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的夜晚,天氣乍涼,冷月如勾。許是爲了應節,連吹出來的風都讓人直打寒噤。
靖王府椒圖軒內,柳墨隱只着一襲單衣坐於錦榻上。屋內並未點燈,目之所及唯有一片黑茫。
“你確定,明天要送我出去?”柳墨隱壓低聲音開口道,語氣中透着一絲不可置信。原先的約定是先治好丁一杉的腿,而後才幫自己出府。如今治療才起了個頭,丁一杉卻要提前兌現他的承諾,倒是出乎意料。
“不錯,明天就是清明,府內侍衛多數會回鄉探親掃墓,守衛較平時鬆懈許多。若是錯過了明天,只怕機會就更渺茫了。”丁一杉冰冷的聲音自不遠處的軟簾後傳出。
“只是你的腿傷尚未痊癒,我貿然離開,只怕病情反覆。”柳墨隱說話之時眉宇間多了些擔憂。
“先生不必掛礙,來之前我已讓一位相熟的大夫看過,他只嘆你的法子精妙絕倫。我又讓他看過我的腿,他說以目前恢復的狀況,他有十足把握能治好。”丁一杉沉默一陣,接着又換上一種真摯的口吻說道:“經過這幾日的接觸,我敬你是個君子。實在不願看你被王爺利用,枉送了性命,你還是趁早離開吧。”
柳墨隱聽了無奈一笑,搖了搖頭方道:“那麼丁兄呢?依我數日觀察,丁兄你既非追逐權勢之輩,也非貪財喜功之徒,卻爲何要爲王爺賣命?”
這幾日,丁一杉每夜子時都來此處鍼灸。幾番接觸下來,柳墨隱逐漸發現這人話雖不多,卻實實在在是個大義凜然,有勇有謀之人。按理說這樣的人不是在疆場上金戈鐵馬保家衛國,便是無拘無束橫劍浪跡於江湖,做着行俠仗義之事。王府這樣的環境,實在與他格格不入。
丁一杉聽完柳墨隱的疑問,扶在柱子上的右手緩緩收緊,良久方沉吟道:“我自有我的苦衷,先生莫須多問。”
柳墨隱知道人各有志,多勸無意,又將話題扯回到了正題上。
“那你打算如何送我出去?”
丁一杉從軟簾後拄着柺杖出來,他的左腿被打斷後正覆着木板固定,需藉着外力方可行走。他一路拐到柳墨隱坐的錦塌前,懊惱道:“可惜我現在受腳傷拖累,走路都要藉着這破玩意兒,所以這件事得讓別人來做。”
“那丁兄是否有找到合適的人?”柳墨隱問道。
丁一杉點了點頭,說道:“我有個手下,跟着我出生入死,情同兄弟,倒是可靠得很。他已經答應要助先生出府了。”
“如此就有勞丁兄先替我謝過那位侍衛大哥了。”柳墨隱感激道。
“好說。明日夜裡先生先在王府偏門的假山後靜待,等到荒雞時分,他便會引開偏門上的守衛。等侍衛離開偏門,你便打開木栓出去。先生放心,王府守衛全由我調遣,屆時我會大喊抓刺客,將外面巡邏的侍衛引向別處。你出去後記得往東走,找個地方先避起來等風聲沒那麼緊的時候再出城。城門那邊的守衛都不是京兆王的人,你出了城就安全了。”
“好,那就這麼說定了。”柳墨隱精神一振,站起身子開懷道。
次日便是清明,顧沾卿和沈挽荷二人爲了去白馬寺上香,特地起了個大早。白馬寺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位於邙山和洛水之間,其內殿閣聳峙,法相莊嚴,乃是魏國的國寺。
此時,馬車行駛於長林古木間,車上懸掛的銅鈴和着馬蹄聲,恰到好處地打破四周過甚的靜謐。
顧沾卿坐於馬車內的軟座上,晨風帶着林間的氤氳自兩邊的窗戶中徐徐而來。這樣的風,若是吹到身體康健的人身上只會覺着遍體生涼,倒也沒什麼大礙,只是他大病初癒,卻是萬萬受不得這溼氣。須臾間,他又往裡縮了縮,臉上卻故作鎮定。
“叮叮噹噹”地又不知行了多久,他終是忍不住喉嚨間的癢痛,捂着嘴悶咳了一聲。
沈挽荷坐在靠窗的位子,聽到他的咳嗽後不禁轉頭望向車廂深處,卻見他那單薄的身子在風中瑟瑟發抖。
“泊周,車行慢些,晚點到也無妨。”看着顧沾卿愈皺愈緊的眉頭,她對着駕車的泊周吩咐道,接着又不動聲色地將自己的身子移到窗口擋住風。
“好咧。”泊周聽完,雙手拉緊繮繩,將馬車緩了下來。
半炷香的時間後,馬車在一座山門前停下。山門紅牆黑瓦,巍峨雄壯,青石匾額上“白馬寺”三個楷體大字金光熠熠。
顧沾卿從馬車內下來,發現外面已經旭日高升,暖陽下的大地,霧氣消散,寒意盡去。
他見此,心情大好,對着沈挽荷微笑着說道:“挽荷,你不是說上次的那罐茶葉甘香醇厚嗎?就是空元那個老和尚送的,待會兒見了他,記得再向他要些。”
“哪有人來寺廟裡討要東西的?好茶葉別處也不是沒有,爲何不去北市的宏生茶莊看看?”沈挽荷不以爲意。
顧沾卿對着她爽朗一笑,道:“你有所不知,這個老和尚神通廣大,他那裡存的都是極品茶葉,市集上可買不到。”
沈挽荷搖了搖頭,挖苦道:“你想要是一回事,他給不給又是另外一回事。”
“這倒是,老和尚小氣得很,貿然向他要怕是不會給,得想個辦法讓他雙手奉上。”顧沾卿神采奕奕地回答。
兩人說話間,一個掃地的小沙彌跑過來,左手作禮,面容恭敬地問道:“阿彌陀佛,敢問這位可是顧施主?”
小沙彌膚色白皙,臉蛋圓滾,穿一件淺灰色袈裟,乃是元空大師坐下的小弟子法明。
顧沾卿雙手合十鄭重地還了一禮,方道:“正是。”
小沙彌聽後微微一頜首,喜道:“小僧恭候多時,請顧施主隨我來。”
“有勞小師傅。”顧沾卿知他必是元空派來迎他的弟子,便向泊周做了個手勢讓其候在此處,自己和沈挽荷則由小沙彌領着往寺內走去。
走進寺廟,方覺裡面精廬深塢,林木森森,石橋淺澗,曲徑通幽。
小沙彌帶着他二人先去旁邊的諸小佛殿一一叩拜進香,接着再去大雄寶殿跟着僧衆誦經禮佛。由於白馬寺佔地甚廣加上偏殿極多,這一路下來不知不覺已近午時。歇息了片刻,二人又在齋堂吃過齋飯後,終於在小沙彌的帶領下去到清涼臺。
清涼臺坐落於白馬寺北,臺上建築重檐歇山,飛翼挑角,內裡終年花雨飄飛,梵香縈繞,乃寺中一大勝景。這原是東漢時期明帝劉莊讀書納涼之地,後又有天竺高僧譯經下榻。自元空大師任白馬寺方丈後,春夏兩季多搬至此處居住。
農曆三月,天氣諸多變化。昨日陰雲漫天冷風寒冽,今日太陽一出又是一派春回大地處處明媚的景象。他們幾人從齋堂出來後頂着豔陽走了一段石徑小路,才一會兒工夫皆面帶緋紅薄汗覆面,然行至此處卻覺微風吹拂,林蔭夾道,竟是說不出的清涼舒爽。
“二位施主請在此等候,待我向師傅通稟後再來迎二位進去。”小沙彌雙手合十對他們做了個禮,轉身向精舍中走去。
顧沾卿和沈挽荷在門口等了片刻,又見小沙彌匆匆跑出來,站定後一臉狡黠地說:“師父說,你得回答完我的問題才能進去。”
顧沾卿嘴角露出一絲苦澀,無奈地笑一笑道:“小師傅請說。”
小沙彌清了清嗓子,做出一本正經的樣子,問道:“某日,大師兄和二師兄一同下山去化緣。二師兄找了件破爛的袈裟,手裡拿着個有缺口的鉢盂,見人就自稱貧僧,結果化來許多穀米寶貝。大師兄衣着光鮮,手拿法杖,口唸佛號,卻只化到一碗白米飯,還在回來的路上自己給吃了。你要是方丈,你會怎麼辦?”
顧沾卿苦笑着嘆了口氣又搖搖頭道:“我會罰你二師兄。”
“爲什麼,出家人不是應該四大皆空,不在意外表的嗎?二師兄不但沒有破戒,還化來了緣,爲什麼要罰他而不罰大師兄?”小沙彌用手摸了抹腦袋,一臉迷惑。
“那我問你,何謂化緣?”顧沾卿望着他反問道。
小沙彌一雙黑亮的烏眼珠子轉了幾圈,又用牙齒咬了咬下嘴脣,方回到:“教化衆生,隨順化緣。我們吃飽的同時,又讓善男信女與佛結緣。”
“可你二師兄爲了多化緣,故意穿一件破袈裟,見人就自稱貧僧,其實已經犯了貪念。不止如此,衆人給他穀米寶貝是見他窮困潦倒可憐他,而非爲了供養僧侶。衆人起的是憐憫心,而非佛心。”
小沙彌想了一會兒,了悟得朝着他點點頭。
“那,敢問我可以進去了嗎?”顧沾卿笑問。
小沙彌粲然一笑,道:“師傅也沒說答案是什麼,他說你的話只要讓我覺得有所悟就行了。二位施主請隨我來吧”
顧沾卿聽完小沙彌說的話,愣了片刻,旋即又釋然道:“這個老和尚。”
作者有話要說: 改了一下文案,心裡還是慌慌的,我是文案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