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下達了出兵2000的命令,但馬林明白,因爲沒有城堡的防護,2000人想阻攔住數以萬計的饑民,那是不大可能的。畢竟,煤礦擁有充足的糧食,難免會引起到處都是的饑民的注意和覬覦。
於是,馬林準備,招募一些當地人作爲輔兵,共同守衛煤礦和碼頭。
紐卡斯爾的煤礦,主要集中在泰恩河附近。馬林需要守護的,主要是泰恩河附近的煤礦,到泰恩河邊的運煤碼頭這一段的地區。若是讓2000長矛手只守衛煤礦,自然沒有問題。但是,守衛從煤礦到碼頭這段距離,那就力不從心了。
而且,馬林不但需要用糧食僱傭那些本地的煤礦工人幫他挖煤,同時也需要保護那些煤礦工人的家人。
因爲,馬林給了那些煤礦工人糧食,他們肯定會帶給自己的家人一起吃。但問題來了,此時的紐卡斯爾,到處都是嚴重缺糧的人們。看到煤礦工人家裡的婦孺有糧食吃,難免會有青壯男子生出搶奪的想法來。
所以,馬林還需要人手,幫忙保護那些煤礦工人的家屬。不然,家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誰有心思給你挖煤啊?
甚至,那些招募的輔兵的家屬,也需要一起被保護起來。爲此,馬林打算,用軍營的模式,在泰恩河畔,修建一座營寨,用於安置煤礦工人和輔兵們的家屬。
在營寨外面全是挖好的坑,營寨柵欄上也全是木尖樁的情況下,別說那些飢餓的難民,就連軍隊也無法輕易攻破。
只要給糧食,還保護他們家人的安全,馬林相信,願意爲自己挖煤和保護煤礦及碼頭安全的人多得是。
甚至,馬林都不用支付薪水,只要保證那些人和他們的家人能頓頓有吃的,那麼,也能夠僱傭到足夠的人手。畢竟,馬林最不缺的,就是糧食了。而英格蘭北方几郡,最缺的,恰好是糧食。用自己最不缺的東西兼堆放最急缺的東西,拿來和堆放交易,想不佔便宜都難。
甚至,馬林打算,不適用純黑麥的麪包供應給那些英格蘭人,而是使用大名鼎鼎的“科勒麪包”,也就是摻雜了15%的草糠的黑麪包,來供應那些爲自己服務的英格蘭人。即使如此,這也比那些摻雜了大量泥土,能夠用來當板磚砸人的黑棍麪包好多了。
至於說添加野菜?別逗了,此時的紐卡斯爾屬於嚴重缺乏糧食的災區,野菜估計都被難民挖光了吧,能找到野菜算你厲害……
難民過境,比蝗蟲都差不了多少。馬林雖然沒有經歷過饑荒,但上輩子卻聽老人們說過上世紀的那場大饑荒。那年頭,別說野菜了,樹皮樹葉都被吃得差不多了,草根更是常用口糧。
其實那還算好的了,最慘的災荒,莫過於明末席捲華北大地的那場規模巨大的災荒了。那可是席捲了半個華夏,摧毀了一個強大的王朝的超級天災。
明末的時候,明朝雖然積弱,但社會秩序還是不錯的。而且,老百姓的日子過得還可以。雖然滿清後來使勁黑明朝,但通過明末來華夏傳教的傳教士的記載,當時明朝老百姓的日子,過得還是相當好的。至少,比當時的歐洲人強多了。明朝物資充盈,物價低廉,社會安定,搞得一些傳教士,甚至都不想走了。
當然,那些傳教士涉足的地方,屬於閩粵和江浙一帶的東南沿海地區,本就是大明最富庶的地方,北方地區應該沒那麼好。畢竟,東南地區,那可是一年兩熟的好地方。而同時期的北方大部分地區,很多都只有一年一熟,而且產量也比南方低多了。
最關鍵的,是受災的重災區,是兩個“西”——西陝和西山。這兩個省份的人,民風可都是很剽悍的。西陝就不說了,老秦人的地盤,那可是多出悍勇之輩,好勇鬥狠那是常事。沒了活路,舉旗造反,並不算個事。
而西山省,那也不差。古代就有“幽並遊俠兒”的傳說。這個“並”,就是指幷州,也就是西山省。遊俠是什麼人?那可是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的貨色,造個反算事麼?算事麼?
民風如此剽悍的兩個省遭受大規模的饑荒,出現大規模的流匪,那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活該大明朝倒黴,沒救濟好兩個西,然後,讓西陝人逼死了皇帝……
想到西陝的土匪,馬林腦海中忽然響起了“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矮凳子都是木頭……”的西陝風格很濃烈的陝味歌曲來……
事實上,也該着明朝倒黴,因爲遼東女真人造反,明朝耗費了太多的軍費在遼東。等到西陝和西山兩省大規模饑荒的時候,別說拿錢糧去賑災了,連軍餉都湊不齊了。崇禎低聲下氣地和大臣們借錢,結果也沒湊到幾百萬兩的軍費。要是借到那筆軍費的錢了,也許明朝還能多撐幾年……
而同樣爲文官強勢的王朝,宋朝因爲經濟發達,主要是商業發達,導致國家財政充裕。遇到哪邊災荒了?沒問題呀,來,派幾個軍官去募兵去,把災民中的青壯都招進禁軍!
災民的青壯都沒了,如何造反?靠老人和婦孺?洗洗睡吧……
所以,因爲有錢,宋朝從沒被災民搞出大問題。只是最後遇到了開掛的蒙古,無奈gg……
而同樣文官當道,大明帝國卻窮得很(主要是沒徵收商稅),加上遼東地區針對滿清耗費了大量的錢財,導致國家沒錢了,遇到災荒,又是關中和幷州這樣悍勇遍地的地區,然後,沒有被後世清朝吹噓的“無敵的八旗”給消滅,結果被一羣來自西陝的悍匪給滅了……
……
“宋朝的辦法……”馬林的眼睛忽然亮了……
英格蘭的死活,馬林並不關心。甚至,馬林希望英格蘭越亂越好。
但是,紐卡斯爾地區的安定與否,馬林就很關心了。因爲,這關係到他能否獲得穩定的煤炭供應的問題。
雖然說,魯爾區和布雷頓角島都有煤礦。但是,魯爾區煤炭大量運出,會引起其他諸侯的重視,繼而探知自己的秘密。而布雷頓角島太遠了,船隻一來一回要三四個月,運輸實在不方便。
只有隔了個北海的英格蘭紐卡斯爾的煤炭,最是適合巴爾特魯姆島的煮鹽基地和水泥廠的需要。不但量大,而是保密性好。畢竟,運煤船出了海,天知道它會運到哪裡?想跟蹤?也得問問馬林麾下的船長手裡的望遠鏡答應不答應……
唯一的問題,就是紐卡斯爾的煤礦安全問題了。
現在,馬林手裡有錢有糧食。顯然,使用宋朝人的辦法,把那些災民裡的青壯給招募爲僱傭兵,是最好的辦法了……
這些英格蘭青壯,被招募爲僱傭兵後,不但可以用來保護紐卡斯爾煤礦和運煤碼頭的安全。人數多了,還可以拉去德意志打仗去。即使不如德意志僱傭兵,但當個炮灰兵,完全是可以的。再不濟,訓練成長矛兵,也是沒問題的。
而且,自從愛德華三世在全英格蘭推廣射箭以來,英格蘭人練習射箭成爲一種風尚。甚至,英格蘭朝廷爲了讓國民們有更多時間練習射箭,長期禁止人們踢足球,就是爲了怕人們“玩物喪志”,耽誤了練習射箭。
雖然達到國王徵召的長弓兵的要求的人不多,但是,英格蘭民間擅長射箭的老百姓卻是很多。所以,馬林打算,在英格蘭,招募一批射箭水平不錯的青壯,組成弓箭手部隊。其主要的作用,就是在下雨天,部分代替火槍手的作用。畢竟,火繩槍一到下雨天,就沒法用了……
眼下,英格蘭北方几郡,可是有三十幾萬難民的。在這其中,挑選幾千上萬適合打仗的青壯成爲英格蘭僱傭兵,問題還是不大的。至於招募了一些僱傭兵後,會讓難民們對英格蘭破壞力降低,就不在馬林考慮範圍之內了。自從聽說了亨利七世下令軍隊吧難民阻擋在英格蘭中部地區後,馬林就知道,英格蘭不會出大問題了。難民不能抵達倫敦附近,就不能對英格蘭造成太大的衝擊。所以,還不如在難民裡招募點青壯作爲僱傭兵,好在打仗時充當炮灰兵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