司法院將新訂的憲誥交於國會審覈。經過國會審覈通過後,再交由君主於登極大典那天向天下公佈。”孫露將自己心中立憲的流程向陳子壯等人大致的介紹了一下。

而陳子壯等人顯然對孫露的這套流程感到頗爲不解。卻見他與黃宗羲面面相窺了一眼後,疑惑的開口道:“大人的意思是要將憲誥交給國會來通過嗎?可是大人,王法與祖訓歷來都是由開國皇帝制訂並頒佈的。怎能反過來讓底下的百姓來審覈通過呢。這麼做恐怕與禮不合吧。退一萬步來說,就算您現在將憲誥交予國會,讓國會來修改。國會中的那些議員未必有這個膽子來修改憲誥。更別說讓他們否定您訂的憲誥了。其實大人您只要將憲誥交給國會過個目,禮節性地向他們徵求一下意見,就足以讓天下士人動容,讓天下百姓雀躍了。”

“老師的意思,本相也明白。正如您所言,現在的國會是不敢向本相說個‘不’字的。但本相這麼做並不是爲了譁衆取寵或是收買人心。本相是想讓天下人知道這‘憲誥’不同與以往的王法與祖訓。‘憲誥’非一家一族之法,而是天下之法。就算本相登極即位爲天子亦不能違反這天下之法。既然是天下之法,就要由天下人來制訂頒佈。而國會正代表了天下間的民意。憲誥交予國會審覈通過乃是天經地義的事。”孫露據理力爭道。

孫露的一席慷慨陳詞,頓時就激起了黃宗羲心中的共鳴。卻見他拍手稱讚道:“‘憲誥’非一家之法!不錯,歷朝歷代的王法與祖訓皆是一家之法,非法之法。但立法者必循天下之公,以天下爲主,君爲客。不應由君主一獨夫集立法、司法、軍政於一身,施一家之法。而應由君主、羣臣、議會共掌立法、司法大權。此次我等訂立‘憲誥’從一開始就遵循此道。實乃開有治法而後有治人的先河啊!”

眼見着黃宗羲激動得手舞足蹈的模樣,孫露的眼中不由地泛起了笑意。卻聽她打趣着反問道:“既然黃大人立志要開‘有治法而後有治人’的先河。那剛纔又爲何要勸本相修改憲誥呢?”

“啊!”被孫露這麼一提醒,黃宗羲不覺兩頰泛起了一片躁熱。是啊,自己既然極力主張“法治”,剛纔又爲何要提出修改憲誥的建議呢?想來自己當初蟄伏在野,在冷眼旁觀朝政後,得出了“有治法而後有治人”。而如今自己則是身處朝堂之上,見新主英明有爲,便又開始動搖了起來。正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啊。想到這兒,他不禁又將目光投向了孫露。心想若說當局者,首相大人才算是真正的當局者。然而她卻沒被無上的權利矇蔽雙眼,依舊保持着當初清醒的心境。相比之下自己如此輕易地動搖心志,實在是讓人感到羞愧啊。黃宗羲在心中自嘲了一番後,對孫露崇敬之情又加深了不少。於是他豁然起身,朝着孫露恭恭敬敬地做了個揖道:“首相大人的教誨學生定當時刻銘記在心。”

“黃大人不必如此。其實本相纔是在你身上學到了許多的東西呢。”孫露莞爾一笑,順手扶起了黃宗羲。想到後世民本、法治的思想不少都源於眼前的這位梨洲先生。自己卻用黃宗羲的法律思想來教育他本人。不由也覺得有些不好意思。於是顧不得黃宗羲此刻那激動而又崇敬的眼神,孫露連忙將話題一轉道:“如今憲誥的編撰已經接近尾聲。就不知道國會那邊準備得怎樣了?老師,這次上下國會能招集來多少議員啊?”

“回大人,就目前來看招集滿上國會120席議員應該沒有問題。畢竟上一介國會剛剛結束半年多數上國會議員都還未遠離京師。但想要招滿六成席位的下國會議員,恐怕就有些困難了。大人您也知道,下國會議員來自民間的各個州府散居在帝國的每一個角落。就算現在朝廷快馬加鞭能通知到他們所有人,他們也不可能在您登極前趕來京師。您看是不是,這次就只召開上國會?”陳子壯麪帶難色的回答道。

“咳,本相也知道要在如此短的時間裡將散居各地的議員招回京師確實困難。這樣吧,就照老師的建議去辦。此次登極前只召開上國會,新的憲誥也交由上國會來審覈。”孫露果斷的吩咐道。

“大人英明。”陳子壯一個拱手領命後,又思略一番向孫露正色着進言道:“大人,憲誥、議會之事我等臣下都可以爲您分擔。可是有一件事卻是非要由您來親自解決的啊。”

聽陳子壯這麼一說孫露的心不由咯噔了一下。她知道陳子壯是在暗指楊紹清的事。自從自己那日向紹清坦白一切後,他便再也沒有同自己說過一次話,更沒有在公開場合露過面。而自己也一直忙於處理南京的善後,以及爲自己的登極做準備,無暇再去關注此事。然而躲避解決不了問題。紹清和自己的矛盾也不再只是夫妻矛盾那麼簡單了。孫露知道這一次她必須同將此事快刀斬亂麻的解決掉。

第320節 整股市議員出主意 爲壟斷倆商揣聖意第39節 搏弈之間108 爲謀權東林起紛爭受牽制復興心生惱188 崑山廬雙儒達共識玄武湖太沖審明史第284節 議投降哥薩克出策 入軍營俄總督獻劍第368節 四奔走法王欲結盟 爲南美羣臣生歧義第10節 遼東戰報65 朝鮮自稱小中華莫臥兒吸引衆列強第292節 放國債香江私做主第38節 兩京風雲第45節 火槍與聖水第25節 大投資第34節 密使第32節 忙碌的四月第8節 銀圓第44節 蕙露軒65 朝鮮自稱小中華莫臥兒吸引衆列強176 感聖恩喀爾喀歸附爲將來綽羅斯探路33 互角力提案藏乾坤謀席位黨爭狼煙起109 御花園女皇撫學士科技宮陳王欲進言第三十六節第327節 下決心施琅意決戰206 大隅海施琅扭乾坤臨覆滅倭艦殊死搏第十八節第24節 東路第26節 蜀中攻略(三)第378節 會恩師孫露吐心聲 初長成皇子欲受封第285節 克漢城朝鮮王被廢 受邀請中華軍過江第25節 大投資第221節 倒幕武士以下克上 李耀鬥部以逸待勞第7節 路(二)第5節 科舉第10節 《乙酉憲誥》第三十七節第26節 山西烽火(二)第312節 爲好奇韓半瓶伸手 受鼓動奧斯曼出兵第24節 君與臣(下)第12節 大同義軍(下)第355節 探聖意東林攀裙帶 審局勢復興隨女皇第315節 武裝商船海峽立功 奧軍艦隊後撤求援第15節 東暖閣衆勳釋兵權慶功宴女皇賜王銜第285節 克漢城朝鮮王被廢 受邀請中華軍過江第41節 洪承躊112 官府議會相持如賓各省議員暗自較勁第23節 賜名第2節 奉皇命黃得功赴京 接家書吳克善朝聖第43節 桑稻之爭(三)第11節 禪智寺第27節 蜀中攻略(四)第10節 驚變(一)第2節 奉皇命黃得功赴京 接家書吳克善朝聖75 懲舞弊好友起爭執睹惡行女皇怒招臣第5節 痢疾!第242節 生歧義刺皇案拖延 爲案情督察司採證第362節 陳家明送妻做了結 姚啓聖坐鎮衙門口 黑色柳丁第9節 紅底金龍旗幟下132 吃一箭紅毛長一智憂出路九酋嘆現狀第327節 下決心施琅意決戰164 當先鋒羅剎鬼擺譜充誘餌中華軍死戰第二十二節186 開商路晉商建銀行生歧義兄弟互辯駁第3節 風口浪尖(三)第11節 禪智寺42 展新學歐羅巴目瞪捍寶座尼德蘭宣戰第8節 銀圓第39節 金融革命91 聯合省急尋中間人菲爾德提議驚四座第6節 盛宴(一)第32節 朝鮮使節第301節 下賭注英軍傾巢出 擬計劃海盜對海盜第14節 多爾袞的三個心願第9節 新安財閥第三十五節第34節 百舸爭流第349節 欽差邸所互論案情 馮貴夜見粵國夫人59 齊會師使團盤收穫意偏科親王籌大學第228節 君臣對弈深談巨室 中華女皇艱難抉擇51 歷艱辛澳洲露面容面聖上船長獻寶物第256節 奉天命幕府建鈔局 析孝道華使識倭人第243節 見女皇來賀探聖意 上奏摺宗羲圖朝鮮第31節 百家爭鳴第37節 揚帆195 接聖諭衆臣忙佈置發訃告噩耗傳千里第1節 百萬民舉家闖關東 夏存古初踏遼東土第9節 盛京之戰(三)55 仿武器英倫初成效識龍威護國忌黃禍第358節 衆學究行宮論園林 論教育御前起爭執82 防未然蕭雲述警告爲殖民君臣生分歧第9節 盛京之戰(三)58 司法院苦嘆法不全老百姓樂道青天眼第22節 雙頭鷹第215節 查資料訟師遇刁難 整風氣曉秦訓下屬第16節 暗戰(二)第354節 黃首相盤算國有化 陳會長聞訊阻危局第375節 定青藏張煌言回京 安軍心張家玉出面193 露行蹤田川終落網獻佛像僧侶上金殿99 桂飄香文鼎赴秋闈楓染紅成功遊京都133 忙告辭滿人躲亂局籠勇士可汗當說客第26節 虎狼之師
第320節 整股市議員出主意 爲壟斷倆商揣聖意第39節 搏弈之間108 爲謀權東林起紛爭受牽制復興心生惱188 崑山廬雙儒達共識玄武湖太沖審明史第284節 議投降哥薩克出策 入軍營俄總督獻劍第368節 四奔走法王欲結盟 爲南美羣臣生歧義第10節 遼東戰報65 朝鮮自稱小中華莫臥兒吸引衆列強第292節 放國債香江私做主第38節 兩京風雲第45節 火槍與聖水第25節 大投資第34節 密使第32節 忙碌的四月第8節 銀圓第44節 蕙露軒65 朝鮮自稱小中華莫臥兒吸引衆列強176 感聖恩喀爾喀歸附爲將來綽羅斯探路33 互角力提案藏乾坤謀席位黨爭狼煙起109 御花園女皇撫學士科技宮陳王欲進言第三十六節第327節 下決心施琅意決戰206 大隅海施琅扭乾坤臨覆滅倭艦殊死搏第十八節第24節 東路第26節 蜀中攻略(三)第378節 會恩師孫露吐心聲 初長成皇子欲受封第285節 克漢城朝鮮王被廢 受邀請中華軍過江第25節 大投資第221節 倒幕武士以下克上 李耀鬥部以逸待勞第7節 路(二)第5節 科舉第10節 《乙酉憲誥》第三十七節第26節 山西烽火(二)第312節 爲好奇韓半瓶伸手 受鼓動奧斯曼出兵第24節 君與臣(下)第12節 大同義軍(下)第355節 探聖意東林攀裙帶 審局勢復興隨女皇第315節 武裝商船海峽立功 奧軍艦隊後撤求援第15節 東暖閣衆勳釋兵權慶功宴女皇賜王銜第285節 克漢城朝鮮王被廢 受邀請中華軍過江第41節 洪承躊112 官府議會相持如賓各省議員暗自較勁第23節 賜名第2節 奉皇命黃得功赴京 接家書吳克善朝聖第43節 桑稻之爭(三)第11節 禪智寺第27節 蜀中攻略(四)第10節 驚變(一)第2節 奉皇命黃得功赴京 接家書吳克善朝聖75 懲舞弊好友起爭執睹惡行女皇怒招臣第5節 痢疾!第242節 生歧義刺皇案拖延 爲案情督察司採證第362節 陳家明送妻做了結 姚啓聖坐鎮衙門口 黑色柳丁第9節 紅底金龍旗幟下132 吃一箭紅毛長一智憂出路九酋嘆現狀第327節 下決心施琅意決戰164 當先鋒羅剎鬼擺譜充誘餌中華軍死戰第二十二節186 開商路晉商建銀行生歧義兄弟互辯駁第3節 風口浪尖(三)第11節 禪智寺42 展新學歐羅巴目瞪捍寶座尼德蘭宣戰第8節 銀圓第39節 金融革命91 聯合省急尋中間人菲爾德提議驚四座第6節 盛宴(一)第32節 朝鮮使節第301節 下賭注英軍傾巢出 擬計劃海盜對海盜第14節 多爾袞的三個心願第9節 新安財閥第三十五節第34節 百舸爭流第349節 欽差邸所互論案情 馮貴夜見粵國夫人59 齊會師使團盤收穫意偏科親王籌大學第228節 君臣對弈深談巨室 中華女皇艱難抉擇51 歷艱辛澳洲露面容面聖上船長獻寶物第256節 奉天命幕府建鈔局 析孝道華使識倭人第243節 見女皇來賀探聖意 上奏摺宗羲圖朝鮮第31節 百家爭鳴第37節 揚帆195 接聖諭衆臣忙佈置發訃告噩耗傳千里第1節 百萬民舉家闖關東 夏存古初踏遼東土第9節 盛京之戰(三)55 仿武器英倫初成效識龍威護國忌黃禍第358節 衆學究行宮論園林 論教育御前起爭執82 防未然蕭雲述警告爲殖民君臣生分歧第9節 盛京之戰(三)58 司法院苦嘆法不全老百姓樂道青天眼第22節 雙頭鷹第215節 查資料訟師遇刁難 整風氣曉秦訓下屬第16節 暗戰(二)第354節 黃首相盤算國有化 陳會長聞訊阻危局第375節 定青藏張煌言回京 安軍心張家玉出面193 露行蹤田川終落網獻佛像僧侶上金殿99 桂飄香文鼎赴秋闈楓染紅成功遊京都133 忙告辭滿人躲亂局籠勇士可汗當說客第26節 虎狼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