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紅鸞星動(上)

走過橫街,一隊衛士排成方陣,正在列隊練習。?

楊悅看服飾,識得是左、右威衛的衛士。走過衆衛方陣,仰頭去看承天門,不知不覺想起李愔。如果他在,至少還有個人可以商議。想起先前給他寄的書信,內容太過隱晦,不知道他看懂了沒有。暗自愁結。?

晨光中的承天門,披了一層霞光,紅光閃閃,威嚴肅穆,卻不失朝氣。一羣飛鳥啾啾,環繞高樓飛檐而過,給這個莊嚴的宮門,更填了一絲活氣。?

楊悅心中卻沒有什麼喜意。?

承天門的外門是左、右驍衛門隊值守。看到楊悅過來,早已認出是隋國公主,忙上前爲楊悅騎馬。楊悅平素不帶跟班,挾門隊的衛士到也樂得爲她效勞。?

楊悅下馬穿過五拱的長長的門洞,承天門內側是左、右衛的挾門隊列於東、西兩側。?

今日非朔非望,沒有大朝會。承天門內相對冷清。進了嘉德門,過太極門。正中是朝會大殿太極殿,左右兩廂是左、右延明門。門內是門下省與中書省的辦公場所,相對於南衙,這裡被稱爲內閣。?

門前肅靜。楊悅知道這個時候重要閣臣大概還在兩儀殿裡議事兒。門下省也有政事堂,但李世民在朝之時,重要大事由他自己的組織議事兒,因而一般都在兩儀殿決議。?

楊悅到兩儀殿值守,才知道這個三省六部是怎麼會事兒。三省其實很有點民主政治的意味。三省即門下、中書、尚書三省,是朝廷最高行政機關。?

三省相互制衡,所謂“中書取旨,門下封駁,尚書奉而行之”,是指政治決策,先由皇帝組織參政大臣商議,商議出結果後,由中書省起草詔令。再由門下省審覈,如果門下省認爲不妥,可以駁回,認爲可以,才下詔。尚書省是執行機構,下設六部:吏、民、禮、兵、刑、工,分管天下諸事。?

另外有御史**立於三省之外,有監督百官之責,使政治清明又有一道保證。?

這個三省制度早在曹操時首創,到隋文帝時,“三省六部”制正式確立。?

這種議政制度,實則跟十七世紀英國“光榮**”後的君主立憲的“內閣會議”有點相似。只不過後來英國從國外請了個國王“喬治一世”,因爲語言不通,乾脆不去參加內閣議事,政事最終決策權讓給了內閣的首席大臣,即後來的英國首相。英王最終變成一個象徵符號。說起來到像是個笑話。?

當然也有所不同。三省制度比內閣會議更加民主,還有相互制衡的關係。而英國的君主立憲則對王權限止較大,如果國王不合“臣”意,則衆臣有權放逐他,再從他國王室“聘請”一個國王回來。?

一面想着這個時代的政治,一面步入兩儀門。楊悅遠遠看到兩儀殿中走出許多人來,微微驚詫。知道是兩議殿的議事散了。?

此刻剛剛辰時二點,兩儀殿議政這麼早散去,這在平日到很少見。?

迎面走來的有司空房玄齡、中書令馬周、岑文本、吏部尚書楊師道、兵部尚書李世勣、黃門侍郎褚遂良,以及侍中劉洎等一衆朝廷重臣。?

司徒長孫無忌走在最後,與衆臣隔開一段距離,顯然是衆臣走後,這個長孫司徒又單獨與聖上說了幾句“體己”話。?

見到晨光裡走來的碧衫少女,輕紗掩面,卻掩不住明媚清風,灑如驕龍。一雙眼睛亮如星,清如水,微微笑意如波水盪漾,閃閃星輝令葳瑞頓生,翩翩舉步若碧空驚鴻……?

衆閣臣心中不約而同的擁上一個念頭:難怪聖上會爲她將太安宮改爲“驚鴻宮”,“婉若驕龍,翩若驚鴻”,此子最是當的。?

然而,如果楊悅知道衆人想法,定會自嘲一句:她這個“驚鴻”,不是翩纖自得,到似是驚弓之鳥。?

與楊悅擦肩而過,衆人紛紛見禮。一來楊悅身份尊貴,二來衆人熟識,對這個隋國公主大多存了三分友好、四分善意,十分欣賞。?

不過,今日衆臣看她的神色,卻更多了一份古怪的笑意,令楊悅有點摸不着頭腦。?

房玄齡微微頷首,李世勣嘿嘿一笑,楊師道近日不展的愁眉,也含了一絲喜意。劉洎走過她身邊時,還特意用力的眨了眨眼。?

這個劉洎自從得知楊悅乃是長安公子之後,對楊悅表示五體投地,一改從前言詞激越,到成了楊悅的辯友。?

楊悅看得有點心驚,隱隱感到一定發生了什麼事情。?

最後一個是長孫無忌,更加誇張,乾脆呵呵大笑。?

走到兩儀殿門前時,李世民恰好地走出殿門,卻是一付心事重重。看到楊悅來,眼前一亮,不自主的帶了一絲笑意。?

不待楊悅行禮,李世民衝楊悅點頭說道:“跟朕去西內苑走走。”?

楊悅見李世民眉頭微皺,不知他在想什麼。不便多問,便跟着他一同往內院走去。?

一路上,李世民並不說話。二人一前一後,沉默前行,很有點異樣,衆宮人看了紛紛側目。?

楊悅卻安之若素,不知道李世民爲何事困擾,但至少依目前的情況來看,應該暫時還沒有被荊王等人“告狀”。想到剛纔衆臣的眼神,楊悅少了些憂慮,跟在李世民身後灑灑而行。?

一直走出玄武門。左、右屯衛的飛騎彪漢,看到李世民來,紛紛躬身行禮。但見到李世民想着心事,便不敢出聲打擾。?

楊悅在李世民身後,笑着向衆騎點頭示意,到像這些衛士向她行禮一般。令楊悅突然想到一個成語,不由輕聲一笑。?

李世民聽到笑聲,回過神來。回看了楊悅一眼,問道:“你笑什麼?”?

楊悅見問,乾脆放聲呵呵一笑,說道:“臣剛纔跟在聖上身後,穿過玄武門,突然想到一個成語,十分好笑。”?

“什麼成語。”李世民看到楊悅放聲大膽的笑,也受到感染,面上微微有了笑意。?

“狐假虎威——”說完,楊悅一陣恣意的笑。?

李世民回看一下衆飛騎,見兩班騎士齊整的立在身後,躬身行禮,自己只低頭想事兒,反而是楊悅似在檢閱兵士一般,昴然而過,的確有點“狐假虎威”的意思。也不由縱聲一陣大笑。?

笑聲穿過山野,劃破西內苑的平靜。西內苑位於龍首原餘坡,空曠遼遠,山勢平緩,草地青青,山林參天,林中時而傳來鳥鳴不斷。?

大笑之後,似是鬱悶稍解。李世民默默地望着遠方的山林,突然說道:“悅兒,陪朕騎會兒馬吧。”?

楊悅點了點頭。?

李世民揮手,吩咐一聲,“百騎”的衛士牽了兩匹馬來。一匹是通體紫色的驊騮,另一匹則是上次楊悅爲楊貴妃選的獅子驄。?

楊悅驚喜地問道:“它被馴伏了?”?

李世民點了點頭,示意楊悅騎獅子驄,自己翻身上了紫騮。一指遠處的樹林,說道:“看誰先到。”?

“好。”楊悅話言未落,已搶先衝了出去。?

李世民嘿嘿一笑,見楊悅耍賴,並不爲忤,反而激起心中頑趣。等到楊悅跑出一箭之地,也就是大約六十步遠,才縱馬躍出。?

李世民有點託大,如今楊悅的騎術早已到了頂尖地步。?

這些日子,李愔雖然不在,但她在晨曦裡到灞河遛馬的習慣卻並未改變。楊悅的騎術比李愔在時不知又高出多少。?

加之楊悅體輕馬銳佔了優勢。李世民恁是騎技高超,追到最後卻只拉近了三十步左右。弓馬騎射向來是李世民最爲自詡的事情,沒想到楊悅的騎術竟至於斯,到是讓他有點意想不到。?

“朕難道真的老了?”李世民意興闌珊,悵然說道。?

“是臣騎術好。”楊悅不謙虛地微微一笑,“聖上怎麼不誇臣,反而妄自菲薄。”?

李世民聽了,又是一陣大笑,十分暢快。?

然而歡笑之下,眼中卻依舊閃過一絲抑鬱。突然指着山林旁的一片花叢,說道:“悅兒,你看這片花兒開得可好?”?

花叢嬌豔色紅如火,十分嬌豔。楊悅點了點頭,隨了李世民一起走過去,心中暗猜李世民今日到底在想什麼??

李世民伏下身去採了一朵,回手幫楊悅插在耳鬢。?

楊悅一愣,想要躲開卻沒來及。訕訕地從頭上取下來,拿在手中,湊到鼻下聞了聞,笑道:“好香。”?

李世民默默地看了她片刻,眼神十分複雜。楊悅不敢看他,眼神轉到一旁,心下不由惴惴。?

李世民嘆了一口氣,幽幽地說道:“朕一直以來,以爲可以掌控一切,可有時候卻並非事事盡如人意。”?

“李世民到底想要說什麼?”今日的李世民,讓楊悅十分不解,暗暗尋思。?

李世民不再看他,繼續說道:“比如朕自小頑劣,喜動不喜靜。可自從做了皇帝,打獵閒玩的時間越來越少了。每日只在大內方寸之間行走,到有點像牢籠一般。這天下的事兒,有所得必有所失。”?

這一點,楊悅到也知道,史書中記載,李世民不知被臣子們阻止過多少次出獵。特別是魏徵在世時,不只打獵要管,李世民的家事也被他管來管去,當真是難爲了這個一向情性衝動好勇尚武的李世民。?

想起昨日,聽滕王等人說李世民找他們商議出獵的事兒,難道今日在兩儀殿中,又被那些“不開眼”的朝臣們阻止了,因而鬱悶??

“聖上若實在覺得悶,任性一次,出去散散心,又有何不可。”楊悅不以爲然地笑了笑,“實在不行,臣請去說服這些頑臣。若聖上悶出病來,於國於家也並非好事兒。”?

李世民望向楊悅微微笑了一下,搖了搖頭,說道:“朕下月將去九成宮消暑,羣臣到也沒有反對。那兒附近有不錯的獵場,可以打獵。”?

“那聖上到底爲何鬱悶?”楊悅奇道,今天李世民的確有點怪異。?

李世民不言,望着遠處的叢林裡驚起的飛鳥,半晌才又說道:“悅兒,你不會怪朕吧。”?

楊悅心中一顫,不解地望向李世民。?

李世民回頭看了看她,嘴角露出苦笑:“悅兒已超過我朝律法規定的適婚年齡,今日,有人來向朕提親。”?

楊悅心頭微震,不由倒抽一口驚氣,然而,夏日炎炎,抽到卻是乎乎熱氣。?

楊悅舉手作扇,一陣大咳。一下明白了早上衆臣爲什麼望着她笑得奇怪,定是大家在兩儀殿中談論她的婚姻大事。?

又想起早上毛筆鬍子說的“紅鸞星動”,心下冷汗涔涔直冒。?

難不成真是長孫無忌爲太子提親?在荊王府上她原本曾聽羅**說過,然而心中一直擔憂被人告發並非公主之事,反將此事放在一邊,並未在意。?

她對這個歷史上的唐高宗李治實在沒有什麼好印象。他不僅娶了自己的小媽,又跟小**姐姐有一腿,不只跟姐姐有一腿,還跟姐姐的女兒有一腿……這些估且不論,原本愛得死去活來的蕭淑妃,嗯,現在應該還是蕭良娣,一朝失寵,落得個被製成“人棍”的下場,死狀甚慘。這個李治,在楊悅心中實在是一個即好色又無情,**又濫情,外加無能又軟弱的傢伙。?

雖然楊悅一心想造出一個武則天,但對李治實在是有點鄙夷。要嫁給這種人,還不如死掉算了。?

楊悅不由臉色大變,抿嘴堅定地說道:“不”?

李世民一時沉默,眼中卻又一亮,閃出一道喜色,顫聲說道:“是誰提親你聽都不肯聽?難道悅兒已心有所屬?”?

見到李世民看過來的眼神,楊悅轟然巨震,直感到頭暈眼花,知道李世民分明是別有誤會……?

第71章 柴令武的癡情第317章 進退不得第78章 拜師(三)第32章 你的笑是穿腸的毒藥2第373章 原點第331章 怏怏第133章 渭城驛雨第295章 仨人打架第233章 “王夫人”第181章 龍華大會(4)第30章 “八卦”何來第312章 大做文章第326章 對決第183章 龍華大會(6)第252章 拉風小將(3)第148章 信物第322章 伐謀第317章 進退不得第83章 英雄救美(下)第287章 悵然第228章 洛陽宮第181章 龍華大會(4)第276章 街頭打鐵第199章 千葉公主(2)第76章 拜師(一)第75章 化緣化齋化弟子第38章 大唐芙蓉園(下)第136章 理想國第198章 千葉公主(1)第88章 義鬥(上)第80章 拜師(五)第338章 壽宴第57章 先進技術第195章 挑釁第198章 千葉公主(1)第244章 兵圍城下第185章 龍華大會(8)第178章 龍華大會第30章 “八卦”何來第139章 謎團第275章 行路難第248章 再次“詐降”第249章 獻城第102章 謠言疊起第83章 英雄救美(下)第178章 龍華大會第289章 何須多言第246章 白巖詐降第152章 橫街第219章 西天聖母(3)第117章 遍地都是美人計(2)第274章 山神廟第181章 龍華大會(4)第159章 紅鸞星動(上)第295章 仨人打架第137章 媚娘初現第58章 大唐軍神(一)第123章 祭孔第280章 鬥法(2)第133章 渭城驛雨第143章 蒼巖第78章 拜師(三)第177章 大雲無蹤第335章 懷壁其罪1第16章 長安公子第272章 我是李治第219章 西天聖母(3)第270章 河谷第80章 拜師(五)第55章 白衣美人第364章 平叛4第56章 柴二郎求婚第22章 畫鵝點睛第3章 古裝女子第373章 原點第57章 先進技術第212章 西天聖母第174章 青龍第10章 妾意郎情(上)第153章 抓賊第54章 蜀王府的“饅頭”(下)第201章 金印第241章 出口(下下)第350章 連環4第22章 畫鵝點睛第158章 訪客(2)第102章 謠言疊起第15章 吳王李恪第14章 大胖鬍子第193章 月牙河第203章 出口第14章 大胖鬍子第186章 龍華大會(9)第313章 大做文章(2)第180章 龍華大會(3)第45章 拉麪,吃不吃第279章 鬥法第140章 疑問第275章 行路難第113章 隔空對話
第71章 柴令武的癡情第317章 進退不得第78章 拜師(三)第32章 你的笑是穿腸的毒藥2第373章 原點第331章 怏怏第133章 渭城驛雨第295章 仨人打架第233章 “王夫人”第181章 龍華大會(4)第30章 “八卦”何來第312章 大做文章第326章 對決第183章 龍華大會(6)第252章 拉風小將(3)第148章 信物第322章 伐謀第317章 進退不得第83章 英雄救美(下)第287章 悵然第228章 洛陽宮第181章 龍華大會(4)第276章 街頭打鐵第199章 千葉公主(2)第76章 拜師(一)第75章 化緣化齋化弟子第38章 大唐芙蓉園(下)第136章 理想國第198章 千葉公主(1)第88章 義鬥(上)第80章 拜師(五)第338章 壽宴第57章 先進技術第195章 挑釁第198章 千葉公主(1)第244章 兵圍城下第185章 龍華大會(8)第178章 龍華大會第30章 “八卦”何來第139章 謎團第275章 行路難第248章 再次“詐降”第249章 獻城第102章 謠言疊起第83章 英雄救美(下)第178章 龍華大會第289章 何須多言第246章 白巖詐降第152章 橫街第219章 西天聖母(3)第117章 遍地都是美人計(2)第274章 山神廟第181章 龍華大會(4)第159章 紅鸞星動(上)第295章 仨人打架第137章 媚娘初現第58章 大唐軍神(一)第123章 祭孔第280章 鬥法(2)第133章 渭城驛雨第143章 蒼巖第78章 拜師(三)第177章 大雲無蹤第335章 懷壁其罪1第16章 長安公子第272章 我是李治第219章 西天聖母(3)第270章 河谷第80章 拜師(五)第55章 白衣美人第364章 平叛4第56章 柴二郎求婚第22章 畫鵝點睛第3章 古裝女子第373章 原點第57章 先進技術第212章 西天聖母第174章 青龍第10章 妾意郎情(上)第153章 抓賊第54章 蜀王府的“饅頭”(下)第201章 金印第241章 出口(下下)第350章 連環4第22章 畫鵝點睛第158章 訪客(2)第102章 謠言疊起第15章 吳王李恪第14章 大胖鬍子第193章 月牙河第203章 出口第14章 大胖鬍子第186章 龍華大會(9)第313章 大做文章(2)第180章 龍華大會(3)第45章 拉麪,吃不吃第279章 鬥法第140章 疑問第275章 行路難第113章 隔空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