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帝國大學

隨着裡頭的又一聲高喊,董離一時間有些愣住了,腦海裡最先想起的並不是中舉後可以當官之類的,而是浮現的是母親和妹妹的身影(清末梟雄198章)。

一旁的好友陳洛雲面露羨慕之色,口中道:“董兄,恭喜啊,二等三十六名啊!”

董離半晌後纔是反應過來,按耐住心中砰砰直跳的心情,當即道:“同喜同喜,等下大家的名字也應該能夠傳出來了!”

果然不久後,也是聽的前頭大聲高喊:“三等一百六十八名,杭州府餘杭縣陳洛雲!”

陳洛雲當即就是面露狂喜,然後狠狠的抱了抱身旁的文昌林,但是同爲好友的文昌林卻是一直等到三等兩百名後,依舊沒出現他的名字。

而這一科浙江鄉試,錄取的名額就只有兩百名,一等十名,二等五十名,三等一百四十名,總數兩百名。

但是這兩百人中卻是沒有文昌林!

董離這五六個好友中,也就他董離和陳洛雲中了,其他幾個人都是落第沒中,所以這一小羣人裡面色各異,中了的董離和陳洛云爲了照顧這幾個好友的心情,也不好把喜色一直表現出來,反而是安慰幾個落榜的好友,激勵他們再苦讀,待來年再考。

文昌林深嘆一聲:“唉,我不善經學,這來年再考怕也是沒有希望了!”

不過就在衆人感嘆得失的時候,裡頭又是傳來一張榜單,不過這一次的榜單上的人數不多,而且也不是正式中舉的名單,而是一份四小科目的前十名,而文昌林卻是名列物理科第八名。

再細看,又見榜單後頭多了幾句話,說四小科目的各科頭十名可免試進入帝國大學學習,畢業既賜舉人出身,學業有成後還可以參加今後舉行的經濟特科,中者賜予進士、同進士出身等。又說帝國大學即將在十月份首次招生。除了各省鄉試的四小科前十名外,各省生員需要地方官員舉薦方可參加招生考試,所考內容首重格物各科。

“帝國大學?”身爲標準的官二代,文昌林對帝國的一些政治風向大多知道一些。不過這帝國大學卻是頭一次聽說。

“畢業就賜舉人出身,這看起來和國子監有些差不多啊!”一旁的陳洛雲也如此說着。

一時間衆人又是議論起了這個帝國大學來,不過董離和陳洛雲這兩個已經中了舉的人倒不是不甚在意,他們九月份就會到南京去參加會試,如果能考中的話就是能成爲進士。就算不能中,依照帝國目前官員緊缺的情況來看,就算是現在的舉人功名也足以獲得一官半職。

但是落榜的文昌林卻是對帝國大學非常重視,他在四小科裡的物理科考到了第八名,按照上頭說的可以免試入學,順利畢業就能夠獲得舉人功名,這對於正途無望的文昌林來說無疑是另外一條道路。

當即就是匆匆告別家人,直接回家找老頭子商量去了!

文昌林回到家中後,家人說父親正在見客,所以只能在外頭候着。等了半個時辰後才見父親和另外一個人走出書房。

文昌林的父親名爲文孟祥,早些年也是苦讀經書試圖中舉,但是奈何年到四十也沒考上舉人,不過他家裡也算是殷實之家,所以用銀子捐了一個候補知縣,又花錢打點補了一個下等縣的實缺,這官雖然是捐來的,不過文孟祥的能力還算不錯,很快就是連續六年考語優秀,從而調任到餘杭縣擔任知縣。去年和浙江省內的絕大部分中低級官員們一樣,投誠了中華帝國。

從而剃了寸頭,換上了中華裝成爲一名中華帝國的官員,依舊任職餘杭縣知縣。

文昌林見父親出現後。偷偷打量了眼父親旁邊的人,那人也和父親一樣穿着中華裝,而且腳下的是皮鞋,整個人也是散發出一股官員特有的氣質,文昌林猜測這應該也是官員,而看父親對他的態度比較恭敬。還親自送出去們,應該在官職上比自家的老頭子還高一些。

文孟祥不用多久就是把人送走回來了,只見他瞄了文昌林一眼,就是直接進了書房,文昌林連忙跟了上去。

“這一次沒中?”剛進去,文昌林就聽見父親的問話,但是這雖然是問話,但語氣裡卻是一種肯定的語氣,現在文昌林現在這一副愁眉苦臉的模樣,怎麼也不想是中了的樣子。

文昌林老老實實的答:“兒子不孝,讓您失望了!”

文孟祥看着文昌林半天,然後嘆氣道:“唉,科舉一途難如登天,沒中也不要太過沮喪,下次再考就是了,這樣,近日我們浙江要辦一箇中學堂,到時候你去那邊上學吧,學一年後去南京報讀帝國大學!”

聽見父親口中也說帝國大學,當即文昌林就是面露疑惑道:“父親,你也知道帝國大學?

說着,他還把他今天放榜的時候說自己名列四小科之物理第八名,可免試入讀帝國大學的事說了。

但是沒想到文孟祥聽罷後,卻是面露狂喜:“名列第八?免試入讀?你說的可是真的!”

這還能有假,給文昌林一百個字膽子也不敢拿這種事和老頭子開玩笑啊!

當即就是恭恭敬敬道:“是的,孩兒親自看了榜單,還有府裡教育廳的人說讓我等明日去領入讀憑證呢!”

文孟祥聽罷當即哈哈一笑:“好,沒想到你小子不聲不響就拿了一個帝國大學的免試入讀出來。”

看見父親這麼高興,文昌林有些不以爲然,帝國大學,雖然名字有些古怪但是他猜想應該和國子監差不多,就算去讀了後畢業被賜予舉人出身,但是以後估計看見那些正途出身的舉人還是擡不起頭來,但是父親這麼高興,難道說這個帝國大學有所不同。

當即就是問道:“父親知道這帝國大學,裡頭是什麼章程?”

文孟祥道:“我也是剛知道這事不久,據說是聖上親自下旨開辦的這所學院,和皇家陸軍軍官學校,皇家海軍軍官學校是同一個規格,從全國選拔人才入讀,而一旦學有所成便可擇優重用!”

說道這裡,文孟祥停頓了會,然後才語重心長道:“如今時代已經變了,我們這一代人所學所懂的東西已經落後時代了,現在組織部那邊提拔重用的皆是新式人才,諸位閣老們也大多是通曉中外工商事務的幹才。但是這新式人才還是太少,而這帝國大學就是專門爲了培養新式人才而建立的。

如果你在帝國大學裡學業有成,以後的道路能比我走的更遠!”

文昌林仔細聽着,他家老頭子已經是餘杭縣知縣,而且他也聽說上頭組織部已經有調自家老頭子到蘇北那邊任職,這去了極有可能就是直接擔任一府知府,而自己如果去帝國大學讀書的話,未來有可能比自家老頭子走的更遠嗎?

帶着一絲的忐忑和期望,文昌林次日去領會了入讀帝國大學的相關文書,隨即就是和準備到南京參加會試的董離、陳洛雲一起北上去南京。

和他們一樣北上南京的,還有其他去南京參加會試的舉子,包括這一次鄉試新中的舉人,同時前清時代的舉人也是可以來參加。而在這些舉人之外,還有另外一些學子,他們和文昌林一樣,都是各省四小科目的前十名,可以免試入讀帝國大學。

此外還有地方官員另外舉薦的生員,他們也將前往南京帝國大學參加入學考試,優秀者即可獲得入讀帝國大學。

九月,經歷了戰爭創傷,民商尚未恢復過來,同時城內多出也還在施工中的南京城就是迎來了三省學子。

這些學子們雖然已經接過了新式學科,但是骨子裡依舊是傳統的儒家讀書人,而讀書人嘛,一般都喜歡玩風花雪月。

於是乎,已經沉寂了多年的秦淮河兩岸的青樓酒坊重新煥發了活力,縱然規模還遠遠不如太平軍到來之前那些大,但是夜幕降臨後好歹也算是酒紅燈綠,歡聲笑語了。

不過董離卻是沒有和其他來京考試的學子們一樣放縱自己,到了南京後,他和陳洛雲也是人不生地不熟,加上他們兩人都是貧寒之家,雖然身上有着中舉後發放的二十元食宿費用,但是也是不敢亂花,畢竟一場考試下來,少說也得在南京待上半個月以上,而南京作爲中華帝國的首都,一切生活物資都需要外運,物價比杭州貴多了。

所以他們是跟着文昌林一起,投靠了文昌林的一位遠方堂兄,文昌林所在的文家乃是根基深厚的士紳之家,當官的可不止文孟祥一個人,還有另外幾個呢,不過都是一些小官。

文昌林的遠方堂兄乃是前清舉人,不過已經早早候補進入官場,之前在江蘇布政使衙門當一個低級官員,如今在南京民政部社務司下擔任某科科長,這科長的職權說小不小,畢竟一些地方政務都能插上手,但是說大也不大,南京城內別說區區一科長了,就算是各處的處長們都不算什麼。

首都嘛,別的不多就是官員多!

文昌林的那位堂兄也是四十好幾的人了,也是帶了一大家子在南京生活據說,住的還是他們民政部分配的宿舍,自然無法再住進三個大男人來,所以文昌林的堂兄給他們另外安排了一座小院子,雖然地方小又簡陋了些,但是總算是安靜,而且房租也不算貴,比直接去住客棧要好得多。

稍微安頓了下來後,董離和陳洛雲就是埋首書本中,而文昌林則是拿着這個入讀相關文書去帝國大學去報名去了。(。)

第643章 培養體系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400章 元宵佳節第706章 凌晨海戰第578章 寧朝提親第253章 沈馳雲入沐陽第518章 工商稅務改革第258章 硝煙中的屍體第90章 騎兵出擊第275章 嚴陣以待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404章 林成庭的選擇第440章 散兵編制第292章 大戰前的影響第323章 聯軍增援抵達第74章 上任設衙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426章 昆明激戰第631章 教育強國第72章 吳健彰進營第382章 武重文輕第27章 刺刀肉搏第619章 海軍行政改革第507章 津浦線開建第625章 陰謀在行動第435章 江道泉的野望第315章 帝國風氣第276章 戰前準備第94章 狂傲第559章 句容馬第471章 窮教育第506章 寧滬線試運營第477章 日`本內戰第144章 討胡滅賊檄第31章 謹慎東進第598章 年輕一代第302章 聯軍登陸第359章 兵臨濟南第659章 敵人和朋友第45章 南撤湖州第82章 組建水師第540章 敵蹤初顯第526章 登陸進攻第641章 勢均力敵第260章 騎兵追殺第469章 秘書處改革第701章 戰艦雲集第115章 刺刀衝鋒第44章 傷亡名單第460章 訂單大爆發第133章 協防團和鎮江第185章 揚州城破第57章 一路橫掃第248章 平淮安進桃源第486章 齊琳的目光第358章 第六軍渡江第305章 聯軍總攻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對決第700章 戰爭,起!第132章 隨營學堂幼年班第333章 帝國在行動第300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二)第617章 出巡第513章 美國重歸統一第237章 甚於廠衛第45章 南撤湖州第143章 舉旗造反第428章 林成庭入緬第73章 設卡收稅第493章 初臨北平第510章 扶爛泥上牆第466章 海河工業區第17章 長興初戰第420章 東北設省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315章 帝國風氣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687章 阿富汗亂局第683章 冊封太子(一)第94章 狂傲第25章 廣德激戰第529章 騎虎難下第313章 籌款國宴第180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505章 鐵路通車第40章 五十對八百第53章 東進上海第298章 進犯上海第242章 戰略規劃第378章 石琅翼求援第479章 華盛頓號首秀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484章 薛煥入閣第121章 卿本佳人第498章 湘潭起義第648章 三國之勢第401章 與民同樂第409章 林哲的召見第694章 炫耀武力
第643章 培養體系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400章 元宵佳節第706章 凌晨海戰第578章 寧朝提親第253章 沈馳雲入沐陽第518章 工商稅務改革第258章 硝煙中的屍體第90章 騎兵出擊第275章 嚴陣以待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404章 林成庭的選擇第440章 散兵編制第292章 大戰前的影響第323章 聯軍增援抵達第74章 上任設衙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426章 昆明激戰第631章 教育強國第72章 吳健彰進營第382章 武重文輕第27章 刺刀肉搏第619章 海軍行政改革第507章 津浦線開建第625章 陰謀在行動第435章 江道泉的野望第315章 帝國風氣第276章 戰前準備第94章 狂傲第559章 句容馬第471章 窮教育第506章 寧滬線試運營第477章 日`本內戰第144章 討胡滅賊檄第31章 謹慎東進第598章 年輕一代第302章 聯軍登陸第359章 兵臨濟南第659章 敵人和朋友第45章 南撤湖州第82章 組建水師第540章 敵蹤初顯第526章 登陸進攻第641章 勢均力敵第260章 騎兵追殺第469章 秘書處改革第701章 戰艦雲集第115章 刺刀衝鋒第44章 傷亡名單第460章 訂單大爆發第133章 協防團和鎮江第185章 揚州城破第57章 一路橫掃第248章 平淮安進桃源第486章 齊琳的目光第358章 第六軍渡江第305章 聯軍總攻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對決第700章 戰爭,起!第132章 隨營學堂幼年班第333章 帝國在行動第300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二)第617章 出巡第513章 美國重歸統一第237章 甚於廠衛第45章 南撤湖州第143章 舉旗造反第428章 林成庭入緬第73章 設卡收稅第493章 初臨北平第510章 扶爛泥上牆第466章 海河工業區第17章 長興初戰第420章 東北設省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315章 帝國風氣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687章 阿富汗亂局第683章 冊封太子(一)第94章 狂傲第25章 廣德激戰第529章 騎虎難下第313章 籌款國宴第180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505章 鐵路通車第40章 五十對八百第53章 東進上海第298章 進犯上海第242章 戰略規劃第378章 石琅翼求援第479章 華盛頓號首秀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484章 薛煥入閣第121章 卿本佳人第498章 湘潭起義第648章 三國之勢第401章 與民同樂第409章 林哲的召見第694章 炫耀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