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商會合作的供貨商,肯定也是多年合作,或者有所關係的,如今因爲張家的緣故,讓他們徹底斷了這條供貨,實在是強人所難了,張家也會被人視爲眼中釘,日後想將生意做大,無形中又困難了許多。
況且就算劉氏商會願意,張沁兒家這次所榨的糖肯定會超過一萬斤,不說自家的,其餘人家榨的糖也得有個幾千近萬斤了。
屆時讓大家挑着紅糖滿大街去賣,還不知道得費多少功夫,臨川一個小地方也沒有辦法需求這麼多紅糖,到時候供大於求,糖價勢必會受到影響。
種種考慮之下,張沁兒和村裡的紅糖到時候應該也會一併以進價賣給大商人的。
“我們打算去府城尋找能夠吃下大量紅糖的商人,因爲我們對府城也不是特別熟悉,所以還請伯母指點下,府城哪家能夠吃下這麼大量的紅糖?”張沁兒開口請求着。
張志仁也一臉殷切的看着林氏,他已經被張沁兒說服了,決定上府城尋找大商戶合作,再這之前,若是能夠從林氏這裡先打聽府城的一些情況,也好提前做好準備了。
林氏沒有馬上回答,而是仔細想了想,她並不是特別關注這點,不過好在閨蜜是劉氏商會當家夫人的緣故,倒也知道一些。
“要說府城最大的商會還是劉氏,只不過他們主要經營布匹和酒樓以及藥鋪,雜貨鋪並不多,除了劉氏商會,還有宏記,宏記主要是做雜貨和點心鋪子,他們家做出來的點心算是府城特產了,生意格外的好,且無論是雜貨鋪還是點心鋪子,都需要用不少紅糖,倒可以去談一談,另外還有趙、陳、王等三家也算是有本事的,不過具體的,我卻不太清楚了。”
林氏提供的消息並不多,張志仁也儘量將這些消息記下,事實上他也曾經去問過當初做帳房先生的雜貨鋪,詢問他們的紅糖都是從哪裡進貨的,算是稍微知道了些。
林氏和鄭成凱在張沁兒家吃過午飯後不久,就坐車回去了,雖說榨糖作坊並不需要張沁兒家人親自動手,一些管理上的雜事也挺多的,他們不好麻煩人家太久。
臨走時,鄭成凱找了張沁兒:“你們打算什麼時候去府城,我有空的話,也陪你去。”
張沁兒搖頭,拒絕了他的好意:“不用了,你自己事情也不少,這些事情我們自己能夠處理好的。”
鄭成凱看着她,眸中有着不贊同:“我也去過府城好幾次,對那裡的情況很熟悉,你們第一次去,又人生地不熟的,怕是不好做事。”
“你的好意我心領了。”張沁兒依舊拒絕,雖說有鄭成凱的幫助,找大商家談判的確要輕鬆不少,但是這是他們張家自己的事情,不能事事依靠他人。
如今榨糖作坊已經成功的建立了,紅糖也源源不斷的生產出來,只要談好下家,日後這榨糖就算是富足村一項立足於根本的好事!
鄭成凱看張沁兒的態度很強硬,也就沒有再說,而是說:“那行,你們走之前我寫封信給劉康盛,到時候你們要是有什麼需要,找他就是了。”
張沁兒想了想,接受了他的好意。
“行!”
又過了五六天,榨糖作坊生產的紅糖已經快近一萬斤了,張家自己的甘蔗都還有許多沒有榨完,張志仁統計了其餘幾家的甘蔗數目,大概算出紅糖的產量,心裡有底之後就打算出門談事了。
原本張志仁是不同意帶張沁兒上府城的,一來張沁兒畢竟是女孩子,年紀又漸漸大了,這樣拋頭露面不好,二來家裡許多事情都有張沁兒決策的身影,張志仁一方面覺得女兒很能幹,一方面又覺得這是男人的事情,他身爲一家之主,就該把事情扛起來纔是。
只不過在家裡討論了許久,大家都覺得張志仁做事雖然沉穩,但是腦袋並不如張沁兒靈活,這談判的事情,若是木訥或者反應慢,是要吃大虧的。
再者張志仁一個人去,大家總隱隱有些不看好,張沁兒和鄭家交好,鄭家又和劉家有關係,張沁兒出面尋求劉家幫助的話,比張志仁可要給力多了。
最後張志仁也沒有辦法,只好同意帶張沁兒一塊兒去。
這一次張沁兒即將去府城,並且有可能上劉家拜訪,張樂兒卻沒有再提出一起去的失禮要求,自從張沁兒和張樂兒的關係和解之後,雖說表面上有說有笑的,感情不錯,但是兩個人心中難免有些心結,張樂兒也不會再像以前那樣,不管不顧的向張沁兒提出任何要求了。
那般理所當然,就當是年幼無知吧。
張沁兒也是敏感的人,自然察覺張樂兒的變化,只不過這種事情她也不好說出來,更不能爲了討好張樂兒,而答應一些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好裝作不知曉。
十一月初十的時候,天氣不錯,雖說風中帶寒氣,但是紅彤彤的太陽看着也喜人的很,這天一大早張志仁和張沁兒就坐着自家的驢車開始出門了。
楊氏早早替兩個人準備了隨身攜帶的包裹,以及乾糧點心,還有十斤左右的紅糖,這紅糖是作爲樣品,讓大商戶們瞭解紅糖的品質,一切準備妥當後,楊氏就帶着福兒目送他們父女兩個遠去。
張志仁和張沁兒走後,楊氏就得負責全部的事情,就算有馮氏她們的幫忙,也是累的很。顧不上擔憂和思念,楊氏很快就投入這種忙碌的生活中了。
而張志仁和張沁兒進了縣城之後,先去鄭家拿信,一共兩封,一封是林氏寫給李氏的,一封是鄭成凱寫給劉康盛的,雖然感念於鄭成凱對她的關照,但是張沁兒可還記得當初劉康盛在臨川時,可是和鄭成凱不對盤的很呢!
她很懷疑劉康盛看到鄭成凱的信後,還能好好的關照她,沒準不拿出這信還好些呢。
張志仁將驢車放到繁花街的宅子裡,晗生還需要幾天才休沐,到時候讓他們自己趕車回去,處理好這些之後,張志仁拿出扁擔,將行李都挑了起來。帶着張沁兒朝碼頭走去。
行李大部分都在張志仁的扁擔中,張沁兒只揹着一個小些的包袱,跟在張志仁的身後,不緊不慢的朝碼頭走去,去府城可以走水路,便利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