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節 本州島叛軍大撤退 流水宴馮貴指明路

弘武十年農曆九月初十,華幕聯軍於高鬆全殲毛利綱廣所率的倒幕軍關西部。此戰聯軍方面死傷5654人。倒幕軍方戰死二萬七千餘人,其中包括毛利綱廣在內的五千名貴族武士。另有將近三萬人馬被俘。僅有少數非毛利部的殘兵在戰後逃離戰場。在高鬆取得完勝的聯軍之後又連下福山諸城。並於十日後順利攻克毛利藩的都城廣島。包括毛利綱廣之子吉就、吉廣在內的毛利一族被酒井宗勝屠殺滯盡。之後幕府又藉此機會在當年關原之戰打下的基礎上將關西地區各大名下屬的領地一併沒收,徹底完成了德川幕府對關西地區的集權控制。

與此同時在高鬆之戰中遭受滅頂之災的倒幕軍也已無法在本州島繼續堅持下去。面對如此危難,倒幕軍團另一核心人物島津果斷地下令倒幕軍全體放棄本州島退守九州。妄圖利用秦津島在地理上的優勢附隅頑抗。面隊倒幕派的這一計劃,德川幕府自然是寄希望於中華艦隊去截這批殘兵敗將逃往秦津島與薩摩部會師。然而中華海軍卻以天氣不利爲藉口拒絕了幕府的這一請求。於是在弘武十年農曆十月初七,大約有五千名本州島上的倒幕武士從下關渡海退往秦津島。而幕府方面雖也出動了十來艘戰艦想要對其阻擊。怎奈幕府軍在海上同樣不是倒幕派的對手。在付出五艘戰艦的代價後,幕府軍也只得無奈地看着“叛匪”大搖大擺地揚長而去。

當北方的徵倭之戰暫且告一斷落之時,中華朝的帝都南京卻正在上演一場激烈無比的論戰。正如王夫之先前預計的那樣,顧炎武最終還是將汾水銀行的事通過報紙公諸於衆了。由於時值天下士子與各路議員齊聚京師之際,顧炎武的文章一經刊載,就立即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各黨派之間自然也少不了一番口諸筆伐。不過對於已經經歷過四屆國會的京師百姓來說,士大夫們之間的這種互相摸黑早就不是什麼新奇趣文了。相比這種技術含量較高的論戰,普通百姓對於那些有關議員老爺、官老爺私生活的花邊新聞更感興趣些。

而市面上百姓雖對商業協會與黨派之間的密切聯繫早有詬病。可在實際中不少人都未將汾水銀行的事當作一樁醜聞來看。甚至作爲的事件關鍵人物之一的汾水銀行,還爲此在歲末門庭若市地狠狠火了一把。須知中國曆來就是一個人情大於法理的國度。如果辦一件事有人脈途徑與司法途徑兩種選擇。那十個中國人裡有九個會選擇走人脈,即“走後門”。在如此的社會氛圍下,汾水銀行在老百姓的眼裡固然有官商勾結的嫌疑,但從另一個角度上也表示了這家銀行有強硬的後臺且實力強勁。將錢投入這樣一家同軍方、香江商業協會、晉陝商業協會有密切關係的銀行,當然要比存在那些沒有多大後臺的私人銀行來得穩妥。也就無怪乎西北的不少百姓會爭先恐後將錢存往汾水銀行了。事實上,縱觀中華帝國經濟的發展,每一個大型商業協會都不同程度地與黨派之間有着密切的聯繫。汾水銀行作爲晉商集團的一個代表當然也要遵循這樣的遊戲規則。

卻說汾水銀行在與軍方簽署了一份有關投資倭國的五年合作計劃後,便趁勝追擊地於當年十月在留都燕京又開了一家分號。由於有與軍方合作的事在前,因此汾水銀行一經進入燕京就轟動了整個遼薊商界。身兼行長之職的喬承雨更是特地從山西趕赴燕京主持開業儀式,並趁着新號開業之際向燕京的名流士紳廣發請貼大設流水宴。然而出乎喬承雨意料的是,原定八百桌的宴席到場的賓客僅有四分之三而已。另有四分之一的賓客均以各種理由婉言謝絕了汾水銀行的邀請。在這四分之一的賓客中,絕大多數都是燕京等地的高官,還有一部分則是一些頗具盛名的議員。可以說巴結這些人才是喬承雨這次設宴的真正目的。

雖然整場宴席依舊是熱鬧非凡,但該來的正主都沒來,喬承雨在笑臉迎客之餘心裡也忍不住直犯嘀咕。於是酒過三旬之後眼見喬承雨笑容有些勉強的馮貴,不禁微微一笑向他的這位小老弟詢問道:“怎麼喬老弟看上去臉色不佳嘛?”

“可能是這兩天沒休息好吧。”喬承雨敷衍了一句後,又舉起酒杯向對方敬道:“馮行長,來小弟再敬你一杯。”

“好了,喬老弟你今天也喝了不少了。”馮貴說着用手中的扇子往喬承雨手中的酒杯一扣道:“再喝可就沒法談事了。”

“咳,今天是本號大喜的日子。有什麼事還是以後再談吧。”喬承雨一擺手賭氣的說道。

眼見喬承雨如此反應,馮貴不由更加確定了自己先前的判斷。於是他當即把手中紫竹摺扇一展,悠然地向喬承雨說道:“話雖如此。不過看今天的架勢,好象有不少賓客沒有到場爲喬老弟你捧場嘛。”

“這…可能是他們比較忙吧。”喬承雨略顯尷尬的說道。

“是啊,燕京府尹羅同天、大沽口海關司長白弘毅、保定府的張大倌人、草堂書院的傅居士…果然各個都不是泛泛之輩啊。”馮貴略帶嘲諷的說道。

給馮貴這麼一提醒,喬承雨立刻就意識到了是什麼。卻見他趕緊放下了手中的酒杯向馮貴恭敬地做了個揖道:“還請馮行長不吝賜教爲晚輩指點一二。”

“誒咦,喬老弟你這是幹什麼。老弟你初來乍到,不瞭解有些規矩也是情有可原的。畢竟這兒是燕京,是堂堂中華朝的留都。大設流水宴,免費吃喝,附贈禮品之類的手段用在鄉野村鎮還湊合。但把那套搬到燕京來可就行不通了。”馮貴搖着紙扇悠然地說道。他這話一經出口立即就得到了包廂內其他賓客的一致附和。這些人都是渤海地區數一數二是大商賈,與香江商業協會也有着密切的關係。對於高層的潛規則他們比誰都清楚。眼見喬承雨看上去還有些迷惑,馮貴又進一步指點道:“所以喬老弟啊,你也別怪那些大人、議員不給你面子。須知依照朝廷的律法,朝廷命官不得接受私人或商團價值十塊銀圓以上的筵席邀請。你瞧瞧你這頓飯價值多少。雖然朝廷並沒有對國會議員也下相應的規定。但這些議員老爺們均非泛泛之輩,怎麼會爲你一頓飯而影響他們的清譽。”

“可是,晚輩只是想與這些大人交個朋友。並沒有什麼非分之想啊。”喬承雨頗感委屈的說道。

“喬老弟啊,你沒這個意思不代表別人就不會往那個方向想啊。”馮貴撫摩着鬍鬚笑道。

“那晚輩現在該怎麼做呢?”意識到自己犯了忌諱的喬承雨趕緊追問道。

“喬老弟你先別急。做什麼事都是得有第一次的。”馮貴說着便從寬大的袖子裡拿出了一封紅色的信封交給喬承雨道:“現在從南到北都興這個。”

喬承雨趕忙從馮貴手中接過了那個信封。打開一看卻只是一張請柬而已。於是他當即狐疑着向馮貴詢問道:“馮行長,這是?”

“請柬啊。這上面不是寫得挺清楚嗎。十月十五燕京清風觀辦道場爲民解厄。誠請各屆善男信女到場廣施善緣。屆時周圍鄉里還會搭臺演戲。你瞧這請的可都是燕京的名角啊。”馮貴指着請柬上所書的內容示意喬承雨繼續往下看到。

喬承雨當然知道農曆十月十五是下元節。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誕生日分別爲農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被稱爲“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下元節,就是水官解厄暘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謂是日,水官根據考察,錄奏天廷,爲人解厄。這一天,道觀做道場,民間則祭祀亡靈,並祈求下元水官排憂解難。但喬承雨不明白道觀做當場與前面的話題有什麼關係。若說向道觀捐錢的話,知會一聲就行了。何以用得着馮貴如此鄭重其事把這帖子親手交到自己手上?

想到這裡喬承雨不由依照着馮貴暗示把請柬又翻了一頁。這一翻可讓喬承雨大吃了一驚,卻見密密麻麻地寫了一大通。赫然就是一份捐款條件。只見上頭如此規定道:凡捐款二萬以上者,奉爲上賓,能與府尹等官僚及國會議員同桌共進晚餐;出資一萬以上者,奉爲貴客,能同與省議員同席進餐,捐贈一萬以下五千以上者,視爲善人,除能參加此次道場外,還能得清風觀給予的“道經”與金蓮花用以消災解厄。

見此菜單,饒是再愚鈍的人此刻也該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了。卻聽喬承雨當即便向馮貴進一步求證道:“馮行長,到時候燕京府的列位大人都會參加嗎?”

“何止是燕京府的大人啊。到時候河北、山東、遼薊、乃至黑龍江以及你們山西的官員也會到場。”在場的一個商賈跟着插口道。

一聽有那麼多有頭有臉的人物參加,喬承雨頓時覺得這次的道場充滿了誘惑。須知而今的財閥、地主已不大會親自參加議會的選舉。就算是當選了議員也大多隻是掛個名而已。因爲擔任議員特別是地方議會的議員,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有時還會被捲入無益的政治紛爭之中。這對於以營利爲目的的財閥與地主們來說實在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因此自上一屆國會起便不少財閥開始轉向資助當地的一些文士士大夫去競選議員。由此也使得中華朝的政治資助活動越發的蓬勃起來。

可一想到馮貴先前的話,喬承雨又不禁有些遲疑道:“不過馮行長您剛纔不是說朝廷不允許朝廷命官接受私人或商團價值十塊銀圓以上的筵席邀請嗎?這麼做是否會有不妥啊?”

聽喬承雨這麼一問,在場的商賈們不禁鬨堂大笑起來。而馮貴則將紙扇一合不以爲意地說道:“喬老弟你不必擔心。朝廷律法對私人、商團宴請朝廷命官做了嚴格的規定。卻沒有說政黨不得邀請私人或商團參加政黨舉辦的公益活動啊。同樣也沒有法律限制朝廷命官參加公益活動。現在是喬老弟你受人邀請,而非你邀請別人啊。”

給馮貴這麼一說喬承雨總算是放下了心來。事實上,他這些年在做生意的過程中也早已耳聞京師、燕京、廣州等大城市十分流行辦各種道場、善演、比賽之類的公益活動。各地的財閥、地主只要一聽說有這樣的活動每每都會爭先恐後的捐款參加。喬承雨雖在太原府參加過幾場小規模的活動,卻一直無緣參加像清風道場這樣重要而又盛大的活動。此刻經馮貴這麼一點撥喬承雨這才明白原來這裡頭竟是如此別有洞天。卻聽他跟着好奇地問道:“那想必在場的諸位掌櫃也是受到了這帖子了啊?”

“喬老弟,不瞞你說。此刻在你身邊坐着的不是上賓就是貴客。大傢伙也希望喬老弟你也能早日與我們同席而坐。要知道這樣的聚會是隻有接到請柬的人才能參加的。如果沒有請柬,就算你捐再多的錢,也不能入席。”馮貴突然將臉色一正道。雖然這些活動並不觸犯法律,但無論是復興黨還是東林黨在舉行類似的活動時總是顯得十分小心。一般來說參加地方議會與國會選舉者的資金來自於四個方面,即候選人本人及其家族的財產;私人捐款;財團資助;本黨補貼。由於議員的選舉及當選後的活動都需要大筆金錢做後盾。因此在實際操作中私人與財團的捐款纔是黨派資金的主要來源。至於那些向政黨提供資助的人或團體,則在私下裡被暗稱爲“香客”。對於“香客”的選擇每一個政黨都十分謹慎,事先都要經過嚴格的調查。以求盡力將風險降到最小。

在意識到自己已經成爲了被選中的“香客”後,喬承雨立刻就將請柬鄭重地塞進懷裡道:“馮行長你放心,到時候晚輩一定準時赴會。”

有了喬承雨的這番保證,馮貴不禁眉開眼笑着打趣道:“下元節,天界有水官下降凡間爲人解除災難;人間則有咱們這些選民會見議員向其反映問題。此正恰爲天人合一也。”

【……225本州島叛軍大撤退 流水宴馮貴指明路 文字更新最快……】@!!

()

第244節 爲霸業內閣擬計劃 尋金礦百姓闖關東第259節 黃首相試探繼承權 鎮海公言明國會意67 臻盛世奧斯曼稱雄中西使共遊蘇伊士第12節 大同義軍(下)第273節 宋時烈死牢探政敵 起爭執朝華做對比207 生赤字內閣議徵稅發國債女皇會公爵第274節 臨大敵朝鮮忙黨爭 中華軍月夜登仁川第292節 放國債香江私做主154 東賽汗山官軍遇襲布爾干城蒙兵送信81 緩矛盾衆臣柬合作稟情況歐使來書信176 感聖恩喀爾喀歸附爲將來綽羅斯探路第272節 朝鮮王改革頻受阻 士林派大殿除政敵第三十五節第320節 整股市議員出主意 爲壟斷倆商揣聖意第23節 父子君臣第48節 開封之戰(二)57 得雛鳳楊紹清幸喜廢國會英格蘭惶恐第38節 洛陽之戰(三)第368節 四奔走法王欲結盟 爲南美羣臣生歧義第7節 風口浪尖(二)第236節 兩重臣皇城互試探 論勞荒南北顯差異第16節 紅夷橫行黃金海岸使團終抵第勒尼安第374節 剿匪幫官軍平東北 升少將夏完淳面聖第291節 種水稻遼東獲豐收 進忠言閣臣生間隙第6節 兵臨城下154 東賽汗山官軍遇襲布爾干城蒙兵送信第1節 染血的臺階第29節 南夷與胡虜第357節 爲選舉太沖應聯手 探聖意闢疆會小妾50 赴晚宴楊紹清周旋起豪言太陽王立志第3節 帝都風雲(三)第24節 第二屆國會第30節 歐洲之行第39節 楊府夜談(一)43 三大洋米字旗飄揚太平洋金龍旗獨秀160 準葛爾汗兵臨滿寨睿親王親赴鴻門宴第348節 聞捷報百姓憂物價 姚欽差喬裝探消息第11節 殿前論戰第342節 寫策論皇子找槍手 剿土匪軍部遣參軍第35節 決戰牧野(一)136 爲社稷孫露挽能臣經商會家明論殖民第18節 再戰松山(中)46 龔紫軒舉杯成交易楊紹清穿越法蘭西153 證身份完淳細盤問投朝廷汗王獻糧倉第24節 登基第8節 騎鶴遊揚州82 防未然蕭雲述警告爲殖民君臣生分歧第21節 陪審團(上)第11節 大同義軍(上)第323節 定對策宗羲勸好友 通法案朝廷整股市132 吃一箭紅毛長一智憂出路九酋嘆現狀146 商會使利誘謀合作駐藏臣爲國納馬幫第5節 帝都風雲(五)第41節 洪承躊第10節 驚變(一)53 剪羊毛王公開財路窺資源沙俄又探手第36節 洛陽之戰(一)第30節 茶社雜談第238節 趙教頭會館受歡迎 鄭提督書房詢情況第41節 桑稻之爭(一)第20節 寧古塔將軍第9節 紅底金龍旗幟下第268節 聞徵朝歐洲使憂心 獻書信倭使挑民憤201 昭莫多吳三桂大勝雪月夜準葛爾更權第34節 百舸爭流第337節 接風宴百官互試探 攔馬車主事告密情41 拒千金青年赴萊頓邀才峻親王開講壇第31節 宗族會議27 推當家長輩行代議和爲貴可明讓議席第11節 驚變(二)第27節 蜀中攻略(四)92 歷艱辛訪歐使回國迎親人總督擺盛宴第212節 懲藩屬中華改方針 印度洋華商遇封港第358節 衆學究行宮論園林 論教育御前起爭執第20節 尾聲178 尋古籍中華繪世界受皇命完淳接重任第24節 第二屆國會68 受贊助埃及圖復辟暗投資中華謀運河第297節 欲效華博士進直言 析戰局王室圖雙贏第7節 風口浪尖(二)第219節 析局勢衆儒論國會 生歧異好友兩分道199 徵倭國兩軍擬計劃請出戰皇子闖大殿75 懲舞弊好友起爭執睹惡行女皇怒招臣第328節 遭遇戰英軍失先機 中華軍卡奇灣再戰第32節 忙碌的四月第11節 雄獅再鬧中印半島蛟龍橫鎖湄公河口192 回京路女皇賞楓葉乘御輦皇夫進納言第262節 回皇女夫之巧解圍 爲皇家宗羲擬新法88 公私別南北差異生塘沽口太沖慮新政178 尋古籍中華繪世界受皇命完淳接重任第11節 殿前論戰第9節 新安財閥第15節 東暖閣衆勳釋兵權慶功宴女皇賜王銜第212節 懲藩屬中華改方針 印度洋華商遇封港第10節 生死界第27節 蜀中攻略(四)第224節 仗利器中華軍破敵 仰武道倭武士盡忠第30節 歐洲之行51 歷艱辛澳洲露面容面聖上船長獻寶物第5節 痢疾!
第244節 爲霸業內閣擬計劃 尋金礦百姓闖關東第259節 黃首相試探繼承權 鎮海公言明國會意67 臻盛世奧斯曼稱雄中西使共遊蘇伊士第12節 大同義軍(下)第273節 宋時烈死牢探政敵 起爭執朝華做對比207 生赤字內閣議徵稅發國債女皇會公爵第274節 臨大敵朝鮮忙黨爭 中華軍月夜登仁川第292節 放國債香江私做主154 東賽汗山官軍遇襲布爾干城蒙兵送信81 緩矛盾衆臣柬合作稟情況歐使來書信176 感聖恩喀爾喀歸附爲將來綽羅斯探路第272節 朝鮮王改革頻受阻 士林派大殿除政敵第三十五節第320節 整股市議員出主意 爲壟斷倆商揣聖意第23節 父子君臣第48節 開封之戰(二)57 得雛鳳楊紹清幸喜廢國會英格蘭惶恐第38節 洛陽之戰(三)第368節 四奔走法王欲結盟 爲南美羣臣生歧義第7節 風口浪尖(二)第236節 兩重臣皇城互試探 論勞荒南北顯差異第16節 紅夷橫行黃金海岸使團終抵第勒尼安第374節 剿匪幫官軍平東北 升少將夏完淳面聖第291節 種水稻遼東獲豐收 進忠言閣臣生間隙第6節 兵臨城下154 東賽汗山官軍遇襲布爾干城蒙兵送信第1節 染血的臺階第29節 南夷與胡虜第357節 爲選舉太沖應聯手 探聖意闢疆會小妾50 赴晚宴楊紹清周旋起豪言太陽王立志第3節 帝都風雲(三)第24節 第二屆國會第30節 歐洲之行第39節 楊府夜談(一)43 三大洋米字旗飄揚太平洋金龍旗獨秀160 準葛爾汗兵臨滿寨睿親王親赴鴻門宴第348節 聞捷報百姓憂物價 姚欽差喬裝探消息第11節 殿前論戰第342節 寫策論皇子找槍手 剿土匪軍部遣參軍第35節 決戰牧野(一)136 爲社稷孫露挽能臣經商會家明論殖民第18節 再戰松山(中)46 龔紫軒舉杯成交易楊紹清穿越法蘭西153 證身份完淳細盤問投朝廷汗王獻糧倉第24節 登基第8節 騎鶴遊揚州82 防未然蕭雲述警告爲殖民君臣生分歧第21節 陪審團(上)第11節 大同義軍(上)第323節 定對策宗羲勸好友 通法案朝廷整股市132 吃一箭紅毛長一智憂出路九酋嘆現狀146 商會使利誘謀合作駐藏臣爲國納馬幫第5節 帝都風雲(五)第41節 洪承躊第10節 驚變(一)53 剪羊毛王公開財路窺資源沙俄又探手第36節 洛陽之戰(一)第30節 茶社雜談第238節 趙教頭會館受歡迎 鄭提督書房詢情況第41節 桑稻之爭(一)第20節 寧古塔將軍第9節 紅底金龍旗幟下第268節 聞徵朝歐洲使憂心 獻書信倭使挑民憤201 昭莫多吳三桂大勝雪月夜準葛爾更權第34節 百舸爭流第337節 接風宴百官互試探 攔馬車主事告密情41 拒千金青年赴萊頓邀才峻親王開講壇第31節 宗族會議27 推當家長輩行代議和爲貴可明讓議席第11節 驚變(二)第27節 蜀中攻略(四)92 歷艱辛訪歐使回國迎親人總督擺盛宴第212節 懲藩屬中華改方針 印度洋華商遇封港第358節 衆學究行宮論園林 論教育御前起爭執第20節 尾聲178 尋古籍中華繪世界受皇命完淳接重任第24節 第二屆國會68 受贊助埃及圖復辟暗投資中華謀運河第297節 欲效華博士進直言 析戰局王室圖雙贏第7節 風口浪尖(二)第219節 析局勢衆儒論國會 生歧異好友兩分道199 徵倭國兩軍擬計劃請出戰皇子闖大殿75 懲舞弊好友起爭執睹惡行女皇怒招臣第328節 遭遇戰英軍失先機 中華軍卡奇灣再戰第32節 忙碌的四月第11節 雄獅再鬧中印半島蛟龍橫鎖湄公河口192 回京路女皇賞楓葉乘御輦皇夫進納言第262節 回皇女夫之巧解圍 爲皇家宗羲擬新法88 公私別南北差異生塘沽口太沖慮新政178 尋古籍中華繪世界受皇命完淳接重任第11節 殿前論戰第9節 新安財閥第15節 東暖閣衆勳釋兵權慶功宴女皇賜王銜第212節 懲藩屬中華改方針 印度洋華商遇封港第10節 生死界第27節 蜀中攻略(四)第224節 仗利器中華軍破敵 仰武道倭武士盡忠第30節 歐洲之行51 歷艱辛澳洲露面容面聖上船長獻寶物第5節 痢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