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節 忙碌的四月

雖說楊紹清歐洲之行的計劃讓楊家上下遭受了一番不小的震動。但比起發生這兩個月來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卻也不過是一段小小的插曲而已。就在楊家召開宗族會議過後三天,以陳邦彥、史可法、沈猶龍等一干內閣尚書爲首的大臣們聯名上表請奏顯德帝爲孫露請封。身爲過渡皇帝的顯德帝自然是不會附逆羣臣們的進柬的。於是他當下便爽快地下詔冊封孫露爲中華王,加九錫。並着令史可法爲其草擬九錫文,向天下褒獎孫露的勳勞。九錫乃是古代帝王賜予諸侯大臣的最高禮遇,屬嘉禮。分別是指衣服朱戶、納陛、輿馬、樂則、牙賁之士、鈇鉞、弓矢、秬鬯等九種器物及待遇,多授予對國家有大功的權臣。事實上,自漢獻帝封丞相曹操爲魏王、楊堅等,在掌握軍政大權後,莫不仿其故事,以求爲之後的改朝換代作準備。因此顯德帝的九錫文一經公佈,無疑就是向全天下敲響了朱明王朝的晚鐘。

因此隨着孫露被受封中華王,加封九錫,朝野上下的聲音也漸漸地統一了起來。上至官宦大夫,下到販夫走卒,均意識到南京城裡的中華女王登極已成不可阻擋之勢。不僅是百姓,就連“老天”似乎也感受到了這股氣勢的強勁。在短短數個月內,從嶺南到遼東,幾乎在帝國的每一個角落都出現了各種吉祥和瑞的徵兆。而那些書寫着祥瑞徵兆的奏章被刻在青藤紙上不斷地送達中華王府中。其中的內容讀來也是頗有趣味,像母雞司晨,桃花冬放之類內容已算不上新奇。至於各地獻上的靈芝、如意、奇石等等吉祥之物更是堆滿了王府的庫房。特別是那些奇石上頭,往往還篆刻着聖母臨人,永昌帝業之類的文字。

對於這些所謂吉祥之兆,已然成爲中華王的孫露往往只是一笑了之。她知道當年武則天登基前天下也曾出現過衆多的“吉兆”。武則天甚至還爲此嘉獎過不少人。雖然說這些紛涌迭現“祥瑞之兆”,多多少少都是代表着朝廷內外改朝換代的民意已然蓬勃滋長。但孫露決不會就此當真,更不會拿這些無稽之談來大做文章。因爲她堅信所謂的“祥瑞之兆”不過是強權底下的一個衍生物罷了。是“祥瑞之兆”還是“妖孽作祟”,決定權不在老天爺手裡,而是在握槍桿子的手上。沒有足夠的實力做後盾,再多的吉兆也是枉然。

雖然孫露本人對這些“祥瑞之兆”並不感興趣。但各地省城的主要報紙還是將這些吉兆大肆渲染了一番。通過媒介的作用在短短兩個多月間朝野上下改朝換代的呼聲就被抄得高漲起來。迫於朝野間的壓力,顯德皇帝識相地連續兩次下禪國詔,令湯來賀等人奉詔璽,引百官至首相府獻納。孫露當然是一次又一次地婉言謝絕璽綬,並作表謙辭。

至此孫露受禪前所需要做的準備已然完成得差不多了。無論是在民意上,還是禮數上均已達到了陳子壯等人理想中的狀態。在他們看來現在已是萬事具備,只歉東風了。然而此刻的孫露卻並不忙着讓顯德帝下這最後一道禪國詔。因爲她的還有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沒有完成。

農曆四月二十六日,纔剛剛結束不到半年的國會再一次被召開了。與上次不同的是,這次國會的議員們並不是來此地提交他們的請願書。而是來審議一份對後世發展產生極大影響的法律文件——《中華帝國弘武憲誥》。當然此刻的《憲誥》還未被灌上新名字。但與會的人都知曉這將是下一個新朝代頒佈的第一份《憲誥》。

由國會來審議《憲誥》這樣重要的律法,這在隆武朝時期是不曾發生過的。之前隆武國會的職權只限於審覈內閣交付的預算以及徵稅提案。並通過國會議員各自代表的地方議會來控制地方上繳給中央的稅收,從而使國會得以左右朝廷的財政權。其實從崇禎末年起,明朝中央政府對地方稅收的控制就已經陷入了癱瘓。弘光帝在位時,南京朝廷對賦稅的徵收範圍更是縮小到了江浙一帶。兩廣、湖廣、福建諸省雖毗鄰京畿,卻始終抱着袖手旁觀的態度。這種情況直到孫露掌權的隆武時期才得以緩解。雖說從那時起南京朝廷有了關稅、私掠金等其他收入方式。但地方上繳的錢糧依舊是中央財政的主要來源。而地方議會的議員們,恰恰就是各地繳稅的大戶。

在隆武朝時期,各地方議會通過選舉產生國會議員,並由國會議員代表該地區進京參加國會。由於國會是每五年一屆,因此期間會由內閣向國會公佈之後五年的計劃。並以該五年計劃爲藍本制定朝廷的五年預算案。再由這五年預算案來決定各省份在之後五年內所需向中央上繳的稅收份額。而省一級的地方議會則能決定其所屬範圍內各州的稅收份額。至於朝廷每一年的預算和結算,則由常任的上國會來進行監督調整。這樣一來帝國的納稅人便能通過國會、議會爲平臺來決定自己繳納的錢該怎麼用。

起先還有不少官僚士大夫擔心過給予國會財政權影響中央的稅收。甚至還有人認爲繳稅的縉紳會以此來刁難朝廷。但通過將近六年的實驗證明,由國會控制財政稅收不但不會影響到國家的財政收入。相反還能極大的提高稅賦的使用效率。因爲同不事生產的官僚們比起來,議員們更關心的是稅收使用的實際效率。他們是決不會象官僚那般,拿自己的血汗錢去慷他人之慨。也不會同意花大把的銀子去做些華而不實的事情。當然在這種制度下,就朝廷來說,要想隨便增加賦稅項目或是提高稅賦額度,確實會比從前困難得多。

而如今孫露讓國會來審議《憲誥》,無疑是又給予了國會一項新權利——立法權。雖說新的《憲誥》是由內閣和司法部制訂的,國會這次的審議也有走過場的味道。但從制度和程序上來說,國會確實是擁有了一定的立法權。當然此時此刻的國會議員們對於這個新權利還未完全適應。但比起當初擁有財政權時來,議員們則更多了幾分的自信與好奇。

這一日,國會雖還未召開,議員們卻已早早地來到休息大廳等候了。雖然衆人數個月前纔剛碰過面,但這期間所發生的一系列變故卻讓他們有了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一干議員在相互寒暄的同時,自然也少不了唏噓一番現實的局勢。而在這種私下的交流中,各方的派系也越發明顯起來。

嶺南、江南、川湘、晉豫,人們依據各自所處地域劃分着各自的派系。當然這種派系也不是渭涇分明的。至少復興黨的得勢讓各方勢力均巴結起了嶺南的財閥們。不過王霖生等江南一系的財閥們,這次倒是一反常態地顯得異常冷靜。他們雖客氣的向衆人打着招呼,卻並沒有象其他人那般屁顛屁顛地巴結粵黨。而是頗有風度地坐在一旁,靜靜地等待着國會的召開。

“王會長,王公子,二位來得可真早啊。”滿面紅光的賈敏則高聲唱了個諾道。

“原來是賈會長啊。罡兒啊,還不快來見過你賈伯父。”王霖生客氣的回了個禮,回頭向兒子囑咐道。

“侄兒見過賈伯父。”王罡恭敬地朝着賈敏則作了個揖。神色之中比起那日在太湖山莊時多了幾分自信,少了幾分輕狂。雖說他的父親乃是上國會議員又是江南商業協會的領軍人物。但王罡能以二十五歲的年紀出任國會議員依舊是件難得的事。這其中亦少不了他自身的努力與魅力。

“噢喲喲,王閒侄如今也是國會議員了吧。真是虎父無犬子啊。王會長您能有這麼一個孩兒,真是羨煞老夫咯。”賈敏則上下打量了一番王罡後,打着哈哈讚賞道。

“那裡,那裡。賈會長您真是過獎了。犬子尚且年輕,日後還須諸位長輩多多提點纔是。”王霖生謙遜的客氣道。

“咳,那裡還談得上提點啊。現在的世道是年輕人的天下,我等都是老骨頭了。”賈敏則撇了一眼對面被衆人包圍着的幾個年輕議員,搖着頭說道。

順着賈敏則目光,王罡打量起了那兩個寵兒道:“廖富麟,二十八歲,臺灣高雄人,隆武四年當選議員。其父廖添丁爲臺南米行魁首。陳同泰,三十一歲,廣州府人,隆武初年當選議員。據說是新安陳家的遠親。”

“王閒侄可真用心啊。恩,不錯,他們都是粵黨,哦,不,應該是復興黨人。”賈敏則跟着長嘆一聲道:“這也難怪,天下都讓人家打下來了啊。”

“賈伯父,準確的說這天下應該是中華王殿下打下來的。”王罡微笑着糾正道。而就在此時偌大個大廳中忽然響起了一陣騷動。王家父子與賈敏則均不由自主地回過了頭。卻見身着一身青色儒服的王夫之在幾個東林一系的議員陪同下也來到了大廳。

毫不在意周圍異樣目光的王夫之,一望見王家父子,便客氣地上前行禮道:“王會長,王公子。”

“哦,是王居士啊。”王霖生父子跟着回禮道。繼而他又向一旁的賈敏則介紹道:“賈會長,這位是湖廣來的王夫之王居士。王居士,這位是松江商業協會會長賈敏則。”

“賈會長,幸會,幸會。”王夫之聽罷又向賈敏則作了個揖。

“哦,王居士客氣了。客氣了。”賈敏則一邊客氣的回着禮,一邊仔細的觀察起對方來。之前他就已經知道王霖生在與東林黨接觸。也聽說了東林黨的新鉅子是一個叫王夫之的年輕人。但此刻一見,他依舊得在心中感嘆眼前這個書生的年輕。不過他對王夫之等人的出現亦是頗感納悶。覺得東林黨這時候怎麼還有臉面來參加國會?

其實不止是賈敏則,在場的其他人心中也有着同樣的疑問。而王夫之也能從周圍人那種藐視的目光中感受到這種疑問。不過王夫之本人依舊顯得鎮定自若。今日的國會對東林黨人來說至關重要。這是也是東林黨重回政壇所要邁出的第一步。因此就算明知會受人白眼,王夫之還是毅然決定出席。

正當衆人略帶生疏的寒暄之時,大廳裡再此響起了騷動。不過與前一次不同的是,人羣中的聲響顯然帶着敬慕與尊重。因爲來人不是別人,正是上國會的議長陳子壯。而在他身旁陪同着的則是新《憲誥》編撰負責人黃宗羲。雖然在場的議員紛紛熱情地向他們打招呼。但陳子壯卻只是頷首點頭後,便徑直地走到王霖生等人這邊主動打招呼道:“王會長,賈會長,你們都到了啊。”

“啊,陳議長,您老也來了啊。”王霖生與賈敏則雙雙回禮道。

“今日可是審議《憲誥》的大事。老夫身爲議長,怎能不到場呢。”陳子壯爽朗的一笑道。繼而他又望了望一旁的王夫之道:“這位想必就是衡陽來的王居士吧。”

“晚生王夫之見過陳議長,見過各位大人。”王夫之連忙拱手行禮道。

“王居士不必多禮。老夫久聞王居士的才名,如今一見果然氣度不凡。這次國會召開得較爲倉促,卻也能召集到如此衆多的有識之士,老夫這個做議長的也很是甚感欣慰啊。”陳子壯以欣賞的目光注視着王夫之道。而他身旁的黃宗羲卻只是禮節性的拱了拱手並沒搭理對方。

“陳議長,過獎了。吾等身爲議員代表民意。朝廷要訂立新法,徵詢民意。吾等自當前來履行自己的職責。”王夫之謙遜的回答道。

“好一個代表民意!這正是朝廷召開此次國會的本意。如果到場的議員均能本着王居士這樣的想法來參加此次國會,那就是朝廷之福了。”陳子壯微微頷首點頭道。正當他想同衆人進一步寒暄之時,身後的侍從卻在他耳邊耳語了幾句。於是陳子壯當下便歉然地向衆人告辭道:“諸位,請自便。老夫得先行入場準備了。”

說罷陳子壯便同一行人匆匆入了主會場。眼看着陳子壯等人遠去的背影,王夫之目光卻始終停留在一個人的身上。作爲被注視者的王宗羲似乎也感受到了從身後傳來的關注。可當他轉過頭時,剛纔的那種感覺已然消失了。只見遠處站着的王夫之正客氣的同周圍人寒暄着。於是他不自覺地就皺了皺眉頭向身邊的陳子壯問道:“剛纔那個叫王夫之的青衣書生應該就是新的東林鉅子吧。”

陳子壯意味深長地掃了王宗羲一眼後,點頭道:“恩,不錯。他便是新一任的東林黨魁。王上在五天前就已經欽點其爲上國會議員了。”

【……】@!!

()

第369節 爲財閥羅勝圖博覽 拓商路女皇扶北商第11節 大同義軍(上)185 蘇伊士公爵會公爵歐羅巴君主助君主第46節 結束與開始101 擺鹿鳴女皇會才峻設鷹揚皇子首閱兵191 朝王宮島津說君臣燕京城田川聽佛經172 敦刻爾克約克失利法王親政春風得意54 受盤查細作險被捕不甘心賭徒另闢徑208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第264節 鎮海公書房圖運河 楊夫人府邸宴貴客113 易新主準葛爾崛起擒西疆孫女皇故縱第三十四節第16節 分歧第三節第28節 影子戰場62 黃太沖怒駁僞科學北諸府籌備開棧道25 韓半瓶攜妻投小舅張村民投票換酒席103 輸官司縣衙門道歉鳴不平懵書生抗議第241節 入冬營中華軍休戰 馬關港華倭使會晤第33節 芝蘭195 接聖諭衆臣忙佈置發訃告噩耗傳千里第4節 狗熊?英雄?176 感聖恩喀爾喀歸附爲將來綽羅斯探路第36節 新朝官制第354節 黃首相盤算國有化 陳會長聞訊阻危局第44節 蕙露軒第18節 血腥的鬧劇(上)34 王夫之析分拆遷案陳子龍歷數省議席第320節 整股市議員出主意 爲壟斷倆商揣聖意133 忙告辭滿人躲亂局籠勇士可汗當說客第24節 君與臣(下)48 窺華軍孔代大開眼聞事蹟衆使哀聖女第14節 農村公社137 吸教訓君臣論治財議金融中華謀霸主第262節 回皇女夫之巧解圍 爲皇家宗羲擬新法90 睹龍艦倭朝懷鬼胎入絕境荷蘭議投降第23節 君與臣(上)136 爲社稷孫露挽能臣經商會家明論殖民第44節 北京方式第1節 帝都風雲(一)97 金鑾殿寧人拒聖恩御花園皇夫議民權99 桂飄香文鼎赴秋闈楓染紅成功遊京都第268節 聞徵朝歐洲使憂心 獻書信倭使挑民憤151 察哈爾求援中華朝李定國進抵葉爾羌第44節 北京方式第15節 結社148 匯城頭雙雄論戰術伊犁城俄使誇海口第33節 交易第16節 暗戰(二)第6節 盛宴(一)58 南安普敦龍困淺灘市長衙門親王赴會第331節 遇援軍英軍得解圍 謊稱援施琅勸盟友第十四節第294節 龔紫軒書房析局勢 弘武皇御園見公爵第300節 襲亞丁海軍惹衆怒 議政廳彈劾遭否決第220節 王夫之歸京遇故友 冒闢疆升職待入閣58 司法院苦嘆法不全老百姓樂道青天眼156 李定國終取葉爾羌張家玉憂心軍部事第4節 帝都風雲(四)109 御花園女皇撫學士科技宮陳王欲進言第32節 除夕笛聲第四十四節第三十二節73 催糧款官府押公田求說法農夫告御狀116 喬議員感嘆新預算王公子探聽新內閣第20節 湯若望66 移僑民商會開農場重膚色土王怠華使第4節 橘子與枳子第379節 顧大局皇女斬情絲 爲參政皇長子面聖第22節 荷蘭人第26節 東林鉅子第2節 貿易與私掠第6節 香料羣島華商逞威 中南半島諸侯稱雄186 開商路晉商建銀行生歧義兄弟互辯駁第330節 中荷帥敖順號會面 遭勁敵荷蘭艦受困第11節 禪智寺第252節 更血液內閣迎新主 軒轅元議會起爭執62 黃太沖怒駁僞科學北諸府籌備開棧道第29節 促膝談心第37節 理想與野心第15節 本相第十六節第十八節第297節 欲效華博士進直言 析戰局王室圖雙贏第38節 巨獸第361節 遇說客黃太沖探底 收殘局閻爾梅佈陣 黑色柳丁112 官府議會相持如賓各省議員暗自較勁第9節 新安財閥第7節 茶與茶杯第2節 我們不會死的!第281節 完淳世澤炳燭談心 萬軍兵臨託木斯克第29節 促膝談心71 五世達賴應邀入京中華女皇賜賞屏風60 興女學女皇辦女校啓民智商會辦新學第37節 揚帆第4節 狗熊?英雄?第5節 痢疾!第四十三節第281節 完淳世澤炳燭談心 萬軍兵臨託木斯克144 爲立足帶言人逢圓鑑差距護國主隱忍
第369節 爲財閥羅勝圖博覽 拓商路女皇扶北商第11節 大同義軍(上)185 蘇伊士公爵會公爵歐羅巴君主助君主第46節 結束與開始101 擺鹿鳴女皇會才峻設鷹揚皇子首閱兵191 朝王宮島津說君臣燕京城田川聽佛經172 敦刻爾克約克失利法王親政春風得意54 受盤查細作險被捕不甘心賭徒另闢徑208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第264節 鎮海公書房圖運河 楊夫人府邸宴貴客113 易新主準葛爾崛起擒西疆孫女皇故縱第三十四節第16節 分歧第三節第28節 影子戰場62 黃太沖怒駁僞科學北諸府籌備開棧道25 韓半瓶攜妻投小舅張村民投票換酒席103 輸官司縣衙門道歉鳴不平懵書生抗議第241節 入冬營中華軍休戰 馬關港華倭使會晤第33節 芝蘭195 接聖諭衆臣忙佈置發訃告噩耗傳千里第4節 狗熊?英雄?176 感聖恩喀爾喀歸附爲將來綽羅斯探路第36節 新朝官制第354節 黃首相盤算國有化 陳會長聞訊阻危局第44節 蕙露軒第18節 血腥的鬧劇(上)34 王夫之析分拆遷案陳子龍歷數省議席第320節 整股市議員出主意 爲壟斷倆商揣聖意133 忙告辭滿人躲亂局籠勇士可汗當說客第24節 君與臣(下)48 窺華軍孔代大開眼聞事蹟衆使哀聖女第14節 農村公社137 吸教訓君臣論治財議金融中華謀霸主第262節 回皇女夫之巧解圍 爲皇家宗羲擬新法90 睹龍艦倭朝懷鬼胎入絕境荷蘭議投降第23節 君與臣(上)136 爲社稷孫露挽能臣經商會家明論殖民第44節 北京方式第1節 帝都風雲(一)97 金鑾殿寧人拒聖恩御花園皇夫議民權99 桂飄香文鼎赴秋闈楓染紅成功遊京都第268節 聞徵朝歐洲使憂心 獻書信倭使挑民憤151 察哈爾求援中華朝李定國進抵葉爾羌第44節 北京方式第15節 結社148 匯城頭雙雄論戰術伊犁城俄使誇海口第33節 交易第16節 暗戰(二)第6節 盛宴(一)58 南安普敦龍困淺灘市長衙門親王赴會第331節 遇援軍英軍得解圍 謊稱援施琅勸盟友第十四節第294節 龔紫軒書房析局勢 弘武皇御園見公爵第300節 襲亞丁海軍惹衆怒 議政廳彈劾遭否決第220節 王夫之歸京遇故友 冒闢疆升職待入閣58 司法院苦嘆法不全老百姓樂道青天眼156 李定國終取葉爾羌張家玉憂心軍部事第4節 帝都風雲(四)109 御花園女皇撫學士科技宮陳王欲進言第32節 除夕笛聲第四十四節第三十二節73 催糧款官府押公田求說法農夫告御狀116 喬議員感嘆新預算王公子探聽新內閣第20節 湯若望66 移僑民商會開農場重膚色土王怠華使第4節 橘子與枳子第379節 顧大局皇女斬情絲 爲參政皇長子面聖第22節 荷蘭人第26節 東林鉅子第2節 貿易與私掠第6節 香料羣島華商逞威 中南半島諸侯稱雄186 開商路晉商建銀行生歧義兄弟互辯駁第330節 中荷帥敖順號會面 遭勁敵荷蘭艦受困第11節 禪智寺第252節 更血液內閣迎新主 軒轅元議會起爭執62 黃太沖怒駁僞科學北諸府籌備開棧道第29節 促膝談心第37節 理想與野心第15節 本相第十六節第十八節第297節 欲效華博士進直言 析戰局王室圖雙贏第38節 巨獸第361節 遇說客黃太沖探底 收殘局閻爾梅佈陣 黑色柳丁112 官府議會相持如賓各省議員暗自較勁第9節 新安財閥第7節 茶與茶杯第2節 我們不會死的!第281節 完淳世澤炳燭談心 萬軍兵臨託木斯克第29節 促膝談心71 五世達賴應邀入京中華女皇賜賞屏風60 興女學女皇辦女校啓民智商會辦新學第37節 揚帆第4節 狗熊?英雄?第5節 痢疾!第四十三節第281節 完淳世澤炳燭談心 萬軍兵臨託木斯克144 爲立足帶言人逢圓鑑差距護國主隱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