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節 聞死訊弘武帝神傷 論國策皇長子出彩

如果說當今世界上除了一些堅定的共和主義者之外,還有人會對英格蘭共和國的情況抱以同情的話,那可能就只有中華朝的宏武女皇了。這其中除有受後世價值觀影響的作用,克倫威爾本人也一直是孫露所崇敬的對象。因爲就這個時代的背景來說,克倫威爾無疑是一個“逆天者”,但後世的歷史又明確地證明他的這些“逆天”舉動完全是值得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克倫威爾更像是孫露在精神上的同行者,讓她

在爲自己的族人探詢出路之時不至於覺得太過孤單。然而無論孫露如何崇拜這位聯合王國的頭號“叛逆”卻依舊還是會毫不猶豫地將英格蘭共和國列入帝國的黑名單之中。因爲不管在什麼情況下,孫露首先都是中華帝國的君主。作爲一個統治者她必須爲自己的國家負責。而任何冒犯帝國威嚴的人必須得到懲罰,否則中華朝在海上剛剛建立起來的威望可能在瞬間就會土崩瓦解。更何況而今的英格蘭共和國早已搖搖欲墜,因爲她已失去了其在軍事和政治上的唯一支柱。

“你是說克倫威爾死了?”端坐在龍椅上的孫露沉默了半晌才反應過來道。在她的面前還擺放着剛剛由國會通過的有關最惠國的新決議。

“是的,陛下。由於歐洲的消息要八個月左右才能傳道京師,因此從時間上推算克倫威爾應該是在去年秋天過逝的。”黃宗羲如實地回答

道。其實若非英國人之前在印度洋與土耳其人聯手封殺中華朝在當地的貿易,而今克倫威爾的死訊根本不可能引起內閣多少興趣。但女皇似乎並不這麼想。卻見她微微擰着黛眉追問道:“這麼說克倫威爾是病故的咯?”

“是的,陛下。據說他死於瘧疾。”黃宗羲語調輕鬆地說道。在他看來克倫威爾的死訊對中華帝國來說是一個不錯的好消息。這意味着帝國能在接下來印度洋問題上擁有更多的籌碼去與土耳其人談判。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了武力手段,畢竟一旦英國因自身原因無法顧及印度洋,那印度洋的制海權將完全由中方所掌控。因爲誰都知道奧斯曼的艦隊根本無法與中華艦隊相抗衡。更不用說在中華艦隊的身旁還有荷蘭與威尼斯的艦隊做側應。當然中華的軍方也清楚那兩位“大鼻子”藩屬一般只會在有利可圖之時纔會慷慨地拔刀相助。

“瘧疾?”孫露略帶詫異地感嘆道。她當然知道歷史上的克倫威爾是病故的。但當她本人亦身處這相同的大時代中之時,這種感覺就會變得十分微妙了。他是克倫威爾,是第一個將君王以叛國罪公開斬首的人,是被歐洲諸王室恨得咬牙切齒卻又無可奈何的人,是敢以五百萬人口的島國向一億人口的陸上大國叫板的人。然而他就這麼在高燒之中去了另一個世界,迅速得讓他的敵人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孫露不知這該叫惺惺相惜,還是該叫兔死狐悲。因此,她這一次沉默了很長時間,以至於讓面前的臣子與身旁的兒子都覺得有些無所適從起來。

“母親,您不舒服嗎?”過了好一會兒,楊禹軒才率先打破了沉寂道。

“唔。沒什麼。”回過神來的孫露順口就問了一句道:“聽說克倫威爾還有個兒子。倫敦方面是否想讓他接任護國公?”

聽女皇這麼一問,在場的黃宗羲不禁鬆了一口氣。心想原來女皇只是擔心英國那邊繼任者的問題。於是他當即便向君主進言道:“陛下請放心,許多證據都表明克倫威爾的兒子過於年輕,其能力尚不足以支撐英國目前的局勢。所以無論是歐洲諸國,還是英國人自己顯然都不看好這位年輕的護國公。

“不錯,沒有咖里斯瑪,英格蘭共和國也將隨之瓦解。”孫露如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道。殊不知她的這句感言很快就引起了臣子與兒子的疑惑。

“母親,什麼是卡里斯瑪?”楊禹軒揚起頭問道。而一旁的黃宗羲也隨之露出了動容之色。顯然“卡里斯瑪”諸國詞讓他們覺得既陌生又好奇。

“這是聯很久以前聽一個西洋傳教士說過的詞。他將世間的統治分成三種:一是法理型。即依靠法律正當性與價值合理性行使統治;二是傳統型,即依靠風俗習慣的正當性行使統治;三就是‘卡里斯瑪’型,既由富於神聖感召力的人物來進行統治。這就像是我們中原一直尊崇的‘聖人’或‘聖王’。”孫露想了一想,用盡量能讓諸國時代的人比較能接受的方式解釋了後世韋伯的觀點。

“聖人?母親,可是指純粹如真金,溫潤如良玉,寬而有制,和而不流之人?”楊禹軒的腦中立刻就顯現出了太傅曾經向他教導過的一些品質。

“有些相似。但卡里斯瑪之中既有‘聖人’也有‘獨夫’。關鍵是他們要有足夠的魅力與才能,從而使人們身心都追隨於他。亦可以說對追隨者來說此人就是聖人,對反對者來說此人就是獨夫。”孫露委婉地向兒子說明道。在她着來“卡里斯瑪”一詞不含褒貶之意。它只是一種現象而已。只要人們的心中還存有個人崇拜,那卡里斯瑪也將一直存在下去。

“陛下聖明。克倫威爾就是這麼一個介乎聖人與獨夫的人物。在才智與魅力上他確實值得稱道,因而才能取英王代之。但他過於自負,也過於在乎自己的名聲,至死都沒有在英國稱帝。這便給他的子嗣帶來了諸多致命的問題。正所謂名不正言不順,加之其子嗣又沒有足夠的能力繼承其衣鉢,這才使得而今英國的局勢如此不穩。”黃宗羲略帶得意地拱手道。此刻的他由衷地慶幸孫露當年能及時登基稱帝。這不僅保證了孫露本人的正統地位,也從另一個角度維持了帝國的穩定。

對於黃宗羲的回影孫露抱以了一個無奈的苦笑。她知道以歐洲的傳統沒有什麼顯赫血統的克倫威爾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加冕爲王的。更何況其本人亦是一個虔誠的清教徒。此刻孫露考慮得更多的其是她自己。誠然克倫威爾是一個卡里斯瑪,可她孫露又何嘗不是一個戴着“聖王”光環的獨裁者。無論是聖人,還是獨夫,人終究是一種脆弱的動物,誰都不知道自己生命的終點會在何時到來。如果當初在牧野那支箭稍微偏離了幾寸,如果在燕京不是楊紹清替自己擋住了那支暗箭,結局又會是怎樣呢?亦或是說,一但有一天自己駕鶴西去,自己這些年所做的努力又有多少能被保留下來。面對這些個問題孫露心裡的答案並不樂觀。卻見她跟着淡淡地說道:“能不斷地由聖人統治國家,這在東方與西方都是令人嚮往的理想。然而又有誰能保證這己的繼任者永遠優秀呢。”

似乎是聽出了母親言語中的某些悵然,楊禹軒下意識地挺起了胸膛,回過身向母親抱拳道:“母親,孩兒示敢保證能成爲一個聖王。但孩兒會努力成爲一個合格的君王,決不辜負母親您的託付。”

眼見楊禹軒一副認真的模樣,孫露欣慰地撫摩着兒子的額頭道:“軒兒,聯相信你能成爲一個合格的君王。但聯與你都不能保證我中華皇室的繼任者每一個都擁有足夠的能力擔負君王的重擔。所以朕更希望中華朝是靠法律與風俗平平淡淡地被傳承下,而非是以某個聖王個人的能力轟轟烈烈地曇花一現。”

雖然黃宗羲與這個時代的許多文人一樣,依舊擁有着濃厚的聖人情節,但他也不得不承認孫露這些着似不該由一個帝王說出的話語確實有道理。事實上,也正是這些特立獨行的觀點,才更讓孫露顯得與衆不同。或是說讓她更顯得像一個聖王。不過黃宗羲並不認爲皇子楊禹軒就該模仿自己的母親。正如女皇本人所言,聖王並不是任何時候都有的。同樣的聖王的道路也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尾隨的。

想到這裡,黃宗羲不由婉轉地向女皇與皇子拱手道:“陛下所言甚是。有道是明王在上,道法行於國。由此可見‘明王’與‘道法’同樣重要。而我朝如今恪恪正符合這兩條,故爾才能國泰民安,國富民強,使得天下諸國紛紛將我天朝的制度視作各自效仿的楷模。”

“哦。黃卿家認爲我朝目前的制度十分優越嗎?”孫露擡頭向自己的臣子問道。

“是的,陛下。現今海內外的諸國無不公認開明的**纔是最有效率、最穩定的統治。而我中華便是最得開明**真髓的國家。因此各國纔會爭相派使節來我華夏學習,模仿我中華的制度。”黃宗羲自信而又高傲地說道。不可否認,外界的認可遠比自我陶醉更能讓人忘乎所以。也正是這個原因才讓中華的學者一方面爲現有制度與傳統的分歧感到矛盾,另一方面卻又極其享受這種萬邦來朝的風光。

“開明**是最優秀的制度?”孫靠側着腦袋反問道。此時的她覺得自己真是有些孤陋寡聞了。在孫露印象當中,歷史上歐洲的開明**時代至少得要再過一百年纔開始。可現在它卻因自己的作用,提早登臺亮相了。孫露不知道這對整個世界將意味着什麼。雖然開明**造就了沙皇俄國、奧匈帝國與德意志帝國第二帝國,但它最終還是被更爲自由多元的民主制度所替代。面對一個似乎註定要失敗的制度,孫露可不會像黃宗羲那樣樂觀呢。於是她跟着便輕輕搖頭道:“這世上沒有最優秀的制度。更何況‘明王’也不是經常有的。”

“母親,孩兒有一個想法不知當講不當講?”尚未等黃宗羲迴應。一旁的楊禹軒突然開口道。

“皇兒你說吧。”孫露以鼓勵的眼神點頭道。“是,母親。”楊禹軒拱手正色道:“正如您所言,聖王、明王都是少數。但人們總是熱衷於爲自己尋找偶像。就算君王沒能力去做聖王明主,百姓們還是會將有能力的大臣視作青天、聖人。而西洋太傅介紹的共和制,。同樣也是由百姓將自己崇拜的人推選爲統治者。可誰又能保證這些人真的有能力,而不是虛有其表的騙子呢?”

聽完楊禹軒這一席話,孫露與黃宗羲不禁都爲之驚歎起來。顯然楊禹軒的認識與對政治的敏銳都已經超出了他的年紀。但兩人此刻的想法卻有着不小的差距。在黃宗羲看來年少的楊禹軒儼然擁有了帝王的資質。因爲他已經敏感地意識到了百姓對其他有德行者的追隨將危及到皇帝的地位,從而開始考慮帝王該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而孫露則認爲兒子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個人崇拜的弊端。這種弊端不僅存在於**國家,就連民主制國家也不能倖免。就像這個14歲男孩所說的,人們總是喜歡外表光鮮的偶像,從而忽略其本身的才能與內涵。獨裁者的王冠時常都是通過人民自己用民主的方式戴上去的。

雖然對楊禹軒的話,孫露與黃宗羲有着各自的想法,但這兩位成年人並沒有就此打斷少年的思路。卻見孫露跟向兒子示意道:“那皇兒你是如何看待這問題的呢?”

“這個嘛……孩兒以爲有能力治理國家的人並不一定討人喜歡。對國家來說只要官吏能遵循‘道法’治理好國家,就算他們都是一羣平庸、無趣的人也無所謂。但老百姓又喜歡崇拜有能力有美德的人。那就由皇室充當這個角色吧。”少年眨了眨眼睛大膽地說道:“如果帝王有足夠的能力充當‘聖王’那是最好。如果帝王沒能力的話,那就讓有能力的臣下去做決策,帝王只做一些對百姓有益的善事,或是有把握被多數人接受又不出差錯的決策。這樣就算才智平庸的帝王在百姓眼中也成了富有感召力的人。長此以往下去,皇室也會越來越被百姓所推崇。這樣一來,既能讓國家得到有效統治,又讓百姓得到了他們想要的‘聖王’,從而不至於被一些居心叵測者所利用。”

“殿下英明!分析得透徹,觀點更是精彩絕倫!”在聽完楊禹軒的一番大論後,黃宗羲激動萬分地行禮道:“陛下,我中華後繼有人了!”

楊禹軒說法多少有點愚民的味道。但不可否認,他確實是以略帶稚嫩的聲線闡述了君主立憲制的最佳模式。因爲無論在什麼時代人們都喜歡包裝出來的偶像。想到這裡孫露不緊向兒子微微頷首道:“皇兒的觀點不錯。至少你讓你的家族找到了身爲皇族的理由。58

第40節 對馬基地第23節 父子君臣71 五世達賴應邀入京中華女皇賜賞屏風第36節 新朝官制第十節第19節 攝政王的選擇94 防隱患蕭尚書柬言爲愛婿楊國公面聖192 回京路女皇賞楓葉乘御輦皇夫進納言第45節 火槍與聖水第25節 孟津渡口183 爲貿易英奧達協議蘇伊士商務齊聚首58 南安普敦龍困淺灘市長衙門親王赴會第282節 韃靼衆部連手結盟 蘇赫巴魯算盤落空101 王夫之傲評西夷制弘武皇悉解憲政術120 弘武帝外交改陋習衆大臣陸海做選擇第12節 大魚吃小魚76 斥衆臣女皇追罪責倒苦水尚書吐實情119 藩屬國四方來朝賀男爵爺驚羨中華制第46節 忠烈廟第28節 蜀中攻略(五)第三十二節第372節 繼父業艾哈邁德拜相 會奧相紫軒巧周旋101 擺鹿鳴女皇會才峻設鷹揚皇子首閱兵第23節 休整第372節 繼父業艾哈邁德拜相 會奧相紫軒巧周旋第23節 父子君臣第15節 暗戰(一)164 當先鋒羅剎鬼擺譜充誘餌中華軍死戰第25節 山西烽火(一)第6節 盛宴(一)第1節 明朝的綠野仙蹤第18節 血腥的鬧劇(上)159 獲水源輜重營德救巧碰面雙俊傑初識第9節 川藏道朝廷設茶行 滇藏道流寇課重稅第236節 兩重臣皇城互試探 論勞荒南北顯差異第十節第9節 朝貢175 滿州殘部就地出家蒙古王公獻貢歸順第22節 荷蘭人92 歷艱辛訪歐使回國迎親人總督擺盛宴180 南美原著民求復興香江商務使尋傀儡第229節 更內閣中華起風雲 會重臣跛書生明志第18節 血腥的鬧劇(上)第337節 接風宴百官互試探 攔馬車主事告密情第四十三節154 東賽汗山官軍遇襲布爾干城蒙兵送信第14節 盛宴(六)第31節 皇宮深院149 奪三城奇正相呼應無音訊敵酋失蹤影90 睹龍艦倭朝懷鬼胎入絕境荷蘭議投降第五節68 受贊助埃及圖復辟暗投資中華謀運河第370節 四大銀行御前受封 中華首相雷厲風行195 接聖諭衆臣忙佈置發訃告噩耗傳千里第372節 繼父業艾哈邁德拜相 會奧相紫軒巧周旋第314節 中奧軍卡奇灣決戰 牽敵軍施琅下伏筆第10節 馬祥麟大理剿流寇 木羅桑茶市識銀票第三十五節第347節 接風宴武官起爭執 瞞姓名奧將探敵情62 黃太沖怒駁僞科學北諸府籌備開棧道第294節 龔紫軒書房析局勢 弘武皇御園見公爵第374節 剿匪幫官軍平東北 升少將夏完淳面聖第353節 御書房君臣交心事 受皇命家明組新行第20節 訪水城使團受款待設晚宴衆商求財路24 中式國會政法熔權申明亭前大選開鑼第9節 盛京之戰(三)第285節 克漢城朝鮮王被廢 受邀請中華軍過江第243節 見女皇來賀探聖意 上奏摺宗羲圖朝鮮第三十一節第43節 長路漫漫第8節 路(三)第38節 兩京風雲39 論關稅衆商針鋒對納進言女皇展宏第352節 兩重臣當廷起爭執 弘武帝獻股組央行第8節 騎鶴遊揚州第24節 蜀中攻略(一)第8節 銀圓第24節 東路第7節 路(二)第251節 內務部啓用新紀年 冒闢疆晉升內閣臣第五節第5節 溼牛皮78 劉富春名動直隸府督御史愁眉公社案第30節 歐洲之行186 開商路晉商建銀行生歧義兄弟互辯駁59 齊會師使團盤收穫意偏科親王籌大學第9節 盛京之戰(三)104 女皇重薦殖民司長紫軒暢談東瀛經略96 行大禮中西產分歧取西經使團得正果第29節 蜀中攻略(六)第225節 本州島叛軍大撤退 流水宴馮貴指明路第32節 忙碌的四月第34節 歸德之戰第351節 候聖駕兩臣懷心事 建央行政商起爭執153 證身份完淳細盤問投朝廷汗王獻糧倉第11節 禪智寺第344節 傳皇子女皇嚴訓斥 見聖上學士報喜訊第372節 繼父業艾哈邁德拜相 會奧相紫軒巧周旋第6節 香料羣島華商逞威 中南半島諸侯稱雄第311節 御書房女皇展計劃 將軍府馮貴遭拒絕
第40節 對馬基地第23節 父子君臣71 五世達賴應邀入京中華女皇賜賞屏風第36節 新朝官制第十節第19節 攝政王的選擇94 防隱患蕭尚書柬言爲愛婿楊國公面聖192 回京路女皇賞楓葉乘御輦皇夫進納言第45節 火槍與聖水第25節 孟津渡口183 爲貿易英奧達協議蘇伊士商務齊聚首58 南安普敦龍困淺灘市長衙門親王赴會第282節 韃靼衆部連手結盟 蘇赫巴魯算盤落空101 王夫之傲評西夷制弘武皇悉解憲政術120 弘武帝外交改陋習衆大臣陸海做選擇第12節 大魚吃小魚76 斥衆臣女皇追罪責倒苦水尚書吐實情119 藩屬國四方來朝賀男爵爺驚羨中華制第46節 忠烈廟第28節 蜀中攻略(五)第三十二節第372節 繼父業艾哈邁德拜相 會奧相紫軒巧周旋101 擺鹿鳴女皇會才峻設鷹揚皇子首閱兵第23節 休整第372節 繼父業艾哈邁德拜相 會奧相紫軒巧周旋第23節 父子君臣第15節 暗戰(一)164 當先鋒羅剎鬼擺譜充誘餌中華軍死戰第25節 山西烽火(一)第6節 盛宴(一)第1節 明朝的綠野仙蹤第18節 血腥的鬧劇(上)159 獲水源輜重營德救巧碰面雙俊傑初識第9節 川藏道朝廷設茶行 滇藏道流寇課重稅第236節 兩重臣皇城互試探 論勞荒南北顯差異第十節第9節 朝貢175 滿州殘部就地出家蒙古王公獻貢歸順第22節 荷蘭人92 歷艱辛訪歐使回國迎親人總督擺盛宴180 南美原著民求復興香江商務使尋傀儡第229節 更內閣中華起風雲 會重臣跛書生明志第18節 血腥的鬧劇(上)第337節 接風宴百官互試探 攔馬車主事告密情第四十三節154 東賽汗山官軍遇襲布爾干城蒙兵送信第14節 盛宴(六)第31節 皇宮深院149 奪三城奇正相呼應無音訊敵酋失蹤影90 睹龍艦倭朝懷鬼胎入絕境荷蘭議投降第五節68 受贊助埃及圖復辟暗投資中華謀運河第370節 四大銀行御前受封 中華首相雷厲風行195 接聖諭衆臣忙佈置發訃告噩耗傳千里第372節 繼父業艾哈邁德拜相 會奧相紫軒巧周旋第314節 中奧軍卡奇灣決戰 牽敵軍施琅下伏筆第10節 馬祥麟大理剿流寇 木羅桑茶市識銀票第三十五節第347節 接風宴武官起爭執 瞞姓名奧將探敵情62 黃太沖怒駁僞科學北諸府籌備開棧道第294節 龔紫軒書房析局勢 弘武皇御園見公爵第374節 剿匪幫官軍平東北 升少將夏完淳面聖第353節 御書房君臣交心事 受皇命家明組新行第20節 訪水城使團受款待設晚宴衆商求財路24 中式國會政法熔權申明亭前大選開鑼第9節 盛京之戰(三)第285節 克漢城朝鮮王被廢 受邀請中華軍過江第243節 見女皇來賀探聖意 上奏摺宗羲圖朝鮮第三十一節第43節 長路漫漫第8節 路(三)第38節 兩京風雲39 論關稅衆商針鋒對納進言女皇展宏第352節 兩重臣當廷起爭執 弘武帝獻股組央行第8節 騎鶴遊揚州第24節 蜀中攻略(一)第8節 銀圓第24節 東路第7節 路(二)第251節 內務部啓用新紀年 冒闢疆晉升內閣臣第五節第5節 溼牛皮78 劉富春名動直隸府督御史愁眉公社案第30節 歐洲之行186 開商路晉商建銀行生歧義兄弟互辯駁59 齊會師使團盤收穫意偏科親王籌大學第9節 盛京之戰(三)104 女皇重薦殖民司長紫軒暢談東瀛經略96 行大禮中西產分歧取西經使團得正果第29節 蜀中攻略(六)第225節 本州島叛軍大撤退 流水宴馮貴指明路第32節 忙碌的四月第34節 歸德之戰第351節 候聖駕兩臣懷心事 建央行政商起爭執153 證身份完淳細盤問投朝廷汗王獻糧倉第11節 禪智寺第344節 傳皇子女皇嚴訓斥 見聖上學士報喜訊第372節 繼父業艾哈邁德拜相 會奧相紫軒巧周旋第6節 香料羣島華商逞威 中南半島諸侯稱雄第311節 御書房女皇展計劃 將軍府馮貴遭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