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8章 民工的巨大作用

一個國家,乃至一個城市的發展,離不開大量的勞動力。而一個城市的發展,最基本的需求,就是建築工人。只有建築工人修建起廠房,工廠纔好開工。修好了道路和其他公共設施,才能讓產品流通起來。

然而,建築工人也是非常辛苦的,成天風吹日曬,還有一定的施工風險。即使到了21世紀,建築工依舊是風吹日曬,還有一定的安全風險。所以,在後世,華夏大城市的建築工、下水道清理員(也就是掏大糞的)、裝卸工……等等最髒最累的活兒,往往都是由外來的民工來做。而那些肯幹寫着最髒最累的活兒的民工,一般都來自農村地區,所以又叫農民工。

不止是華夏如此,21世紀的歐洲,同樣也有大量的農民工。歐洲幾個發達國家爲啥大量接納中東難民?真以爲他們好心?實際上,是因爲英法德等發達國家,國內有大量最髒最累的工作崗位,本國居民不願意幹,只能指望難民和移民了。畢竟,人家本國公民福利好,不工作也有錢拿,犯不着去幹那些又髒又累的活兒。只有外來的難民,因爲沒有本地戶口,找不到正兒八經的工作,只能去工地上幹最髒最累的活兒。而且,還不敢像本土工人那樣動不動就罷工什麼的。因爲,你要是敢炸刺,隨時把你給遣返了……

至於華夏,倒是不用什麼難民。因爲,廣大的農村,有的是民工。甚至,比歐洲難民來的要多得多。所以,華夏的基建一直很強大,就是因爲華夏有着世界上規模最龐大的農民工羣體。馬林穿越前,貌似華夏農民工數量已經接近三億,都快趕上美國人口數量了,比英法德意四國人口的總數還多,難怪基建能力那麼變態。

要知道,英法德意四國,可是歐洲四大列強。結果,這四個國家總人口加起來都沒華夏民工數量多。那麼,基建和製造業什麼的,鬥不過華夏也就不奇怪了。在20世紀,憑藉科技水平的領先,這四國還能比一比。等華夏科技漸漸追趕上來,四國就沒法比了。

事實上,馬太公當年在其著作裡就講得很清楚了——英格蘭之所以能最早進行工業革命,除了蒸汽機技術的發展外,“圈地運動”產生了大量失地農民,也是非常重要的先決條件。沒有足夠的勞動力,就算有機器也白搭。

而對於北海國而言,目前還處於“開荒種田”的原始積累時期,屬於農業國家。但是,想要更進一步,進化爲工業國,就必須有大量剩餘勞動力,也就是要有足夠的民工。不然,沒人去做工人,如何發展工業?

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分工越來越細。雖然宣傳上說工作不分高低貴賤,可是,一些又髒又累的活兒,說出去還是不夠體面。在後世,即使搬磚比一些上班族掙得多,可是,兩者的“檔次”卻不一樣。家長們在嚇唬孩子的時候,只會說“不努力讀書,就去工地上搬磚”,卻不會說,不好好讀書,就去當個小白領……

總而言之,農民工乾的工作,雖然沒少掙,可都是些不受人尊重的苦累活兒。所謂的“工作不分高低貴賤”,不過是一句忽悠人的謊言而已。要不然,爲啥公務猿考試會搶破頭?要知道,農民工掙的科比一般公務猿多多了。

當然,雖然民工社會地位低,乾的也是最髒最累最苦的活兒,可是,也十分重要。

在後世,民工主要從事建築、運輸、農貿、服務和工業領域的工作。而這些行業,卻又都是非常重要的行業。

建築不必說,蓋房子修路都需要,而運輸的重要性,那也是極爲重要的。沒有人力去運輸物資,商業就無法及時流通起來。或者,運輸成本太高,會影響商業的發展。而農貿也不用說,沒有農民工在城市郊區搞蔬菜大棚,並拉到菜市場去賣,城市居民的食物來源都會成爲大難題。

服務業不用講,送快遞和送外賣,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能大大方便人們的生活。而工業領域,農民工的技術也許不咋地,但是,卻是最廉價的勞動力。而且,比城市工人聽話老實,不會隨便“造反”。

這些說的都是現代的民工,而在這個年代,民工也是很重要的,需求量很大。比如,馬林的戈斯拉爾銀礦,就需要幾萬勞工,全職挖礦的那種。同樣地,魯爾區的煤炭,也需要大量的煤炭工人去挖掘。畢竟,這個年代可沒有挖礦的機械,只能靠人工挖掘和運輸。

而單單因爲蜂窩煤和鋼鐵等行業對煤炭的需求量,馬林估計,魯爾區至少需要五六萬煤炭工人。眼下,魯爾區就有三萬多煤炭工人,還有很大的勞動力缺口。

要是擱在以前,直接從人口富餘的莊園裡招募就是。可是,眼下的北海國,每一個勞動力都被利用起來去種地了,根本找不到富餘的勞動力了。所以,想要更多挖煤工人,只能去北海國之外去招募。

但問題是,德意志其他邦國開始防備北海國,不讓本國青壯去投奔北海國了。因此,馬林這幾年深深感覺到勞動力不足。不提挖銀礦和煤礦了,就是種地,都人手不足。

而除了礦山需要大量勞工,其他行業也是需要很多民工的。比如航海業,光是不萊梅,就有好幾千民工水手,從德意志各地被招募而來,爲不萊梅的航海貿易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然,現在的不萊梅,是馬林的地盤了。

除了礦工和船工需要大量的民工,這個年代的運輸行業,也需要大量的民工。畢竟,這個年頭沒有現代交通工具,運輸極爲困難。若是遠程運輸,用商船或馬車也就罷了。可是,中短途運輸,使用小推車似乎更效率省錢。可是,每使用一輛小推車,就要一個力氣大的壯年勞力……此外,將煤炭壓制成蜂窩煤,並運往各地,也需要很多民工……

可以說,因爲缺乏民工,北海國很多行業都難以發展起來。之前馬林倒是特地派人去招募了大量勞動力來北海國挖礦和充當水手等。可是,相當難搞。因爲,馬林之前沒想過招募民工,而是直接讓人家舉家搬遷來北海國的。可是,這種移民行爲遭到了各諸侯國的聯合抵制,只能另想辦法。那麼,招募民工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民工不是移民,不能作爲國力的衡量標準。要知道,在這個年代,人口數量也是衡量國家實力的重要指標。馬林想要移民1萬壯丁的話,包括這些壯丁的家人,足有好幾萬人,非常惹眼。而這幾萬人口的到來,也會意味着北海國實力的大增。

但若是換成民工,那就不起眼多了……

因爲,民工都是隻身前往某地工作的,不帶家眷,自然目標也小了很多。而且,民工不是移民,不會改變戶籍。從官方數據上,依舊是原本國家的公民,依舊是原本所屬國家的納稅者。不像直接移民,不但目標大,而且等於是公然挖人家牆角,搶奪納稅者,自然惹人反感。但若是換成招募民工,則被抵制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畢竟,你只是提供工作機會,而不是挖人家牆角。

馬林算過一筆賬,如果把北海國的礦工、建築工、運輸工人和船工水手等都換成是外來民工的話,就能從這些崗位上,置換出十幾萬青壯勞力。這些青壯勞力,不管是去種地,還是當兵,都會給北海國和馬林帶來巨大的好處。而且,還能製造出大量的GDP……

總之,如果能大量引進廉價的外國民工,就能給北海國經濟帶來巨大的益處,也能幫馬林賺很多錢。畢竟,北海國很多產業,都是馬林名下的。民工來北海國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爲馬林創造財富。如果能招募幾十萬民工,那麼北海國的經濟怕是要“起飛”……

第1026章 背後捅刀第73章 讓人頭疼的戰前物資準備第930章 合作收購犀牛皮?第476章 影帝和利益劃分(下)第614章 三方秘密會談的邀請第1705章 鑄幣的好處第963章 進攻蘇格蘭的計劃第164章 有人想泡我妹?第806章 下雨了第1490章 孜然和番茄醬第77章 奔襲奧爾登堡第1963章 主動當託第1239章 蘿蔔和大白菜第1723章 忽悠第1352章 皇帝的請求第1790章 攤上事了第893章 楓糖漿壓縮餅乾第1943章 打擊過度第776章 廣西民亂第712章 還人不還船第1111章 分組比賽第1131章 “東轅西轍”第1104章 兩種香水第237章 亞美利哥要去印度第220章 推廣紙質發票第1245章 “馬上風”和示弱第857章 馬雲和馬麗第1361章 多事之秋第787章 皇城炮聲第689章 變相割讓加萊第642章 火燒敵營(上)第478章 我們去欺負丹麥吧!第1011章 雙刀瓊斯第749章 諂媚的貢書第16章 求援第1129章 撤回北方第2006章 口音很重要第588章 提取青蒿素第573章 路易十二的決定第1640章 重建手工業行會第368章 糧食換船隻方案第1635章 埃及軍團第967章 給法國王后下藥第1522章 亞馬遜探險隊第1724章 近親聯姻的危害和保密第1401章 玩親親第1215章 秘密返回本土第1205章 終於返航第508章 獲得支持第1430章 信鴿剋星——海東青第661章 血戰(下)第1367章 談妥條件第1929章 渾身是寶第1264章 錢幣正面朝上第76章 同時宣戰第1246章 軍隊“譁變”(上)第892章 一萬桶楓糖漿的計劃第911章 移民公司(上)第34章 兒子,爸爸幫你打地盤去!第1142章 引進災民第1139章 南少林無高手第876章 專門的運牛船第1844章 畢杜思第748章 抵達廣州第1798章 皇家西點軍校第860章 談判開始第773章 新式雙桅縱帆船第1740章 腐蝕第1661章 木板甲和印第安酒水貿易第1106章 騎士的盒飯第750章 測試槍炮第409章 紐芬蘭島的好消息第1469章 女裝羞辱法第196章 面對豐收,我已麻木第969章 戈雷島第398章 父母要截胡?第1821章 歐皇之戰第915章 蒙古騎兵的騷操作第423章 五萬大軍!第1210章 純種土鱉第1595章 移民開發計劃第709章 皇家政法大學第29章 他是一個騎士第1302章 妹夫,我還活着!第1321章 疲敵戰術失效第671章 不戰而逃第605章 亨利七世造假失敗第1394章 軍功章和軍銜制第768章 劉老根的覺悟第1136章 抵達基隆第1272章 準備吵架第二章 出發,美洲殖民地!第883章 用老黑拉低倭國智商第82章 援軍來了第459章 等待第1243章 禁止葡人朝貢第642章 火燒敵營(上)第322章 俞大猷獨輪戰車(下)第394章 拒絕第70章 啥?殖民地缺糞?
第1026章 背後捅刀第73章 讓人頭疼的戰前物資準備第930章 合作收購犀牛皮?第476章 影帝和利益劃分(下)第614章 三方秘密會談的邀請第1705章 鑄幣的好處第963章 進攻蘇格蘭的計劃第164章 有人想泡我妹?第806章 下雨了第1490章 孜然和番茄醬第77章 奔襲奧爾登堡第1963章 主動當託第1239章 蘿蔔和大白菜第1723章 忽悠第1352章 皇帝的請求第1790章 攤上事了第893章 楓糖漿壓縮餅乾第1943章 打擊過度第776章 廣西民亂第712章 還人不還船第1111章 分組比賽第1131章 “東轅西轍”第1104章 兩種香水第237章 亞美利哥要去印度第220章 推廣紙質發票第1245章 “馬上風”和示弱第857章 馬雲和馬麗第1361章 多事之秋第787章 皇城炮聲第689章 變相割讓加萊第642章 火燒敵營(上)第478章 我們去欺負丹麥吧!第1011章 雙刀瓊斯第749章 諂媚的貢書第16章 求援第1129章 撤回北方第2006章 口音很重要第588章 提取青蒿素第573章 路易十二的決定第1640章 重建手工業行會第368章 糧食換船隻方案第1635章 埃及軍團第967章 給法國王后下藥第1522章 亞馬遜探險隊第1724章 近親聯姻的危害和保密第1401章 玩親親第1215章 秘密返回本土第1205章 終於返航第508章 獲得支持第1430章 信鴿剋星——海東青第661章 血戰(下)第1367章 談妥條件第1929章 渾身是寶第1264章 錢幣正面朝上第76章 同時宣戰第1246章 軍隊“譁變”(上)第892章 一萬桶楓糖漿的計劃第911章 移民公司(上)第34章 兒子,爸爸幫你打地盤去!第1142章 引進災民第1139章 南少林無高手第876章 專門的運牛船第1844章 畢杜思第748章 抵達廣州第1798章 皇家西點軍校第860章 談判開始第773章 新式雙桅縱帆船第1740章 腐蝕第1661章 木板甲和印第安酒水貿易第1106章 騎士的盒飯第750章 測試槍炮第409章 紐芬蘭島的好消息第1469章 女裝羞辱法第196章 面對豐收,我已麻木第969章 戈雷島第398章 父母要截胡?第1821章 歐皇之戰第915章 蒙古騎兵的騷操作第423章 五萬大軍!第1210章 純種土鱉第1595章 移民開發計劃第709章 皇家政法大學第29章 他是一個騎士第1302章 妹夫,我還活着!第1321章 疲敵戰術失效第671章 不戰而逃第605章 亨利七世造假失敗第1394章 軍功章和軍銜制第768章 劉老根的覺悟第1136章 抵達基隆第1272章 準備吵架第二章 出發,美洲殖民地!第883章 用老黑拉低倭國智商第82章 援軍來了第459章 等待第1243章 禁止葡人朝貢第642章 火燒敵營(上)第322章 俞大猷獨輪戰車(下)第394章 拒絕第70章 啥?殖民地缺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