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節 查案情令史見女皇 收詩詞皇女生思緒

湯泉的行宮深處是晨羲透過雕花玻璃窗悄無聲息的投射到了宮殿角落處的一盞自鳴鐘上。純金的指針恰好在這一刻撥到了白玉錶盤的上的“辰”字上,緊接着清澈的“丁冬”聲立刻就如泉水般在空氣中流淌了開來。然而站在時鐘的左側的一個約莫三十來歲的男子卻渾然不覺的始終保持着嚴謹的站姿一動也不動。恍惚間此人似乎已經融入到了空氣之中讓人在不自覺間就會將其忽略。而對中華朝來說這樣一個人卻是註定要被忽略但又永遠無法抹殺的。

白世玄站在這裡已經有一刻多鐘了。在他的對面透過層層的紗縵隱約間可以望見宮娥們忙碌而又婀娜的身影。可白世玄卻從始至終沒有擡頭瞥過一眼。不僅是肉眼沒瞄過,就連心眼都不曾擡起過眼皮。或許有人會鑑此說他是個假道學、是個毫無生趣的男子。對此白世玄倒是沒有半點否認的意思,他的工作本就談不上什麼風雅。而在這樣的地方也容不得他這樣的人去萌生什麼遐念。說起來白世玄的官銜是警務部下屬安監處的令史。僅是個從六品的小吏。但他卻比其名義的上司警務尚書擁有更多的權限。

例如白世玄所轄的安監處可以在沒有司法院授權的情況下搜查他認爲有必要搜查的場所。監視一切可能會對帝國產生威脅的人或物,可以直接向軍部要求調閱絕密卷宗等等諸如此類。此外他甚至還能在半夜三更將還在熟睡中的女皇陛下從牀上叫起來。當然除了最後一條其他的權限白世玄都已經一一嘗試過了。畢竟到目前爲止他還沒有遇到一件緊急到需要女皇在半夜裡處理的案子。而他之所以能擁有諸如此類的特殊權限則完全是拜其真正的直屬上司弘武女皇所賜。

最初設立安監處的構想是出自前軍務尚書蕭雲的手筆。至於爲何最終這個部門掛到了警務部下屬而非軍務部則就不得而知了。不過有一點倒是可以肯定的依照蕭雲原先的計劃安監處本還有逮捕刑訊的職能。卻被女皇一口給否決了。所以安監處目前雖能監視上至百官下至百姓。卻沒有權利逮捕任何一個人。不過白世玄本人卻不怎麼覺得遺憾。因爲正是如此他才能像現在這般不招人注意,徹徹底底的做一個影子隱藏於角落之中。當然也有熟悉內情的人在背後譏諷白世玄爲“白君子”,以“君子動口不動手”來嘲諷在女皇耳邊嚼舌根子的安監處。對此白世玄卻只是一笑了之。在他看來如果有需要的話。他完全有法子在不違反規定的情況下達成捕人刑訊的目的。只是他心裡十分清楚女皇對這種事的忌憚,因此至今也沒有將這些法子付諸實施罷了。

自鳴鐘流水般的鈴聲過後,紗縵背後發出了一陣細微的摩擦聲。白世玄知道那是宮娥正用玉手將一層層薄如蟬翼的紗縵撩開的聲音。於是他下意識的打起了精神恭恭敬敬的朝着那個正從紗縵背後走來的身影行禮道:“臣白世玄蔘見陛下。這是臣的摺子請陛下過目。”

在白世玄將袖子裡的墨綿摺子雙手奉上之時,孫露也正好在宮娥的簇擁下來到了他的跟前。卻見她隨手接過摺子便打開粗略的翻閱起來。摺子上所寫的內容並不算多也不算複雜。因此這一次孫露一口氣就直接看完了上面的所有內容。然後將摺子往她那寬大的袖子裡一塞隨即滿意的向白世玄點頭道:“卿這次辛苦了。”

“這都是臣的職責所在。”白世玄謙恭的垂手道。而孫露則是蹩了他一眼後,回過頭來囑咐道:“不過既然這事有那麼多人關心着。安監處往後也得多注意點了。”

“是,陛下,臣一定讓人全力追查。”白世玄斬釘截鐵的答應道。

“嗯,那一切就拜託卿了。”孫露緩緩的點了下頭然後便隨着一干宮娥離開了宮殿。

“臣恭送陛下聖駕。”白世玄一邊行着禮一邊則下意識的擡起了頭。望着女皇漸漸遠去的背影他的心頭不由的泛起了一股莫名的疑慮。女皇爲什麼要對那件事那麼關心呢?不過只是一個狐假虎威的騙子而已啊。白世玄當然不會將自己心裡的這些想法給說出來。因爲他知道他的職責只是充當女皇的耳目,而非是在女皇面前呈口舌之利。

正當白世玄將種種疑惑深埋在心中之時,走在行宮長廊上的孫露則在腦子裡回想着自己剛纔所看的那份摺子。這確實是一個有趣的騙子。甚至以這個時代的標準來說可以算是個人才了。孫露不知道那人是怎麼想到那些法子的。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種種手段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同自己卻是不謀而合的。

騙子?呵,是啊,朕又何償不是在使用騙術呢?孫露的嘴角忽然掛起了一絲莫名的笑意。似乎是想起什麼來的她跟着欣然回頭向着自己身邊的一個女官隨口問道:“黃首相與陳會長來了嗎?”

“回陛下,還沒來。依照今日的日程安排陛下該在巳時接見兩位大人。現在纔剛過辰時。”女官必恭必敬的報告完畢後,還不忘補充了一句道:“陛下,那是否先招兩位大人來然後再用早膳?”

這個時代一天之中辰時是吃早餐的時間。亦稱“朝食”。大臣們就算在早朝的日子裡也得先上完朝然後再吃早飯。孫露今天既不想破壞規矩,也不想讓黃、陳二人餓着肚子來同自己商討國家大事。因此她當即便搖了搖頭道:“不用了,朕還是先與華兒一起用早膳吧。”

正如絲綢之路給胸襟開闊的唐朝帶來了胡牀、琵琶等等中亞文化的印記。而今海納百川的中華朝同樣有着多種文明交融的跡象。這一點光是從女皇今日的餐桌上就能一窺一二了。小米粥、蛋塔、桂花糕、杏仁布丁等等餐點五顏六色的擺滿了一桌。此外餐桌上還擺放着一罐牛奶。這自然是爲我們念華皇子與她身邊的金蘭小姐妹淑蓮準備的。

在喝一碗小米粥吃了兩塊桂花糕之後孫露算是完成了自己的早餐。雖說西式餐點有着誘人的色澤與香味卻已不是她這個年紀所喜好的了。反倒是對面的兩個小鬼頭埋頭吃得津津有味。畢竟沒有哪兒個小孩會拒絕這些甜膩的點心。特別是小淑蓮竟然一口氣吃掉了八個蛋塔。讓孫露不得不感嘆這個丫頭不僅繼續了她父親的脾氣還繼承了她父親的胃口。想到這裡孫露不禁憐惜的摸着她的小腦袋問道:“蓮兒在這兒過得習慣嗎?”

“回陛下……”淑蓮連忙嚥下半塊布丁鼓着腮幫子回答道:“蓮兒同念華姐姐玩得可開心了。可梅雪偏說我吵着念華姐姐。”

“哦,是嗎?”孫露饒有興趣的將目光投向了站在楊念華身後的一個粉衣少女身上。卻見那少女不過11、12歲的年紀。被淑蓮這麼一說立即回瞪了一眼。然後低着頭向孫露解釋道:“回陛下,淑蓮小姐活潑好動。可殿下向來喜好清靜。有幾次小婢見淑蓮擾着小姐看書了。所以就說了她兩句。”

“哼,誰說我擾着念華姐姐。”淑蓮撅起了小嘴道:“成天蒙在屋子有什麼好,我那是想帶姐姐出去散散心。”

眼見着梅雪動了動嘴脣還想反駁,楊念華立刻就接上了嘴道:“好,好,好,我的好妹妹,我知道你這是爲姐姐好。”

“瞧。還是念華姐姐明白事理。”淑蓮擺出一副小大人的模樣點頭道。這一下可惹得周圍人等一陣轟笑。就連她本人亦不好意思的跟着笑了起來。

此刻看着難得笑得那麼開心的女兒孫露心中卻有着一絲難言的憂傷。曾幾何時她的華兒也是像眼前的小淑蓮這般愛瘋愛鬧。可現在卻是沉默寡言,平時若非有事絕大多數的時間總是待在自己的寢宮裡足不出戶。儼然是一副習世的模樣。孫露知道自己身爲君王不可能有太多的時間去關注女兒的情況。在愧疚之餘她總是儘量抽出些時間來同女兒進行交流。眼下自然也是個好機會。於是她跟着便接過了話題問道:“華兒。那剛纔梅雪說你待在宮裡看書,不知看得都是些什麼書呢?”

“其實女兒是看這天熱不想出去多曬。所以應了王夫人的邀請爲宮裡的書樓整理書籍罷了。”楊念華柔柔的欠身道。

“陛下,念華姐姐還要詩舍整理詩歌出書呢。所以她很忙的。”淑蓮未等楊念華說完就連忙插嘴道。

“哦,詩社?”孫露擾有興趣的望着女兒問道。

這下可論到楊念華回頭瞪淑蓮那個多嘴的小丫頭了。不過她最終還是老老實實的向母親說明道:“母親,這個詩社其實是去年元宵節。一時興起同進官臣子女們玩的遊戲。後來他們雖然都出了宮卻也時不時也會捎來一些外面時新的詩詞讓女兒品鑑。沒想到一年下來也收集了不少。女兒想就這麼放着也怪可惜的。所以便挑揀了一些優秀的詩詞整理成冊。”

什麼品鑑。莫不是變着法兒的給女兒寫情書吧。作爲過來人的孫露不禁在心中暗付道。不過表面上她還是不動聲色的問道:“那華兒可看見中意的了?”

“有啊。有啊。念華姐姐這些日子一直都在念叨着一首叫什麼來着……哦……是《如夢令》。”淑蓮搶先一步“替”自己的好姐姐回答道。

“母親,您可別聽她瞎說。”楊念華俏臉一紅回頭啐道:“就你多嘴。”

“我怎麼多嘴了。本來就是嘛。”淑蓮不服氣的說道:“姐姐你不是經常唸叨這首詞嗎?我聽這麼多遍都能背出來了,正是轆轤金井,滿地落花紅冷。驀地……驀地……啊。後面我忘了。”

經淑蓮這麼一說在場的衆人再一次被她逗得笑抽了。只見那梅雪沒好氣的接口道:“還說背下來了呢。不過才一句就忘詞了。瞧你羞不羞啊。”

“我纔沒有說謊呢。好姐姐,你是喜歡那首詞不是嗎?”淑蓮拉着楊念華可憐兮兮的求救起來。

“是。是,我是喜歡那首詞。”楊念華只得應了下來。卻見她頓了一頓整了下思緒後便將那首詞頌出道:“正是轆轤金井,滿地落花紅冷。驀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誰省?誰省?從此筆紋燈影。”

“對,對。就是這首了。”淑蓮拍着手鼓掌道:“還是念華姐姐念得好。”

然而孫露聽罷卻不由的楞了一下。這首詞她隱約間似乎在哪兒聽過。可一時間卻又怎麼也想不起來了。這一來可能是她的文辭功底本就不行。對詩歌方面的認識也不夠。所以別說是盜用後世名詩名詞做才女了。就連好不容易借用了一下龔自珍的“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也被史可法當場給識破了。因此她很快就放棄了對腦細胞的無謂浪費。繼而頷首笑道:“嗯,確實是首好詞。那母親可就等着看你整理的詩詞了嘍。”

正當孫露在餐桌上與幾個小丫頭其樂融融的討論着她們這個夏日在行宮內的所見所聞之時。門外忽然傳來了女官恭敬的通報聲:“啓稟陛下。黃首相與香港商會的陳會長在殿外求見。”

“知道了。告訴他們朕馬上就到。”一瞬間孫露就從慈母又變回到了剛纔在長廊上的那個君王。卻見她起身朝着正盯着自己的兩個孩子柔和的笑道:“你們慢慢吃吧。”

看着母親的遠去的身影楊念華心裡不禁泛起了一股悵然。她知道母親不管到什麼時候終歸還是帝王。帝王的心裡國家社稷纔是頭等大事。忽然間一聲清脆的童音打破了楊念華的思緒:“念華姐姐你怎麼了?”

“啊,沒什麼。”楊念華立即收起了心中的惆悵。然後回過頭來捏着淑蓮那肥都都的小臉道:“你個小鬼。下次還敢瞎說。看我不撕爛你的嘴。”

“哎喲。好姐姐。我下次不敢啦。”淑蓮連連討饒道。可一但楊念華鬆了手。她卻像只小老鼠似的一下子竄到了門外扮了個鬼臉道:“念華羞羞。念首詞還會臉紅。”

“小鬼頭你別跑。”楊念華嘴裡喊着淑蓮。卻並沒有要站起來的意思。此刻她的腦海裡正映出一副熟悉的畫面。

記得那次她隨李姨去發粥。那是她第一次見到鄉間的軲轆。一時興起之下她自告奮勇的要去打水。卻不想在井邊遇到了一個有着象星星一般眼牟的男孩。那男孩大約也只有十二、三歲的樣子,可在他的注視下十五歲的楊念華卻失手讓水桶掉到了井裡。濺起的水花一下子沾溼了她的花裙子。

“真是的。爲什麼每次唸到那首詞都會想起那天的事呢?”楊念華咬着嘴脣喃喃的說道。

第17節 國會(一)第329節 弄玄虛摩根得先機 爲殲敵施琅縱英艦第5節 奇貨可居第26節 蜀中攻略(三)第4節 風口浪尖(四)第277節 接命令哥薩克出動 克城池蒙古兵燒殺第14節 多爾袞的三個心願第31節 宗族會議80 舉先例兩臣述隱患細分析首相護公社第三節第15節 本相153 證身份完淳細盤問投朝廷汗王獻糧倉第348節 聞捷報百姓憂物價 姚欽差喬裝探消息第18節 再戰松山(中)第3節 誰是獵物?131 投無路滿人附蒙古暗較勁土汗大斗法第32節 忙碌的四月第228節 君臣對弈深談巨室 中華女皇艱難抉擇第16節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18節 紅月第5節 奇貨可居第263節 聯姻親兩世家合作 爲印度王罡謀陸路第29節 促膝談心103 輸官司縣衙門道歉鳴不平懵書生抗議177 弘武女皇宴請番王蘇赫巴魯難擋誘惑第4節 風口浪尖(四)第283節 萬軍圍攻託木斯克 舉白旗傳教士送信第17節 再戰松山(上)第232節 御書房女皇教皇子 爲草案諸臣齊進言第328節 遭遇戰英軍失先機 中華軍卡奇灣再戰198 弘武帝京城送夫君顧寧人草廬祭好友第252節 更血液內閣迎新主 軒轅元議會起爭執第三十五節23 羣臣獻策外儒內法女皇綢繆以權制權173 女皇駕臨蒙古草原小皇女御駕惹是非第310節 憂股市兩士起爭執 見女皇將軍求幫助第255節 走末路島津擔責任 赴長崎紫軒當欽差第259節 黃首相試探繼承權 鎮海公言明國會意第32節 除夕笛聲第40節 多鐸152 吳三桂進駐阿爾泰劉宗亮緊咬準葛爾115 賢首相暢談新五年弘武帝心繫弱勢省第218節 尋謬誤寅旭觀天象 爲民權寧人提建議119 藩屬國四方來朝賀男爵爺驚羨中華制第44節 北京方式第22節 燕京騷亂第13節 巾幗英雄127 爲解分歧羣策羣力各抒己見實業方略52 引山海南荒地得名受封號冒險家揚名151 察哈爾求援中華朝李定國進抵葉爾羌第358節 衆學究行宮論園林 論教育御前起爭執第246節 謀朝鮮軍部放長線 佔九州中華軍登陸第6節 五月內閣29 威尼斯謀略蘇伊士中華朝指染愛琴海53 剪羊毛王公開財路窺資源沙俄又探手第14節 多爾袞的三個心願第254節 董訟師大理寺陳詞 刺皇案依律法宣判第6節 香料羣島華商逞威 中南半島諸侯稱雄181 北美大陸羣雄逐鹿大西洋上艦隊遭襲167 入軍校皇子初長成論預言君臣議時世第2節 魯冀防線第352節 兩重臣當廷起爭執 弘武帝獻股組央行第36節 密談第3節 誰是獵物?第31節 百家爭鳴第二十節第276節 中華軍終抵鄂畢河 羅剎督軍府聞求援68 受贊助埃及圖復辟暗投資中華謀運河123 爲商會家明挽局勢求貸款男爵忙奔走第三十節101 王夫之傲評西夷制弘武皇悉解憲政術104 女皇重薦殖民司長紫軒暢談東瀛經略第31節 皇宮深院154 東賽汗山官軍遇襲布爾干城蒙兵送信第7節 北越誼王隔岸觀火 南越君臣禍水北引148 匯城頭雙雄論戰術伊犁城俄使誇海口第10節 遼東戰報第344節 傳皇子女皇嚴訓斥 見聖上學士報喜訊136 爲社稷孫露挽能臣經商會家明論殖民第13節 血染東直門第二十四節第272節 朝鮮王改革頻受阻 士林派大殿除政敵第258節 聞死訊弘武帝神傷 論國策皇長子出彩第21節 范文程第二十七節155 沙俄司令小窺北疆蒙古大汗草原起誓第6節 路(一)77 御花園二女論社稷石巢園東林議對策第4節 狗熊?英雄?第三十七節第39節 楊府夜談(一)208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第7節 北越誼王隔岸觀火 南越君臣禍水北引第18節 血腥的鬧劇(上)153 證身份完淳細盤問投朝廷汗王獻糧倉第368節 四奔走法王欲結盟 爲南美羣臣生歧義52 引山海南荒地得名受封號冒險家揚名第19節 血腥的鬧劇(中)第366節 識手段總督認新主 爲宗教特使下許諾第340節 泡溫泉孫女皇沉思 攜女兒李鳳兒面聖
第17節 國會(一)第329節 弄玄虛摩根得先機 爲殲敵施琅縱英艦第5節 奇貨可居第26節 蜀中攻略(三)第4節 風口浪尖(四)第277節 接命令哥薩克出動 克城池蒙古兵燒殺第14節 多爾袞的三個心願第31節 宗族會議80 舉先例兩臣述隱患細分析首相護公社第三節第15節 本相153 證身份完淳細盤問投朝廷汗王獻糧倉第348節 聞捷報百姓憂物價 姚欽差喬裝探消息第18節 再戰松山(中)第3節 誰是獵物?131 投無路滿人附蒙古暗較勁土汗大斗法第32節 忙碌的四月第228節 君臣對弈深談巨室 中華女皇艱難抉擇第16節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18節 紅月第5節 奇貨可居第263節 聯姻親兩世家合作 爲印度王罡謀陸路第29節 促膝談心103 輸官司縣衙門道歉鳴不平懵書生抗議177 弘武女皇宴請番王蘇赫巴魯難擋誘惑第4節 風口浪尖(四)第283節 萬軍圍攻託木斯克 舉白旗傳教士送信第17節 再戰松山(上)第232節 御書房女皇教皇子 爲草案諸臣齊進言第328節 遭遇戰英軍失先機 中華軍卡奇灣再戰198 弘武帝京城送夫君顧寧人草廬祭好友第252節 更血液內閣迎新主 軒轅元議會起爭執第三十五節23 羣臣獻策外儒內法女皇綢繆以權制權173 女皇駕臨蒙古草原小皇女御駕惹是非第310節 憂股市兩士起爭執 見女皇將軍求幫助第255節 走末路島津擔責任 赴長崎紫軒當欽差第259節 黃首相試探繼承權 鎮海公言明國會意第32節 除夕笛聲第40節 多鐸152 吳三桂進駐阿爾泰劉宗亮緊咬準葛爾115 賢首相暢談新五年弘武帝心繫弱勢省第218節 尋謬誤寅旭觀天象 爲民權寧人提建議119 藩屬國四方來朝賀男爵爺驚羨中華制第44節 北京方式第22節 燕京騷亂第13節 巾幗英雄127 爲解分歧羣策羣力各抒己見實業方略52 引山海南荒地得名受封號冒險家揚名151 察哈爾求援中華朝李定國進抵葉爾羌第358節 衆學究行宮論園林 論教育御前起爭執第246節 謀朝鮮軍部放長線 佔九州中華軍登陸第6節 五月內閣29 威尼斯謀略蘇伊士中華朝指染愛琴海53 剪羊毛王公開財路窺資源沙俄又探手第14節 多爾袞的三個心願第254節 董訟師大理寺陳詞 刺皇案依律法宣判第6節 香料羣島華商逞威 中南半島諸侯稱雄181 北美大陸羣雄逐鹿大西洋上艦隊遭襲167 入軍校皇子初長成論預言君臣議時世第2節 魯冀防線第352節 兩重臣當廷起爭執 弘武帝獻股組央行第36節 密談第3節 誰是獵物?第31節 百家爭鳴第二十節第276節 中華軍終抵鄂畢河 羅剎督軍府聞求援68 受贊助埃及圖復辟暗投資中華謀運河123 爲商會家明挽局勢求貸款男爵忙奔走第三十節101 王夫之傲評西夷制弘武皇悉解憲政術104 女皇重薦殖民司長紫軒暢談東瀛經略第31節 皇宮深院154 東賽汗山官軍遇襲布爾干城蒙兵送信第7節 北越誼王隔岸觀火 南越君臣禍水北引148 匯城頭雙雄論戰術伊犁城俄使誇海口第10節 遼東戰報第344節 傳皇子女皇嚴訓斥 見聖上學士報喜訊136 爲社稷孫露挽能臣經商會家明論殖民第13節 血染東直門第二十四節第272節 朝鮮王改革頻受阻 士林派大殿除政敵第258節 聞死訊弘武帝神傷 論國策皇長子出彩第21節 范文程第二十七節155 沙俄司令小窺北疆蒙古大汗草原起誓第6節 路(一)77 御花園二女論社稷石巢園東林議對策第4節 狗熊?英雄?第三十七節第39節 楊府夜談(一)208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第7節 北越誼王隔岸觀火 南越君臣禍水北引第18節 血腥的鬧劇(上)153 證身份完淳細盤問投朝廷汗王獻糧倉第368節 四奔走法王欲結盟 爲南美羣臣生歧義52 引山海南荒地得名受封號冒險家揚名第19節 血腥的鬧劇(中)第366節 識手段總督認新主 爲宗教特使下許諾第340節 泡溫泉孫女皇沉思 攜女兒李鳳兒面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