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醍醐灌頂3

要怪就怪大清出了納蘭凝輝這個異數,本來大清在這個時候並沒有兵艦的,更是無力巡航長江。但卻是出現了納蘭凝輝這個現代人,不僅是個現代人,還是個當過兵的現代人。雖然他這個兵種的職能是滅火,但只要是當兵的就通過了軍事理論的考試。所以他的到來,確實給大清帶來了一線生機。

納蘭凝輝的十多艘軍艦,足足發射了上百顆炮彈,將炮彈打完了,便揚長而去。

此時的洪秀全真是有苦說不清啊,此時在海上也只有任人欺負了,否則就算對方的炮彈打完了,就自己這麼破的幾條漁船,那兵艦來回這麼一撞,自己的傷亡更大。

這一戰洪秀全又損失了三千人左右,他也不多想爲了防備這些軍艦回去裝好彈後又返回來,當下便領着大軍不做停留,繼續東進。

總算有驚無險的過了江西,進入了安徽,安徽卻是早早的接到湖南江西的戰報,早就接到了消息。

只是安徽做的更絕,剛好納蘭凝輝的飛龍軍正在安徽演練,安徽總兵便邀請他們圍剿太平軍就當是練手。

飛龍隊在總兵納蘭凝輝的另一宗親納蘭鬆和總教官查理曼特的同意下,開始進攻太平軍。

一開始洪秀全瞧不起這五千飛龍軍,殊不知他們的裝備訓練都是按照西式的方式。可以說是亞洲第一支近代化部隊。

一交手,在飛龍軍強大的火力之下洪秀全便傷亡了一萬兩千人。洪秀全大驚連忙撤回部隊。

飛龍軍也不在追趕,便領軍回江西。而安徽的皖軍便出動了,本來洪秀全太平軍的戰鬥力高於皖軍,但他並不能確信這支清軍是不是開始那支清軍。情急之下,他孤注一擲,領兵攻打金陵。

由於太平軍背水一戰,僅存的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三人全力攻打金陵(南京)。守軍很快就撐不住了,南京城就這樣被拿下了。

安徽總兵怎麼也想不到,對方在自己的威逼下,竟然神不知鬼不覺的拿下了南京城。

納蘭凝輝也未想到安徽總兵愚蠢的決定既然導致了南京城的失手,他當下就下令將安徽總兵給撤掉了。

當下便率軍打到了太平軍城下,可惜此時洪秀全將南京城完全奪下,將城池打造的水泄不通。

納蘭凝輝下令舉炮攻擊,卻遭到了洪秀全的反擊,納蘭凝輝兵力不足只有帶兵退回江西,以圖再戰。洪秀全乘此機會正式宣佈成立太平天國,定都南京,稱南京爲天京。

就在此刻,歷史卻是在考驗着大清帝國,英國公使、法國駐華公使都專程拜訪了天京,並宣佈對於大清帝國內部的戰爭,英法諸國保持中立的態度,清政府面臨着巨大的外交、軍事壓力。

此時紫禁城內,太平軍佔領南京的消息傳到北京,朝野上下一片譁然。尤其是咸豐帝,納蘭凝輝是整個朝野最厲害的大將,他都平定不了何況是別人呢?

禮親王此時最爲得意,當年雖然自己舉薦的將軍戰敗,這納蘭凝輝公開和自己過不去,要領兵出征,就像是狠狠的打了自己一個耳光,而如今這納蘭凝輝何嘗不是戰敗了呢?只不過自己戰敗的只不過是個副將,而納蘭凝輝戰敗時的身份是太師,和自己這等親王一樣的存在。看來自己得參他一本。

只見禮親王站出朝列道:“皇上明鑑,這納蘭太師居功自傲,輕敵冒進,導致我大清軍打敗,還讓這幫匪徒奪了江寧(南京)還讓洪賊稱了帝,簡直是個罪該萬死,請皇上下令將他革職,送往京城嚴懲。”

禮親王說罷,卻是又將一些話說出來:“納蘭凝輝恃皇上恩寵,擅改祖制,改我大清八旗之根本,不敬鬼神,不敬四書五經實乃該死,請皇上將他定罪。”

此話一出,全朝野一片譁然,沒想到這禮親王這麼落井下石,當初禮親王的將領兵敗的時候,納蘭凝輝並沒有難爲他。

當下看到過河拆橋的禮親王便有不少臣工想要脫離他,羞於與他爲伍。

此時的咸豐帝眉頭不禁皺了皺,這禮親王的話,他直接給忽略掉了,知道他是老頑固,沒想到這麼頑固,不敬鬼神導致兵敗這種迷信的話他都能說的出來。

朝堂之上,恭親王奕則是目光冷冷的看着他,他與咸豐不同,咸豐雖然不贊同禮親王的觀點,但本質上卻還是封建的一個人,而奕不同,他嚮往西方世界,對於西方各國他都比較感興趣。此時他心中卻是笑禮親王的無知。

只見恭親王站出來道:“皇兄明鑑,這皇叔的話卻是差矣,太師雖然未取得全勝,但卻在全州斬殺敵將馮雲山與麾下太平軍五萬餘人,是何等的功勳。至於祖制問題更是無稽而談,太師的治軍之方略皆按英法之強國,英法練兵之法卻是遠遠的強於我大清。又可豈是皇叔口中不敬鬼神,四書五經的可比呢?”

禮親王一聽這話,當場就急了:“恭親王此言差矣,我大清聖威,之所以上次敗於英夷也是衆人不知孔孟之道而已,恭親王如此打擊我大清天兵,你可是要造反!”

恭親王聽此言大怒道:“荒謬!”

“夠了!”恭親王剛準備辯駁,被咸豐帝給打斷了。

咸豐帝下旨道:“納蘭太師守江西、湖南、安徽三省之重地,如今卻讓賊寇通過防區,實屬大罪,但朕深感大師之忠義,又領兵在全州打敗太平軍斬敵將馮雲山,殲敵五萬,如此功過相抵,望太師早日平叛!”

命令很快就傳到納蘭凝輝那裡了,雖然咸豐帝爲追究自己,但從言語中咸豐帝已經傾向於這頑固守舊派,納蘭凝輝不禁爲大清的未來感到擔心,難道自己這個知道未來過去的穿越人真的無力會天嗎?難道中國的百年屈辱真的不能在自己的手上終結嗎?

納蘭凝輝既然已經都得到咸豐帝的任命,於是帶領着西式裝備的飛龍隊五千餘人,戰艦十五艘,贛湘皖三省清軍共計十萬大軍,開往江蘇。

此行納蘭凝輝卻是活用歷史,留下曾國藩、納蘭雲、李鴻章三人,自己卻是帶領飛龍隊五千餘人北上,到達直隸。因爲他知道根據歷史上的記載,洪秀全必然會派遣一支北伐軍北上攻打京師,於是自己在這裡以逸待勞,守株待兔。

當然,納蘭凝輝的軍隊開在北京城附近,確是引起了禮親王等王公大臣的不滿,連連上奏請咸豐帝嚴懲。而咸豐帝根本就猜不出來納蘭凝輝將部隊離京師這麼近想幹什麼。但是作爲納蘭凝輝的弟子,咸豐帝卻是瞭解這個老師不打沒把握的仗。而且忠心耿耿,根本就不是那種弒君篡位之人。

但是咸豐帝也是有稍稍不滿,這納蘭凝輝擅作主張,未得到朝廷允許,叫軍隊引到離京城這麼近的地方,確實是沒有把自己放在眼裡。於是就這樣這學生皇帝和太師老師只見的矛盾就在此時開始激化。

只是禮親王全然不管,每天沒完沒了的上奏摺說納蘭凝輝心懷不軌想把咸豐拉下位,取而代之。雖然咸豐不信但卻有些懷疑,好在有恭親王在,不斷的上奏辯護納蘭凝輝,再加上有納蘭凝輝的父親當朝內閣大學士納蘭忠隆不斷的在壓制,所以咸豐帝卻是打消了其他的一些念頭。

此時的恭親王也不禁疑問道:“老師,你到底要幹什麼啊?希望你的戰略早點成功,如果再失敗,卻是連我也無能爲力了。”

而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納蘭忠隆卻是沒這個想法,因爲自己一向相信兒子。

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洪秀全果然忍不住了,1953年的五月,天京派出一支有林鳳祥、李開芳率領的兩萬餘人的太平軍開始北伐。

太平軍果然像納蘭凝輝想的那樣,一路上勢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了直隸。

納蘭凝輝瞬間開始部署,命令騎兵營兩千爲主力,炮兵營的六十門大炮爲兩翼,兩千餘名步兵則收在後方。

果然林鳳祥的兩萬太平軍很快就打到直隸,離京師卻是很近很近了。

此時朝野又是一片譁然,最悲劇的卻是禮親王,禮親王當初差點就毀了大清江山。咸豐帝也完全不管什麼叔侄之情,在第二天的早朝便責備了他,文武百官卻也不願與他交往。

而恭親王卻是在不斷的慶幸着,好像當初拼了命的保下了納蘭凝輝,否則這大清的江山可能就要沒了。

而此時的林鳳祥和納蘭凝輝都不清楚情況,一個在衝着眼看着就要到北京了;一個望眼欲穿的在盼着,盼着等到敵人一舉殲滅。

林鳳祥卻是興奮不已啊,他的兩萬大軍已經進入了直隸,眼看就要拿下北京城了,怎能不高興呢?

在太平軍進入直隸的時候,納蘭凝輝下令在後軍的兩千清兵打開一條路,放太平軍進入直隸,隨後立馬把口袋紮上。卻是切斷了太平軍的後路。

而此時的天京已經得到了太平軍打到直隸的消息,洪秀全這時才組織部隊北伐增援。而此時納蘭凝輝卻是主動出擊找到了林鳳祥的部隊。

戰場之上:林鳳祥喊道:“納蘭太師,你這樣做是何意,大清腐朽不已,蔑視漢人,欺壓百姓,百姓亦是苦不堪言,納蘭太師爲良才,何要棲於朽木之上。”

納蘭凝輝嘆了一口氣,搖了搖頭。林鳳祥所說的他如何不知曉,清王朝早在乾隆帝的時候就已經再走下坡路了。到了嘉慶爺的時候,大清王朝已經開始衰敗了。道光帝年間與英國人的一戰,八旗子弟兵卻是強弩之末,已經絲毫沒有戰鬥力可言。所以自己倡導改革軍制,改變落後的大清王朝。

也罷!在這裡所有人之中,只有自己瞭解歷史。這太平軍卻是都是民族英雄,都是窮苦大衆爲了推翻殘暴統治的不得已手段。

納蘭凝輝知道,今日一戰,就算是滅了所有的太平軍。自己將在後世遺臭萬年,因爲後人卻是爲了太平軍的大義感到欣慰,卻鄙視清政府的腐敗。

沒辦法了,太平軍又不像後來的我們的黨那麼開明,卻是沒有什麼統一戰線,一致對外等等。現階段的農民起義軍只想到自己爭奪權利,卻忽視了外國列強虎視眈眈的眼神。

就算自己以後遭到後人唾棄,爲了能在清末就能將中國變得富強,爲後人打造一條平穩自強的道路,今日只有出手了。

只見納蘭凝輝望着林鳳祥說道:“林將軍,你的話本將卻是部分贊同,這大清王朝確實不是以前的大清了。”

林鳳祥、李開芳聽到這裡,相視一下不禁淡淡微笑,看來這事兒有戲。

“但是!”

李開芳和林鳳祥於是紛紛有把目光投向他。

但是納蘭凝輝淡淡的說道:“但是如果你們這話是在洋人出現前說的話,本將非但不會攔你們,反而會助你們一臂之力,只是……”

林鳳祥連忙道:“只是什麼?”

第9章凝輝月瓏2第10章凝輝月瓏3第7章納蘭夫人3第16章牙山書院3第12章跪來跪去2第43章無道昏君3第42章無道昏君2第22章納蘭劍譜3第19章蜀中唐門3第30章醍醐灌頂2第42章無道昏君2第11章跪來跪去1第16章牙山書院3第22章納蘭劍譜3第35章迫釋兵權1第38章圍爐閒話1第7章納蘭夫人3第29章醍醐灌頂1第5章納蘭夫人1第43章無道昏君3第26章笑而不語1第29章醍醐灌頂1第18章蜀中唐門2第11章跪來跪去1第28章笑而不語3第27章笑而不語2第20章納蘭劍譜1第28章笑而不語3第32章兄弟對決1第42章無道昏君2第35章迫釋兵權1第30章醍醐灌頂2第40章圍爐閒話3第1章離奇火災1第27章笑而不語2第43章無道昏君3第40章圍爐閒話3第1章離奇火災1第5章納蘭夫人1第26章笑而不語1第18章蜀中唐門2第15章牙山書院2第14章牙山書院1第39章圍爐閒話2第15章牙山書院2第32章兄弟對決1第35章迫釋兵權1第41章無道昏君1第30章醍醐灌頂2第8章凝輝月瓏1第41章無道昏君1第7章納蘭夫人3第29章醍醐灌頂1第21章納蘭劍譜2第26章笑而不語1第33章兄弟對決2第19章蜀中唐門3第9章凝輝月瓏2第13章跪來跪去3第26章笑而不語1第6章納蘭夫人2第8章凝輝月瓏1第37章迫釋兵權3第8章凝輝月瓏1第12章跪來跪去2第23章節節敗退1第40章圍爐閒話3第17章蜀中唐門1第21章納蘭劍譜2第7章納蘭夫人3第26章笑而不語1第26章笑而不語1第9章凝輝月瓏2第3章修羅蝶影1第22章納蘭劍譜3第32章兄弟對決1第4章修羅蝶影2第28章笑而不語3第13章跪來跪去3第18章蜀中唐門2第21章納蘭劍譜2第31章醍醐灌頂3第2章離奇火災2第13章跪來跪去3第34章兄弟對決3第9章凝輝月瓏2第8章凝輝月瓏1第38章圍爐閒話1第1章離奇火災1第15章牙山書院2第35章迫釋兵權1第20章納蘭劍譜1第13章跪來跪去3第17章蜀中唐門1第29章醍醐灌頂1第26章笑而不語1第6章納蘭夫人2第23章節節敗退1第5章納蘭夫人1
第9章凝輝月瓏2第10章凝輝月瓏3第7章納蘭夫人3第16章牙山書院3第12章跪來跪去2第43章無道昏君3第42章無道昏君2第22章納蘭劍譜3第19章蜀中唐門3第30章醍醐灌頂2第42章無道昏君2第11章跪來跪去1第16章牙山書院3第22章納蘭劍譜3第35章迫釋兵權1第38章圍爐閒話1第7章納蘭夫人3第29章醍醐灌頂1第5章納蘭夫人1第43章無道昏君3第26章笑而不語1第29章醍醐灌頂1第18章蜀中唐門2第11章跪來跪去1第28章笑而不語3第27章笑而不語2第20章納蘭劍譜1第28章笑而不語3第32章兄弟對決1第42章無道昏君2第35章迫釋兵權1第30章醍醐灌頂2第40章圍爐閒話3第1章離奇火災1第27章笑而不語2第43章無道昏君3第40章圍爐閒話3第1章離奇火災1第5章納蘭夫人1第26章笑而不語1第18章蜀中唐門2第15章牙山書院2第14章牙山書院1第39章圍爐閒話2第15章牙山書院2第32章兄弟對決1第35章迫釋兵權1第41章無道昏君1第30章醍醐灌頂2第8章凝輝月瓏1第41章無道昏君1第7章納蘭夫人3第29章醍醐灌頂1第21章納蘭劍譜2第26章笑而不語1第33章兄弟對決2第19章蜀中唐門3第9章凝輝月瓏2第13章跪來跪去3第26章笑而不語1第6章納蘭夫人2第8章凝輝月瓏1第37章迫釋兵權3第8章凝輝月瓏1第12章跪來跪去2第23章節節敗退1第40章圍爐閒話3第17章蜀中唐門1第21章納蘭劍譜2第7章納蘭夫人3第26章笑而不語1第26章笑而不語1第9章凝輝月瓏2第3章修羅蝶影1第22章納蘭劍譜3第32章兄弟對決1第4章修羅蝶影2第28章笑而不語3第13章跪來跪去3第18章蜀中唐門2第21章納蘭劍譜2第31章醍醐灌頂3第2章離奇火災2第13章跪來跪去3第34章兄弟對決3第9章凝輝月瓏2第8章凝輝月瓏1第38章圍爐閒話1第1章離奇火災1第15章牙山書院2第35章迫釋兵權1第20章納蘭劍譜1第13章跪來跪去3第17章蜀中唐門1第29章醍醐灌頂1第26章笑而不語1第6章納蘭夫人2第23章節節敗退1第5章納蘭夫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