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家沒有分家,合食同居,那麼家裡的收支自是歸到一道的。
秦連虎兄弟幾個的工錢都得上繳給秦老孃,這會子蒔蘿出門子,嫁妝自然也得從公中出。
不過也有一則,家裡的規矩,媳婦的陪嫁自是不論在裡頭的。另外就是但凡媳婦閒時做些零散活計,像是紡紗織綢刺繡編席之類的,不管收入幾何也是自己支配。
姚氏就看了妹妹一眼,小姚氏見了就笑道:“同我說說有什麼關係。”
自家嫡親的妹妹,姚氏本就沒什麼好瞞的,只是看她還是這樣一幅大喇喇的模樣,不禁想到丁香,有些頭疼罷了。
告訴她:“我公公婆婆說了,家裡從未嫁過女兒,況且又將十年未辦過喜事了,物價幾何皆不清楚,先給我們三十六兩銀子打點着,若是不夠再論就是。”
小姚氏聽了這話卻是“哎呦喂”了一聲,一臉驚訝地道:“我還以爲我家大伯大嫂已是大手筆了,沒想到真正的財主藏在這呢!”
更是說着話兒的工夫已在心底噼裡啪啦地盤算開了,男婚女嫁的聘禮嫁妝通常說來都是男一擔女一頭,這孫女就是三十六兩銀子的陪嫁了,那孫子成親的聘禮怎麼着也得翻個一番吧!
家裡頭這麼些個孫男娣女的,何況老小還未成親,就是其他幾家也都年紀輕輕的,往後還有的小子丫頭往外蹦呢。這樣算下來,僅僅這婚嫁上的開銷,可就嚇死個人了。
小姚氏出身禮詩圩,又嫁去了橫溪岕,孃家婆家都是大族,打小沒少見那些個幾輩子同食同居的人家,外頭看着花團錦簇一團和氣,日子好像也過的煊煊赫赫的叫人眼熱,可一到婚喪嫁娶公中卻根本拿不出銀子來。一但吵鬧開來,祖宗幾輩子的名聲也就完了。
雖說秦家這些年日子越過越紅火的,不至於此,可她還是再沒想到竟這樣大手筆的能拿出來三十六兩銀子做嫁妝。之前還猜測着二十四兩總是頂破了天了,三十六兩,這在尋常人家都能發嫁兩三個丫頭了。
只是也不知道秦家是真個這樣富貴,還是爲着長孫女的婚事充臉面,或是爲着還未成親的秦老五造勢的。
不過不管怎麼說,卻是了了她的一筆心事了。
倒不是她誇口,外甥女雖是個好的,可自打她那外侄兒長成,做媒的也是踏破了門檻了。媒人也有,族裡的嬸子嫂子姑奶奶也有親自上陣的。尤其是這兩個月上,看着汪德隆不過短短半月光景就又恢復了元氣,有的在心裡盤算過後卻是退縮了,可還有的就跟那狼見了肉似的眼睛都綠了。她嫂子對着那些個渾身上下都是嘴卻一句真話也無的媒人不勝其煩,只好透露自己已有看中的人家了。
消息傳出去,知道秦家爲人的有的說好,也有的嫌棄秦家根基太淺。結果還有那起子下作的知道是她給侄兒做的媒,竟跑到她嫂子面前翻着花樣的挑撥離間,都是一個鼻孔出氣,說什麼長媳是嬸子的外甥女,那以後肯定是親嬸子遠婆婆的,這樣一來婆婆還有甚威嚴好言的。倒不如娶個沒有干係的,往後想怎麼拿捏還不是婆婆說了算。
好在她嫂子不是個糊塗的,這樁婚事也是她自己個兒先提出來的。否則被她們這樣搬弄,說不得她們妯娌之間都要鬧出嫌隙來的。
如今雖說妯娌之間仍舊如常,可既是她做的媒,她自然希望從頭到尾順順遂遂漂漂亮亮,沒有讓人說嘴挑刺的地方纔是。而世人又都是先敬衣裳後敬人的,這樣一份豐厚的嫁妝擺出來,卻是能堵住那些個吃飽了撐着的嘴了。
姚氏自是不知道她心裡所想的,不過若是知道,說不得也就能知道爲什麼這樁婚事八字剛有一撇就傳得親戚間人盡皆知的了。
只是瞪了她一眼,低聲斥道:“這麼大歲數了,怎麼還這樣一驚一乍的。”
不比小姚氏,家裡雖是公公婆婆當着家,可收入開支從不瞞着他們,一年三節都是要結算的,深知底裡的姚氏自然不至於這樣失態。
今年自是例外,可前些年上風雨勉強還算調順,秦家也是攢了些家底的。
雖說地裡的收成剛夠家裡的日常嚼裹開銷,可秦老爹和秦連虎秦連熊父子三人但凡農閒得空就會出去打牮,一年到頭的,論起來收入也頗爲可觀,五六十兩銀子總是跑不掉的。若在趕上有大戶人家的宅子莊園的需要糾偏,那更是遠遠不止這個數目的。
還有秦連豹,不說學徒的那些年,頭先年上還在裱褙店當夥計打雜的時候雖說工錢仍舊不高,可這幾年上一躍而成了店裡數一數二的大師傅,自然今非昔比。一個月三兩銀子的工錢,一年就是三十六兩。店裡爲留着這些個大師傅還有三節孝敬,亦不是什麼小數目。
至於秦連龍,雖說走街串巷的很是辛苦,可崇塘鎮上需要用到桿秤的商賈何其之多。連賣帶修帶定製的,幾年下來收入也穩定了,一年到頭的刨開成本也有二十兩銀子左右的淨收。
而仔細論起來,家裡頭最大的一筆開支其實就是孩子們的束脩學費了,每年都是要開銷將近五十兩銀子的。只除開這些,每年卻是也能攢下一筆銀子的。
可秦老爹秦老孃能一口氣拿出三十六兩銀子給蒔蘿置辦嫁妝,還是叫姚氏頗爲驚喜的。不過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這麼多年的相處了,姚氏自是知道自家公婆的爲人的。很快就鎮定下來,暗自盤算着這筆銀子該如何花銷,纔不辜負老人家的一片心意。
如今婚事已定,姚氏就拜託羅氏,請她教導蒔蘿打點針線。羅氏自然沒有不應的道理,同姚氏商量好鋪蓋衣裳的數目,開了單子請她採辦,又指點蒔蘿打點小定的衣裳荷包四色回禮以及插簪時穿的新衣,倒也井井有條的。
至於傢什,說起來她和婆婆攢了這麼些年的好木料都因着之前的日曬水浸的緣故腐朽了。好在家裡多的是與木頭打交道的,又請了沈氏的孃家大哥幫着尋了些梨木,打製傢什的木料也就慢慢湊出來了。
秦老爹就不再出門了,一心一意地擱在家裡給長孫女打製全套的傢什。(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