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妾意郎情(上)

第二日,楊豫之帶楊悅、武照一起到霍國公府去找巴陵公主。

霍國公柴紹出身將門,自幼以任挾之氣出名,專好打報不平、抑強助弱。娶李淵的三女兒爲妻,妻子平陽公主(注1)也是見識不凡,向有俠風,夫婦二人夫唱夫隨十分恩愛。當年李淵起兵,柴紹奔太原跟隨丈人一同造反,有勇有謀,立下不少功勞,功封霍國公。

霍國公府便在東宮附近的永昌坊。

不湊巧的是,三人到了霍國公府,巴陵公主不在家,她陪着婆母兼姑母平陽長公主去弘福寺聽玄奘法師講經去了。巴陵公主的駙馬柴令武到是在家,但他一向對楊豫之不屑一顧,見楊豫之引着人來,連帶將楊悅與武照一同待慢。見到楊豫之,打趣道:“‘浪蕩子’怎麼有閒沒去鬥雞玩狗?”“浪蕩子”乃是李世民對楊豫之的戲稱,一班公子哥兒也時常拿此打趣楊豫之。

若在平日,楊豫之或許不去理他,只是今日有武照同在,見柴令武譏諷自己,心中大怒,便反脣相譏道:“你怎麼有閒沒去跟在魏王身後侍候?”

魏王乃是李世民的第四子李泰,自小聰慧異常,文武兼備,才華橫溢,最受李世民寵愛,常對之大加誇讚。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李泰漸漸地竟然生出野心,想要謀奪太子之位。當時太子還不是現在的太子李治,而是李世民的大兒子李承乾。李泰與太子各自拉幫結派,明爭暗鬥。以至於李承乾鋌而走險,陰謀早日篡位,結果事敗。李世民斥問他爲何造反,李承乾回答說是李泰所逼,若真讓李泰做了太子,死也不甘心。李世民聽了恍然大悟,心知若讓李泰果真當了太子,只怕日後子孫們更要有樣學樣,以陰謀而奪位爭權,因此廢了太子李承乾,卻也貶了魏王李泰,另立晉王李治爲太子。柴令武正是李泰一黨,攛掇李泰爭太子之位的首號“功臣”。

魏王是李泰過去的封號,如今已被貶爲“東萊郡王”,幽禁在將作監。楊豫之這樣說,自然是故意譏諷柴令武。

果然,柴令武聽了大怒,一把揪住楊豫之的前襟,當胸便是一拳。楊豫之也不示弱,飛起一腳踢向柴令武左腿,二人你一拳我一腳,便在廳堂中打了起來。

楊悅知道這段歷史,但並不知道楊豫之所說的“魏王”便是李泰,李泰最初封爲宜都王,後來改封衛王,後來又改封過越王,再後來又改封魏王。也不知道李世民瞎搗鼓啥,如果不是搬着歷史書,誰能記的清楚李泰到底封了什麼王。見二人沒說兩句已打在一起,一時也手足無措。武照更是駭得躲在楊悅身後,不知如何是好。

楊悅見楊豫之雖然“不要命”的硬拼,卻不如柴令武。柴令武明顯武藝不錯,有路數章法,比楊豫之高明瞭許多,雖然一時對楊豫之的死纏爛打無可奈何,卻明顯佔了上風。時間一長,楊豫之便要落敗。

見楊豫之吃虧,楊悅豈能袖手旁觀,不過真要下手去打,只怕也是白搭,就是拉架,估計也會被柴令武一塊狂湊。當下,便哈哈冷笑起來。

聽到楊悅的笑聲,二人一愣,果然暫時停住,一齊向楊悅看去。兀自一人抓住對方的頭髮,一人扭着對方的胳膊,如同鬥雞一般。

見二人停住,楊悅收住笑,冷哼一聲道:“素聞霍國公柴老英雄急公好義,乃是赫赫有名的好漢,最愛結交朋友。沒想到卻原來如此待客,真真是勝名之下,名不副實。”

柴令武見他提到自己父親,他向來以父親爲搒樣,以英雄自居。見楊悅譏諷,心中雖然不服,卻被楊悅拿理封住。古語云: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來是客,自己今日的行爲的確有欠考慮,當下向楊豫之狠狠地瞪了一眼,收回拳頭,說道:“我柴府對待英雄好漢,自然以禮相待,對待……”掃了楊豫之與楊悅一眼,露出一臉不屑,言下之意,你們算什麼英雄好漢!

楊悅見二人不再打,趁機一拉楊豫之,惜字如金,向柴令武拱手,說道:“告辭!”昂然而出。顯然是在告訴柴令武,你不把我們當朋友,我們也不把你當什麼好漢。

雙方話不投機,柴令武也惜字如金,只說兩個字:“不送。”

楊豫之本待還要理論,已被楊悅攜着走出柴府。三人悻悻而出,興致全無。楊豫之頭上淤清了一大塊,嘴角也被打破,流出血來。楊悅便勸他先回家休息,有事以後再說。武照悄悄地將手絹塞到楊豫之手中,低頭不語,顯然是爲楊豫之痛惜。楊豫之原本在心上人眼前跌了面子,正氣得不打一處來,見武照關心自己,一時激動,忘了傷痛,不肯就此離開。非要到弘福寺再去找巴陵公主。楊悅指指他的衣衫,好說歹說,纔將他勸住。楊豫之見自己衣衫不整,不想將自己的負面形象給武照看去,便乖乖回去。

卻說楊悅等人各自回家。沒有注意到走出柴府的時候,恰好被一人看到。此人不是別人,正是被楊悅幾次三番戲耍的無賴子。無賴子姓柴名進,屬柴姓族人,不過家道中落,只是個落破子弟。他的哥哥柴榮在霍國公府上當總管。那日與楊悅分手後,第二日,柴進按照楊悅所說的路線,向東向西向南向北一路折騰,最後走到的地方卻是皇城。才猛然醒悟,又被楊悅耍了。暗暗恨道:“秦業啊秦業,看我不……”又意識到“秦業”正是“親爺”,連姓名都是在耍自己。從前的“王八蛋”王大哥,不用說也是在罵自己。明白過來怎麼回事後,越想越氣,柴進這個恨呀,恨不能立刻將楊悅揪住生啖其肉。卻又不知去哪裡找楊悅,便到霍國公府來找大哥商量。

沒想到冤家路窄,他剛進柴府,恰好遇到楊悅與楊豫之、武照從柴府出來。別人他不認識,楊豫之卻非常認識,這得益於楊豫之這個紈絝少年,每日架雞鬥狗,於市井之間亂混,混出不小的名氣。加上他是皇親國戚,正經的皇上外甥,誰人不給點面子,哪個敢去招惹於他。因此柴進見楊悅與楊豫之在一起,心中一驚,道:“莫非這小子也是皇親國戚?”忙閃身避開,不敢讓楊悅看到。

柴榮見兄弟來找自己,問他有什麼事兒。柴進長嘆一聲,心想:看來這仇是報不了了,自己再怎麼混也不敢跟楊豫之這等皇親國戚較勁啊。當下將來龍去脈給哥哥說了。柴榮聞聽大怒,道:“誰瞎了狗眼,敢在咱兄弟頭上動土,也不瞧瞧咱柴府是什麼地方。”

柴進說道:“只怕這仇不好報,正是剛纔與楊豫之一起出去的那小子。”

柴榮聽了喜道:“如此真是太好了。此事定能讓柴二公子爲咱做主。”便將剛纔楊豫之與柴令武打架的事兒詳細地說於兄弟。

柴進大喜,心道:老天有眼啊,你得罪誰不好,偏偏成了柴二郎的對手。忙讓哥哥快去向柴二公子處告狀。

柴榮眼珠一轉,說道:“兄弟想要報仇,只怕要委屈一下。”柴進問怎麼辦?柴榮如此這般地將自己的計策說了,柴進一咬牙點點頭。柴榮從門後將“門插官”取下來,狠狠地向柴進頭上敲下,柴進當即頭破血流。柴榮又找了一塊破布,隨意四處的擦擦,將柴進弄得滿面血污,十分悽慘。兄弟倆直奔柴令武的書房而去。

柴令武無端與楊豫之打了一架,雖然沒吃虧,卻也沒沾光,眼角被楊豫之打成鐵青,頭上還被揪下一小縷頭髮。正悶悶生氣,見柴榮慌慌張張地跑來,倒地便哭,奇道:“你幹什麼?誰欺負你了?”柴榮哭道:“公子爺,不是小人,是小人的兄弟無端被人打了。”

柴令武皺皺眉,道:“你兄弟怎麼了?”

柴榮見柴令武不耐煩,忙嚎道:“還不是楊豫之楊公子仗勢欺人,在外面作威作福……”

一聽跟楊豫之有關,柴令武心頭火起,說道:“楊豫之那斯又怎麼了,你快說來。”

柴榮不答,反而問道:“公子爺,與楊豫之一起來那人是什麼來頭?”

柴令武不知他什麼意思,說道:“那姓武的小子,好像是武士彠的兒子。”

見說楊悅不是什麼皇親國戚,柴榮心中大定,便一把鼻涕一把淚,把楊悅如何仗着與楊豫之之勢,如何欠了他兄弟三百銀銀子不還,還將兄弟打成重傷,說得有鼻子有眼兒。

柴令武聽了大怒,一拍桌子道:“好一個武悅,竟敢仗着楊豫之那敗家子的勢,欺人太甚,無法無天。”讓柴榮把他兄弟喚來,仔細問了情況。柴進正等在門外,巴不得訴說,又將楊悅如何連罵帶打,在那打了他,仔仔細細地說了,每個細節都清清楚楚。柴令武又見他頭上冒血,一臉慘狀,果真是傷的不輕,怒道:“姓武的,看你長的文文弱弱,手也太黑了!你們不必害怕,本公子一定爲你討回公道。將你哪三百兩銀子分文不少地討回來。”

柴榮柴進聽了,心中暗喜,表面上卻裝作忠厚老實,可憐巴巴地道:“公子爺,我們也不求要回什麼銀子,只想求公子爺給咱講句公道話,向楊公子求個人情,莫讓武悅那小子太囂張,求他放過我兄弟,不要再找我們麻煩就行。”

這哥倆其實剛剛纔知道楊悅的名字,心想原來是武家子弟。那武士彠不過是個賣豆腐地出身,趕上運氣好,認識了太祖李淵,李淵提攜他當個官,沒什麼根底。反道是楊夫人楊氏系出名門,與楊豫之的父親是堂兄妹,但也不是什麼皇親貴戚,在這長安城中,比他們權高勢衆的多如牛毛。更何況武士彠一死,他那兩個不成器的兒子,不過做個少監、少卿之類的小官,如何能放在柴氏兄弟眼中。心想:自家公子想要找他們悔氣,還不是如捏死一隻螞蟻那麼簡單。

柴令武見二人如此委曲求全,更加激起心中不平,說道:“你們不必多說,楊豫之那小子,我早看他不順眼,正要教訓於他。既然有這等事兒,少不得爲你們打報不平,將那姓武小子揪了來,爲你們賠罪。”

柴榮假裝要息事寧人,說道:“公子爺,你的厚愛我兄弟心領了。只要公子爺出面,我二人不再受人欺負便好,一切聽從公子吩咐便是。”

柴令武見二人通情達理,那裡會想到有假,表示這個閒事自己管定了,一定會爲二人做主。柴榮柴進暗喜,千恩萬謝。

楊悅不知已被人算計,每日照樣四處玩耍,不亦樂乎。那日到柴府上,聽說巴陵公主去聽三藏法師講經。想起唐僧,心想:三藏法師豈不就是“唐僧”——“唐三臧”。這麼說他已經從印度取經回來了。自己既然來到這個時代,不去結識一下大名鼎鼎地“唐僧”豈不遺憾。

“唐僧”在大唐時代當然不會叫做“唐僧”。這一稱號對於當時的外國人來說,不過是“大唐僧人”的統稱。而非後代《西遊記》中的專指三藏法師一人。唐僧俗家姓陳,法號玄奘。並非像《西遊記》中所說他的父親在上任途中被人害死,母親將他放在容器中任其順流而下飄到了寺院從此出家。他的外祖父更不是大唐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殷開山,而是窮苦人家出身。事實上唐僧有兩個哥哥,他的二哥也是出家人,法號長捷。因爲家境貧困,玄奘自小便跟二哥住在寺院,學習佛經。後來也成爲佛家弟子。玄奘遊學各地,遍訪名師,很早便名聲大振。因爲當時小乘佛教流行,而大乘佛教由於經典較少,許多要義解釋不通。因而玄奘有心到印度學習,研究大乘佛教。於貞觀二年到達印度,在印度遍訪名師,四下辯經,無人能敵。十幾年後纔回到大唐。

打聽“唐僧”可能沒人知道,但打聽玄奘並不難。三藏法師正是“唐僧”玄奘,已於貞觀十八年(注2)正月從印度回到大唐。帶回了大量經書,受到李世民器重,而且將他留在弘福寺,由朝廷供給所需,組成譯場,進行翻譯、著作、講經。因其通曉經藏、律藏、論藏,尊稱爲“三藏法師”。

楊悅心道:不知那“唐僧”是像《西遊記》中寫的那樣英俊,被衆女妖所愛;還是像《大話西遊》中那樣是個羅哩巴嗦的麻煩精。抽個時間約了楊豫之以及武照一起去弘福寺玩耍。

大家心照不宣,楊豫之與武照另有目的,楊悅一到弘福寺便“閃”走。由楊豫之“照顧”武照,自己四下去找“唐僧”。

不是開壇講經的日子,想找“唐僧”還真不容易。楊悅四下轉了一圈,拿着大掃把掃地的凡僧見了不少,唯獨沒有見到樣貌“不俗”的神僧。

左轉右轉,見到大殿左面有一處單獨地院落。院門虛掩,裡面無聲無息,不知是什麼地方。楊悅好奇心起,推門進去,正要往裡走,突聽有人說道:“施主,請留步。”

第307章 別有幽愁第299章 殺氣襲來第9章 郎情妾意第232章 故人相見第352章 皇后與囚徒第2章 大孚靈鷲第249章 獻城第319章 行香第270章 河谷第25章 武氏三思第162章 太子拒婚第10章 妾意郎情(上)第255章 身在何處第44章 將信將疑(下)第84章 真真假假第362章 平叛2第11章 妾意郎情(下)第257章 大隋皇帝第340章 怪癖第69章 順風順水(二)第42章 不翼而飛(下)第170章 藥方第60章 大唐軍神(三)第23章 鵝鵝鵝(上)第212章 西天聖母第103章 喜鵲盤旋第331章 怏怏第237章 無路可尋第327章 對決(2)第33章 你的笑是穿腸的毒藥3第195章 挑釁第210章 宴樂第87章 英雄相惜第104章 怒火柔情第159章 紅鸞星動(上)第210章 宴樂第294章 一去經年第8章 長安閒逛(下)第124章 祭孔(2)第223章 出獵(下)第42章 不翼而飛(下)第233章 “王夫人”第262章 傾城(5)第102章 謠言疊起第186章 龍華大會(9)第26章 伊本紅妝第365章 平叛5第325章 伐謀(4)第247章 血戰太子川第20章 高陽辯機第315章 爭寵(2)第316章 欲擒故縱第178章 龍華大會第38章 大唐芙蓉園(下)第181章 龍華大會(4)第176章 靈臺不遠第236章 出征第29章 花魁大賽(三)第327章 對決(2)第298章 梅林暗影第29章 花魁大賽(三)第59章 大唐軍神(二)第85章 武二孃,聲名雀起第243章 鐵馬冰河(2)第84章 真真假假第340章 怪癖第275章 行路難第201章 金印第167章 彌勒下世第62章 油墨生趣(上)第231章 尷尬境地第143章 蒼巖第284章 焚經第167章 彌勒下世第186章 龍華大會(9)第168章 飛白書第72章 蜀王妃的煩惱第376章 續貂第369章 決戰瓜洲4第316章 欲擒故縱第268章 山賊第220章 西天聖母(4)第143章 蒼巖第226章 又見雪人第68章 順風順水(一)第65章 木牛流馬(下)第129章 情與禮第197章 怪洞第91章 “內訌”第96章 變態第52章 簫聲咽(下)第209章 摩教第315章 爭寵(2)第84章 真真假假第293章 無情反被多情惱第199章 千葉公主(2)第85章 武二孃,聲名雀起第56章 柴二郎求婚第33章 你的笑是穿腸的毒藥3
第307章 別有幽愁第299章 殺氣襲來第9章 郎情妾意第232章 故人相見第352章 皇后與囚徒第2章 大孚靈鷲第249章 獻城第319章 行香第270章 河谷第25章 武氏三思第162章 太子拒婚第10章 妾意郎情(上)第255章 身在何處第44章 將信將疑(下)第84章 真真假假第362章 平叛2第11章 妾意郎情(下)第257章 大隋皇帝第340章 怪癖第69章 順風順水(二)第42章 不翼而飛(下)第170章 藥方第60章 大唐軍神(三)第23章 鵝鵝鵝(上)第212章 西天聖母第103章 喜鵲盤旋第331章 怏怏第237章 無路可尋第327章 對決(2)第33章 你的笑是穿腸的毒藥3第195章 挑釁第210章 宴樂第87章 英雄相惜第104章 怒火柔情第159章 紅鸞星動(上)第210章 宴樂第294章 一去經年第8章 長安閒逛(下)第124章 祭孔(2)第223章 出獵(下)第42章 不翼而飛(下)第233章 “王夫人”第262章 傾城(5)第102章 謠言疊起第186章 龍華大會(9)第26章 伊本紅妝第365章 平叛5第325章 伐謀(4)第247章 血戰太子川第20章 高陽辯機第315章 爭寵(2)第316章 欲擒故縱第178章 龍華大會第38章 大唐芙蓉園(下)第181章 龍華大會(4)第176章 靈臺不遠第236章 出征第29章 花魁大賽(三)第327章 對決(2)第298章 梅林暗影第29章 花魁大賽(三)第59章 大唐軍神(二)第85章 武二孃,聲名雀起第243章 鐵馬冰河(2)第84章 真真假假第340章 怪癖第275章 行路難第201章 金印第167章 彌勒下世第62章 油墨生趣(上)第231章 尷尬境地第143章 蒼巖第284章 焚經第167章 彌勒下世第186章 龍華大會(9)第168章 飛白書第72章 蜀王妃的煩惱第376章 續貂第369章 決戰瓜洲4第316章 欲擒故縱第268章 山賊第220章 西天聖母(4)第143章 蒼巖第226章 又見雪人第68章 順風順水(一)第65章 木牛流馬(下)第129章 情與禮第197章 怪洞第91章 “內訌”第96章 變態第52章 簫聲咽(下)第209章 摩教第315章 爭寵(2)第84章 真真假假第293章 無情反被多情惱第199章 千葉公主(2)第85章 武二孃,聲名雀起第56章 柴二郎求婚第33章 你的笑是穿腸的毒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