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節 訪英國宗羲薦鄭森 清欠款英主達心願

“諸位放心,聯的意思並非是要繼續對奧斯曼動兵。”孫露擡起頭先給在場議員們吃了一顆定心丸,繼而進一步解釋道:“奧斯曼不是說要得到尊重的待遇嗎?那聯就準了他們的願望。簽字地點既不設在南京,也不設在伊斯坦布爾,而是定在巴士拉。不過聯這邊也有個要求,那就是條約簽署完畢後雙方得派使節互訪對方的國都。所以聯會派遣帝國最強大的艦隊前去訪問以示尊重,同樣我中華也會以盛大的儀式迎接奧使的到來,歡迎他們觀察我朝的國會,更歡迎他們參加我朝舉辦的博覽會。”

派艦隊訪問外國,在國內舉辦博覽會,孫露的想法果然出乎了臣子們的意料。但也只是幾秒鐘的時間在場的衆人便已全盤接受了這項計劃。這倒並非是因爲她是女皇的緣故,而是從孫露的設想中幾乎每一個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正如以黃宗羲爲首的文官們大可不必擔心大閱兵會給早已風生水起的海軍在政治上造勢,而李海亦能爲辛苦作戰的海軍官兵爭來他們應得的榮譽,至於那些來自殖民地的代表們更是樂得看見帝國的艦隊前往海外招搖過市爲他們這些天朝子民撐腰。

“陛下放心,臣定會挑選帝國最精良的戰艦與最精幹的戰士陪同特使前往奧國訪問。”卻見那李海頭一個便上前抱拳道。緊接着來自印度洋的議員楊辛榮也跟着上前叩拜道:“陛下聖明。吾等海外僑民願提供糧草補給以迎我天朝雄師。”

眼見海軍與僑民方面接連表態,黃宗羲也跨前一步保證道:“內閣亦會盡快與奧方聯繫做好出使的準備。”

“恩,看到各位團結一心,聯相信這一次的訪問一定能給奧斯曼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孫露意味深長地點了點頭,隨即頗有感觸地說道:“聯希望諸位能明白一個國家的軍力是在戰場上被證明而非是在盛大的閱兵場,強大的軍隊是展示給外人看的,而非是我朝的百姓。”

或許是受了女皇那種傲視天下的氣度所影響,在場衆人當即不約而同地齊聲應道:“吾等謹遵陛下教誨。”

看着底下異口同聲的衆人,孫露並沒有多少感動。因爲在她看來這並非是教條的問題而是人認識上的問題。如果是站在民本的角度上思考問題,這樣的做法原本就是想當然的事,但倘若是站在官本的角度上思考問題,恐怕日後這樣“教誨”的機會還會有很多。當然孫露心裡也明白改變人的認識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她所能做的只是從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壽起。因此她並沒有繼續向衆人發表什麼長篇大論,而是轉過頭向黃宗羲開口道:“黃卿。”

“臣在。”黃宗羲垂手迴應道。

“聯看這次就由施琅作爲正使出訪奧斯曼吧。一方面是他對奧斯曼人比較熟悉,再來奧人對其也頗有忌憚。”孫露想了一下道。

“遵命,陛下。”黃宗羲一聽孫露提起了施琅立即就想起了那日在馬車上同閣爾梅所談的內容。感嘆於無巧不成書的他立即就向女皇進言道:“陛下,既然朝廷向奧斯曼派了艦隊前去訪問,那英國那邊是否也應該派支相應的艦隊過去簽約呢?”

由於英國不同與內部相對穩定的奧斯曼,所以中華帝國從一開始就將談判的對象鎖定在斯圖亞特王室身上。當然作爲中華帝國未來安排在歐洲的一顆重要棋子,也爲了中英雙方日後的合作着想,中方在談判過程中刪減了有關禮節名分上的內容,而是將主要精力擺在了經濟、軍事以及殖民地的劃分問題上。此時的斯圖亞特王室在經濟上早已受制於中華朝,在軍事上更是無法同中華帝國的大軍相抗衡,因此早在戰爭結束之前雙方就已經達成了一份令互相都滿意的停戰條約,只不過出於政治與外交上的考慮中英雙方目前都還未對外公佈而已。

此刻見黃宗羲提起了這事,孫露也認爲是該就中英問題向外界表個態了,這麼做至少能給蠢蠢欲動的歐洲大陸一個適當的警示,因爲據她所知法國人這段時間可沒少在伊斯坦布爾活動。想到這裡孫露便點頭問道:“那依卿看來派誰去比較合適?”

“回陛下,西洋人與奧人相妨向來都重武,因此這正使還是該派個武人前往。此次鄭森鄭提都在印度洋戰場上表現出衆,臣以爲派其領隊前往英國是再合適不過了。畢竟英國只是西隅一偏遠小國,我天朝派一員武將前往也不失體統。”雖說黃宗羲推薦鄭森前往英國多少有些別有所圖,可他的這一建議倒並非是空穴來風。須知前朝派往朝鮮、倭國的使節也不過是些五、六品的青衣小吏,就國土而言英國與朝、倭兩國是半斤對八兩,而那朝、倭兩國好歹也是“熟藩”,可英國在衆人眼裡卻是地地道道的“生番”,因此此刻派剛剛升任四品准將的鄭森前往英國反倒是像給了英國人莫大的面子一般。

“鄭森?”孫露聽罷下意識地瞥了一眼底下低着頭的黃宗羲,隨即點頭道:“恩,就依卿所言吧。”

…………

話說孫露在南京城內擬訂訪英人選之時,遠在大陸另一頭的英王查理二世也正在爲他的復辟大業四處奔走。雖說查理一世被處死之後,查理二世理所當然地就順位繼承了英國的王位,但是依照英國的習俗英王是一定要英國本土即位纔會被英國人所認可,因此此時的查理二世在英國人的眼中還只是“查理王子”而已。不過由於此時的共和政府實行軍事獨裁,並且窮兵瀆武,倒行逆施之下早已失去了民心,各地的農民不斷掀起反對當局和地主的暴動,甚至軍隊中的士兵也出現了騷亂的跡象,以至於就算高級軍官們組成的“安全委員會”也根本無法控制局勢。加之布萊克所率的英國艦隊全軍覆沒於印度洋之上,因此這會兒就連“革命”的中堅力量資產階級和新貴族都開始拒絕給共和政府貸款。面對岌岌可危的政局,英國上下無不希望能有一個強而有力的統治者來幫助他們擺脫眼前的政局,於是人們又將目光轉向了流亡海外的斯圖亞特王室。

誠然查理二世這些年一直躲在歐洲大陸江沒有爲英國人民做過什麼事,可有道是距離產生“美”,更何況目前的英國人急於尋找一個有足夠廚房的統治者來達到建立穩定的社會秩序的目的。因此自打克倫威爾去世以後,英國本土就一直同流亡海外的斯圖亞特王室保持着“密切”的聯繫。當然爲了最大限度地拉攏國內的勢力,查理二世也拋出了一系列誘人的條件。

例如允諾在即位後不收回在內戰中從王室和教會手裡沒收的土地;例如赦免所有反對君主專制的革命者;又或是保證宗教信仰自由等等之類的允諾。事實上如果歷史的軌跡沒有發生偏移的話,這些條件本該在1660年4月4日,由查理二世在荷蘭的佈雷達發表,然而中華帝國的介入卻使提斯圖亞特王室推遲了復辟的進程。

時年西曆1664年(弘武十五年),查理二世正隱居於荷蘭的佈雷達,只是他的那份著名的《佈雷達宣言》卻遲遲沒有發表。早在一年多以前查理二世就在其弟約克公爵的安排下從歐洲頭號專制國家法國搬到了歐洲頭號共和制國家荷蘭。當然荷蘭還是中華帝國在歐洲的唯一一個藩屬國,因此明眼人都看得出查理二世突然跑去荷蘭意味着什麼。

“詹姆斯(約克公爵),這麼說中國人同奧斯曼簽訂了停戰協議?”沐浴着荷蘭午後的陽光查理二世舉起瓷杯輕輕地綴了口紅茶向弟弟問道。眼前的這位英王既沒有他父親查理一世那般倨傲的尊貴,也不似克倫威爾那樣擁有桀驁的霸氣,總之從外表上來看查理二世是個溫文爾雅的人。

然而坐在對面的約克公爵卻清楚掩藏在查理二世那和藹面容底下的究竟是一顆怎麼樣堅定而狡詐的心。因此就算面對哥哥溫和的笑容,約克公爵依舊還是恭敬地回答道:“是的,陛下。正式的協議會在一年內簽署。因此也該是我們向歐洲公佈同中國人的協議的時候了。”

“哦。我的詹姆斯,不要那麼着急嘛。”查理二世慢條斯理地放下了杯子說道:“要知道無論是同中國人,還是與倫敦的那幫子人,我們都已經談得差不多了,現在唯一需要等的就是時機。時機,懂嗎?”

“陛下,您認爲時機還沒到嗎?”雖然不喜歡哥哥故弄玄虛的模樣,約克公爵還是耐着性子附和着問道。

“快了。”查理二世語調輕鬆地反問道:“詹姆斯,知道我爲什麼遲遲不肯向倫敦那幫傢伙發表宣言嗎?這可不是我討厭他們忘恩負義的緣故,雖然我知道這些人根本靠不住,而是如果我在中國人宣佈停戰協議之後即位,那我們就可以將王室欠中國的債務全都推到那些叛逆的頭上去。天知道那些中國人的條件有多麼的苛刻。如果讓英國民衆知道我們同中國人簽下了那樣的協議,憤怒的人羣非把我們撕爛了不可,可如果有替罪羊爲我們出頭那情況就另當別論了。到時候我們還能按照中國人事先達成的協議在公衆面前刪掉協議中的幾項條款,這樣一來人們就會把王室當作救世主一樣看待。他們會認爲是王室不計前嫌地救了他們。”

“陛下您真是英明。”約克公爵嘴裡雖恭敬地應着,可心裡卻在止不住地冷笑。須知查理二世所謂的計劃那可都是他詹姆斯從東到西走南闖北奔走出來的,而他這位好王兄卻整日待在郊外的城堡裡享受着來自東方的紅茶。

“詹姆斯,別顧着說話,紅茶涼了可就不好喝了。”查理二世好心地提醒道。其實此時從茶壺內倒出的茶水早已淡得看不出茶色。只見一旁的侍從小心翼翼地用一把銀製的夾子將茶壺內的茶葉渣一一夾出平分於麪包片之上,然後再刷上上等的黃油當做茶點端到了兩人面前。卻見略微發福的查理二世端起一片茶葉麪包大快哚頤道:“嚐嚐吧,這是巴黎最流行的點心。”

然而曾經到過中國的約克公爵卻知道在茶葉的故鄉人們往往是將這些殘渣倒掉或是拿去當花肥的。只是眼見王兄吃得那麼津津有味,再一想茶葉在歐洲那驚人的天價,他也只得跟着一起大嚼起了“茶葉麪包”。

“詹姆斯,關於我的那筆私人債務邦德先生處理得怎樣了?”查理二世一邊嚼着麪包一邊順口問道。

“陛下放心,您的那筆債務已經一筆勾銷了。”約克公爵放下面包恭敬地回答道。多數情況下他都是一個十分注重儀表的人,特別是去了一次中國之後他便越發地覺得歐洲的君主們有必要加強這方面的禮節修養。

“哦,是嗎。那太好了。”查理二世一聽債清了頓時食慾大增不一會的功夫就又吃下了四片塗滿黃油和茶葉的麪包。只見他打了個飽嗝喝乾淨了早已沒了茶香的紅茶,然後愜意地說道:“詹姆斯,不可否認我們的邦德先生確實是位辦事牢靠的萬事通。”

“是的,陛下。不過邦德先生的報酬也一向高得很呢。”約克公爵望着淡棕色的茶水喃喃地說道。

“怎麼?詹姆斯你還在介意那塊殖民地嗎?”查理二世不置可否地擡起眼皮反問道。

“陛下,我怎麼敢呢。要知道到目前爲止那個東方大國想要的東西可從來沒有失手過,更何況現在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去忤逆那條‘龍’的意志。我只是有點嫉妒邦德先生的好運罷了。”約克公爵略帶自嘲地說道:“他可擁有一個慷慨的主人啊。”

“是啊,作爲‘龍’的僕人確實風光無限。不過像聖喬治那樣的屠龍勇士纔是基督世界的希望吧。”查理二世不無感慨地說道:“哦。詹姆斯別用那種眼光看着我,在龍的僕人與屠龍勇士之間,我還是願意選擇順從龍的意志。畢竟你我都不是聖徒,也不是勇士。”

第296節 遊南京英夷大開眼 聞下落公爵訪博士第285節 克漢城朝鮮王被廢 受邀請中華軍過江第40節 楊府夜談(二)第217節 納新術中西學互補 科學院女皇解衆疑184 爲峰會羅威細進言債臺築英倫局勢亂第365節 聞易主衆移民憂心 抵弗州詹姆斯賣乖148 匯城頭雙雄論戰術伊犁城俄使誇海口第351節 候聖駕兩臣懷心事 建央行政商起爭執152 吳三桂進駐阿爾泰劉宗亮緊咬準葛爾第21節 徐州雪夜(上)40 精心炮製航海條例英吉利海狼煙四起39 論關稅衆商針鋒對納進言女皇展宏第18節 再戰松山(中)第1節 明朝的綠野仙蹤第288節 內閣廳太沖議封建 御書房來賀獻民律121 審議案國會生歧義遭質疑內閣忙面聖78 劉富春名動直隸府督御史愁眉公社案81 緩矛盾衆臣柬合作稟情況歐使來書信38 頻漏氣寶機難投產鬧棉荒夷布入中原第24節 君與臣(下)159 獲水源輜重營德救巧碰面雙俊傑初識第357節 爲選舉太沖應聯手 探聖意闢疆會小妾176 感聖恩喀爾喀歸附爲將來綽羅斯探路第228節 君臣對弈深談巨室 中華女皇艱難抉擇第301節 下賭注英軍傾巢出 擬計劃海盜對海盜210 天守閣李耀鬥定策神山下李定國祈禱199 徵倭國兩軍擬計劃請出戰皇子闖大殿第239節 定戰術軍民互合作 爲埃及諸使匯開羅第360節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黑色柳丁第225節 本州島叛軍大撤退 流水宴馮貴指明路第279節 哥薩克奇襲中華營 夏完淳暗自愁補給70 俄使獻寶弄巧成拙王子求情居心叵測137 吸教訓君臣論治財議金融中華謀霸主第9節 川藏道朝廷設茶行 滇藏道流寇課重稅第303節 怠中華沙俄遇尷尬 審局勢主教提對策第四十五節第三節第352節 兩重臣當廷起爭執 弘武帝獻股組央行184 爲峰會羅威細進言債臺築英倫局勢亂第355節 探聖意東林攀裙帶 審局勢復興隨女皇162 準軍大營父子脫逃翁金河畔滿漢再遇第36節 洛陽之戰(一)第11節 驚變(二)第四十三節第1節 百萬民舉家闖關東 夏存古初踏遼東土第17節 暗戰(三)199 徵倭國兩軍擬計劃請出戰皇子闖大殿第307節 定協約華俄定疆域 復皇命世澤勸好友第301節 下賭注英軍傾巢出 擬計劃海盜對海盜82 防未然蕭雲述警告爲殖民君臣生分歧第8節 遊安南猛龍過靈江 復林邑占城王獻國第4節 帝都風雲(四)第十一節第250節 詮憲政子壯引黃老 結本土新學終脫胎第31節 宗族會議第29節 隆武皇帝(上)137 吸教訓君臣論治財議金融中華謀霸主第四十二節第四十節24 中式國會政法熔權申明亭前大選開鑼第25節 孟津渡口第212節 懲藩屬中華改方針 印度洋華商遇封港116 喬議員感嘆新預算王公子探聽新內閣第31節 蜀中大西146 商會使利誘謀合作駐藏臣爲國納馬幫第11節 殿前論戰第248節 達共識刺皇案裁斷 見女皇蕭尚書請辭第32節 朝鮮使節91 聯合省急尋中間人菲爾德提議驚四座第13節 旅途的終點第9節 蘇州織工第274節 臨大敵朝鮮忙黨爭 中華軍月夜登仁川第256節 奉天命幕府建鈔局 析孝道華使識倭人第13節 旅途的終點第三十六節第22節 荷蘭人第三十四節46 龔紫軒舉杯成交易楊紹清穿越法蘭西第1節 風口浪尖(一)181 北美大陸羣雄逐鹿大西洋上艦隊遭襲第359節 玻意耳西喻東服衆 陳子壯一語驚四座 黑色柳丁第37節 理想與野心第35節 仲夏之夜170 尼羅河上公爵納言君士坦丁英使告密131 投無路滿人附蒙古暗較勁土汗大斗法第316節 接書信英軍議北上 奧國臣圖謀除國賊第16節 暗戰(二)第12節 北方使者第8節 盛京之戰(二)34 王夫之析分拆遷案陳子龍歷數省議席148 匯城頭雙雄論戰術伊犁城俄使誇海口第4節 中華悍龍心繫大漠 北極惡熊指染東土第1節 百萬民舉家闖關東 夏存古初踏遼東土第293節 放貸款中華套白狼 爲債務公爵遠渡洋第368節 四奔走法王欲結盟 爲南美羣臣生歧義第347節 接風宴武官起爭執 瞞姓名奧將探敵情第268節 聞徵朝歐洲使憂心 獻書信倭使挑民憤84 賞明月粵黨聚瞻園爲案情兩臣起爭執第363節 達和約中奧擬簽字 揚國威君臣議閱兵第34節 百舸爭流
第296節 遊南京英夷大開眼 聞下落公爵訪博士第285節 克漢城朝鮮王被廢 受邀請中華軍過江第40節 楊府夜談(二)第217節 納新術中西學互補 科學院女皇解衆疑184 爲峰會羅威細進言債臺築英倫局勢亂第365節 聞易主衆移民憂心 抵弗州詹姆斯賣乖148 匯城頭雙雄論戰術伊犁城俄使誇海口第351節 候聖駕兩臣懷心事 建央行政商起爭執152 吳三桂進駐阿爾泰劉宗亮緊咬準葛爾第21節 徐州雪夜(上)40 精心炮製航海條例英吉利海狼煙四起39 論關稅衆商針鋒對納進言女皇展宏第18節 再戰松山(中)第1節 明朝的綠野仙蹤第288節 內閣廳太沖議封建 御書房來賀獻民律121 審議案國會生歧義遭質疑內閣忙面聖78 劉富春名動直隸府督御史愁眉公社案81 緩矛盾衆臣柬合作稟情況歐使來書信38 頻漏氣寶機難投產鬧棉荒夷布入中原第24節 君與臣(下)159 獲水源輜重營德救巧碰面雙俊傑初識第357節 爲選舉太沖應聯手 探聖意闢疆會小妾176 感聖恩喀爾喀歸附爲將來綽羅斯探路第228節 君臣對弈深談巨室 中華女皇艱難抉擇第301節 下賭注英軍傾巢出 擬計劃海盜對海盜210 天守閣李耀鬥定策神山下李定國祈禱199 徵倭國兩軍擬計劃請出戰皇子闖大殿第239節 定戰術軍民互合作 爲埃及諸使匯開羅第360節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黑色柳丁第225節 本州島叛軍大撤退 流水宴馮貴指明路第279節 哥薩克奇襲中華營 夏完淳暗自愁補給70 俄使獻寶弄巧成拙王子求情居心叵測137 吸教訓君臣論治財議金融中華謀霸主第9節 川藏道朝廷設茶行 滇藏道流寇課重稅第303節 怠中華沙俄遇尷尬 審局勢主教提對策第四十五節第三節第352節 兩重臣當廷起爭執 弘武帝獻股組央行184 爲峰會羅威細進言債臺築英倫局勢亂第355節 探聖意東林攀裙帶 審局勢復興隨女皇162 準軍大營父子脫逃翁金河畔滿漢再遇第36節 洛陽之戰(一)第11節 驚變(二)第四十三節第1節 百萬民舉家闖關東 夏存古初踏遼東土第17節 暗戰(三)199 徵倭國兩軍擬計劃請出戰皇子闖大殿第307節 定協約華俄定疆域 復皇命世澤勸好友第301節 下賭注英軍傾巢出 擬計劃海盜對海盜82 防未然蕭雲述警告爲殖民君臣生分歧第8節 遊安南猛龍過靈江 復林邑占城王獻國第4節 帝都風雲(四)第十一節第250節 詮憲政子壯引黃老 結本土新學終脫胎第31節 宗族會議第29節 隆武皇帝(上)137 吸教訓君臣論治財議金融中華謀霸主第四十二節第四十節24 中式國會政法熔權申明亭前大選開鑼第25節 孟津渡口第212節 懲藩屬中華改方針 印度洋華商遇封港116 喬議員感嘆新預算王公子探聽新內閣第31節 蜀中大西146 商會使利誘謀合作駐藏臣爲國納馬幫第11節 殿前論戰第248節 達共識刺皇案裁斷 見女皇蕭尚書請辭第32節 朝鮮使節91 聯合省急尋中間人菲爾德提議驚四座第13節 旅途的終點第9節 蘇州織工第274節 臨大敵朝鮮忙黨爭 中華軍月夜登仁川第256節 奉天命幕府建鈔局 析孝道華使識倭人第13節 旅途的終點第三十六節第22節 荷蘭人第三十四節46 龔紫軒舉杯成交易楊紹清穿越法蘭西第1節 風口浪尖(一)181 北美大陸羣雄逐鹿大西洋上艦隊遭襲第359節 玻意耳西喻東服衆 陳子壯一語驚四座 黑色柳丁第37節 理想與野心第35節 仲夏之夜170 尼羅河上公爵納言君士坦丁英使告密131 投無路滿人附蒙古暗較勁土汗大斗法第316節 接書信英軍議北上 奧國臣圖謀除國賊第16節 暗戰(二)第12節 北方使者第8節 盛京之戰(二)34 王夫之析分拆遷案陳子龍歷數省議席148 匯城頭雙雄論戰術伊犁城俄使誇海口第4節 中華悍龍心繫大漠 北極惡熊指染東土第1節 百萬民舉家闖關東 夏存古初踏遼東土第293節 放貸款中華套白狼 爲債務公爵遠渡洋第368節 四奔走法王欲結盟 爲南美羣臣生歧義第347節 接風宴武官起爭執 瞞姓名奧將探敵情第268節 聞徵朝歐洲使憂心 獻書信倭使挑民憤84 賞明月粵黨聚瞻園爲案情兩臣起爭執第363節 達和約中奧擬簽字 揚國威君臣議閱兵第34節 百舸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