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美國重歸統一

面對日`本內戰,林哲希望的最好的結果是雙方一直打下去,永遠分不出勝負來,不過這種可能性不大,畢竟戰爭總歸是會分出勝負的,這樣的情況下,林哲自然是希望幕府軍隊能夠獲得勝利。

但是考慮到幕府軍隊前些時候的慘敗,林哲也是不得不考慮到,單靠幕府自己恐怕是很難獲得戰爭的勝利。

一旦幕府戰敗了,到時候林哲就不得不考慮更改對日政策了,但是怎麼更改還值得商榷。

直接派兵把倒幕派幹掉不太現實,這樣需要調兵的兵力太多,戰爭規模太大,對於目前以經濟發展爲核心的中華帝國而言,任何大規模的戰爭都是需要避免的,而小規模的征討頂多也就是取得一些戰術優勢,是很難把倒幕派徹底擊潰的。

但是坐視不管肯定也不行!

後續應該怎麼辦,現在的林哲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方案。

對於林哲來說,最好的結果就是日`本的德川幕府能夠獲得勝利,再不濟也要擋住倒幕派的進攻。

而就當日`本那邊爆發全面的大規模內戰時,經過了長達四年的戰爭,美國的南北內戰也已經是進入了尾聲。

根據帝國駐美外交人員傳遞回來的消息,在1864年年底以及1865年初的時候,美國北方政府軍依靠絕對的兵力優勢,連接在數場大規模戰役中擊潰了南方聯邦軍。

如今的美國南方聯邦的生命已經是快要抵達盡頭了。

這從各國反應就可以看得出來!

英國和法國已經是相繼宣佈中斷和美國南方聯邦的任何貿易行爲,並扣押了美國南方聯邦訂購的諸多軍械甚至戰艦。

緊隨英法等國之後,中華帝國也是毫不猶豫的拋棄了美國南方聯邦,1865年二月,帝國扣下了原本美國南方聯邦訂購的價格百萬的一批軍械,並把美國南方聯邦訂購的第二艘鐵甲艦扣下。

這艘美國訂購的第二艘鐵甲艦乃是美國南方聯邦繼華盛頓號。由於他們對華盛頓號頗爲滿意,在1863年底就是訂購了第二艘鐵甲艦,整體設計依舊效仿華盛頓號。不過噸位高達兩千兩百噸,航速更快。武備和防護更強,基本上可以看成是盤古級鐵甲艦的縮小版本。

這艘鐵甲艦在1864年開始動工,如今剛下水尚未進行舾裝。

而現在,帝國以中立爲藉口,直接停止了這艘鐵甲艦的施工,當然了,美國南方聯邦交的定金是肯定不會返還的。

如果不出意外的,這艘尚未被命名的鐵甲艦有可能被美國北方政府海軍接受。但是這個可能性不大,一旦美國內戰結束的時候,美國人肯定是會進行一場規模龐大的裁軍,現有的大量海軍船隻都會大量退役出售,自然也就不會拿出龐大的資金向中華帝國繼續採購這麼一艘鐵甲艦了。

最後該艦的下場要麼是被其他國家高價訂購,如果實在賣不出去,最後帝國海軍就得當接盤俠,出資把這艘鐵甲艦建成然後服役。

同樣的情況不僅僅發生在中華帝國這邊,同樣還發生在英法等國,要知道美國南方聯邦也是向他們訂購了戰艦的。現在肯定是無法交付了,到時候怎麼處理也是一個大問題。

各國在1865年初,幾乎算得上是徹底拋棄了美國南方聯邦。如此也是加速了美國南方聯邦的崩潰。

如此局勢下,美國重新統一已經是不可避免,而且會在未來很短的時間內完成統一。

這對於中華帝國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美國內戰的結束,代表着的就是帝國國防工業失去了最大的軍械外銷市場,這將會對目前發展迅速的帝國國防工業而言造成一定的打擊。

爲了應對失去美國這個龐大軍火市場後可能出現的工業萎縮情況,工商部一方面是引導國內的三大武器公司以及其他相關重工企業尋找其他的國外市場,比如日`本、東南亞等地區的市場,不過這方面的努力成效預計有限。因爲這些國家的財力有限,他們更加青睞價格便宜實用的二手1858年型林德步槍以及舊式火炮等。而這些都是軍方大量庫存的產品。

不過雖然不可能直接讓三大武器公司獲得大量的國外訂單,但是如果軍方能夠順利把現役的二手1858年型林德步槍等舊式武器銷售出去的。就能夠回籠資金加速1864年型林德步槍以及後裝線膛炮野戰炮的服役,而這對於國內的三大武器公司來說依舊非常重要。

進入1865年後,幾乎在全球範圍內都可以看到來自中國的武器貿易商人在奔走,在傳統的東南亞地區,甚至在美洲、中東等地區都有着頭頂着‘太平洋貿易公司’的商人們出沒。

這個太平洋貿易公司,也就是早些時候的上海紡織公司的全資下屬遠洋貿易公司,在過去幾年裡由於其武器貿易規模越來越大,皇家資產管理處則是乾脆把這個子公司從上海紡織公司剝離了出來,掛上了太平洋貿易公司的名頭,並在全球各地的熱點地區設立辦事處,分公司,推銷中國的軍械產品。

而該公司也是目前中華帝國裡唯一一家擁有武器進出口貿易許可證的公司,屬於絕對的壟斷型企業,帝國和其他國家的所有軍械貿易都是通過該公司經手。

由於該公司的特殊性,該公司也是帝國內唯一一家直接受到軍方監管的企業,每一項武器交易都需要獲得軍方的批准方能進行。

太平洋貿易公司在全球範圍內推銷1858年型和前裝線膛炮甚至鐵甲艦等武器,甚至爲了和英法等國的後裝步槍進行競爭,不惜主動降價拋售。

此前美國採購的1858年型林德步槍的全新步槍,價格大約在十二英鎊到十四英鎊之間,價格是越到後期越便宜。

而現在,帝國拋售的二手1858年型林德步槍基本只要價八英鎊到十英鎊之間。甚至對於一些特殊情況還會主動提供軍事貸款。

如此的大規模推銷,也是帶來了不少的訂單,泰*方早年就訂購了不少1858年型林德步槍。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後他們也是準備全面換裝後裝步槍了,此時剛好帝國大規模拋售二手1858年型林德步槍。價格低廉到只有區區八英鎊,而且還表示可以提供軍事貸款,泰國可用稻米、香料、橡膠等農產品作價償還。

因此泰*方是一次性採購了一萬支1858年型步槍已經相關的前裝線膛炮,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泰國還向帝國訂購了兩艘蒸汽戰艦。

當然了,他們訂購的戰艦自然不是鐵甲艦,帝國對於鐵甲艦的出售限制非常嚴格,泰國人雖然想要把購入美國南方聯邦訂購的那艘鐵甲艦。一開始帝國也沒打算拒絕,畢竟這年頭奉行的是貿易自由原則,泰國人從帝國這裡無法採購戰艦的話,掉頭就向英法甚至荷蘭,美國等國採購戰艦了。

帝國之所以拒絕了他們的求購,理由只有一個:他們的出價太低!

只要有錢,沒什麼是不可能賣的,但是沒錢那就免談了!

鐵甲艦過於昂貴他們採購不起,所以也就退而求次,訂購了兩艘木製蒸汽戰艦。和日`本人訂購的千噸戰艦差不多,優勢就一個:價格便宜!

帝國大規模推銷1858年型林德步槍,也是讓軍方回籠了不少資金。從而讓帝*方加速了1864年型林德步槍的服役速度。

1864年型林德步槍的換裝,後裝線膛野戰炮的研發以及服役計劃,同時還有大量建設鐵甲艦的計劃,這些擴張計劃都能夠繼續支持帝國國防工業的繼續發展。

只不過前幾年的高額利潤肯定是沒有了,來自帝*方的訂單能夠養活並維持現有的國防工業規模就很不容易了。

此外,帝*方這幾年的整編計劃也是進入到了尾聲,帝國一共編成了三十六個整編步兵師,並再一次廢除了以往的固定的混成旅編制。

另外還編成了三個騎兵師、若干獨立騎兵團、騎兵營,如果用騎兵連來計算的話。一共編成了兩百多個騎兵連,騎兵總數約四萬騎。這個騎兵數量只限獨立作戰的野戰騎兵。不包括師屬騎兵以及守備部隊的騎兵。

如果加上三十六個整編步兵師所屬的三十六個騎兵團的話,這每一個師屬騎兵團包含四個騎兵連。那就是一百四十四個騎兵連了,總數約兩萬八千多名騎兵。

師屬和獨立騎兵加起來,總數約三百五十個騎兵連,騎兵總數約六萬八千騎!

步兵、騎兵外,炮兵的整編也是大頭,除了各師屬炮兵團外,還有諸多獨立炮兵部隊,有三個獨立炮兵旅,八個獨立炮兵團,這些獨立炮兵部隊一般裝備重炮較多,比如大口徑臼炮,大口徑榴彈炮,加農炮等。

上述部隊就是帝國陸軍所屬的一線野戰部隊,但是帝國皇家陸軍並不止有一線野戰部隊,同時還有大量的地方守備部隊。

這些地方守備部隊以各省爲單位,因地制宜設立或多或少,或以步兵爲主,或以騎兵爲主,總數大約有二十萬人,包括上萬名守備騎兵。

野戰部隊和守備部隊,然後加上部分文職人員等,帝國皇家陸軍的總兵力已經膨脹到了接近七十萬。

然後帝國皇家海軍方面,戰艦先不去說,海軍的兵力包括水兵、海軍陸戰隊、岸防部隊等,加起來總數約四萬人。

也就是說,帝國的海陸兩軍總兵力加起來達到了七十四萬。

而這支龐大的軍隊目前正處於裝備更替的時期,陸軍正在大規模換裝1864年型步槍,同時準備服役後裝線膛炮,而海軍方面則是正在全面推行鐵甲艦計劃,每年都會採購鐵甲艦。

這就會導致帝*方每年都會採購大量的軍械裝備,儘管這些訂單的利潤無法和出口訂單相比,但是架不住量大啊,有了充足的訂單國內的國防工業興許無法和以往那樣大規模擴張,但是維持現有的規模還是能夠辦到的。

而當帝國進行了自身的軍事改革,並引導國防工業進行轉變的時候,美國那邊也終於是傳來了戰爭結束的消息。

四月份,林哲收到了來自帝國駐美公使的電報,電報稱美國南方聯邦軍的統帥羅伯特?愛德華?李被北方軍包圍,彈盡糧絕後被迫向北方軍投降。

而隨着李的部隊投降後,也是宣告了美國南方聯邦的進入了正式覆滅的時間段,不久後南方聯邦殘兵十餘萬也是陸續投降。

然而有意思的是,僅僅是數天後,帝國駐美公使又傳回來緊急電報,稱剛獲得統一的美國總統林肯被刺殺!

林肯死了,但是絲毫並沒有影響美國的統一!

而隨着美國的徹底統一,這勢必也會改變帝國的現有的一些外交政策!(。)

第24章 新軍服和軍銜第487章 報童賣報第116章 彈劾和防備第55章 輕鬆勝利第132章 隨營學堂幼年班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709章 鉅艦對決(二)第211章 三國領事來訪第189章 財務處諸事第213章 兩軍聯合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674章 圍殲俄軍第286章 慘烈交鋒第439章 財政和軍費第547章 海軍技術改革第602章 重回戰國時代第440章 散兵編制第696章 太子出訪第44章 傷亡名單第94章 狂傲第459章 一戰成名第216章 戰爭風暴來臨第74章 上海商貿區第609章 阿根廷人的震驚第126章 傾巢而出第536章 利益得失第235章 督察院風暴第139章 逼宮謀割據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281章 黃以典再現第429章 緬甸局勢第653章 新式步槍選型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560章 阿拉斯加第535章 香港登陸戰第176章 銀行和貨幣第329章 最好的步兵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165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第697章 前無畏戰列艦時代第342章 林成庭的擔憂第305章 聯軍總攻第325章 農忙時節第198章 帝國大學第56章 爲了戰利品第244章 線膛火炮第510章 扶爛泥上牆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572章 東北鐵路第165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164章 多方驚慌第429章 緬甸局勢第21章 謊報和擴軍第487章 報童賣報第665章 李允慧見聞第224章 清點戰果第463章 編修清史第480章 炎帝號鐵甲艦第54章 兵指青浦第252章 搶一搶壓壓驚第481章 海軍改革第139章 逼宮謀割據第230章 阿來,放狗第418章 紙幣發行第180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701章 戰艦雲集第225章 攻克宿遷第144章 討胡滅賊檄第630章 建設浪潮第102章 保護軍帥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295章 炮臺和火炮第121章 卿本佳人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後裝槍第177章 江南礦務公司第157章 圍魏救趙第589章 籌辦新戰艦第576章 絲襪艦隊第603章 傾銷地第527章 佔據珍珠港第692章 各有顧慮第433章 皇家科學院第592章 作秀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394章 餓狼第490章 檢閱海軍第116章 彈劾和防備第656章 智利購艦第466章 海河工業區第382章 武重文輕第661章 朝鮮局勢動盪第29章 林成庭來襲第38章 身陷危機第612章 陳月川的野望第164章 多方驚慌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
第24章 新軍服和軍銜第487章 報童賣報第116章 彈劾和防備第55章 輕鬆勝利第132章 隨營學堂幼年班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709章 鉅艦對決(二)第211章 三國領事來訪第189章 財務處諸事第213章 兩軍聯合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674章 圍殲俄軍第286章 慘烈交鋒第439章 財政和軍費第547章 海軍技術改革第602章 重回戰國時代第440章 散兵編制第696章 太子出訪第44章 傷亡名單第94章 狂傲第459章 一戰成名第216章 戰爭風暴來臨第74章 上海商貿區第609章 阿根廷人的震驚第126章 傾巢而出第536章 利益得失第235章 督察院風暴第139章 逼宮謀割據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281章 黃以典再現第429章 緬甸局勢第653章 新式步槍選型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560章 阿拉斯加第535章 香港登陸戰第176章 銀行和貨幣第329章 最好的步兵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165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第697章 前無畏戰列艦時代第342章 林成庭的擔憂第305章 聯軍總攻第325章 農忙時節第198章 帝國大學第56章 爲了戰利品第244章 線膛火炮第510章 扶爛泥上牆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572章 東北鐵路第165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164章 多方驚慌第429章 緬甸局勢第21章 謊報和擴軍第487章 報童賣報第665章 李允慧見聞第224章 清點戰果第463章 編修清史第480章 炎帝號鐵甲艦第54章 兵指青浦第252章 搶一搶壓壓驚第481章 海軍改革第139章 逼宮謀割據第230章 阿來,放狗第418章 紙幣發行第180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701章 戰艦雲集第225章 攻克宿遷第144章 討胡滅賊檄第630章 建設浪潮第102章 保護軍帥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295章 炮臺和火炮第121章 卿本佳人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後裝槍第177章 江南礦務公司第157章 圍魏救趙第589章 籌辦新戰艦第576章 絲襪艦隊第603章 傾銷地第527章 佔據珍珠港第692章 各有顧慮第433章 皇家科學院第592章 作秀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394章 餓狼第490章 檢閱海軍第116章 彈劾和防備第656章 智利購艦第466章 海河工業區第382章 武重文輕第661章 朝鮮局勢動盪第29章 林成庭來襲第38章 身陷危機第612章 陳月川的野望第164章 多方驚慌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