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爲商會家明挽局勢求貸款男爵忙奔走

當喬承雲滿懷心事地離開靈谷寺之時,陳家明也在侍從的簇擁下登上了自己的私人馬車。隨着車門被關上之前一直在外恭候着的榮掌櫃當即便不住心中疑惑,探身向自己的上司開口詢問道:“大人,請恕屬下多言。總覺得大人您實在太擡舉那個喬承雲了。他不過是一個從山溝溝裡出來的土財主而已,大人您又何必同他說那麼多。再說他到底能不能聽懂您的話還不知曉呢。”

“榮掌櫃你放心。我剛纔說的話,喬承雲他一定能聽懂。”陳家明頗爲自信的說道。

然而對面坐着的榮掌櫃顯然就沒有這麼樂觀了。在他看來,以總督大人現在的身份與地位根本用不着親自去見這麼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鄉下議員。就算這喬承雲真的在西北議員中頗有名望和影響。直接以實物對其收買,也比同他說那麼一大堆有關利益的道理,來得有實效得多。至少據榮掌櫃所知,就在西北議員投票否決後不久,便京城便有不少勢力陸續與晉、陝等地的議員有了密切接觸。相信這些勢力這會兒也都得到了他們想要的承諾。雖說對陳家明的舉動心存異議,但榮掌櫃也不敢就此逆了總督大人的興致。卻聽他略帶傲然地附和道:“但願那姓喬的議員真能如此識相吧。當然他若是不識擡舉,那也沒什麼。那些無知之徒早晚會見識到商業協會的手腕的。”

眼見榮掌櫃一副咬牙切齒、目空一切的模樣,陳家明在心中不禁暗自搖了搖頭。照理說以他目前的職位與處境本不該代表商業協會出面插手國會事宜。可就像是眼前榮掌櫃所表現的那樣,而今的香江商業協會不僅態度蠻橫,作風官僚,更缺乏一個商業組織本該擁有的柔韌性。這種情況當然是與香江商業協會同朝廷關係密切,又長期壟斷商業有着直接的關係。而在陳家明看來這種情況絕對不能視做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更談不上是件值得驕傲的事情。相反卻極有可能給香江商業協會帶來諸多的麻煩,甚至是致命的威脅。姑且不論女皇陛下會如何看待日漸膨脹的香江商業協會。樹大招風的商業協會這幾年所作所爲早已引來了帝國其他勢力的諸多非議與不滿。而這一次的國會否決事件則是至今爲止最爲明顯的一次集中表現。可商業協會上下在事件發生後,非但沒有反省,嘗試與其他勢力進行相應的協商。反倒是學足了官老爺的架勢,對西北諸省的民意不僅不聞不問,還毫不示弱地對其進行攻擊。由此白白讓江南的商業協會佔得了先機。而陳家明也正是憂心與商業協會目前的這種不良狀況,這纔打定主意,出面爲商業協會挽回眼前的不利局勢。

因而當面對榮掌櫃那有些口是心非的附和時,陳家明報以了一個悠然的微笑道:“榮掌櫃這世界上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光靠金錢就可以收買的。每一個人都有各自的追求。有的人追求極至的道義,有的人追求極度的私慾。當然也有人介於兩者之間。前兩者都不是做買賣的好對象。第一種人往往無視現實,喜好用自己心目中的標準來衡量一切事物。凡是他所推崇的東西一定就是完美無缺的,而不符合他標準的事物一律都是奸邪的。這種人既不知妥協也不知退讓。這種人適量地存在於朝野之中能風氣清明,太多的話則國將內鬥不斷永無寧日。而第二種人則與第一種人恰恰相反。他們在道義上幾乎沒有立場。滿足私慾纔是他們爲人處事的唯一標準。你固然能對症下藥的收買他,同時也要時刻防備着他隨時倒戈相向。而第三種人則可通過曉之以理,誘之以利來與其進行協商。”

“那照大人來看,這喬承雲是第三種人咯。”榮掌櫃好奇的問道。

“前兩種人畢竟是極端。大多數人都是介於兩者之間的第三類人。國會朝廷亦是如此。只不過各自的偏向不同而已。”陳家明點頭說道。

“大人英明,大人正是瞅準了那喬承雲偏重義理,卻又不失務實,這才特意同他說了那麼一番話吧。此刻的他弄不好已經對大人您佩服得五體投地了呢。”榮掌櫃躍躍欲試的說道。

“那喬承雲會不會被我們牽着鼻子走,現在還尚無定論。可如果他真能像先前表現的那樣富有魄力的話。那他應該能在接下來的國會中會給我們帶來不小的幫助。”陳家明說到這兒又將話題一轉反問道:“榮掌櫃,荷蘭人那裡這些日子又什麼反映嗎?”

“回大人,那些荷蘭毛子不知從哪兒也聽到了內閣提案被國會否決的消息。這幾日天天都一個勁地向人打聽相關的信息。那個爵爺還脫人稍了口信來,說是想要見大人您。大人您看這事是同意見他們,還是先擱着?”榮掌櫃小心翼翼的回答道。

“這事先緩一緩吧。若是咱們荷蘭的朋友真是等不及了,他自然會找上門來的嘛。”陳家明狡詰的一笑道。

“是,大人。”榮掌櫃恭敬的拱了拱手,繼而又不解地向上司探問道:“大人,您看這荷蘭人葫蘆裡賣得究竟是什麼藥啊。我天朝內閣的提案沒有被通過與他們何干?怎麼弄得好象他們比咱們還要着急似的。真是奇怪啊。難道荷蘭人這麼快就把自己當作天朝的一份子了?”

面對榮掌櫃一臉狐疑的模樣,陳家明不由發出了會心的一笑。在南洋爲官多年的他十分清楚,對於歐洲人的議會來說財政、賦稅乃是重點中的重點。一直以來歐洲大陸都戰火不斷,這其中除了有宗教的因素作祟之外。也同歐洲王室、貴族、教廷、庶民之間複雜的利益糾葛有着密切的關聯。而賦稅則是這一切利益糾葛的最集中體現。因此在歐洲的議會中談論最多的東西往往除了錢還是錢。一旦國王與議會在財政上產生巨大的分歧,那戰爭也就離人們不遠了。因而英國國會軍與王軍的內戰,法國投石黨叛亂,等等諸多戰亂的導火幾乎都是財政問題。正因爲如此,達德利男爵等人在得知中華內閣的財政預算被國會否決之後,纔會條件反射地陷入緊張之中了。當然這些荷蘭人並不知曉,無論是中華帝國的內閣,還是國會,在財政問題上的敏感程度都遠不及歐洲人那麼的強烈。不過這一點在陳家明看來卻未嘗不是一件天賜的良機。

不知是那馬車行駛得太快,還是陳家明想心事想得太過認真。當他再一次回過神來之時,馬車已然穩穩當當地停在了南洋總督府的大門口。誰知他剛一下車,府邸的管家便興匆匆地跑了出來向他稟告道:“老爺,有個西洋人來找您。”

“哦,歐洲人?他人呢?”陳家明一聽有歐洲人來找自己,神色不由微微一凜。

“回老爺,人還在。現在正在大廳裡頭候着呢。”管家說着便引着陳家明來到了大廳。而事實也果不出陳家明所料,這位不請自來的訪客正是達德利男爵。從他那不善掩蓋的表情中,陳家明分明看出一種難以言喻的焦慮與不安。見此情形,我們的南洋總督大人立刻就掛起了他那公式化的笑容,信步上迎道:“真是讓人驚訝啊。我的荷蘭朋友是什麼風把你吹來了啊。”

“哦,我的上帝。總督大人您總算是來了。我還以爲我要再喝一壺茶水才能等到您呢。”達德利男爵跟着起身打着誇張的手勢道。

“我的朋友,真是不碰巧,我今天去郊外的寺廟祈福了。你若是事先讓下人稍個信,那我一定會在家中擺下豐盛的筵席恭候你的到來了。要不爵爺今天就在在下府中一起享用晚餐吧。我這裡可有來自法國的葡萄酒哦。”陳家明熱情的邀請道。而一旁的管家則識相地退出了會客廳爲主人準備起那豐盛的晚餐來。一時間房間裡就只剩下了他與達德利男爵兩人。

“能和總督大人您一起共進晚餐是我的榮幸。”達德利男爵欣然感謝道。繼而他又擡頭向陳家明探問道:“總督大人,您說您剛纔去寺廟祈福。沒想到大人還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呢。”

“虔誠倒談不上。中國人對任何神靈都心存敬意。難得來一次京城,去廟裡燒燒香,也算是求神靈保佑家人安康,祝願這一次的國會能進行得順利吧。”陳家明坦然道。

“那總督大人認爲神靈會答應您的請求讓國會圓滿結束嗎?”達德利男爵進一步試探道。

“達德利男爵想必是聽到了些什麼流言了吧。不錯,帝國的國會與內閣目前確實就某些議案產生了分歧。但男爵你是來自荷蘭的,因該知道這種分歧是十分正常的情況。試問這世上有哪兒一個國家的議會不會發生這樣那樣的分歧呢。所以我相信不管神靈答不答應,今年帝國的國會都會有一個完滿的結局。”陳家明語氣堅定的說道。

眼見對方說得如此斬釘截鐵,達德利男爵也不好再深究下去。只好跟着附和道:“看到總督大人這樣自信的表述。我也可以就此安心了。總督大人在香料羣島時應該也聽到過一些有關歐洲的消息。在歐洲,這些分歧如果處理不當,往往就會引發一系列的騷動甚至暴動。當然中華帝國是一個講究禮儀的大國。帝國的議員也都是一些品德高尚的紳士。這一點歐洲議會中的那些爆發戶是不能比擬的。”

“男爵真是客氣了。其實天朝的國會也不是沒有衝突。只不過我天朝乃是禮儀之邦,爲人處事講究謙讓。所以也就不似歐洲議會那麼針尖對麥芒了。不過男爵如此關心帝國,還爲了此事特地跑來一次,真是讓人感動不已呢。”陳家明頷首讚揚道。

這下子,達德利男爵的臉色可就變得更不自然了。以爲對方理解錯意思的他心裡頭又是着急又是尷尬。卻見他咳嗽了一聲趕忙厚着臉皮向陳家明解釋道:“總督大人誤會了。其實我這次來府上找您是爲了貸款一事的。”

“貸款?男爵你是指荷蘭議會向帝國貸款一事嗎?”陳家明眉毛一挑,明知故問道。

“不止是三極議會有這個需求。荷蘭的許多公司也希望能得到天朝的慷慨幫助。”達德利男爵一臉獻媚的說道。

可是陳家明卻立即流露出了爲難的神情道:“哦,我的朋友。這件事恐怕會有些麻煩。你也應該聽說了帝國自身的財政也很緊張。這次國會與內閣間的諸多分歧也都原自於此。如果在這個時候朝廷答應帶一筆鉅款給他國的話,估計內閣也很難向國會交代啊。”

“但是大人您剛纔不是說帝國的國會很快就會消除與內閣的分歧嗎。如果中華的內閣以海外發展爲重點,那貸款給荷蘭便能作爲帝國向海外投資的一個項目。這樣一來國會應該不會有什麼異議吧。再說中華帝國不是一向都將海外發展作爲一項重要的政策項目嗎。”一聽貸款可能有問題,情急之下達德利男爵將自己之前探聽到了訊息一股腦兒地都抖落了出來。

“男爵你先別急嘛。我只是說貸款的事情可能有些麻煩。並沒有說朝廷不能貸款給荷蘭啊。畢竟這是一個涉及外交、財政的大事。不可能說貸款就貸款的。就算是國會在這事上沒有異議,光是中間的手續也需要花上一些時間才行。”陳家明說罷拍了拍達德利男爵的肩膀安慰道:“所以說,我的朋友只要你耐心等待,錢終究是能貸到的。到時候你就能像一個英雄一般的回國了。

聽陳家明這麼一說,達德利男爵不禁在心中苦笑了一下。真要是這樣的話,估計等到自己拿到貸款回到歐洲之時,聯合省可能都已經成了英國的一個附屬了。想到這裡他不禁又據理力爭道:“總督大人,不瞞您說,荷蘭現在的處境十分困難。連我本人都不知曉聯合省還能支撐多久。而荷蘭本土的諸多商人更是急需外界的投資來使荷蘭的商業恢復元氣。爲此議會也曾想過向其他歐洲國家或是私人銀行提出過貸款的請求。但是那些勢利的小人,看到聯合省遇到了麻煩,便一個個都打起了趁火打劫的念頭。不僅開出的條件極爲苛刻,在利息方面更是高得離譜。您應該也聽說了威尼斯的那些高利貸向來都是吃人不吐骨頭的。所以現在唯一能救荷蘭的就只有中華帝國。而帝國也不希望看到剛剛成爲帝國藩屬的荷蘭就這麼被毀吧。”

【……123爲商會家明挽局勢 求貸款男爵忙奔走 文字更新最快……】@!!

()

第8節 稅制第八節第43節 桑稻之爭(三)第310節 憂股市兩士起爭執 見女皇將軍求幫助第14節 同氣聯枝(下)第274節 臨大敵朝鮮忙黨爭 中華軍月夜登仁川第211節 遇天兵西藏王求救 聞喜訊達賴佛勸降129 開眼界男爵慕龍艦爲謀權達賴尊天朝88 公私別南北差異生塘沽口太沖慮新政第278節 蘇赫巴魯心窺火炮 米哈伊爾終明敵情第16節 紅夷橫行黃金海岸使團終抵第勒尼安第16節 分歧67 臻盛世奧斯曼稱雄中西使共遊蘇伊士第10節 遼東戰報118 荷蘭特使忙證身份商會議員共謀利益202 科布多夏完淳出征長江口陳家明歸國80 舉先例兩臣述隱患細分析首相護公社第44節 蕙露軒第10節 遼東戰報189 遵憲誥陳邦彥卸任接新職黃宗羲受教62 黃太沖怒駁僞科學北諸府籌備開棧道第14節 盛宴(六)124 馬六甲狐出謀劃策王副會長設宴款待第三十六節第22節 燕京騷亂第二十九節89 蛟龍出水驚煞四鄰半島生亂烽火驟起第24節 登基174 歸化城下衆將迎駕九九重陽滿人認親第265節 聞讒言家明訓驕妻 議開戰女皇粗算帳160 準葛爾汗兵臨滿寨睿親王親赴鴻門宴第344節 傳皇子女皇嚴訓斥 見聖上學士報喜訊130 成正果國會終落幕互試探草原盛會起第12節 北方使者第278節 蘇赫巴魯心窺火炮 米哈伊爾終明敵情第34節 歸德之戰第12節 太后的決斷第305節 聘倭人法國造瓷器 奉重商法王允新政第289節 儒法爭御前互辯論 尊孝道皇長子探病第221節 倒幕武士以下克上 李耀鬥部以逸待勞第35節 受禪大典194 大殿外羣臣起猜忌暖閣內尚書柬忠言74 聚陳府三臣論上書訪河南專員諫外察第20節 湯若望第32節 朝鮮使節177 弘武女皇宴請番王蘇赫巴魯難擋誘惑第341節 赴晚宴皇女展英姿 回軍校皇子遇煩惱152 吳三桂進駐阿爾泰劉宗亮緊咬準葛爾187 喬承雷立志做記者顧炎武不滿辭教案88 公私別南北差異生塘沽口太沖慮新政66 移僑民商會開農場重膚色土王怠華使148 匯城頭雙雄論戰術伊犁城俄使誇海口第276節 中華軍終抵鄂畢河 羅剎督軍府聞求援第3節 金鑾殿藩王投新主 御書房衆臣議北疆47 狹相逢二王心相惜爲自由名將怒起兵147 心不甘黑山開聖戰抵武威定國做準備186 開商路晉商建銀行生歧義兄弟互辯駁第35節 決戰牧野(一)第14節 歷史的界線96 行大禮中西產分歧取西經使團得正果第42節 桑稻之爭(二)152 吳三桂進駐阿爾泰劉宗亮緊咬準葛爾第四十節第224節 仗利器中華軍破敵 仰武道倭武士盡忠第222節 排外運動殺戮四起 伊藤仁齋巧柬藩主第241節 入冬營中華軍休戰 馬關港華倭使會晤171 慶親政法王開舞會不解世俄使惹笑話112 官府議會相持如賓各省議員暗自較勁第234節 爲勞力君臣齊謀策 發國債香江印債券第39節 楊府夜談(一)第277節 接命令哥薩克出動 克城池蒙古兵燒殺第333節 遊印度公爵探虛實 爲債務英使見邦德第三十三節182 鄭提督設計巧脫身大維齊款待英國使第275節 圍漢城黃首相得意 收戰報弘武皇驚喜126 攏議員東林大翻身口難調議案惹非議183 爲貿易英奧達協議蘇伊士商務齊聚首第360節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黑色柳丁第41節 桑稻之爭(一)第214節 接玉牌成功受重託 拜王府志寧尋證據第3節 風口浪尖(三)57 得雛鳳楊紹清幸喜廢國會英格蘭惶恐第26節 虎狼之師181 北美大陸羣雄逐鹿大西洋上艦隊遭襲199 徵倭國兩軍擬計劃請出戰皇子闖大殿117 議西局張尚書解惑窺商機王會長心動204 長崎陷落李海請戰中華宣戰朝王驚恐50 赴晚宴楊紹清周旋起豪言太陽王立志第338節 聞騙局馮貴訪陳府120 弘武帝外交改陋習衆大臣陸海做選擇134 海陸使起程歸故土黃太沖赴任抵京師第35節 仲夏之夜第36節 新朝官制第22節 荷蘭人第21節 徐州雪夜(上)31 聽民意縣太爺坐鎮議拆遷諸議員針鋒第三十六節第16節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42節 王神甫第249節 漸成勢陳家掌商界 御花園陳老講心得
第8節 稅制第八節第43節 桑稻之爭(三)第310節 憂股市兩士起爭執 見女皇將軍求幫助第14節 同氣聯枝(下)第274節 臨大敵朝鮮忙黨爭 中華軍月夜登仁川第211節 遇天兵西藏王求救 聞喜訊達賴佛勸降129 開眼界男爵慕龍艦爲謀權達賴尊天朝88 公私別南北差異生塘沽口太沖慮新政第278節 蘇赫巴魯心窺火炮 米哈伊爾終明敵情第16節 紅夷橫行黃金海岸使團終抵第勒尼安第16節 分歧67 臻盛世奧斯曼稱雄中西使共遊蘇伊士第10節 遼東戰報118 荷蘭特使忙證身份商會議員共謀利益202 科布多夏完淳出征長江口陳家明歸國80 舉先例兩臣述隱患細分析首相護公社第44節 蕙露軒第10節 遼東戰報189 遵憲誥陳邦彥卸任接新職黃宗羲受教62 黃太沖怒駁僞科學北諸府籌備開棧道第14節 盛宴(六)124 馬六甲狐出謀劃策王副會長設宴款待第三十六節第22節 燕京騷亂第二十九節89 蛟龍出水驚煞四鄰半島生亂烽火驟起第24節 登基174 歸化城下衆將迎駕九九重陽滿人認親第265節 聞讒言家明訓驕妻 議開戰女皇粗算帳160 準葛爾汗兵臨滿寨睿親王親赴鴻門宴第344節 傳皇子女皇嚴訓斥 見聖上學士報喜訊130 成正果國會終落幕互試探草原盛會起第12節 北方使者第278節 蘇赫巴魯心窺火炮 米哈伊爾終明敵情第34節 歸德之戰第12節 太后的決斷第305節 聘倭人法國造瓷器 奉重商法王允新政第289節 儒法爭御前互辯論 尊孝道皇長子探病第221節 倒幕武士以下克上 李耀鬥部以逸待勞第35節 受禪大典194 大殿外羣臣起猜忌暖閣內尚書柬忠言74 聚陳府三臣論上書訪河南專員諫外察第20節 湯若望第32節 朝鮮使節177 弘武女皇宴請番王蘇赫巴魯難擋誘惑第341節 赴晚宴皇女展英姿 回軍校皇子遇煩惱152 吳三桂進駐阿爾泰劉宗亮緊咬準葛爾187 喬承雷立志做記者顧炎武不滿辭教案88 公私別南北差異生塘沽口太沖慮新政66 移僑民商會開農場重膚色土王怠華使148 匯城頭雙雄論戰術伊犁城俄使誇海口第276節 中華軍終抵鄂畢河 羅剎督軍府聞求援第3節 金鑾殿藩王投新主 御書房衆臣議北疆47 狹相逢二王心相惜爲自由名將怒起兵147 心不甘黑山開聖戰抵武威定國做準備186 開商路晉商建銀行生歧義兄弟互辯駁第35節 決戰牧野(一)第14節 歷史的界線96 行大禮中西產分歧取西經使團得正果第42節 桑稻之爭(二)152 吳三桂進駐阿爾泰劉宗亮緊咬準葛爾第四十節第224節 仗利器中華軍破敵 仰武道倭武士盡忠第222節 排外運動殺戮四起 伊藤仁齋巧柬藩主第241節 入冬營中華軍休戰 馬關港華倭使會晤171 慶親政法王開舞會不解世俄使惹笑話112 官府議會相持如賓各省議員暗自較勁第234節 爲勞力君臣齊謀策 發國債香江印債券第39節 楊府夜談(一)第277節 接命令哥薩克出動 克城池蒙古兵燒殺第333節 遊印度公爵探虛實 爲債務英使見邦德第三十三節182 鄭提督設計巧脫身大維齊款待英國使第275節 圍漢城黃首相得意 收戰報弘武皇驚喜126 攏議員東林大翻身口難調議案惹非議183 爲貿易英奧達協議蘇伊士商務齊聚首第360節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黑色柳丁第41節 桑稻之爭(一)第214節 接玉牌成功受重託 拜王府志寧尋證據第3節 風口浪尖(三)57 得雛鳳楊紹清幸喜廢國會英格蘭惶恐第26節 虎狼之師181 北美大陸羣雄逐鹿大西洋上艦隊遭襲199 徵倭國兩軍擬計劃請出戰皇子闖大殿117 議西局張尚書解惑窺商機王會長心動204 長崎陷落李海請戰中華宣戰朝王驚恐50 赴晚宴楊紹清周旋起豪言太陽王立志第338節 聞騙局馮貴訪陳府120 弘武帝外交改陋習衆大臣陸海做選擇134 海陸使起程歸故土黃太沖赴任抵京師第35節 仲夏之夜第36節 新朝官制第22節 荷蘭人第21節 徐州雪夜(上)31 聽民意縣太爺坐鎮議拆遷諸議員針鋒第三十六節第16節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42節 王神甫第249節 漸成勢陳家掌商界 御花園陳老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