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第132

堪堪進入二月,徐皇后便生了一場惡氣。因卓家是未來的後族,所以卓家那尚未婚配的卓顯,頗受徐氏族中未婚少女的青睞。卓顯年輕秀逸,自是良配,無奈卓家早已放出話,“不宜早婚。命中註定要二十往後方能定親,否則新婦會有血光之災。”誰也不能拿着自己的性命去開玩笑,於是眼光放到了鰥居已久的卓行身上。

卓行雖已年近五十,可他向來養尊處優的,並不蒼老。單論相貌,卓行也算得上清癯,且有着濃濃的書卷氣,更顯得儒雅。若嫁了卓行,雖是繼室,卻也是卓妃正經的母親,臨安侯府正經的當家主母。恰巧徐氏族中有一名年方十八歲的少女徐揚,是位才貌雙全的姑娘,偏偏命苦,成親前夕未婚夫從馬上摔下來,一命嗚呼。徐揚不願守望門寡,自然要退了親再覓夫婿。徐揚家中本就中落,又許過一回人,還能尋得着什麼好人家?若是能嫁卓行,徐揚極願意的。雖說夫婿老了一點,可是進門就當家呀。若嫁了年輕人,要還婆婆做兒媳婦的規矩,頗爲辛苦。

魏國公夫人進宮跟徐皇后說了,徐皇后覺着很好。讓徐家姑娘去做卓家的當家主母,卓妃對着她稱呼“母親”,遼王的兒子們稱呼她“外祖母”,極好的事。

徐皇后先是跟卓妃和魯氏說了。卓妃很守禮,“出嫁女兒,做不了父親的主。”魯氏囁嚅,“家父鰥居已久,並無續娶之意。”徐皇后不悅,“那是從前他怕孩子小,被後母凌虐。如今孩子們都大了,他也該享享晚福了。”

卓妃和魯氏都不敢做主,不肯答應。徐皇后索性直接宣卓行入宮,當面提親。這婚事你肯也罷不肯也罷,當着我的面難不成你好意思說個“不”字?諒你不敢。

誰知卓行是個死讀書的呆子。卓行文縐縐的說道:“約爲夫婦時,豈有一人先死,另外一人便再娶之約?只約終身夫婦也。男女之配,終身不變者也。故無再娶之禮。”

徐皇后呆了呆,“天底下多少男子不幸喪了原配,都要孤孤單單守着不成。”卓行正色道:“有不得已再娶者,蓋緣奉公姑,或主內事爾。卓行父母早亡,兒子俱已長成,兒婦持家甚賢,無須再娶。”

徐皇后雖也是飽讀詩書的女子,可卓行這一番之乎者也的說下來,也把她說暈了。不只做媒不成,這件事不知怎麼着還傳出去了,清流士林一片叫好之聲。太子妃的父親,是一位有風骨的讀書人!

卓行的髮妻,十五年前已是一病而亡。卓行又當爹又當娘,辛辛苦苦養育兒女們長大,何其不易。卓行自己是舉人,三個兒子也都是年輕輕輕中舉,卓行這樣的父親,堪稱慈父的表率。文官們,士子們談起太子妃的孃家爹,滿是敬意。

徐皇后氣的想病倒,卻不得不硬生生撐住。乾清宮中的皇帝一日比一日消瘦,說不定哪天便撒手去了。這個要緊時節自己也病倒,難不成任憑遼王、樑貴妃爲所欲爲?只好忍下這口氣,勉強打起精神。

太子妃孃家爹聲名鵲起,最後連四太太都聽說了。四太太簡直不敢相信,卓行敢忤逆皇后娘娘!皇后娘娘親自開口保媒,怎麼着也該應了纔是。若照着戲文上講的,皇后娘娘可以下懿旨賜婚的!雖說實際上也沒有哪朝哪代的皇帝皇后下道旨意給大臣賜婚,可但凡皇帝、皇后親自開了口,誰敢不從啊,不是找死麼。

四太太也只是感概下,就忙着挑女婿去了。謝四爺給挑選的許家、吳家、古家,確是好人家,子弟也相貌清俊,知書達理。只是家境上,四太太總有不如意的地方。古家是獨子,古夫人又過於講究,怕這兒媳婦不好當。吳夫人清高了些,十有□不好相處。許夫人倒是寬和的很,偏偏他家是次子。四太太挑來挑去,最後忍痛決定,還是許家吧,婆婆寬厚好相處,比什麼都強!

問錦年,錦年紅了眼圈,“但憑爹孃做主。”爹爹孃親都是疼自己的,聽他們的吧。姑娘大了,總要出門子的,躲不過。兒時曾經做過的美夢,永遠只能美夢了。

謝四爺點了頭。許尚書出了名的忠厚,家風清正,家中只有兩名嫡子,都有出息。錦年嫁到這樣人家,公婆能拿她當女兒疼愛,日子定會舒心。

央了錢閣老夫婦爲媒。四月初九是個黃道吉日,諸事皆宜,定下四月初九換庚貼。錦年躲在大理石屏風後偷聽四太太和錢閣老夫人說話,身軀無力的靠在屏風上,心中冰涼。真的要嫁了麼,真的就這麼嫁了麼。

到了四月初九,許、謝兩家並沒有換成庚貼。宮中皇帝已是兩日沒有進食,諸大臣都在文淵閣值守,錢閣老哪裡抽得出身。四太太心中又是惱,又有竊喜。惱的是錦年的好事被無端耽擱,竊喜的是皇上一旦駕崩,自己那庶子媳婦就失了憑仗,要在婆婆面前立規矩了。雖說自己並不希罕看見她,可庶子媳婦不在跟前奉承,做嫡母的真是顏面盡失。

乾清宮中,皇帝自昏迷中醒了過來,魏碩峰含淚喂他喝了半盞蔘湯。皇帝閉目將養片刻,聞得殿外隱隱有哭聲,虛弱問道:“誰在外面?”魏碩峰恭敬答道:“靜孝真人、皇后、皇貴妃、淑妃、賢妃,十皇子、安慶公主、安寧公主,太子妃、幾位皇孫、郡主們。太子殿下在您蹋前衣不解帶服侍了兩日,如今趴在案几上睡着了。”皇帝困難的轉過頭,看見遼王趴在桌案上,睡的正沉。

“叫醒阿德。”皇帝清晰的吩咐,“宣內閣閣臣、成國公、英國公入見。”魏碩峰答應着,親自叫醒遼王,命小太監速召閣臣、成國公、英國公。

遼王揉着眼睛,片刻後驚喜的撲了過來,“父親,您醒了?”閣臣、成國公、英國公奉召急忙進到皇帝寢殿,跪在御榻前磕頭。太醫在旁服侍湯藥,司禮監掌印太監魏碩峰、秉筆太監吉成站在皇帝腳跟前,太子、閣臣、武將之首的成國公、英國公跪在御榻前,任是誰看見這架勢,也知道皇帝是真不行了。

皇帝躺在牀上,清晰的口述一道又一道遺詔。最後一道是給太子的,“遺詔,與皇太子:朕不豫,皇帝你做。一應禮儀自有該部題請而行。你要勤政愛民,進學修德,用賢使能,無事怠荒,保守帝業。”太子含淚聽了,接過魏碩峰遞過來的那軸黃綾揭帖,拜伏於地。

皇帝交代完國事,閉目喘息。太醫院褚醫正上前跪下診了脈,“聖上要歇息休養。”拿一個掐絲琺琅細嘴小壺慢慢喂皇帝喝下湯藥,皇帝喝了藥,沉沉入睡。

大臣們磕頭退出,太子一直守在皇帝榻前。皇帝只睡了兩個時辰,便睜開了眼睛。太子忙上前問候,皇帝定定看着他,眼神清明,“阿德,請你母親過來。”

原以爲靜孝真人會泣不成聲,沒想到靜孝真人臉色安詳,平靜的很。靜孝真人在榻前坐下,皇帝握住她的手,“我先走一步。小魏子,擬遺詔,靜孝真人千秋萬歲後,與朕同葬。”

喪葬講究“卑不動尊”,不能因爲地位低的人去動地位高的人。如果皇帝已經安葬,靜孝真人後死,把地宮墓道重新挖開,再入葬填埋,會打擾地底下的皇帝。通常這種事情是不允許發生的,可是皇帝有遺詔,那又不同。

有了皇帝這道遺詔,徐皇后如果死了,只能在皇帝陵寢之側另闢新陵,單獨下葬。靜孝真人卻可以原配的身份,跟皇帝“死同穴”。

太子熱淚滾滾。自己不是她親生的,卻是她精心撫養長大的。她是平常又平常的女子,一輩子也沒有什麼非份之想,只願死後跟父親合葬。她,總算如願了。

靜孝真人微笑,“不跟你合葬,怎麼能夠?你在地下安眠,我卻去打擾你,怎麼忍心?”她圓潤平凡的臉頰比平時美麗,嘴角滴下鮮豔的血滴。

皇帝不敢看她,閉上了眼睛。一滴眼淚慢慢流下,皇帝喃喃,“你這又何苦,這又何苦。”我不怕打擾,人都死了,怕什麼打擾。你有阿德,有孫子孫女,在這世上再逍遙活上幾十年,不好麼。

太子惶急的抱住靜孝真人,“母親!”靜孝真人吃力的擡起手,想替他擦拭額頭的汗珠,“阿德,你有嫡母,有生母,她們並尊爲太后,都是名正言順的。我呢?你尊重我也不好,不尊重我也不好,我活着,就是讓你爲難。”

太子抱緊靜孝真人,“我不怕爲難。”一個人既然想當皇帝,還怕爲難麼。內閣、通政司、六科,哪個是好打交道的?都有成堆成堆的大道理等着我。

靜孝真人臉上浮現一絲微笑,“阿德,你生母沒讀過什麼書,可性子伶俐,能幫你不少。那個女人麼,你登基前幾年,一定要敬着她,順着她,捧着她,博個孝順的名聲。阿德,你不比小九,做了皇帝也不要大意,知道麼?”太子泣不成聲,連連點着頭。

皇帝睜開眼睛,“阿德,把她抱到我身邊。”太子抹抹眼淚,抱起靜孝真人,放在皇帝身側。皇帝握住她的手,溫和說道:“活着,死了,咱們再也不分開了。”靜孝真人腹中一陣疼痛,卻歡喜無限。他說話真好聽,真想聽一輩子……

皇帝靜靜握着原配妻子的手,這隻手原本是溫熱的,後來一點一點變的冰涼。從沒喜愛過她,這會兒心裡卻空空洞洞的,說不出什麼滋味。

太子擦乾眼淚,輕輕替靜孝真人蓋好被子。皇帝依舊握着她的手,“阿德,叫小十、安慶、安寧進來。”老四老六已經就藩,在眼前的兒女,只有這幾位了。

十皇子、安慶公主、安寧公主眼睛都紅紅的,進來到御榻跪下。十皇子翁聲甕氣說道:“父親您又嚇人玩了?一點也不好玩,您快起來吧。”還記得皇帝裝病那一回的事。

皇帝微笑道:“過兩日便起來。”安慶公主已是兩子之母,看出皇帝說話都已經困難了,忙推推十皇子,“小十,父親生着病怎麼起來,過兩日身子大好,自然起來了。”十皇子嘟囔了一句“知道了。”神色悶悶。

皇帝看着眼前的一子兩女,小十性子憨,安寧嬌氣,安慶沒了小九這親弟弟,往後也是艱難。太子俯伏在地,“父親,兒子一定好生照看弟弟妹妹。”皇帝微笑,卻是說不出話來。

接着又見了太子妃、孫子、孫女,還有皇后、皇貴妃、淑妃、賢妃,皇帝只靜靜躺着,沒有說話。皇后和皇貴妃都知道靜孝真人進來了,卻沒出去,更見御榻上明明躺着另外一個人,心中都是犯酸。怎麼聖上臨走之時,放心不下的竟是她麼。

國事、家事都已交代完,皇帝還閉不上眼睛。太子在御榻前跪下,“父親,召阿嶷前來,可好?帶上小子頤。”皇帝搖了搖頭,“陰氣太重。”臨死的人,陰氣很重,小孩子抗不住的。

太子一時衝動,“如此,請南寧侯夫人一見,可好?”父親隱藏的這麼好,世上知道這件事的根本沒幾個人。朝臣都知道含山郡主六歲進宮,皇上一眼便喜歡上了。卻沒人知道真正的原因。

皇帝已經混濁的眼睛中閃過一絲光彩。不過一眨眼的功夫,皇帝又搖了頭,“對她聲名有礙。”皇帝臨終前召見一位侯夫人,成何體統。

太子站起身,“南寧侯夫婦來見您最後一面,有何不可?阿嶷是您乾女兒,您和南寧侯夫婦,也算是親家。”不等皇帝答話,急促的說了一句,“父親,您等等我。”疾步出了殿。

皇帝已是彌留之際,心神有些恍惚。她會來麼,她會來麼……殿門開了,太子大踏步走了進來,“父親,南寧侯夫婦求見。”

皇帝努力睜開眼睛,一道輕盈的倩影現在殿門口。皇帝打起精神,微笑叫道:“安姑娘!”一輩子只能叫她安姑娘了,能叫她芳名的,是張雱那傻小子。

真不想死,真想再活五百年。守護着自己的子民,守護着自己的兒女,守護着她。可是貴爲帝王,一樣敵不過流年,和凡夫俗子一樣會老去,會死亡。再也逃不過的。

四月十一日,皇帝駕崩。全國各地所有官員一律換成青服角帶的喪服。禁宴樂三個月。京城的官員們每日到衙門辦公務之前,必要先到會極門外跪祭。國不可一日無君,太子的登基大典正緊鑼密鼓的進行。四月十二日,閣臣和禮部按儀式上了《勸進表》。太子依儀式諭答“覽所進箋,具見卿等憂國至意,顧於哀痛之切,維統之事,豈忍遽聞,所請不準。”這樣經過兩個來回,在大臣們第三回勸進的時候,太子終於準了,“卿等合詞陳情至再至三,已悉忠懇。天位至重,誠難久虛,況遺命在躬,不敢固遜,勉從所請。”

欽天監選定的登基吉日是四月二十八。四月二十六,太子入住乾清宮。四月二十八,太子祭天、祭祖、祭祀先帝之後,在中極殿接受百官朝賀,成爲天朝新的皇帝。

103第102章63第63章120第119章23第23章116第115章176 終章上11第11章121第120章24第24章1第1章51第51章24第24章5第5章144 第143114113章99第99章31第31章18第18章88第88章18第18章16第16章135 第134120第119章109第108章74第74章89第89章130 第129126 第125133 第13296第96章25第25章18第18章50第50章132 第13195第95章51第51章121第120章60第60章139 第13850第50章5第5章120第119章159第158章15第15章52第52章109第108章95第95章42第42章8第8章24第24章62第62章14第14章58第58章40第40章34第34章139 第13817第17章82第82章32第32章71第71章67第67章103第102章79第79章50第50章14第14章86第86章115第114章10第10章94第94章115第114章16第16章156第155章60第60章80第80章178 終章下第167章31第31章105第104章35第35章60第60章69第69章99第99章122第121章第21 章46第46章3第3章73第73章147 第146129 第128154第153章3第3章第166章18第18章108第107章75第75章107第106章28第28章23第23章140 第13969第69章
103第102章63第63章120第119章23第23章116第115章176 終章上11第11章121第120章24第24章1第1章51第51章24第24章5第5章144 第143114113章99第99章31第31章18第18章88第88章18第18章16第16章135 第134120第119章109第108章74第74章89第89章130 第129126 第125133 第13296第96章25第25章18第18章50第50章132 第13195第95章51第51章121第120章60第60章139 第13850第50章5第5章120第119章159第158章15第15章52第52章109第108章95第95章42第42章8第8章24第24章62第62章14第14章58第58章40第40章34第34章139 第13817第17章82第82章32第32章71第71章67第67章103第102章79第79章50第50章14第14章86第86章115第114章10第10章94第94章115第114章16第16章156第155章60第60章80第80章178 終章下第167章31第31章105第104章35第35章60第60章69第69章99第99章122第121章第21 章46第46章3第3章73第73章147 第146129 第128154第153章3第3章第166章18第18章108第107章75第75章107第106章28第28章23第23章140 第13969第6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