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收割開始

要說如今蕭銑統領的江東軍地盤與林士弘的江西農民軍地盤交界對抗的最前沿,那無疑是宣城郡與同安郡接壤的池縣一帶了——宣城郡絕大部分轄區如今都掌握在蕭銑手中,範圍也就相當於後世的宣城地級市;而同安郡的長江以南部分在林士弘手中,也就是後世安徽安慶市位於長江以南的那一小半。

三月初二這天,蕭銑閱兵出征之後,馬步軍六萬連同水軍一萬,全部上船西進,逆水行舟雖然頗爲消耗帆槳力量,不過卻勝在平穩,何況蕭銑軍的士兵只有少數北方人,也都是在江南歷練了兩年的,哪有會暈船的?所以不過兩三天行軍就安穩地趕到了池縣前線,行軍的過程安逸得不得了,幾乎沒有什麼精力的消耗。

而等到蕭銑軍趕到池縣的時候,從西面陸路趕回來的林士弘軍主力根本還沒到呢:如前所述,林士弘軍原本陷在西線武昌郡堅城之下,一時難以破城,還是聽說了蕭銑勤王完畢回師江東後纔不顧損失連踩屍攻城的戰術都用上了,才緊趕慢趕拿下了武昌城、避免了被官軍東西兩線夾擊的命運。所以林士弘軍回防的速度很是緩慢,長江水道又被蕭銑軍絕對優勢的水軍截斷了,只能靠兩條腿沿着江邊陸路趕路。

所以,蕭銑軍七萬大軍來到的時候,池縣只有林士弘軍幾千人的二線守城部隊。對於這樣的局面,蕭銑當然沒什麼好多說的,如此絕對實力碾壓的戰鬥。還需要耍什麼陰謀詭計不成?那不是白白浪費智商麼。說不得,直接給手下大軍練習一下攻城戰。似乎蕭銑軍自從蕭銑帶起來之後,還沒怎麼打過攻堅戰呢。這麼弱的對手,不利用浪費了。

蕭銑騎着馬繞城走了半圈,看着池縣沒啥檔次的低矮夯土城牆,以及城北靠着長江那一側潮溼到略微有些鬆泛傾埤的城臺,拿鞭梢一指,隨口下令道:“讓來整攻城——火藥罐子目前還不許他動用,起碼留到九江城下才許暴露那種武器。就靠衝車臨車蝦蟆車加飛梯搞定那些傢伙,給他一天的時間。”

蕭銑都沒讓動用雲梯,因爲雲梯和攻城塔這種重型器械建造起來比較緩慢。顯然不符合蕭銑軍速攻的需求,而大型攻城武器裡頭最簡便的就是衝車和蝦蟆車這些了,上頭弄個坡頂的厚木外殼,披上隨軍帶着紮營用的生皮子便成了,大不了衝車底下再掛個鐵頭包裹的巨木,別的臨車蝦蟆車連鐵頭巨木都不用,只要裝了士兵們用上鐵鏟鐵鍬挖洞填土就成。雖然這些東西在材料和施工量上並不算省,但是隻要結構簡單工序少,就可以幾萬人一起動手並行製造。最多半天功夫就搞定了。

攻城器械完成之前,軍隊顯然可以先用遠程武器壓制以下城頭,再用版屏保護把羊馬牆和陷坑填塞一下——這座城連護城河都沒有,只有沒水的一圈陷坑。倒是更加省了不少事兒。

……

來整也算是跟着蕭銑混了數年的老人了,雖然年紀如今還不到二十五歲,卻已經名將潛力畢現。當下很有章法地調度好了一切準備事宜。用鐵甲兵在城牆前頭不到百步的地方豎好無數硬木版屏,便派出三千弩手輪流以踏張弩上前放箭。再輔之以五千攜帶刀盾的強弓手輔助、以備萬一敵軍不開眼出城反擊。

城內的林士弘軍士卒果然是農民出身,幾乎談不上軍事素養和遠見。在官軍開始犀利地以箭雨洗禮城頭的第一時間,居然還有很多農民軍士卒拿着滾木礌石站在女牆垛碟背後備戰呢,一下子便被箭雨放倒了好幾百個,死傷哀嚎一片。然後等到他們反應過來之後,居然又矯枉過正到連官軍大搖大擺填平陷坑的時候他們都不阻撓。

官軍一開始還低調一些,後來摸清了只要不進入城牆上守軍投擲武器攻擊範圍,就不會有危險,因此放開手腳幹之後,進度就更快了。

午後時分,衝車之類的都準備好了,城頭守軍的遠程弓弩火力也早已在對射中打殘。然後十幾輛衝車、臨車、蝦蟆車一擁而上,後面跟着單手持盾扛梯的輔助兵與雙手分別握着刀盾的先登士卒,很有次序地逼近城牆開始攻打。就這時候,來整還不忘把工程部隊分成三個方向,在城西和城東兩邊佯攻,進一步分化守城軍的兵力。

原本分化守城軍兵力的計謀在正規軍作戰中是很常見的,交戰雙方都心知肚明,所以這個計策充其量也就只是減輕一小部分主攻方向上面對的敵軍預備隊壓力而已,起不到更大的作用。誰知城內的農民軍將領根本沒見過世面,來整讓東西兩個方向的佯攻部隊先動手一陣子,居然直接就騙過了城內守將,把那兩個方向中的一個當成了官軍的主攻方向,把所有預備隊一股腦兒投入了進去。

來整帶着一萬多人的攻城主力對南城方向發動總攻的時候,才發現了這個驚喜,南面的城頭算上臨時拉來的民夫和所有預備隊,滿打滿算只能拉到不足兩千人守城。官軍之中紛紛開始鼓譟敵軍已經中計的消息,自然士氣也是瞬間爆棚,紛紛搶奪先登首功。城牆受潮塌陷之處首先被打開幾個缺口,兩軍陷入了浴血的近戰搏殺,不久之後南面的城門也被官軍的衝車持續猛砸和挖掘所破壞。

到了這一刻,城內的農民軍顯然已經沒救了。堅盾利刀的大隋官兵從破門之處蜂擁殺入,一陣短暫的腥風血雨之後,農民軍殘部便放棄了無謂的巷戰,約莫全城還有兩三千人的殘兵選擇了直接投降,蕭銑當然也不會做屠城殺降之類的殘暴事情,畢竟江西之地只有高層官員是大隋朝廷安插過來的,中下層百姓士紳還是可以爲他所用。不久的將來便會成爲他的又一塊夯實的根據地,又怎麼能過度破壞呢。

在池縣僅僅耽誤了一天時間。第二天也沒怎麼休整,蕭銑軍便繼續沿着長江前進。因爲池縣是兩軍前沿的城池,所以好歹林士弘軍部署在這裡的士兵還有點兒防範意識,知道敵軍隨時有可能會來,做了一些防禦準備;而這幾個離邊境線相對較遠的縣城顯然沒有這種覺悟,林士弘留在這裡的蝦兵蟹將自然也就更加弱雞。

蕭銑軍一天之內就破了池縣的神速,顯然讓這幾處縣城的農民軍沒有絲毫準備,第一處還作勢抵抗了一下,但是很快就被官軍一頓飛梯登城就破了城——畢竟這種縣城連兩三千守軍都沒有,根本連把城牆都站滿都做不到。官軍瞭解清楚虛實之後,果斷使用全面圍困、四面登城的戰術,不用一刻鐘就找到了空虛的破綻、破城殺入。

在後頭的戰鬥,蕭銑軍都是直接用了僞報的法子,把前面攻破的農民軍城池守軍將領的印信文書之類繳獲之後,僞造書函急報,讓部分精銳騎兵部隊在鐵甲外頭套了破爛舊衣,扮作農民軍的斥候信使,然後詐城騙開城門。如此一招屢試不爽。直接就一路殺到了同安郡城下。

同安郡畢竟是皖江入長江的要衝河口所在,也就是後世的安慶城,著名的長江江防要塞城市——後世北方政權要從長江上游消滅盤踞在南京的南朝政權時,無論是曾國藩滅太平天國。還是別的什麼時代,這裡都是南京的最後一道門戶所在。

如今雖然是蕭銑在下游、林士弘在上游,但林士弘顯然也是不會放鬆對這個要害的防禦工作的。哪怕是林士弘軍主力在西面的時候,這裡也依然有將近兩萬的守軍駐紮。所以蕭銑軍進入林士弘軍境內第三天、到達同安郡城下的時候,勢如破竹的快速推進終於被暫時止住了。

蕭銑聚集衆將。觀察了一下城防和敵情。同安郡城池一樣是靠着長江的,而且因爲是皖江匯入長江的所在,所以至少有兩個方向的城牆都不需要護城河——可以直接用長江和皖江作爲護城河,甚至連第三個方向上都可以被河流帶到那麼一段易於防守的所在。因此根據情報城內的兩萬守軍只要着重防守兩個方向就行了,出現兵力空虛破綻的可能性自然大大降低。

既然如此,蕭銑便下令全軍紮營,並且慢慢準備重型攻城器械,並且挖掘雙面壕溝、把挖出土來在營寨兩面堆起土山、形成簡易夾城。這麼做,顯然是做好了腹背受敵的打算,要圍城打援一邊攻城一邊等林士弘帶着大軍趕來救援、然後與之野戰了。

步兵部隊所在的中軍圍城大營紮營完畢,蕭銑馬上招來了秦瓊,吩咐道:“叔寶,你去選一處營地,某看着城西沿江那一帶便不錯,地勢少有地平坦,還適合衝得開,騎軍正好發揮。不過你好生帶人勘察一番,別選太鬆軟的江灘地形,選好了之後便在最東面紮營。攻城戰用不到你的騎兵部隊,只要在外圍頂住林士弘可能回援的主力,便是算你首功。”

秦瓊具甲在身,不好全禮,只是鄭重地回了個軍禮,便應諾領命:“末將謹遵鈞命,只要林士弘敢來支援,便讓他受挫於此。”

說罷,秦瓊便帶着自己麾下的騎兵部隊主力去找地方駐紮安排了。蕭銑麾下全軍緊鑼密鼓做了兩天攻城準備,連雲梯車和巢車都準備了不少,以備攻城時可以居高臨下以比城牆更高的高度發揮弓弩火力壓制城頭。昨晚這一切時,林士弘的主力部隊終於從西線戰場回防到位了。

……

林士弘起兵之後雖然地盤發展迅速,但是可用的將領人才着實不多,都是跟着他的一些草莽。當初跟他一起起兵的老大操師乞已經戰死了,不然也輪不到他林士弘坐頭把交椅,現如今他可以信任的又有點將才的人才,無非一個是他弟弟林藥師,另一個是從江北廬江郡來投靠他的賊帥張善安——張善安原本是廬江郡本地人,去年年底林士弘準備試探性往江北地區發展的時候,恰好遇到張善安也圖謀在本郡起事,所以裡應外合拿下了廬江郡,並且尊奉林士弘爲主。林士弘看在張善安在農民軍中好歹算是個能打的,而且人家是自帶地盤來投奔,當然要高看一眼。

林士弘軍倉促在同安郡西邊與蕭銑軍相隔數十里的地方紮營下寨、打探清楚最新的軍情之後,林士弘便也立刻召林藥師和張善安來商議對敵之法。

“二位賢弟,想不到蕭銑這廝居然如此犀利,出兵三天就打到了同安郡下,當初江西本地的官軍與之一比,簡直便是土雞瓦犬而已,如今我軍又該如何是好?若是久在城外屯駐,是否會被蕭銑軍逼戰?可若是就此放棄救援同安郡,回到九江堅守,又心中不甘。”

張善安是廬江人,根基就在江北,當然不願意這麼輕易就放棄同安郡,當下自然是有些怨氣地勸諫林士弘不要如此膽小:“主公如何不戰便說如此喪氣言語!此前蕭銑雖勝,不過是以衆凌寡而已。如今我軍大軍雲集,兵力已然超過蕭銑,而且只要用兵持重,讓蕭銑主動來攻,難道還維持不住麼?還望主公不要輕易自墮士氣啊。”

林藥師沒有張善安這樣的動機立場問題,純粹是就事論事,倒是兩邊都不討好,一邊勸着林士弘不要自墮士氣,另一方面也提醒張善安不可小覷了蕭銑軍銳氣、以及自己一方剛剛勞師奔襲回防帶來的體力下降等等不利因素。

“二位賢弟說得都有道理,爲今之計,縱然敵軍勢大,然而我軍已經到了這裡地界,輕易也是退不得的,不然便是被銜尾追殺的下場。聽說官軍當中有騎軍犀利,我軍都是江南百姓,無處尋覓戰馬,敵情不明之前,確實要回避與官軍在開闊之處野戰。所幸從池縣到九江之間,江南都是山險之地,唯有沿江一線平原,我軍背山下寨,便不怕官軍衝突廝殺。”

當下吩咐了林藥師和張善安進兵事宜,林士弘便讓全軍都安頓下來,且待恢復了遠征勞頓,再圖作戰。。

第50章 必死之心第25章 帝心第31章 鉅額財產來源不明第3章 勝利下的陰影第7章 樑入蜀都第9章 樑唐爭鋒第6章 楊廣第10章 不爭第18章 破臉虯髯客第19章 討伐吐谷渾第54章 順水推舟第49章 塞翁得馬第80章 根據地第17章 盆滿鉢滿第44章 曾母逾牆第3章 迎戰許紹第51章 亡國滅種第36章 兩淮賊情第38章 以退爲進第23章 貌似烏龍第10章 久旱逢甘霖第49章 儒冠多誤身第13章 賊起賊落第5章 到此爲止第15章 棋高一着第25章 大洗牌第1章 江東復甦第45章 敗中取勝第76章 尋找白手套第17章 不想還是不敢第84章 行商見聞第23章 一片石大捷第82章 價值窪地第32章 討伐張仲堅第47章 豈得羈縻女丈夫第56章 不帶走一絲雲彩第84章 行商見聞第28章 赴任剿賊第75章 化解裂痕第29章 浴血之夜第4章 薩水慘敗第90章 忍辱負重第75章 化解裂痕第11章 有福同享第6章 楊廣第33章 恢復元氣第16章 決戰之年第48章 敵在本能寺第11章 有福同享第15章 禍兮福所倚第6章 滄浪客第44章 如此和親第14章 運糧截糧第44章 招降秘計第11章 軍事第二後勤第一第93章 狹路相逢第11章 將門子弟第45章 不好聲伎第98章 六禮具第65章 試船第50章 蕭太閣之中國大回轉第29章 浴血之夜第15章 陰人陰招第46章 謀反前夜第9章 樑唐爭鋒第34章 千字三百的大神第22章 驚天大逆轉第57章 上任潛規則第41章 各個擊破第31章 鉅額財產來源不明第30章 秋風掃落葉第39章 從軍行第33章 棋錯一招第30章 圖窮匕見第28章 盜賊蜂起第36章 因禍得福第17章 釣龍之技第21章 王國興廢 在此一戰第12章 得勝回朝第29章 逼賊決戰第35章 安置驍果軍第70章 飛來橫禍第47章 兩線作戰第29章 浴血之夜第29章 逼賊決戰第23章 血染桑乾河第3章 迎戰許紹第40章 百萬大軍伐高麗第59章 齊民要術第57章 千古影帝第13章 劉備摔兒子第51章 不要辜負第28章 盜賊蜂起第36章 因禍得福第43章 賊情逆轉第28章 上官、刺頭與狗腿第19章 堂堂之戰第76章 尋找白手套第7章 樑入蜀都第99章 終成正果
第50章 必死之心第25章 帝心第31章 鉅額財產來源不明第3章 勝利下的陰影第7章 樑入蜀都第9章 樑唐爭鋒第6章 楊廣第10章 不爭第18章 破臉虯髯客第19章 討伐吐谷渾第54章 順水推舟第49章 塞翁得馬第80章 根據地第17章 盆滿鉢滿第44章 曾母逾牆第3章 迎戰許紹第51章 亡國滅種第36章 兩淮賊情第38章 以退爲進第23章 貌似烏龍第10章 久旱逢甘霖第49章 儒冠多誤身第13章 賊起賊落第5章 到此爲止第15章 棋高一着第25章 大洗牌第1章 江東復甦第45章 敗中取勝第76章 尋找白手套第17章 不想還是不敢第84章 行商見聞第23章 一片石大捷第82章 價值窪地第32章 討伐張仲堅第47章 豈得羈縻女丈夫第56章 不帶走一絲雲彩第84章 行商見聞第28章 赴任剿賊第75章 化解裂痕第29章 浴血之夜第4章 薩水慘敗第90章 忍辱負重第75章 化解裂痕第11章 有福同享第6章 楊廣第33章 恢復元氣第16章 決戰之年第48章 敵在本能寺第11章 有福同享第15章 禍兮福所倚第6章 滄浪客第44章 如此和親第14章 運糧截糧第44章 招降秘計第11章 軍事第二後勤第一第93章 狹路相逢第11章 將門子弟第45章 不好聲伎第98章 六禮具第65章 試船第50章 蕭太閣之中國大回轉第29章 浴血之夜第15章 陰人陰招第46章 謀反前夜第9章 樑唐爭鋒第34章 千字三百的大神第22章 驚天大逆轉第57章 上任潛規則第41章 各個擊破第31章 鉅額財產來源不明第30章 秋風掃落葉第39章 從軍行第33章 棋錯一招第30章 圖窮匕見第28章 盜賊蜂起第36章 因禍得福第17章 釣龍之技第21章 王國興廢 在此一戰第12章 得勝回朝第29章 逼賊決戰第35章 安置驍果軍第70章 飛來橫禍第47章 兩線作戰第29章 浴血之夜第29章 逼賊決戰第23章 血染桑乾河第3章 迎戰許紹第40章 百萬大軍伐高麗第59章 齊民要術第57章 千古影帝第13章 劉備摔兒子第51章 不要辜負第28章 盜賊蜂起第36章 因禍得福第43章 賊情逆轉第28章 上官、刺頭與狗腿第19章 堂堂之戰第76章 尋找白手套第7章 樑入蜀都第99章 終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