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七章 琉球使者

周顯忙完這一切,回到住處已是亥時。他脫掉官服,換上一身輕鬆的便衣。天氣漸寒,屋子內已經燃起了炭火,熱烘烘的讓人感覺有點氣悶。

周顯讓陳鋒把炭盆端去外面,打開窗口,涼風吹進,霎時變的舒爽了許多。他打開靠近窗口的一個大箱子,裡面裝着一些地圖和全套的鎧甲,是陳鋒提前收拾的。他隨意的翻着,看看是否還有遺漏。

在外面不遠處,有低聲的細語,但不久就完全止息。不一會,陳鋒帶着韓暢走進屋內,向周顯稟道:“督帥,高撫臺的管家高福帶了一個外邦人前來求見,說是琉球王國這次前來進貢請封的主使。”

周顯點頭問道:“是那個正議大夫蔡錦嗎?”

韓暢點了點頭道:“是他。”

崇禎十三年,琉球尚豐王去世。在經歷了一年多的內亂後,他的第三個兒子尚賢繼位成爲世子。因爲琉球王國爲大明的藩屬國,每當新王繼位,就必須派遣使者前往大明請封。在此之前,繼任者便一直以世子身份治理國家,直到大明對之冊封,任命其爲琉球國王。

而尚賢在成爲世子之後,在內,不斷有政敵挑戰他的地位;在外,有日本鹿兒島藩不斷侵佔其國土,並派遣官員控制其朝政。因而,他迫切想要大明承認其地位,以控制朝政並震懾日本。

在真實的歷史中,尚賢曾兩次派使前往大明進貢並請封。第一次是在崇禎十五年,但當年因爲大明戰亂不止,無法派出足夠的冊封隊伍而只能作罷。第二次是在崇禎十七年,當他們到達時,崇禎皇帝已在梅山自盡,只能向在南京繼位的弘光皇帝請求冊封。但福王朝廷沒蹦躂多久,便被清軍攻破。

即使如此,尚賢依舊視朱明政權爲中國正朔政權,他們又和在福建立國的隆武政權保持朝貢關係。但無論是崇禎,還是弘光,還是隆武,都因爲戰亂而沒有派出冊封隊伍。

再後來,清軍攻入福建,覆滅了隆武政權。當時滯留在福建的琉球使者看大勢已去,這才隨清軍入京,向滿清投誠。後來的冊封儀式是由順治帝完成的,而這種宗藩關係一直持續到甲午中日戰爭爆發之前。

尚賢極其重視這次冊封,他派出了自己最信任的正議大夫蔡錦爲使者。他們在福建登岸,但因爲孫可望作亂,阻斷運河,他們無法通過陸路前往。便一路沿海岸線向北,在登萊商船的引領下到了膠州。

蔡錦本欲繼續順着海路前往天津,但耽擱了幾日後,聽聞濟南已經被官軍收復。看到有兵卒護送士子前往濟南,他們便表明了自己的身份請求一同前往。這一路的坎坷和辛苦,大約只有蔡錦才能真正明白。

周顯知道有這麼一批使者,但他無心理會他們。自拒絕日本出兵朝鮮的請求,國田兵右門衛返回日本之後,幕府將軍德川家光便一直沒有動靜。既沒有派遣使者來大明,又沒有派兵進入朝鮮。沒有派遣使者,說明他還在權衡利弊。而沒有派兵進入朝鮮,只能說明他們還對大明有所忌憚,並非沒有那樣的野心。

將來如若大明在朝鮮的戰事失利,日本國很有可能會選擇和滿清合作。大明現在有滿清一個敵人已經夠麻煩了,再加上一個日本,那林慶業恐怕就只能撤回明境了。

只不過這未必也完全是壞事,日本和滿清在朝鮮的利益存在着根本的衝突。滿清興起於遼東,絕對不會願意看到一個強大的政權佔據朝鮮,從而威脅自己在遼東的統治。總之,利益、衝突都會同時存在。

但周顯是絕對不想在此刻多日本的一個敵人,畢竟他目前的境況實在是太難了。他所賭的就是德川家光不是豐臣秀吉,沒有那麼大的魄力和野心。

日本在萬曆三十七年就已經侵入了琉球,並強擄尚寧王在內的琉球君臣百人到鹿兒島,後來又強佔了奄美諸島。而且,根據尚寧王和日本簽訂的協議,掌管琉球主要事務的一小半官員都是日本所派遣的。

也就是說,過多參與琉球事務會和日本爆發直接的衝突。雖然鹿兒島藩和日本幕府之間矛盾重重,但周顯在此刻不想冒這個險。畢竟琉球太遠了,在目前他所掌控的勢力遠不能擴展在那裡。

因而,留在濟南這一天,周顯只去見了那些士子,而將琉球這些使者推給了擔任山東巡撫的高名衡。

但此刻,蔡錦卻主動前來拜訪自己,周顯一時有點鬧不懂他這是想要做什麼。

看周顯皺眉不語,韓暢道:“督帥,要麼以時間太晚,您已經安歇,直接回絕了他?”

周顯擺手道:“藩國使者遠道而來,不見反而顯得我們有點失禮了。你去叫他們去大廳,我馬上過去。”

高福沒有多待,向周顯介紹了一下蔡錦,便直接離開,說是要向高名衡回報。

周顯擡頭看向蔡錦,他年紀不大,只有不到三十歲。但考慮到琉球自然環境惡劣,四十歲已經是高壽,他也不算小了。穿着一身類似於日本武士服的衣服,但髮髻卻和大明百姓的完全一致,彆着一個像玉而不是玉的髮簪。

蔡錦將兩個盒子推給周顯,用有點蹩腳的漢語說道:“大人,這是小邦獻給您的禮物,希望您能夠喜歡。”

周顯打開盒子,其中一個放置着一對象牙,另一個是兩對犀牛角。象牙潔白如玉,犀牛角紅潤如血,一看就非凡品。但他看了兩眼,便直接把盒子合上了。

蔡錦臉色微變,“大人不喜歡?”

周顯搖頭笑道:“這樣的好東西,哪會有人不喜歡呢!但你爲藩國使者,而我是大明官吏。貿然接收你的禮物,會遭朝臣彈劾的。所以,你還是收回去吧!”

蔡錦頓時鬆了一口氣,連忙道:“大人不必擔心,此事只有你知,我知,絕對不會有其他人知道的。”

第六十三章 驚變第七百九十三章 議事第六百七十四章 殺戮第五百零六章 劉廉到訪2第八十三章 逃亡第一百一十二章 歸家第一百六十四章 崇禎的勸言第九十一章 尾聲第二百八十三章 礦工礦場第六百六十章 抄家2第七百七十二章 濟寧驚變2第九百六十章 雜事3第一百六十七章 殿試第959章 出兵2第四百四十八章 士商出海第三百零二章 掌控鹽場第一百五十九章 驅民攻城第九百六十二章 清軍入關第八百九十四章 濟南城亂第一百章 相交第八十七章 長居鹿兒島第六十九章 京師4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二百七十五章 商業入朝第三百一十四章 處置俘虜3第六百二十六章 買賣生意第四百六十章 開封戰啓第二百一十一章 進攻第四百七十五章 盧象升聚將2第六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六十五章 圍困第二百三十四章 李巖出策2第六百零六章 松山之戰12第八百七十六章 濟南來客第九百五十七章 朱以海第五百二十七章 後撤第八十九章 朱慈烺第四百零一章 李雄帶信第九百二十六章 葡萄牙人第一百六十七章 殿試第五百六十三章 迎候第八百五十一章 變革第一百四十一章 下棋第二百七十七章 海貿獲利第五十八章 入京4第五百九十一章 滲透作戰第四百一十二章 突襲漢城4第五百六十七章 林慶業突襲復州第四百二十三章 盧象升前往寧遠第一百七十九章 楊嗣昌的謀劃第八十二章 李自成入京第二百七十四章 整裝軍備2第三百二十一章 高價購糧第四百八十六章 對戰4第二十八章 圍困第八百四十九章 辦報第一百一十五章 出塞第三百二十四章 船援松山第六百四十九章 詐言3第三百零八章 攻破防線第六百五十八章 登萊來信2第九百二十二章 第一軍第九百八十一章 收復臨清第六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二百七十五章 商業入朝第三百一十七章 火器演練第六百三十章 見袁樞第三十八章 交戰第二十八章 圍困第二百三十六章 啓用盧象升第九百四十六章 張名振第六百零三章 松山之戰9第一百九十五章 仁心第六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三百一十六章 火器成型第一百八十八章 收攏敗兵第一百一十四章 松山之戰20第四百三十三章 松山形勢第五百三十九章 金州城門外第二百七十五章 商業入朝第一百二十二章 粆圖臺吉第六百零七章 松山之戰13第一百六十三章 小曹將軍第八十九章 渾河血戰2第一百九十三章 從命第三十章 收心第四百四十六章 攻遼三途3第961章 會將2第八百九十九章 說服孫可望第六百三十六章 公祭盧象升第九百五十七章 朱以海第五百四十八章 侯方域2第二百五十九章 米商李丁第二百五十七章 巡視軍營第九百三十九章 隆武建朝第八百二十九章 葉赫貴族第三百三十一章 回京聽宣4第九百二十七章 戰備第一百五十九章 驅民攻城第三百一十七章 火器演練
第六十三章 驚變第七百九十三章 議事第六百七十四章 殺戮第五百零六章 劉廉到訪2第八十三章 逃亡第一百一十二章 歸家第一百六十四章 崇禎的勸言第九十一章 尾聲第二百八十三章 礦工礦場第六百六十章 抄家2第七百七十二章 濟寧驚變2第九百六十章 雜事3第一百六十七章 殿試第959章 出兵2第四百四十八章 士商出海第三百零二章 掌控鹽場第一百五十九章 驅民攻城第九百六十二章 清軍入關第八百九十四章 濟南城亂第一百章 相交第八十七章 長居鹿兒島第六十九章 京師4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二百七十五章 商業入朝第三百一十四章 處置俘虜3第六百二十六章 買賣生意第四百六十章 開封戰啓第二百一十一章 進攻第四百七十五章 盧象升聚將2第六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六十五章 圍困第二百三十四章 李巖出策2第六百零六章 松山之戰12第八百七十六章 濟南來客第九百五十七章 朱以海第五百二十七章 後撤第八十九章 朱慈烺第四百零一章 李雄帶信第九百二十六章 葡萄牙人第一百六十七章 殿試第五百六十三章 迎候第八百五十一章 變革第一百四十一章 下棋第二百七十七章 海貿獲利第五十八章 入京4第五百九十一章 滲透作戰第四百一十二章 突襲漢城4第五百六十七章 林慶業突襲復州第四百二十三章 盧象升前往寧遠第一百七十九章 楊嗣昌的謀劃第八十二章 李自成入京第二百七十四章 整裝軍備2第三百二十一章 高價購糧第四百八十六章 對戰4第二十八章 圍困第八百四十九章 辦報第一百一十五章 出塞第三百二十四章 船援松山第六百四十九章 詐言3第三百零八章 攻破防線第六百五十八章 登萊來信2第九百二十二章 第一軍第九百八十一章 收復臨清第六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二百七十五章 商業入朝第三百一十七章 火器演練第六百三十章 見袁樞第三十八章 交戰第二十八章 圍困第二百三十六章 啓用盧象升第九百四十六章 張名振第六百零三章 松山之戰9第一百九十五章 仁心第六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三百一十六章 火器成型第一百八十八章 收攏敗兵第一百一十四章 松山之戰20第四百三十三章 松山形勢第五百三十九章 金州城門外第二百七十五章 商業入朝第一百二十二章 粆圖臺吉第六百零七章 松山之戰13第一百六十三章 小曹將軍第八十九章 渾河血戰2第一百九十三章 從命第三十章 收心第四百四十六章 攻遼三途3第961章 會將2第八百九十九章 說服孫可望第六百三十六章 公祭盧象升第九百五十七章 朱以海第五百四十八章 侯方域2第二百五十九章 米商李丁第二百五十七章 巡視軍營第九百三十九章 隆武建朝第八百二十九章 葉赫貴族第三百三十一章 回京聽宣4第九百二十七章 戰備第一百五十九章 驅民攻城第三百一十七章 火器演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