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矮豐三號

第3章 矮豐三號

“我從單位走的時候,邢局長幫我寫了封信,說我這次出事他也有責任,所以就給我推薦了個工作,他有個同學現在在深圳當領導,哪邊正缺人,讓我過去投靠他一段時間!”不等李啓雲發問,李耒便解釋道。

“而且邢局長還說了,這段時間我最好不要留在河陽!”這句話是李耒自己加的,以防家裡人不讓自己走。

“最好不要留在河陽?”李啓雲皺起眉頭,雙手背後琢磨起來。

過了一會兒,才緩緩點頭,“也是,現在河陽縣的情況還不明朗,你要是留下,估計會有人從你這兒找突破口,還是走了的好!等大局已定再回來!”

“邢局長也是這麼說的,到時候會給我打電話!”這個倒是真的,邢書望珍惜人才。

“那就在家待兩天,後天就走!路上小心點!”李啓雲沒有瞻前顧後,考慮清楚了就果斷支持。

“我念大學的時候也去過不少地方,而且深圳那邊也有人照應,不會有事的!”李耒這麼說只是爲了讓家人放心,實際上他可不一定會去邢書望同學那兒。

跨過一條水渠,便到了自家的麥田邊,李耒習慣性地打量着小麥的長勢,地裡種的是矮稈小麥,麥稈約莫八十釐米高,麥穗已經灌漿,長得虎頭虎腦,很是惹人喜愛。

“這是‘矮豐3號’吧?長勢不錯,今年一畝地怕是能打七百多斤?”這種小麥實在是太有名了,李耒一眼便認了出來。

後世冬小麥畝產能到一千斤乃至一千二百斤,要是隻有七百多斤,農民就該哭了。

但這可是1983年,李耒在協助編纂《新中國農業史》的時候,看過相關數據,1952年全國小麥平均畝產只有48.8公斤,連一百斤都不到,1976年提升到236斤,1980年漲到255斤。

中原省是糧食大省,河陽縣水土條件好,平均畝產比其它地方高一些,前些年的畝產也只不過是五百來斤而已,現在漲到七百斤,絕對是大豐收。

“對,就是‘氣死牛’,這麥種好,要是早些年就能種上,也不至於捱餓了!”李啓雲露出發自肺腑的笑容。

他雖然是老師,但一直把自己當成農家人,對一名農家人來說,沒有什麼比莊稼豐收更讓人高興的了。

“爲啥叫‘氣死牛’?”李耒很好奇。

“哈哈,你想麼,麥子打完了麥稈用來幹啥?還不是用鍘刀鍘碎了喂牛?以前的小麥麥稈高,牛吃得多!現在換成矮杆小麥,產量上去了,麥稈少了!牛乾的活多了,吃的卻變少了,那還不得被氣死?”李啓雲臉上笑開了花。

“哈,這倒真滴是啊!”李耒直接笑噴,“要是趙老師知道伱們把他辛辛苦苦培育出來的麥種叫‘氣死牛’,真不知道會是啥表情?”

當然,李耒也知道父親是在開玩笑,農村人多珍惜耕牛啊?怎麼捨得讓它吃不飽?

“這麥種是你老師培育的?你這會去深圳從省城走吧?回學校不?我去準備點東西,你帶給趙老師,幫我們好好感謝下他!”李啓雲忙問道。

“不是不是,趙老師在西北農大呢!我們當年學過他的教材,所以才喊一聲老師!”李耒給李啓雲講起了趙洪璋和“矮杆三號”的故事。

“趙老師可是咱們國家小麥育種的這個!”李耒豎起了大拇指,“他二十二歲從西北農學院畢業,三十八歲就當上了學部委員!”

學部委員就是日後的院士,那怕是剛建國的時候,不到四十就能成爲院士那也是相當了不得的。

“趙老師最早培育的是‘碧螞1號’,高產、還能抗麥鏽病,1959年種植達9000多萬畝,創造了咱們國家乃至世界上單一小麥品種年種植面積最高紀錄。”

“六十年代,趙老師又主持選育出‘豐產’1、2、3號小麥品種,其中‘豐產3號’表現突出,現在華北平原種的最多的就是這種小麥。”

“‘矮豐3號’是趙老師七十年代培育出來的,比原來的品種產量更高,抗倒伏性能更好!”

日後趙洪璋還會主持育成以“西農85”、“西農881”爲代表小麥新品種,開創了我國北方麥區抗赤黴病育種成功的先例。

趙洪璋主持選育的四批小麥品種,累計種植面積達9.5億畝,增產小麥約256億公斤,創造了四次創新,在我國小麥育種史上實屬罕見。

要說袁隆平是我國水稻育種的代表人物,那趙洪璋就是小麥界的代表。

爲啥不把趙洪璋叫小麥界的袁隆平呢?因爲這個名號是他學生李振聲的,算起來,趙洪璋趙老在學界的輩分比袁老還要高一輩呢。

“哦,你這麼一說我想起來了,主席還給他發過全國勞動模範的表彰,這應該是知識分子裡面的第一個勞動模範!”李啓雲想起了報紙上看過的信息,“這可是我們農民的大恩人,了不得啊!”

“是啊,要是沒有趙老師這樣的人,我們想填飽肚子難啊!”李耒對趙洪璋、袁隆平這樣的人無比尊敬。

日後大家說起八十年代糧食增產,全國老百姓終於不用再餓肚子的時候,似乎都愛將其歸功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然而要是沒有趙洪璋、袁隆平等一大批農業科技工作者培育出來的良種,沒有前三十年修建的無數水利工程,沒有七十年代引進的大型化肥裝置……光靠農民下死力氣幹活兒,恐怕累死都做不到。

“你要是能培育出來這樣的良種,那我這輩子也沒遺憾嘍!要不你努力下考個研究生?最好是趙老師的?”李啓雲對自家孩子的期盼可不低。

“這我怕是不行!不過我應該也能做點事情!”李耒想到了自己腦海中的那些資料,要是運用得當的話,也能給全國農民帶來驚喜。

說話間倆人已經走到了家跟前,李家的門口有兩棵樹,一棵是杏樹,另一棵也是杏樹。

(本章完)

第236章 賣給你了第318章 十年磨一劍第228章 新時代的麥客第23章 打賭第53章 打廣告第384章 對比第454章 標準之爭第157章 863計劃第143章 自費留學第424章 365便利第234章 北上西進第371章 互聯網的曙光第273章 還沒發力你就倒下了第458章 行業震動第452章 對賭協議第472章 糧油協會第300章 八七計劃第250章 託卡耶夫第104章 資金問題第246章 入股魯花第429章 乳業風雲第174章 叫叔叔第303章 一路向西第434章 小準備第150章 水生所第118章 要政策(求首訂)第147章 希望誕生第94章 鎮國神器第260章 西北農大第43章 雞蛋託第23章 打賭第230章 撞石頭上了第465章 開始了第425章 杜老師第410章 地溝油和假酒第364章 扶貧項目第86章 羣策羣力第186章 亞運捐款第389章 網易第183章 外企來襲第441章 聖保羅第143章 自費留學第203章 張江養雞場第285章 收糧第184章 未來的對手第430章 奶源之戰第479章 體壇富豪羅納爾多第45章 復古設計第139章 連送大禮第235章 奇貨可居第251章 華東水災第366章 圖窮匕見第79章 一個人的命運啊第435章 油料多元化第333章第145章 省級示範區第191章 肯德基供應商第298章 方便麪大戰第95章 提親第103章 心氣還在第34章 孫成平第141章 收穫滿滿第256章 毛熊死了第155章 你們這還招人不?第325章 兩花相爭第336章 辣條第173章 入股萬科第275章 開會第51章 再等半小時第111章 畫餅第235章 奇貨可居第350章 鉀肥第398章 軸勁第232章 換飛機第299章 不可阻擋第85章 推銷第91章 要不去看場電影?第442章 啓動收購第360章 完達山第76章 實習第204章 風往那邊吹第223章 年輕人不講武德第438章 香蕉戰爭第197章 儲備物資第191章 肯德基供應商第434章 小準備第296章 不一樣的麪粉第316章 民族企業大反攻第134章 入股紙箱廠第299章 不可阻擋第484章 農用無人機第390章 十字路口第339章 大豆第476章 魚翅事件第295章 傳說起源第99章 試一試第236章 賣給你了第243章 諸城
第236章 賣給你了第318章 十年磨一劍第228章 新時代的麥客第23章 打賭第53章 打廣告第384章 對比第454章 標準之爭第157章 863計劃第143章 自費留學第424章 365便利第234章 北上西進第371章 互聯網的曙光第273章 還沒發力你就倒下了第458章 行業震動第452章 對賭協議第472章 糧油協會第300章 八七計劃第250章 託卡耶夫第104章 資金問題第246章 入股魯花第429章 乳業風雲第174章 叫叔叔第303章 一路向西第434章 小準備第150章 水生所第118章 要政策(求首訂)第147章 希望誕生第94章 鎮國神器第260章 西北農大第43章 雞蛋託第23章 打賭第230章 撞石頭上了第465章 開始了第425章 杜老師第410章 地溝油和假酒第364章 扶貧項目第86章 羣策羣力第186章 亞運捐款第389章 網易第183章 外企來襲第441章 聖保羅第143章 自費留學第203章 張江養雞場第285章 收糧第184章 未來的對手第430章 奶源之戰第479章 體壇富豪羅納爾多第45章 復古設計第139章 連送大禮第235章 奇貨可居第251章 華東水災第366章 圖窮匕見第79章 一個人的命運啊第435章 油料多元化第333章第145章 省級示範區第191章 肯德基供應商第298章 方便麪大戰第95章 提親第103章 心氣還在第34章 孫成平第141章 收穫滿滿第256章 毛熊死了第155章 你們這還招人不?第325章 兩花相爭第336章 辣條第173章 入股萬科第275章 開會第51章 再等半小時第111章 畫餅第235章 奇貨可居第350章 鉀肥第398章 軸勁第232章 換飛機第299章 不可阻擋第85章 推銷第91章 要不去看場電影?第442章 啓動收購第360章 完達山第76章 實習第204章 風往那邊吹第223章 年輕人不講武德第438章 香蕉戰爭第197章 儲備物資第191章 肯德基供應商第434章 小準備第296章 不一樣的麪粉第316章 民族企業大反攻第134章 入股紙箱廠第299章 不可阻擋第484章 農用無人機第390章 十字路口第339章 大豆第476章 魚翅事件第295章 傳說起源第99章 試一試第236章 賣給你了第243章 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