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全軍整編

果然秦瓊一點都沒有吹牛,僅僅到了六月末,羅士信就很是欣喜地分到了他這一旅士卒的戰馬,足足兩百匹,一匹不少,都是高句麗東北的契丹人那裡弄來的品種。

如今的契丹,聽說還只是臣服於突厥人的一個形同奴隸的僕從民族。說他們是契丹人,倒不是說如今地球上已經有以這個種族爲主體民族所建成的國家政權了。充其量,只能說由契丹人構成的靺鞨、室韋盤踞在高句麗更東北方向、突厥正東,一直到大海之間的蠻荒之地;這些部落因爲所處寒苦,所以雖然不得不臣服服侍突厥,但好在突厥人看不上他們那些破地兒,所以只要每年進貢以外,別的內務突厥人懶得來插手他們。

更何況再早幾年的時候,這些部族雖然弱勢,但好歹高句麗的國勢強弱是不屬於圖覺得,所以契丹人組成的靺鞨、室韋實際上是兩邊認主子投靠,在兩強爭小弟的年代,那些小弟們自然比只有一個主子的時候日子好過一些,不會被欺壓榨取得太狠。就好比勞工雖然苦命,但是隻要有外資能夠進入競爭資本家的位置,那麼本土資本家多多少少要提高點人力成本留人,一個道理。

且不扯契丹人如今的命運境遇,單說這些契丹馬看着自然不如突厥人慣用的偏西域馬種那麼高大健碩,但是耐力卻是不錯,尤其在負重後中速長途趕路上頭有優勢。羅士信雖然不懂得品鑑這些戰馬的品種詫異,但是本着一個天生騎手的敏感,還是可以從直觀體察到這些差異。

一般來說,亞洲戰馬的品種,只侷限於討論北方馬種的話,從東到西大致有這麼一個特色。那就是越往東的品種耐力持久力越強,而越往西的品種更高大健壯、爆發力顯著。數百年後用阿拉伯戰馬出名的馬穆魯克騎兵,在戰爭的洗禮中也學會了出征時隨時隨地帶兩匹馬:一匹塞爾柱突厥馬。行軍的時候騎乘,駝鎧甲。另一匹大食馬/阿拉伯馬,交戰衝鋒的時候才用。而且往往還得是比較激烈的、需要正面衝鋒短兵相接的戰鬥才用;如果只是小規模的騷擾斥候戰,或者遊而不擊在側翼逡巡騎射的戰鬥,依然使用慣於耐力跑的塞爾柱突厥馬。而契丹馬種,就是一種看上去比突厥馬更加衝刺速度慢一些、但耐力持久的馬種。

……

第一批東北來的戰馬到位之後,蕭銑的整軍計劃也差不多完成了。conad1;當初就留在江東鎮守的本土兵、或是薩水大敗後不願迴歸朝廷、如今身份洗白的皮島兵也好.亦或是後來從劉元進農民軍和江淮農民軍裡搜刮的可用之兵,甚至後來租庸調法免兵役後徵募的東陽兵、高句麗滅國後帶回來的淮海行營殘部,統統都被有機地重新整編了起來。

原本第三次征討高句麗之前。蕭銑手頭的嫡系部隊只有平叛劉元進時的那些老家底而已,騎兵不過兩千之數,幾次戰役下來有死傷,也有補充,大概保持在那個規模。後來一下子因爲朝廷的海路軍、淮海行營那些來護兒的舊部,有相當一部分兵力被楊廣劃撥給了蕭銑,所以一下子騎兵總數才得以擴充到五千人。

既然這些兵力到了蕭銑手下,蕭銑當然沒有讓他們再按照原本的編制分散使用的道理,反正手頭權力也已經夠大,經過小半年的整合。這些軍隊如今都是靠蕭銑自己籌措的錢糧來管飯發餉,已經開始有軍閥化的趨勢,所以除了朝廷的武官官爵、軍職編制不能動之外。實際上的指揮體系已經倍重新集中梳理了一遍。

戰馬和板式胸甲的新式裝備下來之後,蕭銑幾乎沒什麼阻力就把秦瓊任命到了驍騎軍郎將的位置上——軍銜品階自然還是繼續沿用朝廷給的鷹揚郎將的級別,當然人人都知道哪怕同爲郎將,手下領的兵馬是否有實打實的戰力,對於將領的權柄也是有很大影響的。秦瓊雖然在軍中資歷和級別比不上週法明、馮孝慈等宿將,但是周法明這些人是要擔任衛級將領的,自然看不上只有一個郎將規模的軍隊的統領權,所以也沒什麼有競爭力的人和秦瓊搶。

定下秦瓊這個騎軍主將之後,蕭銑規劃了一番。從原淮海行營軍的士卒中挑選出五千人左右齊魯各郡出身的士卒、體格相對強健、可以扛得住重甲的那種,作爲騎軍預備訓練的人馬。充實到秦瓊的隊伍裡頭。另外從洗白的皮島軍裡頭也選出五千人,外加其餘如平定江東、淮南時收服的劉元進杜伏威軍、劉元進軍降卒裡頭也選出這麼多人。合計一萬五千人的預備騎兵,和秦瓊的五千騎兵相組合,總計兩萬人。這些人馬按照以老帶新的模式充實進去,以便經過一年半載的加強操練後可以快速形成戰鬥力。conad2;

將領方面,秦瓊麾下目前吸納了羅士信、王雄誕等將來可以提拔到都尉級別的軍官,當然如今他們還需要等待一些立功升遷的機會。

一開始蕭銑如此提出的時候,還有將領對這種摻沙子的訓練方法頗爲質疑,覺得會明顯拖壞精兵的戰鬥力,但是蕭銑對此堅持不疑,也就沒人提出反對了。蕭銑前世也算是半個僞軍迷,好歹知道一些軍事常識:第三帝國元首不就是靠塞克特將軍在嚴重受限的“十萬陸軍”時期精心培養出來的十萬士官,然後在擴軍之後短時間內以老帶新、只要錢糧裝備跟得上,一年半載內就能讓可戰精兵規模翻到三倍之多……元首和塞克特將軍的成功,自然讓蕭銑印象深刻。

這些擴充進騎軍的人馬裡頭,最不用擔心的就是皮島軍,皮島軍都是當初薩水之戰中慘敗逃亡、心灰意冷的關隴兵,本來個個都是北方人,而且是來自西北鮮卑化比較嚴重的地區,騎術自然不在話下,只要稍微合練一下騎軍的軍紀、戰法。就可以直接用了。

而從投降的農民軍中選出精壯士卒來加入騎軍按說是最不靠譜的,不過本着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免得自己手下的將領將來尾大不掉形成軍閥,所以蕭銑還是不得不這麼混編。尤其是可以很明顯地想見。將來他的根基總歸是在南方起家,一旦扯起反旗之後。一開始跟他來的北方兵肯定是打一個少一個,有可能數年內都得不到補充。如果堅持清一色用北軍組成騎兵的話,那麼很可能將來蕭銑軍略受挫折後就沒有騎軍可用了。

如今蕭銑麾下的戰兵刨除掉那些必須留在地方上警戒治安的二線烏合之衆外,真正一線的專業作戰部隊總計也就是八萬人光景,去掉了兩萬騎軍,步軍便只能在剩下六萬人裡頭做文章——

當然,蕭銑並沒有再把朝廷允許存在的這八萬人裡頭再分出什麼專門的水軍或者說海軍來,把所有名額都留給了步騎軍。因爲如今蕭銑佔據的地盤論水戰實力肯定是華夏第一的。將來內戰徹底爆發後如果蕭銑要主動進攻,無論往西還是往北發展,水軍都不會是瓶頸,所以沒必要再浪費朝廷的編制資源。conad3;而一旦真有哪個不開眼的勢力要和蕭銑打水戰甚至海戰的話,光靠沈法興和武士彠多年來培養出來的海商船隊的護衛兵丁,以及海路的漁民、鹽政船隊的水手就可以組成一支把別的軍閥水師揍得屁滾尿流的可怕力量。

六萬步軍,都搞成重裝備的當然不成。按照隋唐軍制,近戰、遠程兵種依然還是槍、弓爲主,加上前排的刀盾兵、再輔之以少量集中使用的陌刀、踏弩。這個舊例蕭銑目前當然還是沿用的比較省事兒,所以除了馮孝慈被摘出來專門獨領陌刀營等集中使用的精兵之外。其餘大部分人馬還是由周法明和來整分領。

來整的年紀本來比秦瓊還小,雖然軍職和秦瓊相等,按說也是沒資格獨領一軍的。不過來護兒因爲在高句麗滅國之戰中和蕭瑀一併幫楊廣扛下了背信棄義的黑鍋、爲皇帝挽回了面子,所以楊廣明面上沒法寬恕來護兒之餘,好歹給他的兒子找機會升官安撫一番,蕭銑最能揣摩上意,這事兒上給來整升格兵權,自然是上下皆大歡喜的事情。

馮孝慈的陌刀營此前規模也不過兩千人光景,如今雖然按計劃擴軍數倍,卻也依然比秦瓊的騎軍少了一半,攏共不過一萬人而已:兩千是用了數年的精銳舊部。其餘從皮島軍中抽出五千體格精壯的,再從淮海行營軍、淮南農民軍等處也選出三千。加起來湊出萬人之數,而南方兵蕭銑一批都沒有安排。

實在是陌刀這玩意兒雖然技術性不如騎兵高。但是對體力的門檻要求實在太嚴。尤其是蕭銑軍使用了新式鍛造技術之後,打造陌刀時都是先拿一根帶錐度的鋼筋鐵棍開始鍛、最後連刀柄都是一根鋼筋外頭套上鑽孔的木杆,整體分量比朝廷的制式陌刀更加厚重,足有二十六七隋斤的樣子,摺合後世的度量衡已經超過了三十斤。

這麼沉重的兵器,再加上陌刀兵連鎧甲都要靠步行的人扛着跑,沒有戰馬分攤,所以體格個個都是比騎兵還高大精壯才行,甚至很多人就是因爲太過高大、身子沉重,契丹馬都承載不了這麼重的騎士遠行,他們才被從騎兵的挑選中篩下來的,拿來用陌刀自然再合適不過。而且不管加入陌刀營之前顯得多麼辛苦,進去之後士卒顯然還是很滿意待遇的——爲了保障體力,陌刀營的士兵在蕭銑的關照下幾乎是每天都有肉菜可以吃食,雞蛋也是每天早晨出操就可以吃到,魚肉更是可了勁兒的隨便任吃飽。在這種人人都在擔心捱餓的亂世,這麼好的待遇,還有誰會嫌棄呢。

其實有時候,蕭銑軍高層有些依然心向朝廷、對朝廷保留了一絲期望的的文官們自己也在哀嘆——蕭經略使在江東那些原本的農業欠發達地區搞的桑基魚塘墾荒模式,見效果然是快得不得了,徹底的荒地,不過三五年就可以和熟田一樣出產了,但是可惜除了出產桑葉桑果、竹蔗茶樹、果木之外,便只有那滿池子的肥魚了。若是可以讓這些地種糧食的話該多好呢?雖然江東經過占城稻的洗禮之後已經數代人之內都不怕捱餓了,但是要讓江東供養整個北方的口糧顯然還遠遠不夠,若是可以種糧,哪裡至於要把肥鮮的魚獲不要錢一樣給大頭兵吃呢……還不是因爲魚類不如肉類和穀物適合保存?

當然,這些對朝廷心存幻想和愚忠的人也只能想想了,他們要是敢說出來在如今的江東只能是分分鐘被教做人的下場。而且他們也着實說不出蕭銑有什麼不好——好歹按照蕭銑的規劃,那些原本沒有人煙的荒地沼澤還能出產綢緞、果子和鮮魚,要是不改造,那就什麼都沒有了。這還有什麼好不滿足的?

靠着優厚的待遇,陌刀營自然可以吸納到足夠的基層軍官充實到馮孝慈手下,也不論他們原本的出身是否合馮孝慈的脾胃,都只能乖乖聽命。程知節這個沒有大斧可以耍弄的傢伙,一進入陌刀營就體現出了其才能,每兩個月就被馮孝慈請示蕭銑後從旅帥升到了校尉,和另一個蠻力驚人的猛將闞棱同列。

刨除了一萬陌刀營之後,剩下的自然是長槍、刀盾手、弓箭和踏弩等兵種混編的普通步軍了,總計有五萬規模。這些人裡頭,淮海行營和其餘北方來的朝廷編制兵馬約有三萬,全部交給周法明這個根正苗紅的朝廷宿將帶領。而來整是火箭躥升上來的,如果帶太多老兵也容易有下克上的不服情況,所以其兵馬都是由原來的江東本地府兵保留下來的部分、江東農民軍剩餘部分、以及租庸調法實行後拉起的東陽兵組成,總計兩萬左右。

周法明的那部分淮海兵沒什麼好說的,除了提升一些待遇、重整篩汰一番老舊破損裝備之外,其餘一切照舊。而來整的兵源相對較新,可塑性較強,蕭銑便盤算着讓這支部隊更偏向於掌握一些複雜地形多兵種配合作戰的技術,哪怕不能弄成後世戚少保的鴛鴦枕戚家軍,至少也懂得如何在丘陵叢林地帶和水網密佈的複雜地形區域作戰便捷、如魚得水。

畢竟,蕭銑如今擁有的只是江東,而不是整個南朝故地,在蕭銑的西邊還有荊楚、蜀地這些地方,將來如果要重新混一天下,這些地方總歸有不服的軍閥要去削除,如果只重視平原陣戰的軍隊,而忽視這些複雜地形作戰部隊的建設的話,那麼很容易就會遇到挫折。

第50章 滔天毒計第43章 宿命偶遇第74章 更高起點第31章 鉅額財產來源不明第44章 招降秘計第1章 遼東城下第19章 討伐吐谷渾第14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第37章 太原陰雲第24章 傳說中的老三屆第83章 基業初成第33章 宇文述遺計第8章 塵歸塵 土歸土第5章 赴揚州第28章 盜賊蜂起第41章 各個擊破第22章 驚天大逆轉第35章 安置驍果軍第53章 加官進爵第17章 不想還是不敢第64章 幾多皇后變公主,幾多公主變皇后第36章 南北斷絕第60章 缺軍功就刷杜伏威副本第40章 關中易幟第90章 忍辱負重第47章 豈得羈縻女丈夫第17章 三方推演第47章 兩線作戰第47章 死要面子第51章 亡國滅種第1章 江東復甦第2章 震驚的土鱉第62章 借船未遂第9章 宿命的相認第13章 人不惹禍禍自來第27章 收割開始第13章 李孝恭之困第2章 笑納奇功第62章 借船未遂第8章 尋找附加值第42章 創造謀反溫牀第100章 變天第44章 曾母逾牆第54章 順手牽羊第35章 安置驍果軍第24章 試探第38章 以退爲進第28章 赴任剿賊第10章 海客談瀛洲第55章 諸事皆先關白銑第56章 不帶走一絲雲彩第40章 神補刀第25章 把柄在手第35章 王世充求援第11章 將門子弟第92章 揮之不去第54章 順水推舟第13章 人不惹禍禍自來第37章 搶到軟柿子第6章 平蜀在望第40章 關中易幟第4章 披着孝道的外衣第1章 白雲蒼狗第26章 淘金遺珠第43章 驍果軍自危第14章 自古天家最無情第42章 焚藪而畋第6章 滄浪客第12章 大師圓寂第19章 涿郡淪陷第23章 京師見聞第46章 尸居餘氣第34章 千字三百的大神第37章 最昂貴的皮條第36章 南北斷絕第7章 樑入蜀都第68章 進展神速第36章 因禍得福第25章 帝心第14章 自古天家最無情第五 卷雞犬不留第40章 關中易幟第29章 再見楊廣第7章 救回來一個腦殘第97章 如願過關第61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第98章 六禮具第19章 清平幹濟第36章 因禍得福第53章 加官進爵第7章 救回來一個腦殘第16章 勤王軍雲集第19章 清平幹濟第48章 苦肉計第18章 破臉虯髯客第48章 看不見的戰場第94章 風緊扯呼第26章 今科頭名第16章 駑馬戀棧豆升級版第1章 遼東城下
第50章 滔天毒計第43章 宿命偶遇第74章 更高起點第31章 鉅額財產來源不明第44章 招降秘計第1章 遼東城下第19章 討伐吐谷渾第14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第37章 太原陰雲第24章 傳說中的老三屆第83章 基業初成第33章 宇文述遺計第8章 塵歸塵 土歸土第5章 赴揚州第28章 盜賊蜂起第41章 各個擊破第22章 驚天大逆轉第35章 安置驍果軍第53章 加官進爵第17章 不想還是不敢第64章 幾多皇后變公主,幾多公主變皇后第36章 南北斷絕第60章 缺軍功就刷杜伏威副本第40章 關中易幟第90章 忍辱負重第47章 豈得羈縻女丈夫第17章 三方推演第47章 兩線作戰第47章 死要面子第51章 亡國滅種第1章 江東復甦第2章 震驚的土鱉第62章 借船未遂第9章 宿命的相認第13章 人不惹禍禍自來第27章 收割開始第13章 李孝恭之困第2章 笑納奇功第62章 借船未遂第8章 尋找附加值第42章 創造謀反溫牀第100章 變天第44章 曾母逾牆第54章 順手牽羊第35章 安置驍果軍第24章 試探第38章 以退爲進第28章 赴任剿賊第10章 海客談瀛洲第55章 諸事皆先關白銑第56章 不帶走一絲雲彩第40章 神補刀第25章 把柄在手第35章 王世充求援第11章 將門子弟第92章 揮之不去第54章 順水推舟第13章 人不惹禍禍自來第37章 搶到軟柿子第6章 平蜀在望第40章 關中易幟第4章 披着孝道的外衣第1章 白雲蒼狗第26章 淘金遺珠第43章 驍果軍自危第14章 自古天家最無情第42章 焚藪而畋第6章 滄浪客第12章 大師圓寂第19章 涿郡淪陷第23章 京師見聞第46章 尸居餘氣第34章 千字三百的大神第37章 最昂貴的皮條第36章 南北斷絕第7章 樑入蜀都第68章 進展神速第36章 因禍得福第25章 帝心第14章 自古天家最無情第五 卷雞犬不留第40章 關中易幟第29章 再見楊廣第7章 救回來一個腦殘第97章 如願過關第61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第98章 六禮具第19章 清平幹濟第36章 因禍得福第53章 加官進爵第7章 救回來一個腦殘第16章 勤王軍雲集第19章 清平幹濟第48章 苦肉計第18章 破臉虯髯客第48章 看不見的戰場第94章 風緊扯呼第26章 今科頭名第16章 駑馬戀棧豆升級版第1章 遼東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