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年關瑣事

回到了蘇州,住回了滄浪園,又聽取了朝廷艦隊建造的最新進度,處置了進京期間積壓的一些大事,隨後,滄浪園這片公主府邸便開始張燈結綵、廣發喜帖起來了。

按說距離年關還有一個多月,如果是爲了慶賀新春自然不會這麼早就裝扮起來。蘇州城裡別的官僚大族們還不明就裡,只有少數收了帖子的,才恍然大悟:這居然是南陽公主要爲自己的蕭駙馬納妾、作主把自己的遠房表妹也搭了進去,給自己夫君做小。

雖然南陽公主成親六年只有一女是衆所周知的,但是身爲“尚”了公主的蕭駙馬,若是因爲公主無出子嗣就想納妾,那也是頗爲不易的。南陽公主如此不嫉妒,其賢惠之名一下子就傳播了開來,而人們對於蕭銑這個駙馬的受聖眷程度,也開始有了更高的猜測:皇后娘娘這得是多向着這個孃家侄兒,才肯委屈了自己唯一的親生女兒,讓女婿納妾吶。

好在納妾不比娶妻,沒那麼隆重,請期算的吉日也不用拖的太久準備太長。不過七八日功夫,到了十二月初,這樁納妾的事情便算是搞定了。當天滄浪園中也算賓客盈門,足足請了幾十桌,有蘇州本地的,也有杭湖等處吳郡治下的其他外地的官吏世家,最遠的是幾家從蘭陵郡和江都趕來的,期間應酬不容贅述。一夜春宵,不在話下(某點提醒咱外站有寫手越線了,坐牢三年半,所以就這樣了)

……

虛歲二十二歲,放在後世那也就是大三在讀的年紀罷了,這個年紀沒被採擷的潔身自好女子還是很多的,當然隨着世風變化,已經殘花敗柳的自然也不少。不過放到隋唐,那可就是奇葩了。張出塵便是做了這麼好幾年的奇葩,只爲了心中揹負的對楊潔穎的那一絲不忍和不願負義,生生把自個兒熬到了如許青春。

當一切得到釋放之後,迸發出來的癡戀纏綿,顯然讓人頗感吃不消,若不是蕭銑身強體健,幾乎要頂不住那般索求無度。也是他有心補償美人恩重,泡在那裡幾乎半個月都沒辦什麼公事,楊潔穎也很是體諒地沒有過問,直到臘月過半、年關將近,蕭銑才強迫自己從溫柔鄉之中爬出來,因爲實在是有不少公務要他親自處斷。

回返倭國的船隊,已經要起航了,裴世清也會在來整、秦瓊的護送下上路,蕭銑需要親自去密送他們。這個季節並非傳統由大陸返回日本列島的季風季節,所以直接跨海的航線走不了。但是蕭銑給他們多籌備了好幾倍的存糧,以及新秘製的泡菜,讓這些漢倭兩國使臣水手不要怕辛苦,按照先沿海北上山東半島、然後到新羅甕津半島、再沿海去日本的長途路線走,哪怕在航路上多花三四倍時間也無妨,反正這樣還能多勘探一些高句麗近海的海況,就當是爲朝廷水師先行了。

送走了裴世清之後,也還有別的事情。這一次進京歸來,因爲蕭銑很上道,主動以吳郡如今的財力認捐了二十萬驍果軍的衣被袍靴,他還從楊廣這裡得到了另外一些優惠和差使。

優惠麼,便是楊廣再次承諾減免了來年吳郡的跨境服徭役義務,讓事實上的租庸調法得以在吳郡有實無名地多推行一年,相當於是把吳郡的這筆捐輸當成了額外的“免役戶調”。本來如果沒有這項優惠,吳郡在給朝廷造船這件差使之後,在本地沒有大型政府工程的情況下,就有可能被抽調民夫到北方服役了,損耗會非常驚人。

額外的差使,則是楊廣見蕭銑不貪財;或者說此前雖然經營生意有方,但是在朝廷有事兒的節骨眼上,遇大事並不含糊,願意毀家紓難;故而在錢糧上對蕭銑更爲信任。蕭銑原來就做着揚州水曹參軍實際上的活兒,修運河的時候也監管過漕商,現在還負責東南船政,所以楊廣順勢就把這往後兩年江南漕糧北運的擔子壓到了蕭銑肩上。

隋朝,可是沒有什麼“轉運使”或者“漕運總督”的概念的,一切和漕運相關的事務都是臨時性委派官職,或者臨時性兼任。

自從大業二年,朝廷建成東都洛陽之後,又在洛陽以東、汴州以西的滎陽附近修建了興洛倉城,興洛倉處在黃河和汴水交匯入口附近,水運極爲便利,將作大匠宇文愷當年設計的倉城有糧窖八千囷、每囷可存儲三千石,所以理論上最大容量可以達到2400萬石糧食!這個數字佔整個大隋朝一年糧食總產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興洛倉當然從來都沒有裝滿過,但是遇到朝廷有大事的時候,提前儲備的高峰期,存糧一千多萬石還是有的。而長江以南地區,高峰的時候向北方興洛倉運送的漕糧大約在一年八百萬石左右,此外兩淮也要北運一些,但是沒有江南的負擔重(楊廣時兩淮更多是出人力、徭役,因爲距離北方施工地近,但是物力就可以少出。)這些共同構成了朝廷每年駐軍及家屬、朝廷官員貴族總計數百萬中央非農業人口的消耗。

現在,這個每年從江南押解八百萬石糧食去興洛倉的任務,就落到了蕭銑肩膀上總領,責任不可謂不重,討伐高句麗在即,一切漕糧更是不能誤期。

衆所周知,古代運輸倉儲技術比較低下。如果是陸路運糧,那損耗就不用去說了,運的陸上民夫吃掉的比運到目的地的多好幾倍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諸如諸葛亮北伐,從蜀地如果要人扛運糧進攻關中,後世有人統計過,路上吃掉十四鬥,纔能有一斗運到關中各谷北端。即使是有了大運河之後的水運,幾成的沿途損耗,包括水手民夫吃掉的、鼠雀耗、漂沒,那麼兩成還是有的,如果有地方官吏黑心一點,可以把各種損耗加到四成多。

也就是說,一年運輸八百萬石正糧的漕運,至少有一兩百萬石的手腳可以做。蕭銑當然不是貪官,也不在乎錢財之類身外之物。但是天下洶洶在即,他也不能眼看着大筆漕糧都運去興洛倉,將來數年後成了給瓦崗軍資敵的物資,爲求自保,適當留些後手自然是必須的了。

——

PS:這兩天科目二要試車,兩更不變,字數略少。

第21章 驍果種子第13章 劉備摔兒子第10章 久旱逢甘霖第39章 雕蟲小技第49章 邀天之幸第16章 駑馬戀棧豆升級版第45章 不好聲伎第15章 棋高一着第9章 無縫天衣第3章 迎戰許紹第7章 雁門之圍第38章 李建成遇險第58章 體察民情第47章 兩線作戰第58章 三皇並立第35章 時間差第27章 收割開始第34章 擋道的都搬開第14章 自古天家最無情第21章 新豐故知酒第9章 皮島海戰第45章 有始有終第12章 得勝回朝第69章 咱也有黑手套了第47章 豈得羈縻女丈夫第16章 兵分兩路第3章 迎戰許紹第23章 京師見聞第48章 敵在本能寺第19章 討伐吐谷渾第32章 平定江西第46章 終徵高句麗第37章 太原陰雲第23章 貌似烏龍第41章 開皇十九年第11章 八艘飛第81章 桑基魚塘第15章 日出處天子致意日落處天子第五 卷雞犬不留第22章 驚天大逆轉第14章 運糧截糧第1章 遼東城下第19章 清平幹濟第72章 佛觀一碗水八萬四千蟲第21章 兩個死要面子的活寶第29章 逼賊決戰第12章 大師圓寂第6章 彼之戰敗,我之摘桃第5章 乘桴浮於河第36章 因禍得福第42章 創造謀反溫牀第9章 無縫天衣第36章 因禍得福第10章 久旱逢甘霖第48章 苦肉計第25章 把柄在手第95章 分分鐘教做人第5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19章 堂堂之戰第35章 王世充求援第1章 江東復甦第37章 搶到軟柿子第39章 雕蟲小技第9章 宿命的相認第24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81章 桑基魚塘第3章 迎戰許紹第83章 基業初成第90章 忍辱負重第92章 揮之不去第34章 高士廉赴任第38章 李建成遇險第58章 三皇並立第73章 完工議賞第42章 創造謀反溫牀第25章 帝心第4章 全軍整編第8章 尋找附加值第30章 秋風掃落葉第4章 全軍整編第73章 完工議賞第23章 京師見聞第34章 千字三百的大神第58章 三皇並立第38章 以退爲進第100章 變天第64章 再立軍令狀第61章 冬日瑣事第48章 看不見的戰場第18章 愣頭青導火索第43章 宿命偶遇第48章 苦肉計第58章 三皇並立第52章 江都決戰第37章 最昂貴的皮條第7章 雁門之圍第7章 得見第43章 賊情逆轉第99章 終成正果第25章 把柄在手
第21章 驍果種子第13章 劉備摔兒子第10章 久旱逢甘霖第39章 雕蟲小技第49章 邀天之幸第16章 駑馬戀棧豆升級版第45章 不好聲伎第15章 棋高一着第9章 無縫天衣第3章 迎戰許紹第7章 雁門之圍第38章 李建成遇險第58章 體察民情第47章 兩線作戰第58章 三皇並立第35章 時間差第27章 收割開始第34章 擋道的都搬開第14章 自古天家最無情第21章 新豐故知酒第9章 皮島海戰第45章 有始有終第12章 得勝回朝第69章 咱也有黑手套了第47章 豈得羈縻女丈夫第16章 兵分兩路第3章 迎戰許紹第23章 京師見聞第48章 敵在本能寺第19章 討伐吐谷渾第32章 平定江西第46章 終徵高句麗第37章 太原陰雲第23章 貌似烏龍第41章 開皇十九年第11章 八艘飛第81章 桑基魚塘第15章 日出處天子致意日落處天子第五 卷雞犬不留第22章 驚天大逆轉第14章 運糧截糧第1章 遼東城下第19章 清平幹濟第72章 佛觀一碗水八萬四千蟲第21章 兩個死要面子的活寶第29章 逼賊決戰第12章 大師圓寂第6章 彼之戰敗,我之摘桃第5章 乘桴浮於河第36章 因禍得福第42章 創造謀反溫牀第9章 無縫天衣第36章 因禍得福第10章 久旱逢甘霖第48章 苦肉計第25章 把柄在手第95章 分分鐘教做人第5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19章 堂堂之戰第35章 王世充求援第1章 江東復甦第37章 搶到軟柿子第39章 雕蟲小技第9章 宿命的相認第24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81章 桑基魚塘第3章 迎戰許紹第83章 基業初成第90章 忍辱負重第92章 揮之不去第34章 高士廉赴任第38章 李建成遇險第58章 三皇並立第73章 完工議賞第42章 創造謀反溫牀第25章 帝心第4章 全軍整編第8章 尋找附加值第30章 秋風掃落葉第4章 全軍整編第73章 完工議賞第23章 京師見聞第34章 千字三百的大神第58章 三皇並立第38章 以退爲進第100章 變天第64章 再立軍令狀第61章 冬日瑣事第48章 看不見的戰場第18章 愣頭青導火索第43章 宿命偶遇第48章 苦肉計第58章 三皇並立第52章 江都決戰第37章 最昂貴的皮條第7章 雁門之圍第7章 得見第43章 賊情逆轉第99章 終成正果第25章 把柄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