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薛煥入閣

已經做了多年內閣總理大臣的畢餘同突然被革職,這毫無疑問是足以震動整個帝國政壇的大事(清末梟雄484章)。

而畢餘同之所以被革職,帝國的軍政要員們大多也能夠猜測得出來是因爲什麼理由。

儘管畢餘同的革職在名義上是讓他回家養病,但是不管怎麼掩飾都無法遮蓋其中的真實含義,那就是和最近數天的立儲風潮有關。

自從數天前三皇子林曄出生後,就有諸多人上摺子請求立儲,而其中權勢最高的就是工商部協辦大臣洪伯北,而洪伯北是畢餘同派系的心腹干將這並不是什麼秘密。

洪伯北上折,和畢餘同自己親自上折並沒有多大的區別,都算是公開向皇帝林哲宣佈自己在立儲事務上的態度。

但是讓諸多人沒有想到的是,林哲對立儲一事上依舊保持了一貫的強硬態度,絲毫容不得臣下的插足,任何敢於在立儲一事上公開發表意見,甚至上這摺子形成某種政治輿論來倒逼林哲做出決定的臣子們毫無意外,都遭到了來自林哲的打壓(清末梟雄484章)。

二十九號,畢餘同被革職,甚至連政治中心南京都不能待下去,當天晚上就在秘書處人事科的官員陪同下回紹興老家,如果後續不出什麼太的意外,沒能獲得特旨的話,那麼畢餘同這輩子是隻能呆在紹興老家‘養病’了。

次日上午,工商部協辦大臣洪伯北被調任甘肅任布政使,以洪伯北目前的資料和政治地位而言,如果要調往地方的話,最次也得是一省巡撫,但是如今卻是當一個布政使,基本上又是回到了數年前的位置上,而且比以前更慘,因爲尋常知縣,知府的位置有上等府,中等府,下等府之分一樣,各省也是根據各省重要性不同有所不同,比如說同樣是一省巡撫,但是江蘇巡撫薛煥的政治地位比尋常各部大臣還要高一些,薛煥現在還掛着一個‘內閣協理大臣’頭銜呢,他這個江蘇巡撫的職務只能算是簡直。而甘肅巡撫的話,其政治地位是遠遠不如內閣的一個協辦大臣,更別說是甘肅布政使了。

洪伯北這一次調任是實打實的被貶,再考慮他的年紀已經將近六十歲,也就是說這輩子沒有奇蹟的話,他是不用指望重入內閣甚至擔任一部大臣的職務了,基本上就只能在副省級的布政使位置上一直到致仕。

除了紅伯北外,同樣上書插足立儲事務的其他多名高級官員不是被革職就是被貶職,其中妄言立儲的基本都是被直接革職,比如上折請求明確指定皇位繼承法的**院協理院長石深臨被革職,上折請求立三皇子林曄爲皇儲的京師督察廳廳長葉廣城被革職。

而一些只是建議早些立儲,沒有明確表態支持某一位皇子或者某種繼承製度的高級官員則是被貶職居多,比如財務部鹽茶司司長趙高齡就挺倒黴的,他只是看這麼多人上書請求立儲,他也是跟風上了一道摺子,不過他也沒說立儲,而是說帝國不可一日無本,恭請皇上早日確定國本,然而就是因爲這一道摺子就被貶爲貴州某下等府知府。

離開京師前往貴州的時候,他是把腸子都悔青了,他也不是不知道前幾年那些凡是敢在立儲事務上有所建言的官員都沒有什麼好下場,但是當時他是覺得前幾年皇上之所以不立儲,是因爲傾向於嫡長繼承製,現在皇后產下一子後,那麼立儲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可惜的是,他猜錯了!

而政治這東西,一旦錯了一步,那麼前方就只剩下萬丈深淵了,而且是屬於那種不跳也得跳的那種。

1864年初的那半個月裡,帝國政壇因爲立儲風波掀起了劇烈的變動!

短短十天不到的時間裡,內閣總理大臣畢餘同被革職,工商部協辦大臣洪伯北被貶,另外有多名各部司局以上的官員或被革職或被貶外地方。

然而這還沒有結束,受到同僚,屬下等被革職,貶職官員的影響,其他一些高級官員也是被殃及池魚。

政治鬥爭永遠都是不是單獨的,而是一打一大片的那種,這畢餘同被革職,洪伯北被貶低,連帶着這一派系的官員也是倒黴了起來,就算林哲自己不動手,但是他們的政治對手,比如郭龍雲,江道泉他們就不會放過這個痛打落水狗的機會。

1864年的一月份,帝國政壇持續震盪,一個月裡,有超過百分之五十的司級以上的官員有被影響到,或是被調動職務,或是被貶職,革職等,另外帝國地方各省裡的一把手,也就是各省巡撫也有所變動,其中影響最大的不外乎就是江蘇巡撫薛煥入閣。

隨着總理大臣畢餘同的去職,帝國也不能一直沒有總理大臣,所以一月六號,江蘇巡撫薛煥就是奉旨進京,隨後其以原‘內閣協理大臣’的身份署理內閣事務。

一月二十五號,帝林哲授其伯爵爵位,賜宅一座,特製馬車一輛以及其他各式賞賜,次日也就是二十六號,委任其爲帝國總理大臣。

薛煥最終被授予帝國總理大臣一職,也就代表着鬧的轟轟烈烈政治動盪落下了帷幕!

在這場持續了一個月的政治動盪中,以往畢餘同多年積累的政治派系勢力幾乎被橫掃一空,和畢餘同交好以及畢餘同往年的下屬們大多都是被踢出了政治中心,而這羣人其實並不少,僅僅是司長,布政使以上的官員就有二十幾個,其中僅僅是巡撫就有三個。

畢餘同的政治派系被徹底消滅乾淨後,江道泉、郭龍雲,薛煥等人的政治派系是把騰出來的政治利益全部給吞了下去。

其中獲利最大的自然是久居地方的薛煥。

不過爭奪內閣總理大臣這個位置的時候,他暗地裡和郭龍雲以及江道泉也是發生了嚴重的衝突,尤其是郭龍雲。

他以前和郭龍雲算得上是政治盟友的關係,但是隨着畢餘同因爲立儲風波而被林哲革職,這空出來的內閣總理一職可都是他們志在必得的。

雖然說讓誰當這個內閣總理是林哲的決定,但實際上這兩人在暗地裡的爭鬥依舊非常激烈。

如今薛煥勝出併成爲了內閣總理大臣,但是他和郭龍雲兩人已經不再是以往的盟友關係,而是變成了政治對手。

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的對立還是林哲一手跳起來來的,他可不願意看見郭龍雲和薛煥繼續保持盟友關係。

就和以往他刻意分化,並製造了畢餘同,郭龍雲,江道泉,薛煥等人的矛盾一樣,現在的他同樣製造了郭龍雲和薛煥的衝突和矛盾。

作爲一個統治者,手底下的臣子們有沒有才華和能力其實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得牢牢的控制住政局走向,要想掌控局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絕對不能讓手下人抱成一團。

因爲你纔是所有臣子們效忠的對象,而不是某個大臣領袖,而一旦你手底下的人萬衆一心並圍繞在某個領袖身邊的時候,那麼你的皇位也就危險了。

之前把畢餘同革職,除了畢餘同在立儲事務上站了出來造成了惡劣影響外,也和畢餘同的威望越來越高有關。

首先是立儲事務,林哲早年就已經確定了自己的立儲方陣,那就是‘擇賢’,而要看出某個皇子是不是有足夠的資格繼承皇位,那麼就得需要時間來進行觀察,所以林哲是想要把立儲的時間拖延,最少要等到自己的幾個兒子有十幾歲,能夠初步觀察性格以及能力的時候。

現在嘛,太早!

誰要在這個時候逼林哲立儲,那麼就是林哲所需要打壓的對象!

同時,也和畢餘同是皇后陳靜的舅舅有關!

wωw¸ttκΛ n¸¢ o

後宮諸多嬪妃裡,唯獨皇后陳靜是有着龐大背`景的人,其餘嬪妃雖然也都是書香門第,官宦世家出身,但是她們可沒有一個總理大臣的舅舅,別說總理大臣了,就算是司局級官員的親戚都沒有。

然而陳靜卻是不同,她的舅舅畢餘同是內閣總理大臣。

如果讓畢餘同繼續身居高位,過幾年等陳靜的兒子長大了一些,那麼就會造成皇位繼承上的一些麻煩。

爲了以後的皇位繼承問題,所以畢餘同必須下臺!

此外,也和畢餘同的威望和勢力越來越大有關,畢餘同主政已經好多年了,在餘勝軍時代開始他就是這個體系裡的文官頭子,1857年後一直擔任帝國總理大臣這個職務。

到現在已經足足六年多了!

在這個時間裡畢餘同所領導的政治勢力已經發展的過大,是需要打壓打壓了。

此外,還考慮到了新老繼承問題。

帝國成立好多年了,那些官員們也都想要繼續往上升一升,比如薛煥當江蘇巡撫都多少年了,其他官員也都是需要升一升了。

而官場上的位置就這麼多,這讓畢餘同等人一直霸佔着位置,你讓其他官員怎麼辦?

有時候製造一場**,並不是因爲那些官員們犯事了,而是因爲他們霸佔的位置太久了,是時候騰出來給別人坐一坐了。

諸多原因導致了林哲決定把畢餘同給拿下來,非但把畢餘同拿下來,還把畢餘同派系的諸多官員一起拿下來。

同時爲了解決後續官員退休問題,林哲還特意讓組織部制定了致仕制度,規定了官員的致仕年齡以及升遷年齡。

比如說尋常官員的致仕年齡限定爲六十歲,巡撫、各部大臣、協辦大臣、內閣協理大臣,總理大臣等高級官員的致仕年齡則爲六十五歲。

如果普通官員到了致仕年齡,而身體還不錯的話,可通過申請再幹三年,如果是巡撫以上的高級官員,則是由皇帝親自定奪。

這是爲了避免官場裡有一大堆的老頭子霸佔着位置不肯走人。

1864年初,帝國官場持續震盪,不過這種情況在薛煥正式就任內閣總理大臣後得到了改變,帝國政壇很快就是恢復了平靜。

當年二月,新春剛過,南京裡一大羣官員們又是忙碌了起來,忙着的不止是他們,還有軍方的那些將領們,他們之所以這麼忙碌,是因爲春節過後林哲就會到部分省市進行視察。

正月十八日,林哲攜帶了方德嬪出現在南京海軍港口碼頭,他們即將登上船隻然後在海軍的護送下前往上海視察。(。)

第338章 科舉改革第556章 全球海軍的變革第626章 里維拉貿易公司第217章 北上迎敵第278章 兵臨廣州第429章 緬甸局勢第631章 教育強國第213章 兩軍聯合第534章 進駐九龍第70章 圖謀江海北關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394章 餓狼第553章 爭鋒相對的談判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330章 後裝步槍的時代第778章 中美勾結第104章 追擊和崩潰第55章 輕鬆勝利第19章 主動追擊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303章 激戰吳淞第544章 女蝸號戰沉第68章 十萬兩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619章 海軍行政改革第31章 謹慎東進第576章 絲襪艦隊第635章 李平桐第447章 產業整合第472章 工業井噴第481章 海軍改革第437章 交通部和鐵路公司第107章 城破殉國第131章 敵騎來襲第368章 協防師改革第382章 武重文輕第581章 中寧密約第353章 都興阿的決斷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548章 新一代戰艦第274章 應對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189章 財務處諸事第283章 大戰將起第459章 一戰成名第295章 炮臺和火炮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108章 主動出擊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687章 阿富汗亂局第589章 籌辦新戰艦第314章 妄談國事第392章 走投無路第237章 甚於廠衛第178章 夏季攻勢第85章 大婚第189章 財務處諸事第604章 北海國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槍第625章 陰謀在行動第195章 科舉題目第500章 八年甲艦試驗艦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104章 追擊和崩潰第694章 炫耀武力第630章 建設浪潮第632章 帝大系第252章 搶一搶壓壓驚第10章 出征第168章 宮務廳情報處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233章 中華門第579章 寧朝動亂第487章 報童賣報第333章 帝國在行動第462章 隆豐收購案第101章 壓制和進攻第633章 內閣紛爭第214章 洪澤湖軍議第614章 鋼面鐵甲第376章 第九協防師改革第315章 帝國風氣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264章 十二月調整第228章 教育和留學第310章 談判重啓第30章 救援長興第400章 元宵佳節第287章 聯軍總攻第275章 嚴陣以待第350章 降臣李鴻章地兩百零三章 宮殿後宮事第574章 趙大黑闖關東第17章 長興初戰第320章 編制改革第426章 昆明激戰第576章 絲襪艦隊第18章 黎明危機第98章 都是瘋子
第338章 科舉改革第556章 全球海軍的變革第626章 里維拉貿易公司第217章 北上迎敵第278章 兵臨廣州第429章 緬甸局勢第631章 教育強國第213章 兩軍聯合第534章 進駐九龍第70章 圖謀江海北關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394章 餓狼第553章 爭鋒相對的談判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330章 後裝步槍的時代第778章 中美勾結第104章 追擊和崩潰第55章 輕鬆勝利第19章 主動追擊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303章 激戰吳淞第544章 女蝸號戰沉第68章 十萬兩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619章 海軍行政改革第31章 謹慎東進第576章 絲襪艦隊第635章 李平桐第447章 產業整合第472章 工業井噴第481章 海軍改革第437章 交通部和鐵路公司第107章 城破殉國第131章 敵騎來襲第368章 協防師改革第382章 武重文輕第581章 中寧密約第353章 都興阿的決斷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548章 新一代戰艦第274章 應對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189章 財務處諸事第283章 大戰將起第459章 一戰成名第295章 炮臺和火炮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108章 主動出擊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687章 阿富汗亂局第589章 籌辦新戰艦第314章 妄談國事第392章 走投無路第237章 甚於廠衛第178章 夏季攻勢第85章 大婚第189章 財務處諸事第604章 北海國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槍第625章 陰謀在行動第195章 科舉題目第500章 八年甲艦試驗艦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104章 追擊和崩潰第694章 炫耀武力第630章 建設浪潮第632章 帝大系第252章 搶一搶壓壓驚第10章 出征第168章 宮務廳情報處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233章 中華門第579章 寧朝動亂第487章 報童賣報第333章 帝國在行動第462章 隆豐收購案第101章 壓制和進攻第633章 內閣紛爭第214章 洪澤湖軍議第614章 鋼面鐵甲第376章 第九協防師改革第315章 帝國風氣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264章 十二月調整第228章 教育和留學第310章 談判重啓第30章 救援長興第400章 元宵佳節第287章 聯軍總攻第275章 嚴陣以待第350章 降臣李鴻章地兩百零三章 宮殿後宮事第574章 趙大黑闖關東第17章 長興初戰第320章 編制改革第426章 昆明激戰第576章 絲襪艦隊第18章 黎明危機第98章 都是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