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請主公喜怒,軍師將軍絕無擅權犯上之意,此次暫滯使節,乃吾等合議而定,主公若要怪罪,則請賜臣與周將軍同罪!!”聲音極爲陌生,林風訝然望去,只見大廳左側李光地下首的一名年老文官膝行數步,跪至大堂中央,衆目睽睽,他卻依舊不慌不忙,單手擡起,取下頭頂官帽,俯伏在地,大聲勸諫道,“某等均以爲此令不妥,恐有損我主皇圖大業,故斗膽呈請主公再議!!”

凝視良久,林風方纔認出他是漢王相下屬的禮部曹官張英,這個人原本是康熙的兵部侍郎,被漢軍俘虜後數月方纔投降,其實林風手下象他這樣的官員爲數不少,而林風之所以記得他,只是因爲他投降漢軍的過程很有些戲劇化。

作爲一個深受儒家經學薰陶的老儒,張英在忠君立場上可謂是相當頑固,昔日北京城破之時,他作爲康熙的禮部侍郎被漢軍俘虜,當時報定了“忠臣不事二主”的念頭抵死不從,連續拒絕了包括李光地在內的多名漢軍高官的勸降,而這件事情之所以出現轉機,是因爲他兒子張廷玉瞞着他老爹參加漢軍的科舉考試,有趣的是,如果僅僅是參加考試也就罷了,但他兒子張廷玉卻偏偏是個考試奇才,以十四歲之弱冠應大典,居然高中進士,爾後又進入馬莊武學受訓,直至現在入漢軍總參謀部陝西司任少尉參謀,成爲漢軍小朝廷內年齡最小的官員。這件事情因爲其獨特的傳奇色彩,曝光後轟動京師,在直隸大地傳得沸沸揚揚,人人見了張英盡皆恭維讚歎,張英眼見聲望不保,守節再也意義,無可奈何之下只得投降漢軍,被李光地任命爲禮部主事,後來又因與俄羅斯使節伊霍諾夫斯基談判中表現優異,爲漢軍爭取了大筆軍費,升遷爲漢軍小朝廷的禮部主官。

作爲執掌外交重任的重要官員,林風遣使傳檄正是他職司所在,所以不得不出列應對。

“張愛卿這話說得不對,”林風搖了搖頭,“寡人之所以有氣,是因爲你們這些人辦事不地道——扣下寡人的使節沒什麼大不了,不同意寡人傳檄天下更沒有什麼大不了,我林風也不是什麼剛愎自用聽不得直諫的傻瓜!”他冷冷的朝堂下掃了一眼,忽然一拍桌子,厲聲喝道,“可是你們竟連招呼都不打一個就扣下了寡人的使節,這是爲人臣子的道理麼?!”

聽他一口一個“扣下了使節”,張、周等人禁不住冷汗直流,實際上使節僅僅比林風早到兩天而已,當時北京衆臣一見檄文就嚇了一跳,好說歹說才勉強把那幾個“欽使”留住,好酒好肉的養着,這個“扣下了”可真太嚇人了,漢軍基業全爲林風一手創立,且起兵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其威望早已根深蒂固,借他們一個膽子也扯不上謀反作亂上去。

周培公抹了一把額上冷汗,連連叩首道,“臣罪該萬死——前日使節進入北京,臣等一覽主公之檄文,深感不妥,恐此文一發,我朝爲天下衆矢之的,如此社稷危矣,故此連夜呈請李相、張公及列位大人合議,卑職與諸公均以爲事關重大不能定奪,故聯名請欽使大人暫留京師,待拜見主公之後再議,”他戰戰兢兢的擡頭分辨,“當時之時,主公大隊人馬已至山海關,且京師之內有楊起隆、臺灣鄭經以及南周吳三桂等使節來賀我軍之大勝,各方細作間諜極多,臣等恐走漏消息,且一、兩日就得拜見主公,故決意不遣快馬請示,乃親身與主公領罪!”

林風怒色稍斂,點了點頭,“其事可辯、其情可恕,培公做事還是穩當的,”話鋒一轉,“不過此罪也不可不罰——周昌未得請命而擅留使節,着革去大漢軍總參謀長職務,原職留用戴罪立功……”他瞟了周培公一眼,乾咳一聲,“……咳……咳……此事可一不可二,爲免日後再有此類誤會,從今往後,本王的近衛軍以及憲兵部隊一衆軍官任免升遷,由寡人親自決定,總參謀部不得干涉——培公,你意下如何?!”

周培公呆了一呆,偷偷瞥了林風一眼,隨即再次拜倒,大聲道,“主公寬厚,臣等欽服!!”

林風長長的噓了一口氣,親自走下堂來,將周培公、李光地和張英等人一一攙扶起來,改顏笑道,“諸位先生請起、請起,呵呵……諸位愛卿也起來罷,”他拉着周培公的手,親切的道,“培公一向多智,與孤出生入死情同骨肉,寡人打下的這點基業,可以說你有一半功勞,實乃國之柱石——不知此次傳檄天下到底有何不妥?!”

“主公明鑑……”周培公抱拳苦笑道,“此事明爾,如今我大漢雖克復遼東、拓地千里,然久戰兵疲,庫藏空虛,而主公卻以一紙檄文挑釁天下諸侯,此事……咳……咳……此事真……”他看了林風一眼,低下頭來小心翼翼的挑選着詞句,“臣以爲此事真過於……那個‘莽撞’了……”

“哦?!”林風啞然失笑,轉頭四顧,“諸公亦是如此認爲?!”

李光地神色肅然,上前施禮道,“啓稟主公,此次大軍伐遼,我朝一共動用民夫十六萬七千餘人,參戰兵員步、騎、炮共四萬六千餘人,兵戈數月,遠師千里,費幣近三百六十餘萬兩,耗糧近兩百萬石,如此巨損,此誠爲開國以來之未有也!!”他瞪大眼睛直視林風,“臣,漢相李光地,負主公重託執國家民政,嘗閱直隸、綏遠、寧錦、奴爾幹各地民籍賬冊,問各地衙門民情言語,百姓皆曰辛苦疲憊、生計艱難不堪重負,如斯悽慘,公應休息養民,實不宜再啓戰端也!!!”

林風尷尬的捏了捏下巴,苦笑道,“這個……這個,我說不會這麼慘吧?!”他忽然想起一事,朝李光地笑道,“晉卿不要着急,這次我打下了遼東,戰利品還是挺豐厚的,不信你算一算,咱們一共繳獲了一千多萬兩銀子,老實算起來,可不是還有得賺?!”

李光地愣愣的瞧了他半晌,不能置信的連連跺足道,“主公何其糊塗也!——如今我朝缺糧缺米、百姓無衣無食,且漕運斷絕已有兩年,縱然有銀又有何用?!”話一出口,他立即後悔,急忙請罪,“光地出言無狀,請主公賜罪!”

“沒事,沒事,別人罵不得我,難道晉卿還罵不得麼?!”林風擺了擺手,“聽你這麼一說還真是麻煩,那今年百姓們豈不是非常難過?!”

“幸賴主公遠謀,年初播種的那個什麼‘金薯’和‘洋芋’確實乃奪天地造化之妙物也,”李光地神色稍緩,“臣本以爲這南方之物在北方未必可以種植,卻不料其物性倔強,不苛求田地晴雨,且產出爲米、麥數倍,如此,我大漢黎民方纔無糧慌之虞!”

“是吧,我說事情還沒這麼嚴重,老百姓雖然辛苦了點,但紅薯土豆還是有得吃,晉卿你就別先咋呼了!”林風笑嘻嘻的道,“這些粗糧還是能填飽肚皮的,當然你也別說什麼‘奪天地之造化’,說得跟人蔘果似的,那能有怎麼玄乎?——記得了,回頭召集所屬司官,給各地衙門發文,來年命令百姓必須多種點,這東西我還準備當戰備物資用的!”

“微臣謹遵主公之命!”李光地急忙躬身拱手,欣然道,“那主公是同意修養民生,不再傳檄天下了?!”

“啊?!我有這麼說了?!”林風大驚道,“我只說明年咱們得多種金薯、洋芋,可沒說不發檄文吧?這哪跟哪兒來着?嘿嘿……晉卿你可別開玩笑。”

“啓稟主公,”周培公插言道,“主公可知,如今我大漢兵力緊迫之極,前月科爾沁突然參戰,我漢軍除了主公的北伐大軍之外,宣化趙蒙古、寧城王平遼兩處重鎮亦曾捲入戰火,雖然頗有斬獲然損失卻也不小,現更拓地千里,又設奴爾幹馬破虜一路大軍鎮守,而今師老兵疲,建制殘破未得增補,若是主公檄文傳出,天下諸侯羣起而攻之,我軍將何以應付呢?!”

林風笑而不言,轉頭目示汪士榮,汪士榮會意,走上前來朝周培公、李光地等人行禮,清了清嗓子,朗聲道,“培公勿急,吾主早有準備——此次我軍從遼東南返,就曾徵發了一萬餘新兵,而此次大戰,據某參閱戰報,宣化趙蒙古與寧城王平遼兩處據城而守,軍力損失微乎其微,充其量合計不過千餘罷了,故只待新兵練成,我軍除可將各處軍鎮補充齊整之外,還可另行組建步兵第七軍!”

周培公毫不驚訝,實際上當初他接到林風就地徵兵的消息之後,就知道林風有擴軍的意思,當下苦笑道,“火槍兵訓練雖較弓箭手稍易,但沒有五、六個月,也是絕無可能成軍的!”

林風聞言笑道,“除此之外,我還從馬英處抽調了大批軍官,加上培公調集的各部軍官,準備立即從綏遠、寧錦、奴爾幹徵發一萬兩千擅於騎射的壯丁,恢復近衛騎兵第二軍的建制,這樣以來,加上原來的近衛軍步、炮、騎各部,那總兵力就超過三萬!”他轉過身去,緩緩走到上首,在大椅上坐下,悠悠然道,“這樣一來,本王就能應付各方戰事!”

見一衆官員面面相覷,汪士榮急忙附和道,“此事絕無問題——此前我軍從遼東八旗手裡繳獲銀兩上千萬,故軍費寬裕;而兼之有自蒙古、八旗手裡奪取的馬匹,故戰馬無憂;事到如今,唯一可慮者,止有槍械、火炮爾!……”

衆人一齊轉頭,朝大漢督造總管戴梓望去,戴梓稍稍沉吟,隨即躬身道,“啓稟主公,煫發槍尚庫存兩萬餘杆,只是火炮還有些缺口,不過臣以爲,如今遼陽、鞍山既入我手,原料鐵器通暢無缺,三月之內,臣的器械工場即可鑄造足夠的大小火炮!”

“火藥、子彈如何?!”林風含笑點頭,隨口問道。

“經兩年全力搶造,庫存還算充裕……”戴梓皺了皺眉頭,拱手道,“只是硝石、石墨、焦炭本價較高,且自山西而來轉運艱辛,望主公早做籌謀!”

“雲開放心,山西它跑不了!”林風左右四顧,“諸愛卿,你們聽到沒有?現在寡人擴建新軍無任何問題,難道你們還怕那個什麼‘天下諸侯’麼?!”

聲尤未落,張英立即上前反駁道,“主公差矣,莫說新軍擴建尚需數月,即算您新軍成了,這道檄文,也是萬萬發不得的!”

看着鬚髮皓白的張英,林風真是有點哭笑不得,耐着性子問道,“哦?!張愛卿的意思是?!……”

“嘗閱主公之檄,上曰:‘凡僞清之行省督撫,俱須蓄髮去辮,尚漢服,若有不從,他日天兵一到,必定戮其全家、滅其宗祠、掘其祖墳,絕全族血脈’,而當今之天下,尚奉僞清號令者尚有山西、陝西、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等大部行省,地數千裡,兵近百萬,其威雖去,其勢仍在,若主公苦苦逼迫,此輩狗急跳牆一齊攻我,豈不憂哉?!”

“張公勿憂!——士榮請爲諸公論天下大勢!”汪士榮微微一笑,緩緩上前,舉目環掃,一衆大臣俱俱矚目而視,“如今僞清之兵,除卻各地督撫自行招募的雜軍外,其有戰力出衆者有四,一爲甘陝綠營之張勇、王進寶所部,此軍遠在川、陝,與馬鷂子***、王屏藩部相持不下,自保堪虞,豈能有暇北顧?!”

“其二、三、四爲尚存的三個韃子親王,其中江蘇僞簡親王喇布所部約五、六萬人馬;江西安親王嶽樂所部約莫十七、八萬人馬;浙江康親王傑書所部約十一、二萬人馬,合計不過三、四十萬兵,尤以綠營漢軍爲主力,然此時清廷大廈將傾,官吏兵民人心盡去,大軍士氣全無,唯有以八旗兵監視督促方纔不散,如此以惶恐之兵馭狐疑之卒,安能一戰否?!”

“不錯、不錯,紀雲知我也!”林風大笑道。

“主公繆贊,卑職愧不敢當!”汪士榮含笑遜謝,轉頭對衆大臣道,“列位大人可一觀地圖,不論是川陝綠營還是喇布、嶽樂或者傑書,兵馬都距我遠矣,若要千里迢迢舉兵北上,必越黃河穿省過府,而如今各省督撫盡爲割據自保之輩,如此大軍出征,可有糧否?可有器否?可有人心否?可有道路否?!……”他啞然失笑,不屑哂道,“某料未過黃河,大軍勢必譁變轟散,不復存也!”

周培公沉吟半晌,忽然皺眉道,“紀雲所言雖有道理——不過他們說是投降吳三桂,卻又如之奈何?!”

“呵呵,我軍所發之檄文,只是迫令其移風易俗,並非令其投降,而各地督撫若是投降吳三桂,也必須蓄髮去辮,而且……”汪士榮對周培公笑道,“培公可知,世上人心多貪,未至兵刃臨頸,誰會捨得一身富貴?!——何況臨近南周之各大行省俱有僞清之重兵,難道這些封疆大吏得了失心瘋,隔着長江防線遠遠投降不成?!”

聽汪士榮反駁,周培公臉色不豫,肅然道,“紀雲誤會了,本部院的意思是,若是這些與南周對峙的韃子王爺投降吳三桂了,那又當如何?!”

“如此,士榮且論吾主與南周成敗!”雖然官銜比周培公低了好幾級,但汪士榮卻毫不畏懼,“若僞清滅亡,我大漢與南周爲這華夏鼎器,勢必一戰,而卑職以爲,我大漢有七勝,南周有七敗!”

“其一,三桂其人污穢卑鄙,昔爲大明長城,後爲僞清藩王,反覆無常毫無忠義可言,實爲數姓家奴,天下人無不唾棄之;而我主雖猝起於士民,然以一己之力驅遍地腥臊,斬玄燁、復河山、回漢俗、賑流民,其威武仁義天下仰望,若戰端一起,人心在我——此一勝也。”

“其二,三桂年逾古稀,且多病患,命在須臾之間;而我主青春年少,筋骨強健,若有戰事,老賊豈能持久乎?!——此二勝也。”

“其三,南周起兵叛清已有數年,兵戈征伐之地遍及江南,軍心怠慢士卒厭戰,且士民無不痛恨之,根本之地或有云南、貴州等煙瘴之地,其新得之民未有數十年教化難以牧之,故根基不穩;而我大漢上應天命,下俯民情,革除八旗圈地之亂政,引金薯、洋芋等新種北上,其得惠之民豈只千萬,如此鼓勵農桑,更兼開商旅於道路,廢重稅於工民,人人感激思報,若大戰一起,我軍必官民一心,豈是南週一隅能敵?!——此三勝也。”

“其四,三桂雖經營久矣,然部下文武官佐並非一心,其吳氏家族本爲關外大戶,子弟驕橫紈絝,遍及朝野,不服功勳將士,多有奪權之心;而外姓之官員將領多得猜忌疑慮,人人惶恐而不敢效死命,朝中雖有十大總兵,然真能賴其力者無非馬寶、王屏藩等三、兩人矣,更兼外戚夏國相專權,此輩嫉賢妒能不顧大局卻爲三桂所信,若不出卑職所料,三桂一亡,南周朝野必有朋黨之爭,如培公適才之言,即算僞清三王降之,則必爲朝野疑怕,縱添數十萬兵馬,南周敢用乎?故某以爲,若三王投降,則南周朝堂更爲糜爛,內耗更劇,實力不增反減也;而遍觀我大漢諸公,盡皆爲我主簡拔任用,彼此雖有政見之爭,然多爲公義也,我主忠厚仁義器宇寬廣,待臣下如骨肉,有功必賞、有過必罰,公允嚴明,將有感激之意,士有效死之心,如此兩番相較,高下立判,士榮不才,也知《孟子》有云,曰:‘戰勝於朝廷’!——此四勝也。”

“其五,南周雖有江南豐饒之地,然養兵近百萬,且征戰數年,其府庫儘可餓鼠也,待到如今,江南疲憊,斗升小民不堪重負,多有流離拋荒者,而爲政者尚不省其身、不休其德,一味苛酷索求,此能久乎?!而我大漢事事以民爲先,主公創業之初,立足未穩尚且下令免稅寬民,至而今領地數千裡,撫民過千萬,然所養之兵亦不到十萬,故國幣雖大戰仍裕,糧雖久伐而無荒,人心安定,生產不息,若周、漢有戰,敵必捉襟見肘,而我則輜重寬廣、源源不斷!——此五勝也!!”

“其六,南周軍力不如我也,敵雖兵馬衆多,然多爲孱弱之卒,且多習舟楫不知弓馬,所部軍械裝備僅爲弓箭、鳥銃、擡槍、小炮等,且騎軍尤缺;而我軍自主公草創之初,就厲行革新,所部器械盡皆鋒銳兇猛,槍爲煫發、炮有重炮,且訓練有素部勒整齊,除此之外,尚有數萬鐵騎,與蒙古、八旗正面交鋒且能戰而勝之,況南周之步卒乎?如斯強兵,南周何能敵我?!——此六勝也。”

“其七,南周地域不如我也,自古以來,北方佔盡弓馬之利,民風彪悍士卒善戰,以北伐南勝者多矣,而南方則多爲偏安一方以長江天塹爲據,三桂雖百戰得其位,麾下有能徵之將,然英雄遲暮,雄心安在否?!士榮不才,昔年曾效力於彼,據某所查,三桂所輩鼠目寸光毫無遠圖,非某再此妄言,即算我軍排開陣勢,恭迎周軍來戰,彼輩有膽揮軍中原否?!我主勇烈,爲一統河山不顧萬金之軀,臥雪嘗冰遠征不毛,乃滅遼東餘逆,其心胸志氣,縱觀天下英雄,何人能與之齊肩?!如此,三桂猥瑣偏安,我主宏圖大志,豈能不勝?!——此七勝也!”

慷慨激昂,一衆大臣盡皆振奮,汪士榮緩緩轉頭,凝視着廳內衆人,傲然道,“如此七勝七敗,僞清不可慮,南周不可懼,而今中原無主,我大漢焉能坐而視之?!”

林風連連鼓掌,大笑道,“紀雲深得我心!”見堂下衆人仍自面色猶豫,他猛的一拍桌子,大聲喝道,“甚麼‘天下諸侯’,土雞瓦狗而已,諸位毋需多言,寡人心意已決:擴軍、備戰、傳檄天下!!!”

第十六節第十四節第十六節第一節第三節(上)第十一節第十五節第八節第十四節第十六節第十四節第六節第二十四節第十節第十八節第四節第三節第二十二節第二節第五節第三十七節第十一節第五節第二十二節第六節第十節第十六節第十七節第五節第十三節第四節第九節第三節(上)第十八節(下)第十五節第八節第九節第十二節第十九節第十七節第四節第三十五節第九節第三十二節第二十九節第二十二節第十節第十節第九節第十五節第三十二節第六節第三節第十三節第二十七節第三十七節第十八節第二十一節第二十一節第六節第二節(下)第五節第十一節第四節第十四節第十八節(上)第八節(上)第二十三節第九節第二十五節第三節第十七節第二節(下)第一節第二十節第九節第九節第二十二節第十一節第二十四節第九節第六節第二十二節第三十五節第八節(上)第三十一節第十六節第二十二節第十五節第十一節第二十一節第十九節第七節第二十七節第二節(上)第二十二節第四節第十四節第七節
第十六節第十四節第十六節第一節第三節(上)第十一節第十五節第八節第十四節第十六節第十四節第六節第二十四節第十節第十八節第四節第三節第二十二節第二節第五節第三十七節第十一節第五節第二十二節第六節第十節第十六節第十七節第五節第十三節第四節第九節第三節(上)第十八節(下)第十五節第八節第九節第十二節第十九節第十七節第四節第三十五節第九節第三十二節第二十九節第二十二節第十節第十節第九節第十五節第三十二節第六節第三節第十三節第二十七節第三十七節第十八節第二十一節第二十一節第六節第二節(下)第五節第十一節第四節第十四節第十八節(上)第八節(上)第二十三節第九節第二十五節第三節第十七節第二節(下)第一節第二十節第九節第九節第二十二節第十一節第二十四節第九節第六節第二十二節第三十五節第八節(上)第三十一節第十六節第二十二節第十五節第十一節第二十一節第十九節第七節第二十七節第二節(上)第二十二節第四節第十四節第七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